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任重道遠

字數:3399   加入書籤

A+A-


    朱由榔從軍器局出來,臉上洋溢著難以抑製的喜悅之情,仿佛整個人都變得輕盈起來。在短短一天內,他竟然接連收到了兩份天大的喜訊,他規劃的三件至關重要的大事似乎已經完成了一半!如此一來,怎能不讓他欣喜若狂呢?

    當他回到皇宮內廷時,夜幕早已深沉如墨,王少姬已然安然入眠。無奈之下,他隻得移步至書房。此時,郭彤正恭恭敬敬地守候在一旁。

    王坤年事已高,朱由榔通常不會在夜晚讓他侍奉左右。此外,由於書房不在後寢,每當朱由榔在此處逗留時,總會有天威軍的親信侍衛陪伴在側。

    朱由榔將白天所見的蒸汽機原理圖精心繪製出來,並詳細標注了製作工藝以及需要注意的各項要點。他手持圖紙,反反複複仔細端詳,確認再無遺漏之後,方才準備起身返回後宮。

    就在這時,他注意到郭彤的目光也緊緊落在示意圖上,於是好奇地問道:“你覺得還有什麽需要補充的嗎?”

    郭彤輕輕搖了搖頭,回答道:“陛下,臣不認得字,隻是對這張圖感到十分好奇罷了。”

    這回答讓朱由榔有些意外,他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天威軍中不識字的人多嗎?”朱由榔皺著眉頭,語氣中帶著擔憂地問道。

    郭彤點了點頭,思考片刻後回答道:“軍中的情況我不是很清楚,但就我所在的旗而言,隻有一個人識字。平時,如果有書信或者告示需要解讀,都是由他來負責。”

    一旗共有十人,而其中隻有一人識字,那麽識字率竟然僅有一成!朱由榔心中暗自驚歎,這文盲率實在是太高了些。難道僅僅是他們這一旗如此特殊嗎?或許其他旗的情況會好一些吧……

    朱由榔心中抱著一絲希望,繼續問道:“如果有人願意教導你們識字,你們是否願意學習呢?”他的目光緊緊盯著郭彤,期待著對方的回應。

    郭彤搖了搖頭:“學那個東西幹嘛呢?以前咱們當農民的時候,靠的可都3是老一輩人言傳身教啊,根本不需要認識字。現在咱們當兵打仗,隻需要聽從指揮、服從命令就可以了,識不識字又有啥用呢?”

    朱由榔繼續耐心地勸導道:“你看看,如果學會了認字,那就能自己寫信,自己看書啦!而且啊,你肯定不知道,有句老話說得好,叫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郭彤一聽到“黃金”兩個字,眼睛瞬間亮了起來。但很快,他又搖了搖頭說道:“還是算了吧,我們村裏就有個人,讀了太多書,結果把自己給讀傻了。地也不會種了,飯也不會做了,連媳婦都娶不上。還整天念叨著什麽‘君子遠庖廚’,這讀書的人連廚房都不能進,難道要活生生餓死不成?”

    聽到他這樣的回答,朱由榔感到有些無奈。“君子遠庖廚”這句話被他這麽理解好像也沒什麽錯,但從他嘴裏說出來,總覺得有點怪怪的。

    朱由榔繼續引導:“如果識字了,那麽便能看懂農書了,如此一來,種地豈不是會變得更加方便快捷?”

    郭彤實在憋不住了,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陛下啊,就連那些平日裏養尊處優、五穀不分的官老爺們自己都不會種地,他們竟然還有臉去寫書教人如何種地?不瞞您說啊,之前我們村裏頭有一戶農家,聽信了某位官老爺的花言巧語,種下了一種名叫‘地豆’的玩意兒。那位官老爺信誓旦旦地保證,隻需短短四個月時間,就能迎來大豐收。誰曾想,四個月過去之後,當他們將其從地裏挖出來時,卻發現隻有寥寥無幾的幾顆子兒。您說說看,這所謂的農書究竟有何用處呢?”

    “他說得好像確實有些道理,一時間竟讓人無法反駁。”朱由榔暗自思忖道。

    此時此刻,朱由榔的眉頭緊緊皺起,心中暗自擔憂。倘若全國百姓的識字率僅僅隻有一成左右,那麽接下來他所計劃的諸多工作恐怕都難以順利展開。

    蒸汽機出現之後,必然需要大量擁有一定技術水平的工人,這樣他們才能夠迅速地適應全新的工作崗位,同時培訓過程也會變得更加高效便捷。

    不僅如此,他甚至還計劃創辦一份報紙,用來傳播宣揚自己的理念思想。

    然而,如果老百姓們都目不識丁,那麽這些事情顯然都是無從下手的。

    目前所麵臨的關鍵問題在於,普通百姓似乎並沒有識字的動力。

    朱由榔仍然不願輕易放棄,繼續耐心勸導:“假如你們認識字了,便可以親自編寫農書,進而指導其他人如何耕種田地了。”

    郭彤卻把頭搖得如同撥浪鼓一樣:“陛下,這認字的難度可要比幹農活和行軍打仗大多了,那些字符一個個歪七扭八的,看得人頭暈眼花。再說了,咱們農民種田哪裏用得上什麽農書呀。”

    見到朱由榔滿臉疑惑,郭彤緊接著解釋道:“咱們一直以來都是靠著老一輩代代相傳,雖說沒有農書,但還有口口相傳的農諺呢。”

    “白露早,寒露遲,早春種麥正適時。”

    “伏裏有雨多種麥。”

    “稻秀暖、麥秀寒。”

    “槐樹不開花,晚田不歸家。”

    “夏天不熱,五穀不結。”

    “豌豆開花,最怕風刮。”

    郭彤一連背了好幾條農諺。

    朱由榔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他感歎道:“原來如此,看來你們在農業方麵有著豐富的經驗啊。不過,若是能夠將這些農諺記錄下來,整理成書籍,供更多的人學習和參考,豈不更好?”

    郭彤撓了撓頭,笑著說:“陛下,咱們這些大老粗哪有那本事啊。”

    朱由榔拍了拍郭彤的肩膀,鼓勵道:“這並非難事,隻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做到。況且,若能普及農諺,讓更多的農民受益,糧食產量必定大增,國家也會更加繁榮昌盛。”

    郭彤聽了,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但隨即又黯淡下去,“可是,我一想到那些彎彎扭扭的字,就覺得頭暈目眩。而且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我再傳下去就行了,寫書記錄就算了吧。”

    看來,掃盲這件事還是任重道遠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