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章 兩個失蹤嫌疑人

字數:2473   加入書籤

A+A-


    “纖維是聚酯纖維,顏色為米白色,這種纖維常用於製作工裝,很多工地都在用。”他一邊記錄一邊說,“但這種纖維太常見了,全市至少有上百家服裝廠生產,很難鎖定具體來源。”
    小孫則在處理打火機上的指紋。他用502膠對打火機進行熏蒸,很快,幾枚模糊的指紋顯現出來。“指紋殘缺不全,隻有拇指和食指的部分紋路,特征點很少,在指紋數據庫裏很難匹配到具體人員。”他皺著眉頭,“不過可以確定是男性指紋,和鋤頭木柄上的指紋不是同一個人的,說明除了張老實,還有其他人接觸過現場。”
    煙蒂和塑料瓶上的DNA檢測也在緊張進行中。三個煙蒂上的唾液樣本來自同一個人,但在全國DNA數據庫中沒有找到匹配的信息,說明這個人沒有前科記錄。塑料瓶上的指紋和DNA則來自兩個人,其中一個與煙蒂上的DNA一致,另一個身份不明,同樣沒有前科記錄。
    血跡樣本的檢測結果顯示,血跡確實屬於死者,但由於腐敗嚴重,無法確定血型,隻能提取到部分DNA片段,需要與失蹤人口數據庫進行比對。指甲縫裏的殘留物經過檢測,確定是泥土和雜草的混合物,沒有發現人體組織成分,也沒有檢測到有毒物質。
    與此同時,柳林村及周邊村落的失蹤人口排查工作也在同步進行。村支書張滿倉反饋,李家莊有一個叫李建國的男人,52歲,身高175厘米左右,以打零工為生,半年前外出打工後就再也沒有回來,家人也聯係不上他。王坡村有一個叫王強的年輕人,35歲,身高178厘米,因為賭博欠了高利貸,三個月前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信。
    李明立刻安排隊員去采集李建國和王強家人的DNA樣本,與死者的DNA進行比對。“雖然現在線索都還沒有串聯起來,但至少我們有了兩個重點排查對象。”李明在案情分析會上說,“小楊、小孫,你們繼續跟進物證檢測,特別是聚酯纖維的來源和煙蒂DNA的進一步比對。其他隊員分成兩組,一組去李建國和王強曾經打工的地方調查,另一組走訪柳林村小賣部和周邊的商鋪,了解打火機的銷售情況以及是否有人見過疑似死者的人。”
    會議結束後,小楊和小孫再次回到實驗室。小孫看著電腦屏幕上的纖維成分分析報告,突然眼前一亮:“小楊,你看,這種聚酯纖維裏含有少量的熒光劑,而且纖維的粗細不均勻,應該是小作坊生產的劣質工裝。”他調出全市小作坊的登記信息,“西城郊區有三家生產這種工裝的小作坊,我們可以去調查一下,看看有沒有人購買過這種工裝,或者有沒有相關的銷售記錄。”
    小楊也有了新發現:“煙蒂上的DNA雖然沒有前科記錄,但我們檢測到了少量的煤礦粉塵成分,說明這個人可能在煤礦工作過,或者長期接觸煤礦相關的行業。柳林村周邊有一個廢棄的煤礦,半年前關閉了,裏麵有很多工人失業,我們可以去那裏調查一下。”
    新的線索讓原本陷入僵局的案件有了轉機。李明立刻安排隊員去調查三家小作坊和廢棄煤礦,而小楊和小孫則繼續對其他物證進行深入檢測。雖然目前還沒有找到直接指向凶手的關鍵線索,但每一條線索的推進,都讓他們離真相更近了一步。
    夜色漸濃,刑偵支隊的辦公樓依舊燈火通明。李明站在窗前,看著窗外城市的萬家燈火,心裏暗暗下定決心。無論這起案件的偵破過程多麽艱難,無論凶手多麽狡猾,他們都一定會找到真相,讓死者安息,給家屬一個交代。而小楊和小孫在實驗室裏專注的身影,以及隊員們奔波在調查路上的腳步,都在無聲地訴說著刑偵人員的堅守與擔當——即使線索渺茫,他們也絕不會放棄任何一絲希望。
    案情分析會結束半小時後,小周已經帶著隊員林小峰、趙凱備好了勘查裝備。“煙蒂DNA檢出的煤礦粉塵是關鍵,西坡煤礦離柳林村最近,又是半年前剛關停的,先去那碰運氣。”他將死者衣物纖維樣本的照片存進手機,又摸了摸口袋裏的煙——也是“紅塔山”,和現場發現的一致,這讓他心裏多了幾分不確定的期待。
    西坡煤礦藏在兩道山梁之間,車剛拐進礦區入口,就被連片的煤矸石堆擋住了大半視線。這些黑褐色的石塊在深秋的風裏泛著冷光,曾經轟鳴的傳送帶如今隻剩鏽跡斑斑的鋼架,風穿過鋼架的縫隙,發出嗚嗚的聲響,像誰在低聲嗚咽。礦區的辦公區是幾排磚房,牆皮被煤煙熏得發黑,門口蹲著三個裹著厚棉襖的男人,手裏都夾著煙,地上的煙蒂堆得像個小土堆。
    “幾位師傅,市刑偵支隊的。”小周亮出證件,蹲在幾人旁邊,刻意把自己的煙盒露出來,“抽這個牌子的人多嗎?”領頭的男人叫馬老根,五十多歲,臉上的皺紋裏嵌著洗不掉的煤塵,他瞥了眼小周的煙盒,吐了個煙圈:“礦上的人都抽這個,便宜耐抽,比‘哈德門’衝勁足。警官,是不是礦上出事了?”
    “柳林村發現一具無名屍,現場煙低上有煤礦粉塵,想問問你們這有沒有見過穿這種衣服的人。”小周調出手機裏的照片,照片上是死者那件灰色粗布上衣,“衣服襯裏是米白色聚酯纖維,含點熒光劑,小作坊做的劣質貨。”
    馬老根和另外兩個男人湊過來,手指在屏幕上劃著看了半天,都搖了搖頭。“礦上發的工裝都是深藍色勞動布,襯裏是純棉的,洗多少次都不掉色。”他扯了扯自己棉襖裏露出的衣角,“你說的這種米白色襯裏,倒像是外包隊那些人穿的,他們都是自己買的便宜貨,不過去年冬天就走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