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飛行器設計,張碩:我不是來挑問題的!
字數:9318 加入書籤
弱力,是最難通過實驗接觸到的基礎力。
常規物理對於弱力的研究,都是通過信號、能量、輻射粒子等進行數據分析,來推測某種現象中存在熱烈的作用。
新物理方向的研究也在走同樣的道路。
弱力對於實驗的幹涉作用,直接體現在對於實驗結果的影響上,包括混亂力場轉強力的波動值,包括黃金製造中元素裂變的波動。
等等。
等無法進行直接研究,隻能通過數據進行判斷的時候,要對弱力增加了解就很困難。
係統上的s級任務,是研究混亂力場實驗波動偏差原理,而波動偏差的直接原因就是弱力的存在。
S級任務,需要的科研幣太多了。
張碩非常希望能夠完成研究,就能以此增加弱力對實驗幹涉的理解,但即便把所有的科研幣都投入進去,也隻是增加一些進度,距離完成還差幾千個科研幣。
“慢慢來吧……”
研究必須要一步步推進。
張碩心裏還是非常期待的,他有一種預感,針對弱力的研究肯定能夠發現新的物理現象。
那甚至可能是想都想不到的領域。
後續幾個月時間裏,生活相對平淡,平日裏就是待在研究中心,又或者是蘇東大學,和其他同事一起工作、討論。
張碩也過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朝九晚五,確實很不錯,生活顯得非常輕鬆、悠閑,沒有什麽壓力,也不需要到處去奔波,又或為研究擔憂。
四個月後,又有新的事情找上了門。
一位高級別老師聯係到張碩,希望他能參與引力飛行器的設計研發工作。
“不是有專門的團隊嗎?”張碩有些不解。
高級老師開口道,“設計和初期調試已經卡了兩個月。”
他的語氣有些不滿,“核心技術都有、都沒問題,但整體設計卡住了。”
“我剛從那邊回來,發現連氫彈電池的電力輸出調試都沒做完,進度太慢了……”
張碩一聽就明白過來,是不是研究團隊的進度慢,而是好多關注項目的人都等不及了。
他們希望速度越快越好,迫不及待的想看到氫彈電池支持的飛行器升空。
針對一項全新技術支持的飛行器設計和技術測試來說,幾個月時間根本不算什麽,隻是設計也許就要半年、一年都不多。
因為是新技術,大家都沒有經驗。
兩項尖端技術的結合,隻是協調性處理上都不容易。
張碩沒有多說什麽,他還是決定去轉一圈看看,因為他對於引力飛行器也很感興趣。
引力技術、氫彈電池,都是他帶隊完成的研究。
兩個技術結合在一起來製造引力飛行器,絕對可以顛覆航空航天的技術邏輯。
第一台引力飛行器,意義確實是非常重大的。
……
引力飛行器研發基地,是處在一個原來的戰鬥機基地中。
基地裏有很多的實驗間、設備,都可以直接拿來使用,但因為技術邏輯完全不同,還是要定製和運送很多新的設備,也需求一些了解技術的專業人員。
比如,引力技術研究團隊。
比如,佟智國團隊,他們更了解氫彈電池。
佟智國沒有親自來,他還要繼續主持氫彈電池的後續研發工作,呂崚則是率隊過來,作為氫彈電池技術組參與到工作中。
張碩是和軍方的趙老師一起來的。
趙老師是基地的常客,軍方非常關注引力飛行器項目,來到基地直接就帶著張碩走了進去。
在進了正門以後,就看到旁邊一間屋子正在開會。
推門而入。
房間裏的人都看了過來。
張碩掃了眼發現呂崚也在,其他還有幾個臉熟的人,其他就都不認識了。
孟誌林是項目總負責人,他見到趙老師和張碩,馬上熱情的迎了過來,“趙老師,張院士,請進、快請進!”
“不打擾吧?”
