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出遊拾陸)
字數:4933 加入書籤
塔爾寺位於省會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蓮花山坳中,這座遠近聞名的寺院,不少慕名而來的遊人,這裏宗教氛圍依舊濃厚並未受到塵世的紛擾。塔爾寺是先有塔,後有寺,故名塔爾寺。塔爾寺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最重要的寺院之一。壁畫,是各個殿宇牆壁上繪畫,它大多繪於布幔上,也有的直接繪於牆壁和棟梁上。走進香火旺盛的塔爾寺,心卻越發脫離塵世,虔誠的信徒,清靜的寺廟,栩栩如生的佛像。
離開塔爾寺一行人在當地休息一晚補給物資檢查車輛後於次日用過早餐後出發上車離開青省趕往甘省。
車上女孩子們單獨一輛車湊在一起研究甘省美食。老爺子們各自上了三輛寬敞的車,老婦人們上了一輛車人。年輕的男孩們湊在一起打遊戲,家主夫人們也三三二二湊到一起,各家繼承人擠在三輛車上湊在一起八卦聊天連麥打遊戲也不嫌車上擠在狹小的空間聊天喝茶嘰嘰喳喳。
童烜笑著看著他們打鬧坐在床上看熱鬧戴著耳麥用電腦打遊戲。
一行年輕人遊戲打的火熱,在遊戲場地進行廝殺。童烜殺的盡興玩的不亦樂乎,車上的兄弟們對視一眼抱團圍剿童烜,他們看不上童烜這氪金的打法,童烜笑著接受來者不拒。
童訫和小姐妹頭挨頭湊在一起研究當地美食。
蘭州清湯牛肉麵俗稱"牛肉拉麵",是蘭州最為著名的風味小吃和最具特色的大眾化經濟小吃,當地人譽為麥當勞。牛肉麵創始於光緒年間,係回族老人首創。牛肉麵以肉爛湯鮮、麵質精細而蜚聲中外。蘭州牛肉麵有一清(湯清)、二白(蘿卜白)、三紅 (辣子油紅)、四綠(香菜綠)、五黃(麵條黃亮)五大特點。麵條根據粗細可分為大寬、寬、細、二細、毛細、韭葉子等種類。麵條用手工現場拉成,一碗麵不到兩分鍾即可做好,再澆上調好的牛肉麵湯、白蘿卜片,調上紅紅的辣椒油、碧綠的蒜苗、香菜,食之令人叫絕。
羊肉泡饃料重、味醇、肉料湯濃,鏌筋光滑,香氣四溢,食後餘味無穹,又有暖胃功能。它的烹飪技術要求很嚴格,煮肉的工藝也特別講究,與肉合烹的"托托饃"酥脆甘香,入湯不散。用餐之前,須把"托托饃"掰成碎塊。掰饃講究越小越好,這是為了便於饃入味,然後再由烹飪師烹調。煮饃講究以饃定湯,調料恰當,武火急煮,適時裝碗,以達到原湯入饃,饃香撲鼻的要求。羊肉泡饃不僅講究烹調,更講究"會吃"。食用方法有三種:幹泡,要求煮成的饃,湯汁完全滲入饃內,吃後碗內無湯無饃無肉;口湯,要求煮成的饃,吃後碗內僅剩一口湯水圍城。
隴西臘肉是地方名特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臘肉醃製始於清朝乾隆年間。其原料選用岷縣山區閭井一帶的蕨麻豬,該豬體形小,多不過百斤,腿細、皮薄、肌肉緊密。由於野外牧養,多運動,致瘦肉比例高且滋味鮮美。走在隴西大街上,隨處可見臘肉攤子。整片煮熟的臘肉豬皮朝上擺放在木案上,皮色金黃油亮。朝向顧客的一麵是臘肉切開的切麵,不用說聞到味道,光看那刀切麵,就會令人垂涎。用刀割一片看起來是透明的。真正是瘦肉豔若紅霞,瘦而不柴,肥肉晶瑩如玉,肥而不膩。最典型的吃法是"臘肉加饃",此外臘肉還可與其他時鮮蔬菜爆炒,比如"韭菜炒臘肉"、"蒜苔炒臘肉"等都是非常別致可口的菜肴。
靜寧燒雞亦稱靜寧鹵雞,是靜寧傳統名食。它以形色美觀、鮮嫩味美、外表晶亮、囟色褐紅、肉香味厚、爽口不膩,馳名西北地區,是公路上過往旅客爭相購買的風味食品。或路途食用,或饋贈親友,莫不為人稱絕,既是筵席美餐,又是滋補佳品。人們形容"聞香千裏外,味從雞肉來。"
釀皮子是一種用麵粉做的涼食佳品,製作釀皮子時,一是把優質的麵粉和成麵團,陸續加水並加入少許的鹽、堿,不斷地用手揉洗,將洗出的麵漿倒入專門的"釀籮"裏推均勻,上籠蒸3至4分鍾後,取出即可,吃時切成條狀,拌之以芥茉、蒜泥、芝麻醬、辣子油、醋、醬等佐料,五味具全。
漿水麵,漿水,既可做清涼飲料,又能在吃麵條時做湯,再加上蔥花、香菜調味,更是膾炙人口。漿水有清熱解暑之功效。在炎熱的夏天,喝上一碗漿水,或者吃上一碗漿水麵,立即會感到清涼爽快,還能解除疲勞恢複體力。漿水對某些疾病也有療效。高血壓病患者經常吃一點芹菜漿水能起到降低和穩定血壓的作用。對腸胃和泌尿係統的某些疾病,漿水也有一定的療效。有的醫院,曾用漿水配合藥物,治療燒傷病人。漿水的製作也很簡單。一般用芹菜、蓮花菜、"小白菜及其他菜葉為料,煮熟以後加上發酵"引子",盛在盆內蓋好,用衣物悶上一天後即可食用。
