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看來我們錯怪朝廷了!

字數:4859   加入書籤

A+A-


    震驚長安的“青龍坊縱火案”終於真相大白。
    但長安的百姓並沒有唾棄雇凶縱火的儀王李璲,反而有許多商販稱他是為民請命的“俠王”,認為劉晏的房子該燒,謝阿三與陳冠西這對潑皮該殺!
    現在的大唐皇帝似乎也沒有想象中那麽好,竟然要用紙幣取代銅幣,這不是坑老百姓嗎?
    我辛辛苦苦種的菜,千辛萬苦砍的柴,用了許多糧食養大的家禽就被別人用幾張破紙買走了?
    古往今來,哪有這樣的說法?
    隻有沉甸甸的銅幣才能給百姓們帶來安全感!
    身穿便裝的少府監劉君雅與財政大臣劉晏走在街頭,考察民情,對於百姓的論調不斷搖頭,深感改革之艱難。
    “唉……古往今來改革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劉君雅感慨不已,“這還是陛下自己推動的改革,如果是哪個大臣的提議,怕不是要被百姓們的唾沫給淹死了。”
    劉晏苦笑:“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我相信下去若幹年之後,百姓們就會知道紙幣的好處,紙幣取代銅幣隻是遲早的事情。
    下官相信,即便沒有陛下的提議,在下去幾十年或者幾百年之後,紙幣終會取代銅幣成為主要貨幣。”
    熙熙攘攘的人流湧向皇城,大部分都是去刑部為儀王李璲請命。
    劉君雅搖晃著手中折扇,提議道:“咱們也去聽聽。”
    “走!”
    劉晏表示同意。
    兩人加快腳步,帶著幾個喬裝打扮的侍衛混在人流之中,前往刑部衙門。
    兩人還未來到跟前,就看到刑部衙門前擠滿了前來圍觀的百姓,堪稱人山人海、人頭攢動。
    “儀王無罪,誰敢對他用刑誰就是罪人!”
    “儀王俠肝義膽,為民請命,憑什麽要受杖責?”
    “真正應該受杖刑的是劉晏這個奸臣,肯定是他蠱惑聖人發行紙幣,刑部應該把他抓起來杖刑一百!”
    聽著此起彼伏的議論聲,劉晏唯有苦笑:“君雅兄,你說我冤不冤?被燒了房子還要被詛咒!”
    劉君雅拍著劉晏的肩膀道:“委屈你了,我相信若幹年之後,百姓們會記住你的功績!”
    “出來了,出來了!”
    伴隨著百姓們的一陣喧嘩,戴著腳鐐的儀王李璲被押上了刑部大堂。
    刑部尚書皇甫惟明居中端坐,宣布了對李璲的懲罰。
    “聖諭:儀王李璲目無法紀,雇凶縱火在前,殺人在後。
    念其一時衝動,且謝、陳二人俱都身背重罪,故對李璲從輕發落。
    自即日起削去儀王爵位,貶為庶民,杖責三十,以儆效尤!”
    話音落下,皇甫惟明從麵前的簽筒中摸起一支竹簽丟到堂下:“來呀,對犯人李璲處以杖責三十的懲罰!”
    李璲一直在大牢中惶恐不安,認為心狠手辣的李二郎一定不會放過這個處死自己的機會,此刻聽完皇甫惟明的宣判,頓時喜極而泣。
    “謝陛下開恩,吾皇萬歲萬萬歲!”
    隨後,李璲被按倒在地,準備施行杖刑。
    “不能打,誰敢打儀王誰就是罪人!”
    衙門外麵的百姓紛紛用呼聲抗議天子的判決,聲援被摁在地上的李璲。
    李璲本以為烏泱泱的百姓是來聲討自己的,卻沒想到竟然是來聲援自己的,不由得受寵若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把刁民給本官驅散!”
    皇甫惟明大怒,丟下一支令箭,喝令刑部的差役把堵在門前的百姓轟散。
    隨後,大堂上響起一陣“劈啪”的刑杖之聲。
    但顧忌李璲的身份,行刑的差役也隻是虛張聲勢,下手的時候聽起來聲音響亮,但卻傷不到骨頭,最多就是讓李璲受一些皮肉之苦。
