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波動偏差!最高難度的領域!
字數:8537 加入書籤
有了科技工業局的支持,再加上張碩提議進行的實驗,研究準備就非常順利了。
佟智國拉起了團隊,並申請拿到了全套的離子炮發生設備。
下一步,就是設計製造實驗裝置了。
研究需要內置超高溫環境,並把單元素離子加熱到極高溫度,他們從核物理研究拿到了核聚變托卡馬克螺旋磁場裝置信息。
主要關聯的部件是反應爐外壁、管道防護以及射線加熱技術等。
其中射線加熱技術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需要把真空反應爐內的元素加熱到一千萬攝氏度以上,加熱以及維持高溫、抗熱保護都是最尖端的技術。
如此高要求的設備,設計製造也是非常複雜的。
張碩早就建立好了實驗裝置的設計任務。
這個任務的難度達到了B級,需要科研幣數量為700點,完成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但因為有主要方向,再加上各領域頂尖工程人才支持,研究任務提升速度非常快。
研究過程,有點類似於飛機設計。
設計上牽扯的工程技術領域很多,包括材料學、高能物理、離子物理等等。
另外,要做的計算也有很多。
對於張碩來說,對實驗設備的設計還是第一次,也可以當做是一次新的挑戰。
不過設計本身多數都是工程類理論內容,有了技術支持的情況下,設計性研究進行的非常順利。
三個星期,張碩就帶隊完成了裝置設計。
在設計完成以後,團隊內部召開了會議,對於設計進行討論,並對於每一個部分進行完善。
下一步就是等待製造了。
第一階段的工作就是把主設備製造出來,後續才能夠進行實驗,製造並不是那麽容易的,可不是把設計圖交給工廠就能造出來。
團隊需要把設計進行大量的拆分,並讓相應的工廠製造出各個部件,最後再手動組裝出設備。
中途會遇到部件材料、性能等問題,各部分測試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些就是佟智國帶隊要解決的了。
“最少需要半年以上。”
佟智國預估了個時間,“設備非常複雜,而且要和離子炮連接,實驗中要承受非常高的溫度。”
“原子核核力拆分反應的風險很大,再加上離子超高溫環境,設備內部以及實驗基地,還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半年以上,甚至一年以上,也許需要更長時間!”
佟智國沒有給出確定時間。
張碩對此也是能理解的,畢竟是製造一台全新的大型設備,花費個幾年時間都是正常的。
“就靠你啦,佟院士。”
他很鄭重的對佟智國說道,“這項研究非常重要,我也希望能盡快進入到實驗中。”
“總之,盡力吧,但是記住一點,安全最重要。”
“放心吧,張碩教授,我們一定注意安全問題!”
在完成了新實驗的裝置設計後,張碩回了一趟源點論研究中心,沒過多久就又去了高能所的實驗基地。
新一次實驗就要開始了。
這次實驗參與的團隊更多了國際合作組,就增加了兩個大型團隊,一個是徳國團隊,另一個是荷蘭團隊,兩個國家已經通過談判,加入了混亂力場國際研究組織。
張碩來到高能所物理中心以後,見了兩個國際合作組的學者,對他們的到來表示歡迎。
之後,又一起去參加了科技處召開的混亂力場項目組會議。
會議是科技處牽頭的,內容自然非常的重要,主題就是對於新實驗基地工作進行決策。
在會議上,王老師宣布新實驗基地選址工作完成。
新實驗基地選在了北部沿海城市秦王島。
早在十幾年前,大型粒子對撞機還處在論證階段時,就討論過實驗基地的選址問題。
當時就選在了秦王島。
現在決策建造大型實驗基地,比十幾年前討論投入更多,而且主核心變成了混亂力場實驗,選址依舊是秦王島,說明秦王島確實非常適合建造大型實驗基地。
