第524章 野豬王

字數:11670   加入書籤

A+A-


    “那就讓你看看眼!”朱高煦臉上帶著自信滿滿的笑容,緩緩地搖了搖頭,眼神如同犀利的探針,在金宗瑞身上上下打量個不停。與此同時,他的腦海中如同一台高速運轉的精密機器,各種信息和念頭飛速閃過。他摸著下巴,佯裝沉思了兩秒,隨後以一種斬釘截鐵的口吻說道:“如果我沒有算錯的話,你應該叫金宗瑞吧?”那語氣堅定得仿佛他真的擁有通天徹地的算卦本領。
    說完之後,朱高煦目不轉睛地盯著金宗瑞的眼睛,如同盯著一件稀世珍寶,細致入微地觀察著對方的每一絲反應。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期待,又夾雜著些許戲謔,仿佛在等待著金宗瑞給出一個符合他預期的回應。
    當看到金宗瑞那瞬間凝固的表情,眼中流露出難以掩飾的震驚之色時,朱高煦的嘴角微微挑起,勾勒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得意笑容。看來自己是猜對了,他在心中暗自竊喜。
    沒錯,朱高煦其實是猜的。他對高麗這段曆史有所了解,在這個時間段,最出名的金姓人物,那就非金宗瑞莫屬了。憑借著這份對曆史的記憶,他大膽地說出了這個名字,沒想到還真的蒙對了,成功地讓金宗瑞相信了他那所謂“會算命”的說。
    金宗瑞此人,堪稱高麗王朝曆史上的一顆璀璨明星。二十二歲那年,他憑借著自身卓越的才學,一舉考中進士,自此踏入仕途,開啟了波瀾壯闊的政治生涯。在之後的歲月裏,他先後輔佐過太宗、世宗、文宗、端宗四個君王,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忠誠,為高麗王朝的穩定與發展,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在文化領域,金宗瑞更是功績卓著。他主持編撰了《高麗史》《高麗史節要》《朝鮮王朝實錄·世宗實錄》等多部重要典籍。這些書籍,不僅是對高麗王朝曆史的係統梳理與記載,更是為後世研究高麗文化、政治、經濟等方麵,提供了珍貴而詳實的資料,成為了高麗文化傳承的重要基石。
    而在軍事方麵,金宗瑞同樣展現出了卓越的才能與遠見卓識。他曾長期鎮守鹹吉道,這片地處高麗東北邊陲的戰略要地。當時,女真部落時常侵擾邊境,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金宗瑞敏銳地察覺到了局勢的嚴峻,最先提出建設東北六鎮子的想法,並積極付諸行動。在他的精心規劃與組織下,東北六鎮子逐漸建成,形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成功抵擋女真侵擾長達多年之久,為高麗王朝的邊境安寧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如今的高麗王朝早已物是人非。太宗李芳遠在權力的鬥爭中一敗塗地,淪為了喪家之犬,曾經輝煌的高麗王朝也已改天換日,徹底變了模樣。在這翻天覆地的變革中,金宗瑞的命運也被無情地改寫。他連原本可以施展才華的科考機會都沒有了,曾經的遠大抱負,
    高麗王朝在曆史的長河中,雖然湧現出了眾多傑出人物,但能被人們銘記的,也就那麽幾個。朱高煦對高麗曆史的了解有限,能記住金宗瑞這樣一位關鍵人物,已然不錯。而此刻站在他麵前的這個年輕人,無論是年齡還是氣質,都與他記憶中處於這個曆史階段的金宗瑞頗為相符,所以朱高煦才會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隨口說出了這個名字。
    本來朱高煦的心思不過是想陪著金宗瑞胡謅一番罷了。在他看來,如果僥幸猜對了金宗瑞的名字,那自然是再好不過,說不定還有機會將眼前這位頗具才能的人收入麾下,為自己所用。可要是猜錯了,他也絲毫不在意,畢竟在他眼中,麵前這兩個人如今就如同砧板上的魚肉,性命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倘若自己心生不悅,隻需輕輕動動手,便能如捏死螻蟻一般,結束他們的生命。
    金宗瑞聽到朱高煦準確說出自己的名字,眼神中瞬間閃過一絲極度的詫異,那目光仿佛在看一個來自異世界的怪物。此時此刻,他的心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個難以置信的念頭:難道朱高煦真的擁有能掐會算的本事?不然的話,對方怎麽可能如此精準地知曉自己的名字呢?