    但即便這樣,也讓向來養尊處優的李璲呲牙咧嘴,大聲求饒。
    “輕點、輕點,再打下去怕是要出人命了!”
    三十刑杖過去之後,李璲被去掉腳鐐,扔出了刑部衙門。
    衙門外麵早有已經改為“鄱陽郡王府”的家丁在等候,七手八腳的撥開看熱鬧的百姓,將屁股腫脹的李璲背上了馬車。
    “都讓開、讓一下!”
    隨著馬車軲轆轉動的聲音,李璲在百姓們的擁護聲中倉惶逃離。
    九月初十這天,籌備了四個月大唐寶鈔終於麵世。
    長安城的所有官員都領到了一半寶鈔、一半銅錢的俸金,而所有的宗室成員的俸金更是全部使用寶鈔發放,“青龍坊連環案”並沒有阻止貨幣改革的腳步!
    就在同一天,關中地區的所有鹽鐵司全部執行新政策,前來采購食鹽的鹽販子使用紙幣采購才能享受正常價格,若是使用銅幣,價格將會上浮百分之二十。
    無商不奸,鹽販子們自然不想多支出這百分之二十的采購成本,於是紛紛來到少府監設立的錢莊兌換紙幣。
    少府監是大唐貨幣的最高管理機構,相當於後世的中央銀行,而錢莊則是國營銀行網點。
    為了推動大唐寶鈔的發行,少府監在長安城設置了二十個用來兌換的錢莊,在整個關中地區設置了八十個錢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除了把長安與關中作為試點地區之外,朝廷在未來的一到兩年內將會在全國開設更多的錢莊,把“大唐寶鈔”在全國逐步推廣發行。
    “給我兌五十貫!”
    “給我兌一百貫!”
    “我要兌兩百貫!”
    規模不同的鹽販子扛著大小不一的麻袋走進錢莊,把銅幣倒在地上與錢莊的會計對賬。
    一貫錢重六斤四兩,五十貫的重量就高達三百多斤,需要兩三個壯漢才能把麻袋搬進錢莊之內。
    兌換兩百貫的大鹽販子更是使用馬車拉來了整整五麻袋的銅幣,重量高達一千三百斤,光護送和搬運的壯年勞力就動用了七八個。
    寶鈔的麵值分為四種,有五錢的、十錢的、一百錢、五百錢,大部分商販都選擇一百錢的麵值。
    “這是你的,每張麵值一百錢,整整一千張,折合一百貫。”
    錢莊的會計在清點完了某個商販的銅幣之後,拿出來十捆寶鈔交給了這個鹽販子,“來,下一個!”
    鹽販子不放心的當麵清點寶鈔,每一摞都挨著數了一遍,不多不少全部都是一百張。
    望著手裏製作精美的寶鈔,鹽販子一臉的新鮮感:“嘿……還別說,這寶鈔製作的真好看,比我想象的好多了!”
    然後他把十捆寶鈔裝進褡褳裏掂量了一下,也就是十斤出頭的樣子,不由得大笑起來。
    “咱們來得時候五六個人弄來了兩麻袋銅幣,沒想到換成紙幣用一個褡褳就全部裝下了,我婆娘拿著出門都沒問題,嘿嘿,這寶鈔有點意思!”
    正在給其他鹽販子清點銅幣的會計插嘴道:“錢莊裏還有麵值五百錢的寶鈔,你要是換成那種,隻需要兩捆就夠了,就算你兒子拿著上街都沒問題!”
    “好好好,真是不錯!”
    鹽販子喜滋滋的把褡褳背在肩膀上,心裏卻在想回去就裁掉兩個雇員,既然往後不用再倒騰沉甸甸的銅幣了,還要這麽多人手做什麽?
    “看來我是錯怪朝廷了,這寶鈔也不是一無是處嘛,哈哈……走了,走了!”
    後麵一個關中地區的大鹽販子用兩輛馬車運來了四百貫銅幣,重量高達兩千六百斤,光隨從就帶了十幾個。
    “夥計,俺要兌換一半麵值一百錢的寶鈔,另一半則兌換五百錢的,你可莫要給俺少了張數,否則我去衙門告你!”
    “嗬嗬……小人怎敢少羅二爺的錢票?你進屋坐著喝茶,小人先幫你清點銅幣,光這些銅幣沒有一兩個時辰根本點不完!”
    錢莊的會計畢恭畢敬的把大鹽販子讓進雅間喝茶,隨後和他的下人焦頭爛額的清點起了又多又重的銅幣。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