會議決策先期籌資五百億,直接投入到基礎建設中。
王老師還和其他人商議,確定了實驗基地的建造計劃表。
在計劃表上,建造時間劃定在‘三年內’完成,時間上可以說非常短了。
三年,建一個大型實驗基地。
這個計劃讓參會的國際組成員都非常驚訝,換做是他們國家來建造,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
短短的三年,也許隻剛夠處理基地建設前的事務。
不過對於國內來說,建造本身花不了太多時間,最主要花時間的,還是技術、設備需求層麵。
比如,碰到了建造的技術問題。
又或者,有設備不符合需求,或者是設計本身有問題,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
這些花費的時間更多。
……
新實驗基地計劃確定後,實驗組成員重回實驗基地,也準備開啟新一次混亂力場實驗了。
這次實驗和上次基本一致,可以理解為第二次測試實驗,但實際上,參與的團隊眾多,再加上實驗都是正常進行,也隻是‘強度稍低’的正式實驗。
實驗目的,就是得到更多的數據。
就像是粒子對撞實驗,可不隻是進行一次實驗,而是要進行很多次,每一次實驗都能獲得基礎數據,把更多的數據放在一起,才能在充足數據的基礎上分析出信息。
進行多次實驗,並在數據基礎上進行數據挖掘,是研究微觀物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雖然是進行第二次實驗,但混亂力場實驗間的人員依舊有些忐忑。
實驗依舊存在風險。
上一次實驗順利進行,並不代表這一次也同樣安全,能引發兩次大型事故的實驗,其中必定蘊含著風險,隻是不知道主設備內部的安全防護是否有效。
進入到危險時間段,再到確定實驗已經結束,也不過短短幾分鍾而已。
實驗間人員度過了‘危險期’,臉上也禁不住喜悅,同時對於裝置的安全更放心了。
粒子對撞實驗,再包括混亂力場實驗都順利的完成了。
下一步,就是做數據分析。
已經有了上一次的經驗,再加上參與的團隊數量、學者數量更多,項目組隻花費了不到一個星期就結束了數據分析工作。
當做數據總結的時候,就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
而且,是重大問題——
“波動偏差過大!”
“同樣的實驗,和上一次實驗數據對比,波動位置偏差幅度超過一倍!”
熒幕展示了兩次實驗數據波動位置的曲線。
會場所有人都看過去,就發現新一次實驗的波動位置,比上一次實驗低一倍以上。
如果以波動來代表強度的話,新一次實驗所製造出的強力轉變,比上一次降低了一半以上。
無論在任何的科研領域,同樣的實驗數據降低了一半以上都不能歸在‘正常偏差’範圍。
因為偏大幅度過大,也讓在場的學者不由產生了質疑,“難道是設備問題,是檢測信息不準確?或者某個位置出現了斷流?”
“物理硬件性能吧?否則不會這樣……”
“暫時想不到其他原因。”
好多人都懷疑是混亂力場設備的檢測裝置有問題,才會導致如此大的波動偏差。
於飛很直白的否定了,他認真說道,“我們在實驗前已經做過很多次測試。”
“當得到數據後,又進行了重複性檢測,發現設備本身沒有任何問題。”
這方麵,參與一線實驗的國際學者也可以證明,他們同樣參與了設備檢測工作。
針對設備的檢測,就像是測定一個體重秤的準確度,是有固定衡量標準的。
如果設備存在問題,檢測過程中就能發現。
問題就在於,檢測裝置沒有問題的情況下,為什麽兩次實驗會出現如此大的波動偏差?
好多學者都思考起來,有些人還在會議上發言,但討論很久都沒有結論。
這也讓很多人激動起來。
沒有結論,也就代表有很大的研究空間,每一個參與實驗的學者都可以根據實驗數據進行研究,最差也能寫上幾篇論文。
以實驗數據為基礎的研究論文,好多都可以歸屬在理論物理的範疇內,哪怕說的有些天馬行空,但隻要沒有證否,就不能說是錯的。
刷論文,機會來了!
