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長安朝會 世家試探

字數:4425   加入書籤

A+A-


    天子強壓下心底翻湧的怒火,隻覺腦袋像是被重錘猛擊,一陣陣地昏沉脹痛,仿佛隨時都會炸裂開來。他有氣無力地開口:“史阿,快把神藥拿來。”聲音虛弱得連他自己都有些陌生。
    史阿匆匆忙忙取來藥瓶,小心翼翼地倒出一粒神藥。天子迫不及待地接過,放入口中,仰頭咽下。隨後,他緩緩閉上雙眼,靠在龍椅之上,靜靜地等待著藥效發作。
    時間仿佛變得無比漫長,每一秒都在考驗著天子的耐性。不知過了多久,那股熟悉的清涼之感從腹中升騰而起,迅速蔓延至全身。天子緊皺的眉頭逐漸舒展開來,原本蒼白如紙的臉上也漸漸有了血色。他深吸一口氣,隻覺精神瞬間恢複,神清氣爽,仿佛剛才的暴怒與不適都隻是一場虛幻的夢境。
    “通知朝會,讓袁紹的使節即刻前來殿內,朕要親自召見。”天子坐直身子,聲音恢複了往日的威嚴,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然。他深知,接下來與袁紹使節的會麵,將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自己必須全力以赴,在這複雜的局勢中為朝廷爭取最大的利益 。
    辛評身為袁紹的使節,被特許參加朝會,然而在天子未召見他之前,他隻能按捺著心思,緘口不言。
    巍峨的大殿之上,氣氛莊嚴肅穆,天子端坐於龍椅,目光緩緩掃過群臣,隨後沉聲道:“諸位愛卿,今日有一則要事告知。馬超已將袁術斬殺,袁術勢力已然敗亡。”這消息一出,朝堂瞬間炸開了鍋。群臣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馬超怎敢如此擅殺諸侯,簡直目無法紀!必須嚴懲,以正朝綱!”有大臣滿臉怒容,義憤填膺地高聲說道。
    話音剛落,立刻有人反駁:“話不能這麽說。馬超為朝廷效力,成功解了揚州之圍,立下大功,如今非但沒有得到嘉獎,反而要被治罪,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通。”
    又有大臣站出來,眉頭緊皺,憂心忡忡地說:“說得好聽!揚州雖平定了,可揚州牧劉繇卻被馬超的義弟孫策所殺,這二人如此肆意妄為、無法無天,不嚴懲如何震懾四方?”
    一時間,朝堂上爭論不休,各方意見僵持不下。天子見狀,緩緩抬起手,輕輕一擺,聲音不高卻帶著十足的威嚴:“都住口。”眾人瞬間安靜下來,肅目而立。
    天子直起身子,收起平日裏那副慵懶之態,神色冷峻,目光如炬,環視著殿下群臣,高聲說道:“昔日董卓禍亂朝綱,朕與各路諸侯親率大軍前去討伐,那董卓已被正法。可袁術、袁紹卻不尊朝廷號令,擅自攻伐諸侯。朕派遣馬超前去解揚州之圍,馬超一路勢如破竹,如今袁術已被斬首。”天子劉辯將這一係列功績都巧妙地攬到了自己身上,好似一切都是在他的英明領導下完成的。緊接著,他又正了正神色,大義凜然地說道:“朕一向秉持著有功則賞、有過則罰的原則,馬超勞苦功高,解了揚州之圍,如今揚州太平,天下太平也指日可待,又怎能貿然問罪於威侯?”
    朝堂之上,看似各執一詞的朝臣,實則大多都是世家大族的代表。那些主張嘉獎馬超的人,心裏打的算盤並非真心認可馬超的功績,而是想先把馬超捧到高位,讓他成為眾矢之的,待時機成熟,再將其拉下馬。而那些叫嚷著要處罰處置馬超的,也並非真的在意馬超的過錯,他們不過是想借此試探天子的態度。畢竟馬超這種不按世家套路出牌的行事風格,讓世家大族意識到自身利益受到了威脅,若不加以遏製,日後世家的危機感必將與日俱增。
    天子劉辯又怎會不明白這些人的小心思?他心中冷笑,麵上卻不動聲色。待眾人爭論得差不多了,才拋出那一番冠冕堂皇的言論。果不其然,話一出口,朝堂上頓時響起一片阿諛奉承之聲。
    “陛下英明神武,實乃我大漢之福!這般決斷,頗有漢武之風,高祖之相,大漢中興就在眼前呐!”一位年邁的大臣率先高聲稱讚,滿臉諂媚之色。
    “是啊是啊,陛下目光如炬,洞察秋毫,對馬超之事的處置恰到好處,實乃吾等之表率。”另一位大臣趕忙附和,臉上堆滿了討好的笑容。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將天子捧上了天,而天子則端坐在龍椅之上,微微頷首,接受著眾人的恭維,心中暗自盤算著如何利用各方勢力之間的矛盾,穩固自己的統治 。
    朝堂之上,諂媚的溢美之詞如潮水般湧來,在金碧輝煌的大殿內層層回蕩。天子高坐於龍椅之上,神色泰然,看似沉浸在這一片頌揚聲中,實則暗中不動聲色地將目光向王桀遞了過去。王桀追隨天子多年,對天子的意圖早已心領神會,刹那間便領會了其中深意。隻見他身姿挺拔,邁著穩健而有力的步伐,從容不迫地走出朝班,雙手抱拳,聲音清朗洪亮,在大殿中奏報道:“陛下,袁紹遣來的使節此刻正在宮外候旨,恭聽陛下宣召。”
