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飛船試飛曝光,撞臉飛豬?懷特:你學到了精髓!

字數:8603   加入書籤

A+A-


    實際上,騰雲1型最初的設計上,有好幾種推動方案可選。
    包括空壓電機、航空發動機,甚至是高端的離子噴射,等等。
    後來全部都被否定了。
    一個原因是能源、動力不搭配,騰雲1型用的是氫彈電池,可以不斷供應電力,化石能源支持的推動方式,就需要不斷的添加能源,會大大降低了騰雲1型的續航能力。
    空壓電機是以電力驅動的發動機,可以壓縮空壓向外噴射,為飛船帶來巨大的動力。
    問題是,空壓電機耗電量實在太高了,氫電電池要支持引力體係,就無法支持空壓電機運轉。
    有人建議重新研究設計動力係統,也就是製造一種完全適合引力飛船的推動機械。
    這個建議當然是可以的,上級部門也正考慮組建一個項目,專門去研究這樣適合引力飛船的推動器械。
    問題在於,全新的動力係統,不是一下子能製造出來的。
    國內航空發動機的研究,就要談到太行發動機,太行發動機研發用時八到十年,調試了幾年裝配到戰鬥機上以後,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一直不斷地修正、解決、完善,差不多用了近20年才成熟起來。
    太行發動機研究最初,也是有很多航空發動機可參考的。
    要研究一種適合引力飛船的動力設備,真的是全新的研究,連參考的對象都沒有,從設計到製造,再到成熟,又需要多長時間呢?
    那最低也是十年、二十年的跨度!
    所以,最好的選擇還是已有的空壓電機,但空壓電機就需要更多的電能
    這也是劉誌文團隊迫切想製造大型飛船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動力難以的根本原因,還是引力飛船太重了。
    在物理學中,加速度和質量是呈反比的,固定推力的情況下,物體的質量越高、加速度就越低。
    引力飛船動輒一、兩百噸的質量,比重型戰鬥機還要高出十倍,常規發動機帶動的效果非常差。
    當安裝其他類型的動力係統,飛船就要為此進行大改裝,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去完成設施平衡調整,一係列的工作以後,動力係統的效果還很差……
    有什麽意義?
    劉誌文團隊最終還是選擇用電動機帶動螺旋槳。
    這個方案最簡單,而且不需要投入精力,控製上也最穩定,唯一的問題就是功率太低,讓引力飛船的橫向飛行,最初就像是在空中劃船一樣。
    當然,也沒有那麽誇張。
    即便是螺旋槳推動,加速度很低,但速度是能一點點積累的,最後的飛行速度還是很快,新聞上的報道就是這樣的。
    在騰雲1型試飛後,輿論上就出現了相關的報道。
    網絡上能看到一個個拍攝的視頻,有些明顯是手機拍攝的,就看到有些萌萌的騰雲1型在空中一掠而過。
    有些畫麵拍的很清晰,能看到騰雲1型的全貌。
    當然,也有慢速飛行的視頻。
    騰雲1型慢速飛行的視頻要比快速飛行受歡迎的多,因為其胖乎乎的身材確實有些萌,再加上身後的螺旋槳推動,被一些網友戲稱是‘太乙真人的飛豬。’
    當一個視頻出現以後,緊接著就是一個個的報道了。
    《引力飛船試飛起航,代號騰雲!》
    《騰雲駕霧,引力飛船竟撞臉神話飛豬!》
    《第一代引力飛船曝光,宣告航空正式進入引力技術時代!》
    騰雲1型,還是有很多看點的。
    即便螺旋機驅動有些拉低檔次,整體上也足以讓人驚豔。
    即便推動係統上還有瑕疵,研發團隊內部都有些失望,但不可否認的是,引力飛船代表了最高端的科技。
    其他國家、機構的引力技術,還都停留在實驗室範圍內,而他們已經用引力技術製造出了真正的飛行器。
    外界關注的不隻是引力係統,‘低溫核聚變’再次成為焦點。
    引力技術曝光幾年時間了,最初被拍到的‘神秘飛船’,上麵還能看到連接地麵的電路,明顯是電力供應不足。
    現在是大搖大擺的飛到空中,其中必定有能供應大量電力的能源設施。
    “低溫核聚變!”
