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革-命性的技術突破!
字數:8797 加入書籤
新基地已經建好了。
很多設備不斷從外麵運過來,安裝、檢測、調試,一大堆的工作都正在做。
主實驗間位於山腳的一間藍皮房子,有點類似於工廠的車間,六米多高的房子看起來也有規模,做引力實驗足夠了。
主實驗間裏堆滿了設備。
材料加熱、離子加速、磁場控製、數據監測等等……
這些設備放在一起就能用來製造引力場,研究人員和工程人員們,都各自所負責的設備工作。
前期的工作主要是設備調試和整體的測試,引力場製造是最後的測試工作。
現在的研究來說,引力場製造就是基礎,能製造出引力場,才能在其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實驗。
張碩來到基地以後,姚啟明就幫著介紹著工作進展,“核材料已經運過來了,都密封裝著,那邊有軍方負責。”
“核所提供了相關的技術,還專門派來了一個小組……”
“各類設備還在進行調試,從進度來說,大概一個月以後就能正式進入實驗了。”
張碩邊走邊看著。
等來到正安裝著的環狀管道,他停住腳步問道,“運來的通路裝置有幾個?”
他指的是環狀管道。
他們所用的環狀管道,直徑大概有四米左右,肯定比不上引力飛行器,但實驗間裏已經算是大型的了。
“目前有兩台。”
姚啟明道,“定製了三台,有一台還沒運過來。”
“第二台先別安了。”
張碩道,“我想在設備測試環節,順帶研究一個技術。”
“啊?”
姚啟明聽的有點懵。
測試環節?
研究技術?
如果要做新的實驗,不是要等到測試結束嗎?
一切都能保證穩定,才能去添加放射性元素吧?否則出問題怎麽辦!
那可是放射性材料!
張碩道,“和我們的主實驗無關,我打算研究一下引力場增強和擴大的技術。”
“呃……”
姚啟明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設備測試過程中順帶做個研究?
研究內容是增強和擴大引力場?
順帶?
增強和擴大引力場?
“這種研究很容易嗎?”姚啟明實在是想吐槽一句,但想到說話的是張碩,幹脆就閉口不言。
張碩隻是交代工作,他並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
擴大引力場,是200點科研幣的任務,難度可以說是很低了。
技術性研究,相比理論研究要簡單的多,唯一的缺點是,技術性研究需要實驗來驗證,和實驗是直接掛鉤的,氪幣也隻能知道實驗的主方向。
當然,隻要實驗方向沒問題,實驗中就一定會有新發現。
在進行了氪幣操作以後,張碩已經知道了大致的研究方向,不過第一次實驗,他考慮的並不是增大場力範圍,而是增大場地的強度。
之前添加氚元素的實驗,就發現所製造的周期性引力場強度上限大大增加。
準確的說,強度上限已經超過三倍地球引力。
但是,周期性引力場無法用於製造引力飛行器,他們需要的是穩定的引力場。
原來的實驗已經能得出結論,引力場的周期性和氚元素被鋰離子帶動不斷做周期性運動有關。
隻要讓氚元素不再運動,就可以製造出強度高的穩定場力。
“如果氚元素和鋰元素混合,就肯定會被鋰元素影響不斷運動。”
“把它們分開,又可能沒了效果。”
“關鍵在於,氚元素的影響是粒子之間還是散發某種特異性場力的影響?”
張碩更傾向於前者,但如果是後者,技術改進就變得非常容易。
最終他還選擇建立任務。
【任務二】
【研究項目名稱:研究增大引力場強度技術(難度評估:C)。】
【進度:15.034%】
(任務可取消,目前,取消任務需要科研幣數量:0。)
(剩餘進度需要科研幣數量:85。)
“C級?”
“更簡單了!”