臊子麵是又一著名的傳統麵食。據說是由唐朝的"長壽麵"演化而來,成為老人壽辰、小孩生日及其他節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壽延年"之意。臊子麵做工考究:先用羊肉、黃花、木耳、雞蛋、豆腐、蒜苗及各種調料做成臊子;再用堿水和麵,反複揉搓,然後擀成厚薄均勻的麵皮,用菜刀切細,在鍋內煮熟。食用時,先撈麵條,再舀臊子。湯多麵少,則臊子鮮香,湯味酸辣,麵條細長,筋韌爽口,成為營養豐富、老幼皆宜的美味佳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手抓羊肉以臨夏製作最為著名,已有上百年的製作曆史。過去由於多在沿街攤點售,吃者向以手抓之,這便是"手抓"一詞的來曆。現已不用手抓著吃了,但仍用"手抓"這個詞。手抓羊肉選用肉質佳、無膻味而肥瘦有致的羯羊,當天宰,當天煮,調料上乘,搭配適宜,火候得當,成品味醇可口,肥而不膩初次吃手抓羊肉,會有近乎原始之感,經多次品味則越吃越饞,使人經久難忘。
靖遠羊羔肉是一種獨特的地方風味美食。其特色在於獨特的灘羊品種,獨特的生長環境,獨特的加工方法,獨特的藥膳滋補價值。靖遠縣屬黃河衝擊盆地,黃河流經154公裏,造就了獨特的氣候環境。境內屈吳山、哈思山、雲台山水草豐茂,氣候涼爽,生長著柴胡、麻黃、益母、蒲公英、黃苓、桔梗、薄荷、幹草等數十種草藥,山中水流潺潺,礦物富集,羊羔日食藥草,夜飲礦泉,從而使羊肉細胞成分改變,造就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的靖遠羊羔肉。 靖遠羊羔肉製作過程輔以10多種中藥材為佐料,加入特製的黃色粗粉條,失水率低,吸水力強,熟肉率高,汁液豐富,通過爆炒、紅燒、黃燜、幹炸、燒烤、清燉、清蒸等工藝進行加工,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味美可口。
藏包,當地藏民習慣稱"牛眼睛包子",因為個大又圓,很像牛眼睛得名。這道民族麵食不同之處,就是采用青稞麵為皮,用牛羊肉餡蒸製而成的。現在的藏包多用白麵為皮,羊肉為餡料,然後加入適量的羊板油,調上蔥花、醬油、味精、花椒水等佐料,放在籠上蒸熟就可以吃了。吃的時候一定要趁熱,剛出鍋的包子外皮雪亮,裏邊的肉餡清晰可見,很是催動食欲。
這幾道美食定下後童訫又查了甘省的曆史文化和景點。
甘省簡稱甘或隴,位於黃河上遊。甘省一名取自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西夏國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行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甘肅曆史跨越八千餘年,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中醫藥學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河嶽根源、羲軒桑梓”。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媧和黃帝相傳誕生在甘肅。西王母降凡於涇川縣回中山。周人崛起於慶陽,秦人肇基於天水、隴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隴西。距今約三千年前,周朝的祖先就在隴東的徑河和中部的渭河流域創造了我國最早的農業,成為黃河流域燦爛文化曆史的開端。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環境塑造了甘肅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源頭、敦煌、絲路、交融”是其最顯著特征。盤點甘肅文化資源大致有:絲綢之路文化、始根)祖文化、黃河文化、石窟文化、邊塞文化、三國文化、民族宗教文化、紅色文化、工業文化遺產……