    “一定是低溫核聚變電池!”
    “能源技術比引力技術更高端啊!能源技術才是根本。”
    “有這種能源技術,不管是航空還是航天都會有巨大的突破。”
    事實就是如此。
    不管是航空還是航天,最大的難題是能源,而不是技術。
    “低溫核聚變”可以用在引力飛船上,就能用在各類其他航空、航天飛行器上。
    比如,衛星。
    衛星功能最大受限就是能源,大部分衛星都隻能依靠太陽能電池板支持。
    若是衛星能安裝持續高電力供給的能源裝置,甚至都可以在上麵安裝電力武器,比如電磁炮或者激光武器。
    到時候,就不止是功能性的衛星,而是具有太空殺傷力的衛星武器了。
    一顆能夠隨意調節軌道,並攜帶太空武器的衛星……
    想想就可怕!
    能源技術用在航天器上也一樣,若是航天器能夠一直擁有高電能,就可以持續推進遠離地球,根本不用考慮什麽第一宇宙速度。
    如果再配合引力技術,在太陽係內遨遊都不是問題。
    總之,能源問題解決了,航空、航天領域的大多技術難題都迎刃而解。
    ……
    地球另一邊。
    騰雲1型登上報道讓決策部門再次感到了壓力。
    能源部決議再加大對丹尼斯懷特團隊‘低溫核聚變’技術研發的支持。
    按照泰勒威爾遜的建議,丹尼斯懷特團隊的第一步,就是複刻核轉電測定實驗,他們已經完成了。
    實驗團隊通過不斷調整設計,在好幾個溫度區間測定到了電力信號。
    但是,下一步呢?
    丹尼斯懷特團隊的研究停止了很長時間,主要就是在討論下一步實驗計劃。
    騰雲1型被曝光以後,決策部門對於飛船外觀進行了分析,同時,對於飛船的能源裝置進行了一定的推測。
    “騰雲飛船和原來曝光的飛行裝置很類似,能源裝置都在環狀管道,也就是引力係統的下方。”
    “從螺旋槳、支架等位置來分析,能源係統占據的空間並不大,不能支持裝配強磁場或其他設備……”
    “所以,我們認為,低溫核聚變可能是某種環境下所實現的自主反應。”
    “有可能是磁場環境,和引力係統是一體的。”
    “又或者,就是單純的自主反應。”
    “這種自主反應,可能並不是單純的氘氚聚變,也許是一種全新的聚變,或者是,添加了其他原料。”
    有核物理專家立刻反駁道,“這不可能,氘氚聚變過程中,其他元素參與反應也沒有意義。”
    做出情報講解的學者沒再說什麽。
    不可能?
    新物理發展的過程中,打破了很多的不可能,原來說低溫核聚變也不可能,現在幾乎被確定下來。
    丹尼斯懷特和泰勒威爾遜是參會人員。
    在會議上,他們什麽也沒有說,隻是聽著其他人的分析,心裏卻有很大的壓力。
    其他人隻是分析而已,說的正確與否也根本沒關係。
    他們是直接做研究。
    丹尼斯懷特團隊做的研究是能源部支持力度最大的低溫核聚變研發項目,甚至可以說是‘不限製經費使用’,顯然是對研究給予很大希望。
    這種情況下,任何人都希望研究能有進展。
    丹尼斯懷特是團隊的負責人,他的壓力更大一些,好多人都詢問他的意見,他也隻能抿嘴笑笑,什麽消息都不透露。
    實際上,他根本無法判斷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最新的情報分析,可能會對於研究有幫助,但是具體怎麽做呢?
    一種可能在磁場幹涉下的自主反應?
    現在他們的核聚變實驗就是在磁場幹擾下的反應,隻不過沒有做到自主,而會議上分析所謂‘全新的聚變’、‘添加原料’……
    開什麽玩笑!