孟誌林不在意道,“我們正在研究電力功率的協調性技術問題,張院士你來得正好,可以在技術上給我們指點一下。”
他說的隻是客氣話。
氫彈電池和引力技術都是張碩的研究,但引力飛行器的設計製造,牽扯的是技術協調性問題。
現在談的電力功率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把氫彈電池釋放的高功率電力,穩定輸出到各部分需求部件,包括複雜的引力裝置、雷達、電子係統等等。
其中難點在於電壓控製,電力係統是非常複雜的,氫彈電池的輸出功率很高,常規來說要依靠變壓設施才能轉化,但限製的引力飛行器不可能有那麽大的空間,使其進行穩定的轉化,就需要把大型變壓設施進行壓縮。
引力製造設備的要求最為複雜。
有的部分需要超高的電力,同時電力還需要保證穩定,以便保證強磁場的穩定運轉,技術設計和控製才是最難的。
進了會議室以後,張碩就坐在一旁聽著內容。
各小組的報告都和電力的研究有關,其中有很多專業性的內容,但大致還是能聽明白的。
張碩帶著思考建立了個設計研發的任務——
【任務二】
【研究項目名稱:滿足引力飛行器需求的氫彈電池輸出電力控製技術(難度:C)。】
【進度:0.332%。】
(任務可取消,目前,取消任務需要科研幣數量:0。)
(剩餘進度需要科研幣數量:100。)
“難度不高啊?”
“隻有C級。”
100點科研幣需求的研究,難度確實可以說‘不高’,但技術性研究任務的難度,本來就低於理論研究任務。
任務內容是電力技術問題,研究本身沒有不可突破的屏障,而且各部分技術都非常成熟。
沒有創新性研究的情況下,任務難度能達到C級,相對來說,就已經很困難了。
在建立好任務以後,張碩對會議內容,尤其是各小組報告以及討論的問題聽的更認真了。
碰到一些不太理解的問題,他還會小聲問向其他人。
這個過程中,任務進度也在不斷的提升。
C級的設計性研究,利用係統任務去完成確實不難。
等會議結束以後,李老師就讓其他人去忙,他則帶著張碩到基地各處看看。
大致的看過一遍後,就一起來到了氫彈電池實驗間。
現在主體的工作就是圍繞氫彈電池展開的,電力輸出相關的設計討論,目的也是為了讓氫彈電池能夠進行穩定的輸出。
氫彈電池已經處在運轉中,會場外源源不斷的輸出電力,好幾個工作人員都在不斷測試各端口的輸出情況。
“怎麽樣了?”李老師關心的問道。
有個工作人員開口道,“各個端口還是不穩定,主要是變壓控製裝置太小,電力轉換上有些不穩定。”
“主要的幾個端口,輸出的電力也沒有達到預期標準。”
張碩則上前和工作人員談起來,他問的都是和輸出控製部件相關的問題,了解的是整體上怎麽進行電力控製。
在得知了部件大致情況,任務進度又有了不小的上漲。
當天趙老師關心了下工作就離開了。
張碩則是留了下來,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解決引力裝置以及氫彈電池的技術協調性問題。
技術協調性,包括電力、端口對接等多方麵問題,最主要還是研究引力場是否會對氫彈電池的運轉造成影響。
飛行器的設計上,很難把引力場和氫彈電池分開,氫彈電池也肯定會受到引力場覆蓋,才能不受地球引力影響。
但是,引力場是否會影響到氫彈電池的運轉?
這是個不確定的問題。
引力場必然會影響到氫彈電池內部離子物質的運轉,尤其是開啟的一瞬間,驟然改變的力場,可能會帶來一些問題。
內部粒子物質是一方麵,氫彈電池的其他部分也可能受到影響。
張碩就是過來解決技術協調性問題,以保證飛行器的運轉更加穩定。
這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張碩也掛著個‘技術總顧問’的頭銜,也成為了飛行器研發團隊名義上的二號人物。
一號人物是總設計師、總工程師孟誌林,他全權負責飛行器研發方方麵麵的工作。
三天後,又是新一次會議,主體內容依舊是氫彈電池輸出的電力控製。
在兩個技術組長發言後,孟誌林根據研究和測試內容交代起工作,“我們可以適當的降低功率,來保證……”
“等一下。”
張碩忽然開口打斷了孟誌林的話,隨後道,“孟工,我覺得這一部分設計還是可以修改完善,不用刻意去降低功率來實現……”
所有人都看過來。
張碩站起來走向投屏上的圖像,拿起指揮棒指著一個位置,講解道,“這一部分,能用截住電流的方式來解決。”
“這裏,可以特別甩出一條導電,來保證安全性。”
“這個位置,增加導線環繞的圈數以降低電壓……”
“在輸出端部分,安裝一個小型的穩壓器……”
其他人聽著不由得眼前一亮。
張碩所說的方法,確實可以解決剛才的問題,但同時也會帶來新的問題,比如說,其他部分也需要修改設計。
孟誌林決定降低功率是整體上的考慮,一下子就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
張碩針對一個問題拿出了解決方案,但也會引發連鎖反應,其他的設計都需要修改。
設計研究,好像變得更複雜了?
