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姓氏與名字(四)

字數:5755   加入書籤

A+A-




    【當然啦,這也不是極致,就在天寶十三年,李隆基再次給各位祖宗升級了版本。

    李淵從“神堯大聖”皇帝變成了“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李世民從“文武大聖”皇帝變成了“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李治從 “天皇大聖”皇帝又變成了“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這一堆的孝,知道的是他喜歡,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在內涵李唐皇室的“父慈子孝”呢!】

    唐朝

    被天幕內涵到了的李世民:“……”

    原來竟然還真的會有這麽討人厭煩的後代啊!

    你一個皇帝不想著朝政,整日由這個妃子、那個佞臣的圍繞在身邊,竟然還有心給祖宗加那些繁瑣的諡號!

    ……

    李治和武媚娘也是麵麵相覷,多少有些心虛。

    雖然他們夫妻倆很喜歡“大”、“聖”這樣的字眼,但是這麽多的字堆砌到一起,他們是真的喜歡不起來了……

    李治猶豫了半天,才開口說道:“要不……讓孩子們多讀些書?”

    可是自己讀的書也不少啊,難道是……

    見李治猶豫的目光看向自己,武媚娘立刻揚起笑臉恭(推)維(脫)道:“咱們的孫兒與陛下真是的很像啊!”

    李治:瞳孔放大.jpg

    媚娘!你在說什麽啊!他怎麽就與我相像了?

    武媚娘避過了李治的目光,又往天幕望去,哎呀,這天幕真有意思!

    【而李隆基本人死後也得到了七個字的諡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他肯定是很開心的吧。

    而經曆了這幾位皇帝的諡號事件,唐朝諡號流程逐步完善起來,隨著皇權的集中,最後呈到台前的不免就是一些歌功頌德之辭了。

    這大概就是語言的“通貨膨脹”吧,空洞無物的辭藻裝飾著帝王死後的世界,惡諡也逐步消亡。

    而後代帝王的諡號在唐朝皇帝的帶領下,進入了新的賽道,那就是諡號的長度。

    宋朝除了宋欽宗和幾個小皇帝,其餘人諡號普遍就是十六個字,清一水兒的好字,就是宋徽宗都能成為“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更別提他那個狗兒子完顏……趙構了。

    到了明朝,皇帝的諡號就普遍變成了十七個字,而開國皇帝的字數要更多,朱元璋的諡號是“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等到了清代,那更是重量級,皇帝的諡號足足有二十三個字,像康熙的諡號就是“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宋、元、明、清幾位皇帝也是有些不自在起來。

    這個諡號吧……自古以來就是這麽多……不是,這都是祖宗規矩啊!之前沒想著改,現在提起來了,就也改一改吧!

    當然了,就是少一些字,評惡諡,那是想都不要想!

    【現在回望,無論是上古八姓,貴族得氏,世家取字,還是這些供後人評說的諡號,背後代表的都是古代社會裏種種明確彼此先天身份差異的特權。

    隨著時光流逝,被壓迫被荼毒的百姓最後走向覺醒年代,將那些虛無縹緲的“神聖價值”拋在身後,到了最後,隻有人民的姓名會萬古長青!】

    天幕結束了,古人們卻是心神震蕩。

    “人民……是指我們嗎?”

    “怎麽可能?我們這樣的人怎麽會……”

    明明是在否定著,可是那種奇異的感覺卻縈繞在心頭,久久不曾消散。

    皇帝們卻是沉默起來,為什麽那些榮譽在後人嘴裏卻是虛無縹緲的無用之物?

    天幕又為什麽會說這種動搖民心的話?

    天幕女子說起這樣的話一套一套的,難道後世的統治者就真的不在意?

    他們不明白,更不想明白……

    隻是……這天幕怎麽還在?

    是的,視頻播放結束了,可本該本應該重歸於平靜的天空竟然還是那副樣子,天幕穩穩的停在那裏,甚至還將視頻重放了一遍……

    “天幕不會要播放一整天吧!”

    “哎?這是什麽!”