    氘氚聚變,還能添加其他原料?其他的元素也不可能參與到聚變反應中。
    丹尼斯懷特隻感到一片迷茫,隻是低溫核聚變本身,他甚至都根本不想接受。
    研究早就超出了知識範圍,甚至是超出了想象。
    問題在於,技術存在性已經被確定下來。
    丹尼斯懷特有種被世界拋棄的感覺,世界發生了改變,而自己已經跟不上了。
    “唉~~~”
    在回去的路上,丹尼斯懷特不斷唉聲歎氣,最後還是問向了泰勒威爾遜,“你怎麽看?那些分析的信息。”
    “當然,還有下一步的方向,對於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必須要盡快確定下來,不能再拖了。”
    “否則我們可能被認為無能,總之,有些人會很不滿……”
    “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的。”
    泰勒威爾遜思考著說道,“我敢肯定任何一個人都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麽做。”
    他說完隻指著下方,補充一句,“我指的是這個國家。”
    “如果讓我說,或許,我們該聽他們的?”
    “你是說剛才那個群家夥?”
    “對。”
    威爾遜道,“他們說也可能是其他的核聚變,也可能是添加某種原料?”
    “前者,我們無法做實驗,但後者可以。”
    “我們做的實驗本來就是磁場環境下進行聚變反應,可以添加各類的元素,或者各種材料來測定,也許會有什麽發現也不一定?”
    “真是很棒的想法!”
    丹尼斯懷特眼前一亮,他拍著威爾遜的肩膀道,“看來你已經學到了我的精髓。”
    “??”
    “為了經費,不顧一切!”
    懷特滿眼讚賞,“反正我們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麽做,就按照他們說的去做。”
    “這樣一來,我們的實驗就會得到支持,即便是沒有發現,反正也是聽他們的,可以推到他們身上,就說情報分析錯誤。”
    “呃~~”
    威爾遜用力咧咧嘴,他還真不是這麽想的。
    下一步實驗,他們不知道該怎麽做,而能源部的分析也有道理,最少是個研究方向。
    所以就試一下。
    丹尼斯懷特也同意,就這麽幹試試吧,唯一的問題是,會不會存在安全風險?
    他把擔憂說給了丹尼斯懷特,“新物理實驗方向上,研究風險很大。”
    “費米實驗室、核子組織……”
    “你知道的。”
    丹尼斯懷特完全不在意,他笑道,“他們做的是混亂力場實驗,我們研究的是核聚變,能有什麽問題?”
    “這根本不相關!”
    “放心吧,非常安全!”
    ……
    在試飛工作結束以後,張碩就回到了源點論研究中心,專注於理論和實驗工作。
    兩個月後,新實驗基地建造好了。
    張碩也去了新實驗基地,並和其他人說起研究方向問題。
    實驗方向有很多,主方向之前就確定下來,就是添加不同的衰變元素,來研究衰變對於引力場製造的影響。
    實驗可以聯係基礎理論並探索弱力作用。
    張碩同時也想研究引力技術,最大、最重要的方向,就是研究擴大引力場。
    現在實驗基地剛建好,設備還要進行很多次測試,才能真正去進行主方向的實驗。
    張碩也想趁著機會去解決引力場的技術問題,他腦子裏不斷徘徊著騰雲1型飛行畫麵,尤其是飛船後麵的螺旋槳……
    忘都忘不掉!
    他自認為不是完美主義者,但引力飛船的驅動確實是個大問題,若是能研究出擴大引力場的技術,再增強引力場強度,動力係統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為此,他還建立好了任務——
    【任務四】
    【研究項目名稱:可應用的引力場範圍增大技術(難度評估:B)。】
    【進度:20.831%】
    (任務可取消,目前,取消任務需要科研幣數量:0。)
    (剩餘進度需要科研幣數量:160。)
    “200科研幣任務?”
    “果然!”
    “難度不高!”
    張碩對此有心理準備,因為研究已經有方向了。
    隻要增加媒介材料的密度,就能夠擴大引力場的範圍,但僅僅如此,並不能直接應用,因為媒介材料的密度增加會給管道帶來壓力。
    其他的是引力研究團隊,也做過類似的實驗,密度增加並不能讓引力場大範圍擴張。
    如果隻是小範圍的擴張,應用效果就差很多,還抵消不了其帶來的負麵影響。
    “這麽簡單的研究……”
    “設備測試過程中,就差不多能完成了吧?”
    張碩已經期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