    金宗瑞和李裪的情況截然不同。在此之前,他不過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在偌大的高麗王朝中,猶如滄海一粟,毫不起眼。即便到了現在,經曆了諸多變故,他的處境也並未有太大的改變。若不是機緣巧合之下,恰好遇到了三王子李裪,他或許還在某個偏僻的角落裏,一心埋頭準備著下一次科考,憧憬著有朝一日能通過科舉改變命運。
    而且,金宗瑞可以萬分篤定,就算是在高麗王城之中,知曉他金宗瑞存在的人,也寥寥無幾。如此一來,朱高煦能叫出他的名字,就顯得更加不可思議了。一時間,金宗瑞的神經緊繃到了極點,整個身體像被定住一般,繃得筆直,他瞪大了眼睛,帶著一絲警惕與慌亂,沉聲向朱高煦質問道:“你到底是誰?”
    這已經是兩人第三次向朱高煦拋出這個問題了。此時的氣氛緊張得如同拉滿的弓弦,仿佛下一秒就會斷裂。
    這次就連一向沉穩的李裪都沒有阻攔金宗瑞發問,他的臉色同樣難看起來。畢竟,自己多年來所秉持的認知,在這一刻仿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眼前發生的一切太過離奇,讓他也不由自主地懷疑起來,難道這世間真的存在如此高深莫測、能未卜先知的高人?
    朱高煦看著兩人那緊張又困惑的模樣,忍不住輕笑一聲,打破了這壓抑的氛圍:“嗬嗬,不逗你了,重新認識一下,在下朱高煦!”他的語氣輕鬆隨意,仿佛剛剛的一切隻是一場有趣的玩笑。
    “朱高煦?這個名字為什麽聽起來這麽熟悉?”金宗瑞聽到這個名字,臉上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心裏想著就知道朱高煦之前沒說實話。可聽到這個名字後,他又不禁眉頭緊皺,陷入了沉思。在他的記憶深處,似乎有關於這個名字的模糊印象,但一時之間又難以確切想起。
    相比之下,李裪的記憶力顯然更為出色。朱高煦的話音剛落,他便瞬間反應過來,忍不住驚呼起來:“大明燕王第三子朱高煦?”那聲音中帶著明顯的驚訝與難以置信,眼睛瞪得大大的,直直地盯著朱高煦,李裪心中思緒萬千,他深知大明燕王在天下的影響力,而眼前這位竟然是燕王之子。
    或許正是因為李裪出身王室,平日裏接觸到的信息更為廣泛,對於大明那邊的局勢,相較於一心隻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金宗瑞這個讀死書的書生,確實要了解得更多一些,所以才能夠率先反應過來。
    聽到李裪的這一聲驚呼後,金宗瑞隻感覺渾身猛地一顫,猶如被一道電流擊中。刹那間,他終於明白那縈繞在心頭的熟悉感究竟從何而來了。他看向朱高煦的眼神,瞬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原本的懷疑與警惕中,又摻雜了幾分敬畏與難以置信。
    要說不震撼那肯定是假的,在他們的認知裏,大明乃是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國,而朱高煦身為燕王的親生兒子,身份尊貴無比,怎麽會屈尊紆貴,親自來到這小小的高麗之地呢?這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
    不過,李裪此時心中還有更為關注的事情。隻見他目光灼灼,猶如兩道銳利的光束,直直地射向朱高煦,迫不及待地問道:“那不知道此刻在漢陽王城當中的明軍勢力,是你們燕王一方,還是當今陛下的一方!”