張碩也清楚這個問題,他說完了解決方案以後,繼續開口道,“我人每一個部分都要重新審視,並針對去修改。”
“電力設計上,最好是能拿出最佳方案,才能讓引力以及其他設備,能夠以最穩定的狀態運轉。”
孟誌林聽著凝住眉頭。
各個部分的設計都重新審視,好多訂好的方案就都需要修改,他們之前所做的工作,大部分不就失去了意義?
“這個……”
孟誌林有些猶豫,甚至有些不滿。
他思考了好半天,正準備說什麽的時候,就聽到其他人的討論聲,“有些地方確實要改。”
“我之前就感覺設計的不太好,有些地方為了穩定降低了功率,功率降低不就代表性能降低嗎?”
“明明能裝更好的設備,隻能為此降低要求……”
“也沒辦法啊,現在是為了保證第一台飛行器穩定起飛,而不是要設計出什麽高端的飛行器,有什麽需求後續可以再研究。”
“重新來一遍,一個月白幹了……”
“張碩教授都在,還擔心什麽?”
有些話說進了孟誌林的心裏。
現在的工作是為了保證第一台引力飛行器穩定起飛,最好是能穩定飛行,而不是要設計什麽超高技術的飛行器。
上級部門這麽關注,催的這麽急,最好是能快速完成設計,製造出能穩定升空的飛行器。
至於一些技術缺陷……
根本不重要!
如果要製造性能優越的飛行器,可以後續再進行針對性的設計研究。
飛機,不都是一代代更新的麽!
孟誌林心裏也很不爽。
引力飛行器的工作是他來負責的,張碩才來就提出‘各部分重新審視工作’的建議,還有一大堆支持的聲音。
這感覺就像是被奪權了一樣,後續工作到底是聽他的,還是聽張碩的?
總要有拍板決策的人!
在聽著大家的討論之後,孟誌林還是決定采納張碩的意見,因為大部分人都是同意的。
“既然張碩教授有建議,就先聽他的……”
他真想著。
等會議結束以後,孟誌林和張碩一起來到了氫彈電池實驗間,查看各部分的工作。
張碩仔細看了一下以後,就讓工作人員圍繞氫彈電池建好的電力設備都拆開,邊查看內部構造的同時,也說出了一大堆問題。
有一些問題是材料上的,有一些問題是設計上的。
這些都是確定的設計方案,才會製造安裝上去。
當被指出一係列問題後,就肯定要重新製造、修正、組裝,也讓工作變得更加複雜。
“我們要對電力係統整體進行重新的設計。”
“整個設計要完善,各部分都要更加精細,最後在整體上進行安裝測試……”
“這樣才不會有問題。”
“否則,內部一個小問題可能引來調試上的大問題,後續再想調整就太難了。”
張碩對孟誌林解釋道。
孟誌林心裏是非常不滿的,因為他是研究的總負責人,已有的設計都是他敲定下來的。
現在全部都要重新設計修改,等於全程否定了他的工作。
即便隻是一個電力控製係統,也同樣讓他感覺很不舒服,他沒忍住當場說道,“張院士,有一些設計已經敲定了,如果再返回重新設計製造,還需要工廠來配合,要耽擱很長時間。”
“你也知道,上麵催的緊……”
“孟工。”
張碩嚴肅認真的說道,“我不是過來挑問題,而是希望能把設計做好。”
“隻是一台飛行器,最重要的是穩定升空,但內部設計上能做好,為什麽不做好呢?”
“而且,這並不耽擱時間,每個部分的設計重新審視修改,後續檢測調試就不會有大問題。”
“否則,測試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孟誌林反問道,“現在都重新弄一下,就沒有問題了?如果測試還是那樣呢?”
他並不是特意反駁,心裏是真這麽覺得。
氫彈電池高功率輸出,穩定電力體係是很複雜的。
就像是製造一台精密的設備,因為設備構造非常複雜,知道出來以後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很長時間調試解決。
調試所需的時間,往往比設計製造過程還要長。
麵對孟誌林的質疑,張碩認真道,“我不能保證電力係統百分百沒問題,但重新設計後,必定會大大壓縮調試時間。”
他說的非常肯定。
孟誌林和張碩對視了好半天,最終也隻能點頭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