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能醫天下

字數:5050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    城郭蒼茫外,山河浮眼底。
    好在眼下各地大抵平靜,即使山賊盜匪。
    見荀彧一行二十餘騎,還有幾個披甲騎士,知身份不凡,也不敢出來阻攔。
    況且一路經過亭、舍,也是較為安全。
    日頭漸漸西斜。
    青州高唐縣地界,已可眺目遠望。
    河畔之隔,對岸是大片的長林豐草,不遠處一畝畝耕田,農夫正在辛勤勞作。
    灌溉的木質水車,借著水勢緩緩轉動輻條刮板,裝滿了的河水被逐漸提升上去。
    臨頂後,水鬥又自然傾斜,將水注入渡槽,流進開辟的溝渠,灌溉到農田裏。
    好一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景象。
    待船官謹慎的檢驗完“過所”和身份後,尋問了句,為何公幹而來?
    荀彧身為作主的人,站出來不慌不忙施禮道:“聽聞盧公閑居在平原,故特來拜訪。”
    “路過此處,需暫借歇息一晚,明早再趕路。”
    船官聞言輕微頷首,側身子指著縣城:“往此麵再行七、八餘裏有傳舍,可以暫住一宿,但馬匹的糧草還需另付。”
    “這是自然。”荀彧則點頭輕笑,溫雅如故。
    哪怕在冀州一路過來,草料也皆需付錢。
    更何況在人生地不熟的青州。
    他有些好奇地問了管理渡河船隻的船官。
    “日暮將至,為何農夫還不返家歇息,尚在田中勞作?”
    船官回答道:“如今處於小麥的拔節期,主莖長出穗部,不趕緊除蟲除草,運籌肥水等收麥時,哪會有好收成?”
    “況且如今不多存儲糧食,萬一旱季突然而至,如何生存?”
    “使君常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身為肩挑糧秣的農夫,更要如此!”
    “青州時人皆知,天下萬民以食為天,人無糧數日不可活,農事強則天下興。”
    船官昂首挺胸手撫長須,說的凜然大義。
    動作神情極為熟練。
    每回外人來到青州,都像外鄉人去到京都一般,問這問那,好奇不已。
    他早就摸索出一套,令人欽佩莫名的舉止。
    往往那些人聽到後邊那一句,都不由感慨。
    不愧是盧公高徒,擊破四十萬黃巾的劉青州。
    話語裏都蘊含深意。
    叫人思索後,又回味無窮啊!
    不知為何,每當這個時候,船官的心裏就特別爽快。
    就好像讚揚他一般。
    “唔!?”
    怎麽此子還不上套?
    船官轉過身去,靜停了會兒。
    笑容略微僵硬,但身後的文士卻並無反應。
    苦哉!屢試不爽方法,今日竟然失效。
    看來又要換,另一套方法了。
    還是劉使君說的對,東方不亮西方亮,此套不行,不如換別套。
    轉身頭瞥了眼,陷入沉思的文士,以及遠處取水囊喝水,並未過來的騎士眾人。
    暗道一聲,無趣。
    正準備要走,卻聽見——“等等!”
    船官不耐煩的回過頭去,隻見頭戴巾幘的文士,鄭重朝他揖禮:“長吏所說的使君,莫非是盧公弟子劉青州乎?”
    來了,這該死的熟悉感終於來了。
    船官壓下欲要翹起的嘴角。
    負手在背,語調清淡道:“正是唔……劉青州!”
    那副語氣,雲淡風輕的語氣,仿佛說出的是他自己。
    荀彧卻沒想這麽多,急忙追問道:“此言語不啻有蘊含深意之處,即使為官多年的大臣,也未必有這番感悟。”
    “沒想到在青州,竟會路人皆知,還能教化百姓,劉使君果真非同一般。”
    船官神秘笑了下,就知道你會這麽問。
    手指田間跟著忙碌的諸多少年。
    “呐!”
    “就是那些農學僮,十人一隊,將劉使君的許多名言,編成歌謠到處傳唱。遊走在各鄉縣,幫忙務農。”
    “這些年青州戰亂,可出了不少孤兒,使君於心不忍,於是成立了新的農官學。”
    “盧公擔任博士祭酒,成學後,與先漢時期的孝、悌、力田者相同,更能為鄉裏小吏。”
    荀彧能夠聽出對方話裏的羨慕。
    試問道:“既然是小吏,應該也有不少門檻吧,若不然豈不是人人皆可為吏?”
    “並非如此。”
    “毫無門檻可言,無論豪族還是百姓,家有少年,皆可自願入學。”
    “前提是,須家中父母雙雙亡故…”
    船官也無奈,身為多年小吏,自然知道有層吏屬的身份,會有多便利。
    還想把自家孫子送進官學,這比去做軍吏士卒安全多了。
    可惜看見唯一入學條件,就讓他望而卻步。
    總不能為了做小吏,回去就把兒子兒媳,一齊送走吧?
    殺人者,按律也是死罪。
    自己難逃一死,肯定要送市問斬。
    自家孫子就真成孤兒了。
    不值當,不值當!
    殊不知,這個條件不止把他攔住,還把一般的百姓,以及想在盧植這位天下名臣、大儒麵前混個熟臉的豪族子弟也通通攔住了。
    盧公金口玉言,不忍心孤兒流離失所,遂讓劉使君建郡中官學。
    雖然他隻是掛個博士祭酒的名頭。
    但總不能找盧公去鬧騰吧?
    還要不要在士林間混了?
    荀彧緩緩點頭。
    他聽明白了,原意是盧公拿自己的名望在全力支持劉玄德。
    使他不禁生出幾分好奇。
    小事便可窺豹一斑。
    聽說劉備出身極低,真值盧公這般下重注嗎?
    來到青州,看來不免見見,最近一年間,除袁本初除外。
    名揚天下的劉君了。
    與船官禮別,與隨行的騎士繼續上路。
    路過小道田間,荀彧似乎隱約能聽見,少年與孩童在歡笑唱著:
    “縱使萬苦,耕耘為本。”
    “雖有百業,農事當先。”
    “農以當先…”荀彧低頭笑著感慨了一句。
    大漢天下,最嚴重的惡疾,不就是缺糧嗎?
    才導致各地兵戈不斷。
    青州比他見過的其他州郡,都要重視糧食農產。
    用水車本不稀奇。
    昔日孝靈皇帝命十常待之一的畢嵐,作翻車渴烏轉水入宮,後又用在灑水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
    但他還是第一次見到,本該享樂之物的車水,竟可以用來提水澆灌農田。
    看來許多東西,不在於器,而是在於人。
    聽聞最善醫者,能醫天下。
    此劉備,莫非就是醫天下的良醫?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香書小說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httpap..,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