    金宗瑞聽到李裪的這個問題,也瞬間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眼睛緊緊盯著朱高煦,豎起耳朵,全神貫注地等待著朱高煦的回答。他心裏清楚,這個答案將直接關係到他們接下來的命運走向,以及高麗王朝未來局勢的發展。
    朱高煦何等精明,自然一眼就看穿了兩人心中所想。他不禁失笑一聲,輕輕搖了搖頭,緩緩說道:“別抱幻想了,王城當中的漢人既不是明軍也不是燕軍,而是我新城士兵。”
    “新城士兵?”李裪和金宗瑞同時一愣,這又是哪一部分的勢力?不過,此刻對於李裪而言,這似乎已經不重要了。他眼中原本閃爍的光芒,頓時如被烏雲遮蔽的星辰,黯淡了下來。
    李裪本來還懷揣著一絲希望,想著若是幫助李芳碩的漢人乃是明皇的勢力,說不定自己可以憑借朱高煦的身份和力量,借助燕王與明皇之間的矛盾,說服燕王幫助自己複國。畢竟燕王和明皇爭鬥正酣,想必也願意通過幫助自己來削弱明皇在高麗的影響力。然而,朱高煦這一番話,瞬間讓他這個美好的計劃化為泡影。
    ”原來是你!”金宗瑞此時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頓時怒喝出聲。他眼神中充滿了憤恨,如同燃燒的火焰,直直地盯著朱高煦,話語當中更是滿是不理解與憤怒:“為什麽?你為什麽要摻和到我們高麗王朝的內鬥當中?我們高麗的事務,與你大明何幹,又與你朱高煦何幹?你這般插手,究竟有何目的?”
    金宗瑞氣得渾身發抖,他猛地伸出手指,朝著外麵用力地指去,滿腔的怒火仿佛要將眼前的一切都焚燒殆盡,他咬牙切齒地吼道:“你看看,你看看外麵,本來我們高麗王朝一片祥和,百姓們安居樂業,過著平靜而幸福的生活。可就是因為你們的到來,打破了這份寧靜,使得我們國家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到處都是戰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你們!”金宗瑞的雙眼瞪得如同銅鈴一般,眼中噴射出的憤怒仿佛要將朱高煦吞噬。
    麵對金宗瑞的憤怒指責,朱高煦卻隻是嗤笑一聲,臉上滿是不屑之色,他不以為然地說道:“為什麽?你不覺得這個問題非常的可笑嗎?在這世間,國家之間發生征戰本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看上了這片土地,自然就要將它奪回來,弱肉強食,這就是生存的法則。”朱高煦說這話的時候,神色無比坦然,仿佛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朱高煦這副無所謂的模樣,更是如同在金宗瑞的傷口上撒鹽,氣得他牙根都癢癢。金宗瑞滿心的憤怒與無奈,卻又無處發泄,隻能悲哀地低下腦袋。他心中清楚,朱高煦說得沒錯,這本來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強者為尊,自己就算再氣憤,在絕對的實力麵前,又能有什麽辦法呢?就如同一隻螻蟻,麵對巨人的踐踏,除了無奈,根本無力反抗。
    沉默片刻後,金宗瑞緩緩地再次抬起腦袋,此時他的麵色如同白紙一般蒼白,眼神中滿是無力與絕望。他聲音顫抖著,無力地問道:“可我們高麗王朝難道不是大明的藩屬之國嗎?這麽多年來,我們高麗王朝一直恪守本分,甚至每年都誠心誠意地對大明進行朝貢,從未有過絲毫懈怠。你們大明的太祖皇帝更是將我們列為不征之國,希望世代與我們交好,可你們為什麽要違背誓言,對我們動手呢?”
    朱元璋當年將高麗王朝列為不征之國,這件事朱高煦自然是知曉的。在他看來,朱元璋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不過是因為高麗王朝所處之地多為山地,地勢崎嶇複雜,在朱元璋眼中,即便耗費兵力將其打下,從實際利益角度出發,也撈不到太多好處,所以才暫且擱置。
    然而,朱高煦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見解。他深知高麗半島之下,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這些資源在他眼中,就如同閃閃發光的寶藏,怎能不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呢?
