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長安無戰 市井繁興
字數:4207 加入書籤
張任決定放郭嘉等人通行。郭嘉自然表示感激寒暄一番便要離去,然而此時張任卻說道:“既然是天子使節,我自當為諸位提供便利。我這便派出三千兵士,護送天使一行,以保諸位路途平安。”
郭嘉一聽,心中明白,這所謂的“護送”,實則是監督。但他神色坦然,表現得光明磊落,並未拒絕,而是拱手謝道:“如此,便多謝張將軍美意了。”
於是,張任迅速點齊三千兵士,交由一名幹練的將領率領,與郭嘉等人會合。眾人繼續朝著長安方向進發。
這邊隊伍剛啟程,張任便喚來一名快馬騎手,吩咐道:“你即刻快馬加鞭趕往長安,將天子使節借道漢中,正往長安而來之事,詳詳細細稟報給主公與軍師知曉,不得有誤!”騎手領命,飛身上馬,揚塵而去。
一路上,郭嘉、曹昂等人與那三千“護送”的兵士同行。表麵上,雙方相安無事,偶爾還會寒暄幾句。但暗地裏,氣氛卻隱隱有些微妙。郭嘉心中清楚,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這三千兵士的監視之下,接下來在長安的使命,怕是會更加棘手。
從漢中出發後,一路倒也相安無事。趁著路途閑暇,郭嘉又與曹昂談論起在漢中的見聞。曹昂感慨道:“我看漢中百姓,眼中透著光亮,全然不似中原那四戰之地的百姓,眼神盡是空洞迷茫。而且單從衣著來看,他們也相對富足一些。”
郭嘉麵露讚許之色,笑著說道:“不錯,公子觀察得著實仔細。”
曹昂接著說道:“這張魯也算是個有本事的人,把漢中治理得井井有條,能讓治下百姓有飯吃、有衣穿。就憑這一點,便可知他有一方治理之才。”
郭嘉聞言,卻輕笑一聲,緩緩說道:“這漢中張魯,是以五鬥米教起家,如今這教派也稱作天師道。在他治下,百姓皆為教眾,將士皆為教兵。以宗教教義來管理地方,自然是事半功倍,他說什麽,教眾都會擁護。從這裏便足以看出,宗教蠱惑人心的手段不容小覷。而咱們這一路上聽聞的各種謠言傳聞,細細想來,恐怕多是這張魯在背後推波助瀾。”
曹昂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若真是如此,這張魯為何要這般做?難道是為了討好馬超,故意製造輿論,抬高馬超的聲望?”
郭嘉目光深邃,點頭說道:“公子所言極是。張魯率天師道歸降馬超,自然要表表忠心。通過散布這些謠言,將馬超塑造成天命所歸之人,既能取悅馬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穩固自己在漢中的地位。畢竟,若馬超真能成就大業,他作為擁立者,好處自然少不了。”
曹昂恍然大悟,不禁歎道:“這其中的門道,實在複雜。看來這天下局勢,遠比我想象的還要錯綜複雜。”
郭嘉拍了拍曹昂的肩膀,說道:“公子無需憂慮,隻要咱們洞察其中玄機,應對得當,自能在這亂世中謀得一席之地。”
曹昂一臉坦然,接著說道:“哎,這又有何可憂慮的呢?若天下百姓都能衣食無憂,究竟是誰坐擁天下,又有什麽分別?我早年就與馬超相識,深知他這人,不論往昔身為大漢的忠臣良將,還是如今成為一方諸侯,心中始終將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首位。這也正是我內心深處不願與他為敵的緣由。倘若他真的能夠讓百姓遠離戰火,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就算他得了天下,又有何妨呢?”