    原來有人在摸索中,一不小心竟然點開了評論區。

    在身邊勇於探索之人的幫助下,大家都打開了評論區,裏麵是一大串的文字,大家看了好一會兒才知道這是觀看視頻的人交流之用……

    交流!

    ……

    “沃爾普:咱華夏人誰祖上還沒闊過啊”

    ——“眾所周知,每個姓氏往上追溯,總會出現幾個牛批人物”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自行:王姓,宇宙第一大姓”

    “法國紅酒:劉邦就很特殊,他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簡稱漢高祖”

    ——“好像是太史公弄錯了,然後後世就將錯就錯了”

    ——“應該是現代叫慣了吧,古人得稱他高帝吧”

    “去微軟:還是始皇帝有遠見不要諡號”

    ——“有沒有諡號都不影響他的風評233”

    “推:姓李的集合”

    ……

    大家看著那一條條的評論,也開始嚐試著發表自己的評論。

    “秦始皇:朕秦始皇……”

    ——“可惜我下了國家反詐App,不然就上當了”

    ——“放肆!朕才是秦始皇!誰能助朕複國,朕就封誰為太監總管”

    ——“好你個政兒,我還沒找你,你自己找上門了。連你父王的錢都敢要了,V我2萬,我去找你,讓你體會一下父愛!”

    ——“我就知道大秦還未滅亡,嗚嗚”

    “漢武帝:朕乃漢武帝劉徹……”

    ——“彘兒!我等你等得好苦啊”

    ——“說實話,這個梗好老”

    ——“現在流行起複古了嗎?”

    秦朝

    本想和後世人說句話的嬴政,結果卻被調戲了,隻能自己生悶氣,扒拉著評論,看看這些嘴上沒把門的人,會不會說些什麽有用的東西。

    比起很有包袱的嬴政,劉徹可就要接地氣多了,麵對後人的調戲,他也不生氣,和人混到一起去了。

    劉徹是一位皇帝,很順利的就從新認識的評論區兄弟那裏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說絲綢之路,比如西漢經濟……

    雖然隻是簡單的幾句話,但是這些信息拿回來和大臣們討論一下,也能琢磨出東西來了。

    ……

    “時代:萬惡之源就是李治、武曌和李隆基,本來李淵是唐武帝,李世民是唐文帝的”

    ——“對,他倆之前的皇帝都稱什麽帝(諡號),後來就叫什麽宗(廟號),就是因為諡號長了不好叫了”

    ——“後麵還叫年號了,萬曆嘉靖崇禎康熙雍正乾隆這樣的”

    唐朝

    李世民一眼就看見了關於自家人的評論,耷拉著眉眼,頗有一種為兒子丟人的感覺。

    長孫皇後安慰著他:“二郎,個人有個人的喜好,九兒的喜好隻是富貴了些……”

    李世民自然也知道這並不是什麽錯事,他這個還沒有來到世間的孩子,做皇帝是非常合格的,相比起來審美這種微不足道的事甚至不需要拿到台麵上來說……

    但是明白歸明白,他就是有那麽點心塞……

    人,為什麽不可以是完人呢?

    ……

    “鯊魚鰭:宋朝諡號16個字?好家夥,燕雲十六州,一州一個字是吧”

    ——“還得是宋朝,玩的花著呢”

    宋朝

    趙匡胤看著滿是嘲諷的評論隻覺得怒從心中起,又有些心慌。

    天幕的店鋪裏沒有宋史賣,他隻能從天幕的隻言片語中得知後代子孫非常的離譜,甚至還搞出了南北宋。

    但他實在是無法想象他們到底是多離譜,才會讓後人提起來就是一陣諷刺。

    就如這諡號,明明前有開創先河的李唐,後有字數更多的明與清,偏偏就說他們大宋玩的花,可見他們大宋是有多不得待見了!

    可到底是發生了什麽?!

    天幕什麽時候才能講一講宋朝啊!有什麽直說,就算是壞消息他也能接受,再差還能差過唐朝的安史之亂不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