有這樣一句話三千年文明看陝、五千年文化看晉、八千年文化看甘。新石器時代的大地灣文化遺存距今約7800年,創造許多華夏文化之最,堪稱“華夏第一村”。據考證,大地灣遺址大致可分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層文化,其曆史年代從距今8000年一直延續到距今5000年。其中一期文化距今約8000年,是西北地區考古發現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它對於建立渭河上遊史前文化序列、研究黃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產生、發展以及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曆史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鳴沙山月牙泉,這個國內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像是一對龍鳳胎,鳴沙山熱烈似火,月牙泉柔情若水。鳴沙山月牙泉絕對值得一去的,騎駱駝穿越茫茫大漠,爬到鳴沙山山頂欣賞日出日落,這種旅行體驗美好難忘。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自古以來便以“沙漠奇觀”著稱於世,形“沙泉共處,妙造天成”之勢。鳴沙山得名於沙動成響、月牙泉則因外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作為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鳴沙山和月牙泉“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此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獨特地貌,絕對稱得上是“天下奇觀”之一。
敦煌鳴沙山位於敦煌市南五公裏處巴丹吉林沙漠和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過渡地帶。沙峰起伏,人們順坡滑落,便會發出轟鳴聲,稱為“沙嶺晴鳴”,為敦煌八景之一。長40公裏、寬20公裏,最高處約250米,全山積沙而成。山峰陡峭,背如刀刃,山麓有翡翠般的月牙泉。出敦煌城向南6公裏,一眼就看到連綿起伏的鳴沙山。
敦煌莫高窟,敦煌是一個夢幻般的名字,而正是因為莫高窟的存在成就了敦煌的夢幻色彩。莫高窟是世界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博大精深,美豔絕倫,那些有著千年曆史的壁畫雕像,現在依然散發著神聖的光芒,讓人看一眼就會深陷進去。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較為宏大,保存較為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形如蜂房鴿舍,分為南、北兩區,其中南區是禮佛活動的場所,北區是僧侶修行、居住、瘞埋的場所,內有修行和生活設施土炕、灶坑、煙道、壁龕、燈台等,但多無彩塑和壁畫。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曆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曆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俗稱敦煌雅丹魔鬼城,是敦煌西線旅遊大景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園內主要以風蝕作用形成的地質遺跡為主,形成了其獨特的大漠風光、形態各異的地質奇觀、古老的民間傳說,從而吸引了無數勇敢的探險者前來揭開“魔鬼城”神秘的麵紗,探尋大自然的奧秘。
喜歡宿緣之命運請大家收藏:()宿緣之命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