郭嘉靜靜地聽著,並未出聲回應。他隻是靜靜地看著侃侃而談的曹昂,心中卻泛起了絲絲漣漪。他在心中暗自思忖,那西涼馬超若得了天下,與曹公成就霸業怎能一樣?即便馬超把天下治理得再好,那也是馬超家族的基業,與曹昂又有什麽切實的關聯呢?可若是曹公奪得天下,日後曹昂便極有可能承繼大統,成為這天下之主啊。
但以郭嘉的性子,他不會當麵去戳破曹昂的想法。郭嘉深知,曹昂心地善良,心懷蒼生,此刻的這番言論也是出於真心。在這亂世之中,曹昂能有這樣的胸懷固然可貴,但從爭霸天下的角度來看,卻略顯單純。然而,此時直接反駁曹昂,不僅可能破壞二人之間的融洽氛圍,還可能讓曹昂心生抵觸。郭嘉決定,暫且將這些想法深埋心底,待日後尋得合適時機,再慢慢引導曹昂,讓他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畢竟,他們肩負著重要使命,當下首要之事,還是順利完成長安之行,為曹公的大業鋪好前路。
時光悄然流轉,如今已至五月,天氣漸漸炎熱起來。長安這座曆經風雨的古都,在過去數月的休養生息後,已徹底恢複了往日的元氣。
前些時日,長安城中一片忙碌,馬超的戰報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層層波瀾。信使快馬加鞭,將戰報呈至眾人麵前。戰報中,馬超詳細講述了大軍在並州的戰況。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已成功拿下朔方郡與五原郡,且下一步計劃便是占領雁門郡,如此一來,便可將呼廚泉與迷當牢牢鎖死在並州境內。
隨著戰報一同抵達長安的,還有差不多三萬匹優質戰馬。原來,在與鮮卑交戰的過程中,馬超的軍隊繳獲了無數馬匹,加之此次征伐並州進展順利。這些年來,並州百姓飽受異族入侵之苦,馬超卻數次擊潰異族,尤其是上次將入侵的敵人滅族之後,朔方郡和五原郡的百姓們無不振奮。此次馬超大軍前來,百姓們感恩戴德,紛紛拿出家中僅存的口糧來犒勞軍隊,甚至祈求馬超能主政並州,讓他們有所依靠。正因如此,馬超出征不過數月,就連克兩郡。而這朔方郡和五原郡皆是天然的養馬之地,戰馬資源豐富,所以才一次性送了三萬匹戰馬到長安。
賈詡收到戰報和戰馬後,迅速安排妥當接收事宜。對於馬超在前方的決策,賈詡雖深知有些難以更改,但他明白,既然無法改變,那就全力支持。於是,他當即提筆給馬超回信,信中言辭懇切,讓馬超安心征戰,莫要擔心後方事務,長安這邊一切有他照應。賈詡深知,馬超在前方征戰,後方的穩定至關重要,唯有讓馬超無後顧之憂,才能讓他在戰場上大展身手,為西涼開疆拓土,成就霸業。而此時的長安,因著這勝利的消息,彌漫著一股興奮與期待的氣息,仿佛看到了西涼未來更為廣闊的前景。
不但如此,潼關外的文醜大軍退去,又聽聞他們轉而去攻打函穀關,可以說這兩件事就是雙喜臨門,整個長安都是一番輕鬆的氣氛。
賈詡少了幾分煩心事,樂得做個甩手掌櫃,對這些戰事不再上心。每日裏,他悠然自得地坐在庭院中,品著香茗,享受著這份難得的清閑。
在他的“放任”之下,長安城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張燕率領的黑山軍帶來的三十萬婦孺,都被安置得妥妥當當。這裏麵,李儒可耍了些小心思,他暗中暗示眾人,若是遇到什麽困難,就去找荀彧處理。荀彧雖表麵上沒有任何官職在身,但實際上卻幹著類似長安令的活兒。
荀彧此人,性格剛正,對西涼眾人向來不假辭色。然而,他終究見不得百姓受苦。隻要有百姓上門求助,他都會盡心盡力地妥善處理,從不含糊。而在這背後,馬雲祿時常代表馬騰來協助荀彧。馬雲祿性格爽朗,辦事利落,無論荀彧下達什麽命令,她都能完美地貫徹執行。正是在荀攸的悉心操持以及馬雲祿的積極協助下,才造就了如今長安這般繁華安定的大好局麵。
街頭巷尾,百姓們安居樂業,孩子們嬉笑玩耍,商販們的叫賣聲此起彼伏。集市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行人摩肩接踵,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城牆上,士兵們警惕地巡邏著,守護著這座城市的安寧。遠處,農田裏麥浪滾滾,預示著又將是一個豐收之年。長安,仿佛在這亂世之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寧靜與繁榮。
張任的信使快馬加鞭趕到長安,徑直找到魏延,急切地稟報:“魏將軍,大事!天子派使節從漢中經過,不出幾日便要抵達長安了!”魏延聽聞,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前往李儒所在之處。
此時的李儒,正悠閑地在城西一處幽靜的湖邊垂釣。身旁有童子正專心燒著茶水,嫋嫋茶香飄散在空氣中,李儒一臉愜意,仿佛置身於塵世之外。
魏延匆匆趕來,單膝跪地,抱拳說道:“軍師,有緊急軍情!張任將軍派人來報,天子使節不日將至長安。”李儒聽聞,微微轉頭,臉上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魏延一臉疑惑,忍不住問道:“軍師,您說這天子究竟是何意?”李儒輕輕放下魚竿,拿起一旁的茶杯,輕抿一口茶水,笑道:“什麽天子何意?說白了,這背後分明是曹操的意思。你沒瞧見,袁紹大軍已經不圍困潼關,轉而跑去圍困函穀關了嗎?曹操那小子,看來是坐不住嘍。這使節前來,無非就兩個目的,要麽是想與咱們結盟,要麽就是想讓我們出兵,一同對抗袁紹罷了。”
魏延思索片刻,說道:“軍師所言極是。那咱們該如何應對?”李儒眼中閃過一絲狡黠,放下茶杯,重新拿起魚竿,一邊盯著湖麵的魚漂,一邊慢悠悠地說道:“不急,等他們來了再說。咱們且先看看他們究竟耍什麽把戲,再做定奪不遲。”魏延領命,站起身來,目光望向遠方,仿佛已經看到了即將到來的這場風雲際會。而李儒則依舊悠然自得地垂釣,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