    朱高煦心中早有一番宏偉的規劃。待朱高燧成功將高麗拿下之後,便可以高麗作為穩固的據點,隨後揮師朝著沙俄的方向逐步延伸勢力範圍。而他的大哥朱高熾,若是能占據大明,便可順勢朝著中東地區拓展。至於他自己,目光則放得更為長遠,準備朝著遙遠的北美和歐洲那些神秘而富饒的區域進發,去探索未知,開拓屬於自己的疆土。
    在朱高煦的野心版圖中,世界上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都要被他緊緊攥在手中,成為他實現霸業的堅實基礎。
    想到這裏,朱高煦淡淡的瞥了一眼金宗瑞,眼神中透著一絲冷漠與不屑,冷然說道:“首先,你們朝貢的對象是大明朝廷,可不是我們。這一點,你可得搞清楚了。其次,你也該好好想想,我爹是何許人也!他又豈會被那些所謂的祖訓束縛住手腳?形勢變了,策略自然也要變。”
    不等金宗瑞開口回應,朱高煦便自顧自地給出了答案,仿佛迫不及待要將自己心中的想法和盤托出:“我爹可是反賊,他要是乖乖聽我爺爺的話,哪還敢起兵造反啊。說他主打一個反骨,那可一點都沒錯。如此一來,我爺爺把你們歸為不征之國,這跟我爹又有什麽關係呢?”朱高煦說起這些,語氣中竟隱隱帶著幾分得意,仿佛在講述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在大明的土地上,朱高煦絕對不敢如此大逆不道地稱自己老爹是反賊,畢竟那是天子腳下,到處都是耳目,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之地。可現在身處高麗,天高皇帝遠,他覺得想說什麽就說什麽,根本不用擔心這些話會被傳回到大明,給自己帶來麻煩。
    聽到朱高煦這般大不敬的反駁之語,金宗瑞簡直驚得下巴都快掉了。他瞪大了眼睛,滿是不可思議,心中暗自思忖:這世上怎麽還有人公然說自己老子是反賊的?難道他以為這是什麽光宗耀祖的好名聲嗎?瞧他那模樣,居然還驕傲起來了!
    不過,冷靜下來仔細想想,朱高煦這個解釋雖說聽起來荒誕不羈,但仔細琢磨,還真有那麽幾分道理。朱元璋當初並沒有將皇位直接傳給朱棣,而是傳給了朱允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皇位,本就打破了朱元璋既定的傳承規劃。既然如此,朱棣不遵循朱元璋將高麗列為不征之國的決定,似乎也變得順理成章了。
    一時間,金宗瑞被朱高煦這一番歪理邪說懟得無言以對,心中雖滿是憤懣,卻又不知該如何反駁,隻能暗自憋屈。
    事已至此,李裪心裏明白,多說無益。即便對朱高煦冷眼相向,又能改變什麽呢?當下,尋找一條翻盤的出路才是重中之重。他強忍著心中如潮水般翻湧的煩躁情緒,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盡量心平氣和地開口說道:
    “看來當初我父王派人前往大明的使臣也是假的了!”
    回想起當初內戰爆發之時,局勢危急萬分,父王李芳遠無奈之下,趕忙派遣使臣奔赴大明求助,滿心期待著大明能念在藩屬國的情分上伸出援手。然而,後來大明的使臣抵達高麗之後,不僅沒有對父王施以援手,反而將李芳碩定為正統。這一決定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改變了高麗的局勢,使得李芳碩能夠在短時間內拉起一支龐大的隊伍,從而在這場權力爭鬥中占據上風。對於此事,王城當中的達官貴人們一直困惑不已,始終弄不明白其中的緣由。如今看來,若沒猜錯的話,這背後定然是朱高煦在從中作梗!