張碩看著任務難度都笑了。
C級任務,可以說研究是非常簡單的,但研究簡單不代表就能研究出來,換做是其他的團隊,找不到方向也許很久都不會有進展。
在建立好任務以後,張碩再次進行了氪幣操作,也得到了主要信息。
剛才的問題,就和他想的一樣,答案是粒子之間。
粒子之間,想要進行技術幹涉就很難了。
不過好消息是集中性的氚元素,在磁場環境下對於媒介材料效果,具有一定的邊緣性幹涉作用。
“所以,我們需要在中心添加個管道,氚元素會放在中心管道中。”
“中心管道要固定,最好采用非常薄的材料,還需要能抗熱、抗高溫高壓。”
“讓397那邊去做一下。”
397,和合作工廠的代號。
張碩的實驗組隻出一個大體的方案,具體設備的製造就要工廠來做了,工廠那邊有專業的團隊對接工作。
他們的需求並不複雜,可以想到很多解決方案,即便不完美,也可以做出來。
張碩讓暫停二號環轉管道裝配,也是要把管道改造一下。
二號環轉管道,從實驗基地運回397,397團隊再研究解決方案,然後進行改裝,再運回來的時候,已經是二十天後了。
二十天看起來很長,實際上已經是速度飛快了。
397對接團隊,知道消息後就開始研究,拿出方案就準備材料,他們針對張碩的需求都是第一時間解決的。
從研究、改造,一切過程都是優先的。
等二號環狀管道運過來,實驗組的設備調試過程也差不多,還完成了一次引力場測試實驗,就可以馬上投入新的研究。
……
改造完成的環狀管道,已經運到了實驗基地並進行安裝。
姚啟明負責的工作很多,交代好其他人任務以後,他才有時間小歇一會,站在基地外的小山坡上朝遠處看看風景。
好多人放鬆的時候,都喜歡來這個小山坡逛。小山坡邊能看到遠處的山巒迭嶂,下麵還有一個小水池,搭配著山景、樹木,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薛柏坤也走了過來,他發現姚啟明唉聲歎氣的,不由笑道,“姚大主任,這是怎麽了?”
“一切不都很順利嗎?”
“你說工作?”
“是啊?”
“我從來沒有為工作擔心過,實驗啊、研究啊,張主任把控著能有什麽問題。”
“那是怎麽了?”薛柏坤繼續追問道。
“人生啊!感慨人生!”嗯
姚啟明摸著臉頰道,“你沒發現我這兩個月瘦了很多嗎?”他又摸了摸肚子,“除了肚子上的肉沒減下去以外,其他地方都瘦了,而且還變黑了。”
“為了方便,頭發都剃成了寸頭。”
“現在回家,我媳婦兒看見我,都可能不認識了。”
這是姚啟明鬱悶的地方。
好消息是,他終於有新的研究要做了,也成為了張碩研究中的核心人物。
現在正為科研事業而奮鬥,想想自己所做的工作,都能感覺活的非常有價值,也對未來滿是憧憬。
壞消息是……
他從國際級的研究中心實驗主任,混成了山頂洞人!
三個多月,快四個月了!
在這裏從無到有的建立實驗基地,管理各類設備的安裝檢測工作,未來的時間還有輻射風險。
哎~~
他有點兒想念過去了。
所以說禍兮福兮,古人說的果然是很有道理!
薛柏坤就沒那麽多感慨了,他本來就是軍方出身,也一直跟著張碩跑來跑去,比姚啟明耐苦能力強的多。
現在算什麽?
不過就是在一個無人的山間做實驗而已,換做是隔壁、大沙漠、無人區,環境更差、更糟糕。
他沉默了一下,‘安慰’道,“往好的地方想,也許再過一、兩年就能回去了。”
一、兩年?
姚啟明咧嘴道,“可別忽悠我。我對研究的信心比你充足的多!”
“什麽意思?”
“張主任的研究很快就能完成,根本待不了多久,我們就是研究技術,又不是要造設備,哪需要那麽長時間?”
“你這麽有信心?”
“當然了!”