有些頂尖學者還期待能以實驗數據做出研究,並解決這個問題,到時候,可能會有某種新發現,甚至出現震驚國際的重大發現。
張碩對於波動偏差問題也非常感興趣。
這不一定是新的物理發現,但裏麵一定存在某種未能解決的物理問題。
在實驗會議結束以後,大部分前來參加實驗的團隊和學者紛紛離開了實驗基地。
物理中心辦公室裏,張碩、薛博坤、於飛等人,也在討論實驗波動偏差問題。
“不是檢測設備問題,應該就是實驗本身的強力位置,存在波動偏差。”
“但,為什麽呢?”
好多人都不斷思考,當然也不會有什麽想法。
他們之前就想了很久了。
張碩一時間也想不到原因,就打算建立個任務進行研究。
薛柏坤忽然凝住眉頭,對張碩小聲開口道,“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
“說一下。”
薛柏坤馬上繼續道,“黃金製造!”
黃金製造牽扯到技術保密信息,他可不會公開的說出一些反應原理。
他繼續小聲道,“黃金製造過程,每一次離子團釋放強度都相同,但製造的黃金量偏差很大。”
“有時候,是一百千克,有時候甚至會降低到五十千克。”
“現在情況有點類似……”
張碩順著思考也凝住眉頭,兩個問題的偏差確實存在類似的情況。
黃金製造是讓汞、鉛元素發生原子核核力拆分反應,從而丟失質子轉變為金元素。
同樣的強度、同樣的材料,每一次製造出的金元素數量卻存在巨大的偏差。
偏差最高能超過百分之七十,數值是非常驚人的。
一直以來對此的理解是,離子團反應強度控製精度不足,現在發現混亂力場實驗中,同樣的實驗出現的強力波動也存在巨大偏差。
也許,是一個問題?
張碩思考著剛才建立了一個任務——
【任務一】
【研究項目名稱:混亂力場實驗波動偏差原理(難度評估:B)。】
(任務可提升至S級。)
【進度:3.132%。】
(任務可取消,當前取消任務需要科研幣數量:0。)
(剩餘進度需要科研幣數量:291。)
“三百科研幣需求,不高!”
“大概是研究並不複雜,但想到關鍵信息卻不容易。”
“但是,任務可提升至S級……?”
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見過S級難度任務。
S級,一個代表需求科研幣在一萬以上,研究也必定難度非常高、非常複雜。
現在的任務也隻是B級,大概就隻是了解波動偏差的原理,並不涉及到拓展內容。
在建立任務後,進度已經超過了3個點,很可能說明薛柏坤的想法是對的。
黃金製造偏差和混亂力場實驗的波動偏差,也許就是同一原因造成的。
具體是什麽呢?
任何科學研究,靈感和方向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突破的。
張碩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氪幣’,也馬上得到了最直接的影響因素——
弱力!
他仔細思考了一陣,都是有了恍然大悟之感。
抬頭向辦公室的其他人,開口道,“剛才薛教授給了提醒,讓我想到個一直忽略的關鍵點!”
其他人頓時都看過來。
“弱力!”
其他人也都順著思考起來。
廖振宇思索著說道,“超子衰變中存在弱力作用,或者說,核反應都會有弱力參與。”
“如果原因在弱力上,波動偏差就能解釋通了。”
“但是其原理,還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啊!”
於飛則感歎了句,“牽扯到弱力,很難啊,現在的理論和弱力相關聯極少。”
“哪怕是在理論物理,都是高能度的領域,實驗也很難……”
其他人都讚同的點頭。
強力、弱力都是微觀作用力,但強力的作用更加明顯,強度高、表現也更加明確。
弱力,不要說做研究,普通人想理解都不容易。
上過中學、學過物理,都知道弱力是四大基礎力之一。但是,弱力是什麽?發生在什麽粒子作用中?
這個問題能難住大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