    對於這一點,朱高煦覺得也沒有必要再瞞著李裪,便神色認真地點點頭,坦然承認道:“沒錯,真正的使臣已經被我的人在半路截殺了。”
    聽到朱高煦親口承認,李裪不禁苦笑出聲。回想起當初的決策,心中滿是懊悔。若是父王當初沒有多此一舉,派使臣前往大明,或許局勢不會急轉直下,老爹也不至於敗得如此迅速。這一步棋,本是想尋求援助,沒想到卻成了加速敗亡的催化劑。
    見朱高煦此刻似乎心情不錯,對自己的問題也都如實作答,李裪便不再藏著掖著,直接將心中另一個疑惑道出:“我還有一個事情不明白,反正您要扶持一個傀儡,我爹的實力明顯更強,為什麽要選擇我的王叔呢?”李裪目光緊緊盯著朱高煦,眼神中帶著一絲急切與渴望,期待能從對方口中得到答案。
    “這話說的!”朱高煦一聽,頓時翻了個白眼,像是覺得李裪問了個再愚蠢不過的問題。他撇了撇嘴,慢悠悠地說道:“你也知道你爹的實力更強啊,那你說我當初派人來的話,你爹會甘心當一個傀儡嗎?所謂傀儡,當然是要找一個沒什麽能力的人了啊!隻有這樣的人,才好掌控,才能按照我的意願行事。要是扶持你爹,他那麽強勢,豈不是處處和我作對,我扶持傀儡還有什麽意義?”
    對於李裪的這番言論,朱高煦心裏多少有些不置可否。在他看來,孩子終究是孩子,即便李裪聰慧過人,但在某些未曾親身經曆的事情上,還是存在著知識和見識上的局限。畢竟,孩子沒有經曆過權力鬥爭中的種種陰謀與權衡,思考問題難免會不夠周全。
    不過,讓朱高煦頗為欣賞的是,李裪著實非常聰慧,往往一點就通。隻見李裪在聽了朱高煦的解釋後,陷入了沉思。一番仔細琢磨之後,他也覺得朱高煦所言確實有些道理。
    李裪心裏清楚,自己的老爹李芳遠可不是一般人物。那是從屍山血海的戰場上一路拚殺出來的皇帝,說是雄才大略也絲毫不過分。這樣一位野心勃勃、強勢果斷的君主,又怎麽可能心甘情願地屈居人下,成為他人手中的傀儡呢?高麗王朝無論是在人口規模還是土地麵積上,與大明相比都相差甚遠,這是不爭的事實。但若是沒有這實力上的巨大差距,以老爹的野心,絕對敢毫不猶豫地與大明正麵交鋒,爭奪天下霸權。
    就目前的局勢而言,高麗王朝對大明俯首稱臣,那是因為這種附屬關係並沒有對李芳遠的利益造成多大損害。相反,通過與大明交好,開展互市貿易,高麗的經濟還得到了顯著發展。然而,一旦大明試圖派人來將李芳遠當作傀儡操控,觸動他的核心利益,以李芳遠的性格和野心,唯一的選擇必然是毫不猶豫地起兵反抗大明,扞衛自己的尊嚴與權力。
    就在這略顯凝重的氣氛中,朱高煦嘴角微微上揚,帶著一絲戲謔的意味又開口了:“怎麽,小孩,你也想要當傀儡?你要是真的願意,我也可以考慮考慮將李芳碩換下去讓你上!”他的語氣輕佻,仿佛在談論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卻又在無形之中,將高麗的王位當作了隨意擺弄的玩物。
    此言一出,金宗瑞頓時氣得兩隻眼睛都要冒出火來。在他心中,高麗的王位象征著至高無上的尊嚴與榮耀,那是無數高麗人心中的信仰所在,如今卻被朱高煦如此肆意地當作玩物一般推來推去,這讓金宗瑞感覺自己心中無比尊崇的信仰受到了極大的侮辱。他緊握著雙拳,身體微微顫抖,若不是深知自己實力懸殊,恐怕早已衝上去與朱高煦拚命了。
    看到金宗瑞這般激動的神色,朱高煦暗自搖了搖頭,心中不禁感慨:還是太年輕了啊,一點都沉不住氣。在他看來,金宗瑞的這種反應不過是年輕人血氣方剛的表現,在權力的遊戲中,這樣的情緒外露無疑是一種幼稚的行為。