    天子聽聞,臉上恰到好處地露出一副剛剛知曉此事的驚訝模樣,旋即微微皺起眉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悅,語氣中帶著幾分疑惑與質問的意味說道:“哦?袁紹向來無視朝廷權威,拒不遵從朕的號令,且正與我軍交戰不休。在這節骨眼上派出使節,到底有什麽企圖?這使節現在何處?速速宣他前來覲見,朕倒要聽聽他到底想說些什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隨著天子的命令落下,辛評從一眾朝臣的隊列之中穩步走出。他的神情恭謹而莊重,每一步都邁得沉穩有序,盡顯其作為使節的專業與素養。走到大殿中央,辛評先是有條不紊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確保儀態端莊得體,而後雙膝緩緩跪地,動作流暢且標準地行了一個大禮,姿態謙卑至極,靜靜地等待著天子的問話,大殿內一時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辛評身上 。
    天子神色淡然,目光居高臨下地看向辛評,開口說道:“既是袁紹的使節,本初有什麽訴求,且說來聽聽吧。
    辛評聞言,臉上即刻浮現出誠惶誠恐之色,整個人微微躬下身子,雙手抱拳,恭敬地行了一禮,隨後朗聲道:“陛下聖明,容臣詳述。我家主公袁紹,世受皇恩,素懷忠義,一心奉公守法,矢誌不渝地為陛下鎮守北疆。多年來,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殫精竭慮守護一方安寧,保境安民,使治下百姓皆能安居樂業。”
    “此次與公孫瓚發生戰事衝突,實非我家主公本意。公孫瓚不顧邊境安寧,肆意興兵犯境,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百姓苦不堪言。我家主公念及百姓安危,為保境安民,迫不得已才出兵抵禦。主公向來尊崇朝廷,敬畏陛下天威,絕不想因這場戰事引發朝廷的誤會,致使陛下對主公的忠心產生疑慮。”
    “其實,早在戰事之初,我家主公便已有懇請陛下居中調停雙方矛盾的想法。怎奈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諸多軍務纏身,事務繁雜瑣碎,一時間未能及時向陛下呈明此心。如今,主公深切知曉戰爭不息,受苦的皆是無辜百姓。生靈塗炭,哀鴻遍野,實乃人間慘象。故而,主公特遣微臣前來,誠惶誠恐地懇請陛下恩準,讓雙方就此停戰。若能如此,實乃天下百姓之福,我家主公也必定對陛下感恩戴德,日後更加盡心竭力為朝廷效力 。”
    辛評一番言辭懇切的陳詞落下,朝堂瞬間被嗡嗡的議論聲淹沒。大臣們交頭接耳,臉上神色各異,有若有所思的,有暗自盤算的,還有神色緊張、微微皺眉的。他們看似在小聲討論,實則都在偷偷抬眼,目光不著痕跡地掃向主位上的天子,試圖從天子的神情中捕捉到一絲一毫的意向,揣度這位最高統治者將如何做出裁決。
    畢竟,殿中這些朝臣,哪個不是出身世家?盤根錯節的家族利益將他們緊緊捆綁在一起。
    天子端坐在龍椅之上,俯瞰著下方議論紛紛的群臣,心中暗自冷笑。這些朝臣們的心思,又怎能逃過他的眼睛?他們的一舉一動,所思所想,無不是圍繞著世家的利益打轉。不過,此刻局勢微妙,他心中早已有了權衡與決斷,當下接受袁紹的求和,對朝廷而言不失為一個有利的選擇。
    隻見天子神色一正,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在大殿中回蕩:“既然本初袁紹字本初)有罷兵言和之念,朕心甚慰。本初多年來為朝廷戍守邊疆,朕亦是看在眼裏。如今既有此誠意,朕自當成全。”
    天子微微停頓,目光威嚴地掃視一圈群臣,接著說道:“雙方即刻罷兵言和,袁紹務必約束好麾下兵馬,嚴守疆界,保境安民。往後要將心思多放在治理地方、發展民生之上,輕徭薄賦,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切不可再因些許爭端便輕易興兵,擾攘百姓,破壞這來之不易的安寧。若再有違背,休怪朕不念舊情,定以國法論處 。”
    王桀聽聞天子這般輕易就同意了袁紹的求和,一時間呆立當場,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他瞪大了雙眼,直直地看向天子,眼神中滿是困惑與不解,那模樣仿佛在無聲地質問天子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
    在王桀心中,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袁術已死,曾經割據一方的強大勢力就此覆滅,如今就隻剩下袁紹在負隅頑抗。在他看來,隻要將馬超等一眾猛將再調集過去,憑借他們的勇猛善戰和卓越軍事才能,定能一舉將袁紹也徹底擊敗。一旦袁紹被平定,天下便再無大的戰亂,真正的太平盛世指日可待。如此大好局麵,怎能輕易放棄?王桀嘴唇微微動了動,似乎想要進言,可看著天子威嚴的麵容,又將話咽了回去,內心卻依舊翻湧著不甘與疑惑 。
    喜歡東漢不三國請大家收藏:()東漢不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