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字數:4682   加入書籤

A+A-


    聽了張九齡的話,李瑛安撫道:“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生病這種事強求不來。張相隻需寬心,好生養病,定能好轉。”
    張九齡淒然一笑:“病來如山倒,我大年三十還小酌了半斤白酒,誰知道初一就渾身無力,頭腦昏沉,大概是壽限將至。”
    站在旁邊的張濟插話道:“自從六叔陣亡之後,家父便傷心不已,夜間睡眠不佳,白天食欲不振,積勞成疾,以至如此!”
    李瑛在床榻邊上坐了,拍著張九齡的手背道:“張相啊,人都有一死,或者輕於鴻毛,或者重於泰山。
    令弟為國捐軀,大唐朝廷將會銘記他的功勞,你也要節哀順變,保重身體,切勿過度悲傷。”
    張九齡感慨道:“臣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六郎之死固然讓我悲傷,但此番病情絕非悲傷所至,怕是大限之期已到……”
    見張九齡說的動情,李瑛不禁有些感觸。
    或許就像張九齡說的那樣,他的壽命可能真的走到了盡頭,自己的穿越也隻是讓他延長了一年的生命而已。
    張九齡用蒼老發燙的手掌握著李瑛的手,誠摯的道:“陛下能來探視老臣,我張九齡死亦瞑目,隻是臨死之前有些肺腑之言想要告知於陛下……”
    李瑛難過的道:“朕來晚了,朕本以為愛卿隻是感染了風寒,沒想到你竟然病的如此厲害,朕早就應該來看你。愛卿有什麽話,但說無妨,朕隻要能滿足你,定然答應!”
    “陛下自登基以來,勵精圖治,銳意改革,重用賢能,平定叛亂隻是遲早的事情。
    但老臣以為陛下要想成為比肩太宗的明君,尚需要提拔一位甚至多位賢相。
    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陛下固然英明神武,但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能夠選拔三五良相,當可使得聖人對國家的治理如同猛虎添翼,事半功倍。”
    張九齡握著李瑛的手掌,發自肺腑的說道,“譬如太宗手下有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賢相,先帝手下有姚崇、宋璟。
    陛下要想成為千古一帝,也應該提拔重用一位有能力、有德操、有格局的宰相擔任左膀右臂,方能重興大唐,再現盛世。”
    李瑛有些遺憾的道:“張相便是這樣的賢相啊,朕盼望著你能早日病愈,下床輔佐朕中興大唐,創造盛世。”
    “嗬嗬……”
    張九齡發出一聲爽朗的笑聲,“陛下能如此誇讚老臣,張九齡心中感激不已。
    隻不過臣人品固然還算正直,但能力卻不足以與以上這些賢相相提並論,這點自知之明老臣還是有的。”
    “張卿你謙虛了。”
    李瑛笑著恭維了張九齡一句。
    但實事求是的說,張九齡這番話也不算謙虛,他的節操固然高尚,但論治國的能力與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還有一定的差距。
    “除了張卿之外,朕手下現在還有三位宰相,愛卿認為他們將來能否成為房、杜那樣的賢相?”李瑛非常認真的求教。
    “咳咳……”
    張九齡咳嗽了一聲,接過張達遞來的瓷碗喝了一口熱水潤潤嗓子,繼續侃侃而談。
    “臣以為這三人都難成為房、杜一樣的宰相,甚至想要比肩姚、宋也非易事。
    顏杲卿性格剛正不阿,格局遠大,能力出眾,又在盛年,倒是個不錯的副相。
    但因為性格太直,不懂得圓滑退避,將來若與皇權發生衝突,恐其很難左右逢源,圓滿解決。”
    李瑛聽得頻頻頷首,麵色凝重。
    這番話可謂張九齡的肺腑之言,若不是他病入膏肓,肯定不會這樣評價自己的同事。
    自李瑛入主長安至今,已經將近兩年的時間,君臣之間一直齊心協力,尚未爆發矛盾。
    但這可能跟天下尚未太平有關,西邊有吐蕃,東邊有叛軍,百萬大軍不是缺糧就是缺錢,滿朝文武必須繃起神經來應對,根本沒有時間來內耗。
    但等將來天下太平了,滿朝文武還能這樣對皇帝的命令言聽計從,百依百順嗎?