    相對而言,李裪的表現卻令人眼前一亮。他就仿佛眼前討論的不是自己家族的王位歸屬,而是一件與自己毫無關係的事情一般,鎮定得過分。隻見他神色平靜,不卑不亢地回應道:“二皇子說笑了,高麗王朝是高麗人的王朝,我相信我爹會再次將王朝奪回手中的。”說話間,李裪腰杆挺直,眼神堅定,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自信。即便他心裏清楚,這樣直白的表達可能會引來朱高煦的不滿,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吐出了心裏話,那股子堅毅的勁頭,絲毫不像是一個年紀尚小的孩子。
    金宗瑞滿懷痛惜地看向李裪,心中不住地哀歎。這麽優秀的王子,年紀輕輕便聰慧過人,心懷家國,怎麽就偏偏落到了朱高煦這樣野心勃勃的人手中呢?這孩子才僅僅四歲啊
    朱高煦聽到李裪的回應,不僅沒有動怒,反而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對眼前這個孩子高看了一眼。小小年紀,便能將家國情懷深深烙印在心中,行事穩重,少年老成。朱高煦心中暗自思忖,倘若這孩子日後真能成為帝王,必定會是一代明君。畢竟,曆史上諸多賢明君主,年少時便展現出非凡的誌向與擔當,而李裪身上,無疑有著這樣的特質。
    再者,李裪不知從何處學來的這套“拍馬屁”的本事,著實讓朱高煦有些意外。明明自己隻是燕王之子,可對方卻直接稱呼自己為“二皇子”,仿佛燕王登基稱帝已然是板上釘釘、無可更改的事情。這種看似不經意的稱呼,實則給足了朱高煦麵子。盡管朱高煦平日裏對這些虛名並不十分在意,但這般順耳的稱呼傳入耳中,心裏還是不由自主地湧起一陣舒坦。
    “那就拭目以待吧!”朱高煦神色淡然,沒有再繼續就這個話題說下去。李裪對自己的父親滿懷信心,堅信其能奪回高麗王朝的統治權;而朱高煦同樣對自己精心組建的新城士兵充滿自信,相信他們足以穩固在高麗的勢力,掌控局勢。
    “剛剛二皇子說,此刻幫助李芳碩的漢人是新城的士兵,看來新城就是公子你的勢力了。沒想到二皇子對我們高麗如此看重,竟然不惜親自到此。”經過這一陣交談,李裪與朱高煦之間的氛圍似乎也不再那般劍拔弩張。他對朱高煦也算是熟悉了幾分,便大大方方地走到門口,搬起一張板凳,來到朱高煦的對麵,一屁股穩穩當當地坐下,神態自如,就如同與相識已久的老朋友一般,輕鬆地與朱高煦交談著。
    朱高煦的大名,在高麗這片土地上也流傳得頗為廣泛。李裪心裏十分清楚,像朱高煦這樣能力出眾的人物,在大明的權力鬥爭中,不應該是緊緊跟隨燕王,為其出謀劃策,助力燕王先奪取天下嗎?怎麽會有閑情逸致,不遠萬裏跑到高麗這個彈丸之地來呢?
    “還行吧,不止是我,我三弟也在高麗呢,這個地方啊,就是給他準備的。隻是你們一直沒察覺到他的身份罷了。哦,對了,還有寧王的子嗣也在這邊活動,也不知道你們之前有沒有碰巧見過。”朱高煦隨意地擺了擺手,就像在談論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說完,他像是突然想起什麽,伸手從懷中掏出一個棒棒糖,動作嫻熟地遞到李裪的麵前,臉上掛著一抹看似親切的笑容,說道:“嚐一下!”