姚啟明說的非常肯定,“我不是對自己有信心,而是對張主任有信心!”
……
薛柏坤一直跟著張碩跑,自認為對張碩也很了解,但他還是覺得姚啟明的信心有點過頭了。
引力場相關技術的研究不是那麽簡單。
薛柏坤對理論有很深的理解,他認為引力產相關的研究,和混亂力場實驗有些相似,必須要堆積大量的基礎數據,再進行分析才能找出規律並挖掘出潛在的技術。
所以研究肯定要進行多次實驗,積累一定的數據以後,才能夠有突破。
現在張碩是要研究增加引力場強度,而引力製造技術出現了好幾年,後續都沒有再去提升強度……
這就說明很難啊!
實際上,他想錯了。
引力技術出現了好幾年時間,但沒有能源技術的支持,引力製造技術基本隻是雞肋,無法應用在航空、航天領域。
即便是研究增加強度,也隻能應用在一些工業上的領域。
問題是,引力技術是保密的。
在技術增加到一定程度,應用要覆蓋一定領域之前,引力技術一定不會擴散到民用領域,否則保密性就會出現問題。
既然無法應用,再加上張碩對於實驗技術性研究的興趣不大,就一直沒有投入精力。
現在就不一樣了。
劉誌文團隊製造出了真正的引力飛船,必須要提升引力技術,才能夠讓飛船的性能得到加強。
張碩對於引力飛船也非常感興趣,所以他要進行技術性研究。
今年是第一次實驗也非常投入,準備的非常充分,他親自安排各類的工作,關注各類設備的調試數據。
現在改造好的環狀管道以及加裝的中心管道,也是每個部分都親自查看,盡量保證沒有任何問題。
然後,實驗就開始了。
第一次實驗,可以歸為‘測試性實驗’,測試一下新的管道是否能製造出引力場,隻要能製造出引力場,即便沒有其他發現也是可以接受的。
很多人都這麽看。
當設備真正啟動,電腦接收到引力測定裝置發來的數據時,控製間內好多人忍不住發出了驚呼,“1.19?”
“這麽高?”
“是不是檢測偏差?應該是1.13才對……”
“所以說,實驗成功了?”
“對啊!”
大家都反應過來。
實驗用的是改造好的環狀管道,裏麵加裝了一根中心管道,中心管道內部是穩定態的氚元素。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希望檢測一下,管道內的氚元素,磁場環境下是否會影響到引力場製造。
好多人認為不太可能,因為氚元素和鋰離子是分開的,而衰變對於引力製造的影響,是粒子層級的。
即便是能夠影響,第一次實驗就能測定到嗎?
這也太誇張了吧!
現在誇張的事情就出現了,第一次實驗測到的引力場強度就達到了1.19。
1.19並沒有比1.13高多少,但問題的關鍵不是高出多少,而是實驗證明了磁場環境下,中心管道內的氚元素,能夠增大製造的引力場強度。
這個結論至關重要!
有了氚元素影響的結論以後,就可以對於環狀管道內部進行改造,比如,加裝很多條更細的管道,來增大氚元素邊緣和內部鋰離子的接觸麵積,就可以讓引力場繼續得到加強。
如果采用科學的方式進行設計,讓裏麵的控製更加精細,引力場強度就會不斷增強。
換句話說,他們找到了一種增加引力場強度的技術方法!
原來穩態的引力場,強度可是固定的。
1.13,就是固定數值之一。
現在則是可以在其基礎上不斷增加,不止是場力強度增加,也代表研究出一種‘可調節’性的引力技術。
這完全可以用‘技術飛躍’、‘技術革命’來形容!
“強度1.19?”
“果然,一次就有發現了!”
主實驗間內,姚啟明比其他人更加激動,他激動中嘴角也翹了起來,“老薛不在,可惜了!”
“我一定和他說說!”
“要相信張主任啊,張主任的實驗有什麽問題?”
“一次,成功!”
“研究,就是這麽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