    恐怕很難!
    就在李瑛推出大唐寶鈔的時候,就曾經遭到許多官員的暗中抵觸,隻不過在劉晏的出色表現之下被迅速化解。
    但隨著天下承平,矛盾不斷積累,天知道什麽時候大臣們會就會對皇權產生不滿情緒。
    以李隆基之強硬,也曾經因為廢黜自己這位太子引起張九齡的強烈抵觸,甚至不惜以罷相離京為代價,也不肯屈服服軟。
    在整個大唐的曆史中,相權絕不是對皇權唯唯諾諾,任憑宰割。
    等自己將來廢黜李儼這個太子的時候,會不會也有一個張九齡一樣的宰相站出來抵製自己?
    李瑛想到這裏深表憂慮,更加感激張九齡的這番肺腑之言。
    想要做一個盛世明君,手下確實需要一個高瞻遠矚,高屋建瓴,有能力、有格局,還能為皇帝著想,處事中庸的賢相。
    在這一點上,顏杲卿確實不太符合。
    他的能力雖然很出色,對大唐也忠心耿耿,人品也剛正不阿,但因為太過正直了,就缺少一些圓滑,若是讓他成為首相,恐怕等將來天下太平了大概率會與自己產生衝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武則天在位期間更換了六十多個宰相,李隆基在位先後起用了三十多個宰相,之所以如此頻繁更換,就是為了尋找一個既聽話又有能力,能夠平衡相權和皇權的人。
    武則天窮其一生沒有找到,李隆基找到了,那就是李林甫。
    可能對於大唐來說,李林甫是個奸臣,但對於李隆基來說,卻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宰相。
    世人可以罵李林甫壞,但卻不能罵李林甫菜,能在性格多疑的李隆基手下擔任十九年宰相,李林甫絕非庸才。
    縱觀整個唐朝曆史上,在能力與情商上勝過李林甫的宰相不超過兩隻手,隻可惜心術不正,終究成了奸臣的代表。
    張九齡繼續說道:“故此,臣以為顏杲卿隻能作為副相,決不可為正。”
    “張相的話,朕記在心裏了!”
    李瑛頷首應允。
    在大唐王朝,雖然被加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之後就可以被稱之為宰相,但隻有中書令才是真正的首相,掌管門下省的侍中可以視為“副相”。
    “至於李適之,此人性格倒是圓滑,能夠左右逢源,團結同僚,也不會輕易得罪人。
    但正因為不敢輕易得罪人,所以他無法堅持自己的原則,該強硬的時候不能強硬,害怕得罪門閥,擔心自己樹敵。
    他這種性格也不適合擔任首相,不能幫助陛下中興大唐,也就隻能做個輔相。”
    張九齡端起瓷碗喝了幾口,滋潤下幹涸的喉嚨。
    站在床邊的張拯、張濟、張達三兄弟臉色幾乎都綠了。
    老爹你這樣評價幾個當朝宰相,不怕得罪同僚嗎?
    萬一你隔了屁,我們兄弟將來這仕途怎麽走?
    “父親,太醫囑咐你少說話多休息,還是不要再說了。”
    張拯實在忍不住,開口提醒道。
    張九齡摸了摸花白的胡須,笑道:“阿耶一直在等聖人到來,爾等怎能讓我閉嘴?”
    李瑛雙眸微動,抬起眼簾吩咐站在身邊的吉小慶,以及遠處的呂奉仙道:“你們都下去吧,朕單獨與張相說話。”
    “喏!”
    吉小慶與呂奉仙會意,一起施禮退出了房間。
    張九齡揮了揮手,攆著三個兒子離開:“你們都出去吧,讓老夫爽利的與陛下說說心裏話……”
    “是!”
    張拯三兄弟對視了一眼,隻能無奈的退出了房間,隻留下君臣二人繼續探討未來。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