    李裪像隻機靈的小狐狸,眼睛微微眯了起來。他早就注意到了,這東西正是旁邊那個小孩嘴裏正津津有味吃著的玩意兒。
    “三王子,不可!”金宗瑞見狀,神色緊張,急忙上前一步,迅速擋在朱高煦和李裪中間,眼神中滿是警惕,死死地盯著朱高煦,仿佛隻要對方稍有異動,他就會毫不猶豫地撲上去。
    李裪卻顯得格外鎮定,他從容地對金宗瑞擺了擺手,示意他不要緊張。隨後,若無其事地伸手將棒棒糖接了過來。他動作利落,快速拆開包裝,然後學著朱瞻墨剛才的模樣,把棒棒糖塞進嘴裏,輕輕地嗦了幾口。瞬間,他的眼睛眯得更厲害了,臉上露出一副享受的表情。
    李裪心裏明白,金宗瑞是出於對自己的保護,擔心這吃食裏有毒,所以才急忙阻攔。但李裪心中清楚,以朱高煦的實力和地位,如果真的想要殺他,那簡直易如反掌,根本犯不著使用在食物裏下毒這種下作的小伎倆。畢竟,在絕對的實力麵前,這些手段顯得太過多餘了。
    而且,李裪確實看朱瞻墨吃得那般香甜,心中早就湧起了強烈的好奇,也很想親自嚐嚐這自己從未見過、更未吃過的稀罕玩意兒。那種甜蜜誘人的氣息,仿佛有著一種無形的魔力,讓他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被李裪拒絕後,金宗瑞雖滿心擔憂,但也不好再多說什麽,隻能默默站在一邊,眼睛緊緊地盯著李裪,那架勢,仿佛隻要李裪臉上出現哪怕一絲異樣的神情,他就會毫不猶豫地衝向朱高煦,拚上自己的性命。他全身的肌肉都緊繃著,眼神中透露出決然與堅定,時刻準備著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
    看著李裪一臉陶醉享受的可愛模樣,朱高煦心中不禁泛起一陣笑意。盡管李裪在之前的交談中表現得如此成熟穩重,可此刻這般孩子氣的舉動,還是讓朱高煦意識到,他終究還隻是個孩子啊,那份天真無邪的童趣,是怎麽也藏不住的。
    嘬了兩口甜滋滋的棒棒糖後,李裪像是獲得了某種愉悅的能量,小腦袋輕輕晃了晃,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神情。緊接著,他像是突然想起什麽,抬眼看向朱高煦,順著之前的話題問道:“那嗯……那個野豬王不會就是您三弟吧?”
    “什麽野豬王?”朱高煦聽到李裪這話,整個人瞬間就被搞懵了,臉上寫滿了大大的問號。他怎麽也沒想到,李裪口中會突然冒出這麽個莫名其妙的稱呼,完全摸不著頭腦。
    李裪見朱高煦這副反應,也是微微一愣,心想難道自己猜錯了?但還是耐心解釋道:“就是之前突然橫空出世的一個十幾歲少年啊,他有個綽號叫野豬王。我還以為他就是三皇子呢,難道是我猜錯了?哦,對了,他還帶著一個老婆,大家都叫她野豬婆。”李裪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比劃著,試圖讓朱高煦更清楚地了解他所說的人。
    “……不用說了!”朱高煦實在聽不下去了,趕忙及時打斷李裪,一臉鬱悶地伸手揉了揉眉心。本來他對李裪說的這人還有些疑惑,可經過李裪這麽一番繪聲繪色的講解之後,他已經確信無疑,對方說的正是自己的三弟朱高燧。他實在沒想到,三弟在高麗居然得了這麽個啼笑皆非的綽號,還連帶他那位弟妹也被安上了“野豬婆”這樣的稱呼,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此刻的朱高煦隻感覺一陣無語,恨不能抬手捂臉。他實在是覺得這個老三太能給自己丟人了,平日裏在王府中好歹還能維持點形象,這一出了門,簡直就像脫韁的野馬,徹底放飛自我了,居然給自己取個“野豬王”這麽奇葩的破名字。
    而更讓朱高煦感到無奈的是,連馮小曼如今也變得越來越放得開了。想必是跟著朱高燧整日混在一起,玩得太過盡興,也沾染了老三那副沒個正形的習性。這兩人湊在一起,也不知道還會鬧出什麽讓人哭笑不得的事來。
    “行了,不用說這些了,還是說正事吧。沒猜錯的話,你們應該是準備去高麗東北吧?”朱高煦強忍著內心的無奈,努力將腦海中朱高燧那副傻兮兮的模樣揮去,神色一正,對著李裪說道。
    李裪聽聞此言,先是沉默了兩秒,心中暗自權衡著。他明白,此刻在朱高煦麵前,隱瞞似乎也無濟於事,便老實地點了點頭。隨後,他微微耷拉著眼皮,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疲憊與擔憂,輕聲問道:“你準備如何處置我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