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堯君素忠義斷頭
字數:6416 加入書籤
蒲阪城外。
唐軍營地,旌旗颯颯,帳篷連綿。
蒲阪縣城位處於兩河交匯的咽喉要地,涑水在其城南匯入黃河,易守難攻。盡管西、南兩麵的城外也有唐軍駐守,但這部分唐軍隻是起著斷絕城內外聯係的作用,限於地域不夠開闊,難以展開大規模攻勢。唐軍能夠集中多數兵力,發起攻城的位置,隻有城北、城西兩麵。這也是為何唐軍兵馬雖眾,卻攻了幾個月的城,還不能將蒲阪攻克的一個重要原因。
比之日前以進攻為主的態勢,而下的唐軍營壘,肉眼可見地加強了防禦設施,壕溝更深,柵欄更密,鹿砦交錯,士兵們日夜巡邏,顯然已從攻勢,轉變為了一邊困城、一邊自禦的守勢。
獨孤懷恩帳中。
剛剛送到的軍情急報,攤開在案上,字跡粗陋,一看就知書寫者沒甚書法功底,內容嚴峻。所報的是:李善道引兵兩萬,大張旗鼓,已出安邑,向蒲阪行來,至遲三五日可至。
獨孤懷恩眉頭緊鎖,在軍情急報上反複掃視。
帳內氣氛緊張,將領們屏息以待,等候他的命令。
獨孤懷恩深吸了口氣,說道:“李善道入河東郡以來,相繼陷夏縣、安邑,得了呂崇茂等的歸附,氣焰日盛,今其終於領部來攻我軍。兩萬步騎,來勢洶洶,我等不可大意啊。”
韋義節滿心懊惱,這李善道早不來,晚不來,偏在這個時候來攻河東郡,真是搗亂!他就不會晚些時日再來攻麽?不需晚太長時間,晚個十天半月,李淵召他去長安的令旨必就能下,則到彼時,他已去了長安,又怎會像現下這樣,橫生枝節,使他不得不繼續留在蒲阪!
不過還好,總算李淵給王長諧、薑寶誼、李仲文的令旨已下到他們各軍,王長諧部現正在試探強渡黃河,而薑寶誼、李仲文兩部已得以渡河,進到了汾陰地界。“堅城未下,漢軍殺到”的危險局麵,因此稍微得到了些緩解。隻望薑寶誼、李仲文兩部能夠快點來到罷!
感受到了獨孤懷恩的視線,韋義節便說道:“將軍所言甚是,我等確是不可大意。好在薑、李兩位將軍已率部渡河,正火速馳援,待他兩部抵達,與我軍合力,李善道氣焰雖盛,亦不足懼。仆之愚見,當下上策,宜為嚴陣以待,固守待援,如此,我軍乃可立於不敗之地。”
“柴公、君寶,公等何意?”
柴靜說道:“仆竊以為,韋公所言固不無道理,然李善道驕盛,若僅固守,恐其氣焰更熾,且若拖以時日,有利於李善道安撫夏縣、安邑等地,鞏固其勢,何不擇遣精兵,先扼蒲阪東部要地,挫其鋒芒,令他不敢輕進?既可為我援軍爭取時間,也可借此振作一下我軍士氣。”
上次打王君廓,柴靜最先獻的就是“東扼山地、以阻李善道部”此策,但沒被獨孤懷恩采用,其後他才改獻的“先將王君廓部殲滅”。此時,他舊事重提,又將“阻李善道部”此策提出。
韋義節不以為然,撫著胡須,說道:“柴公此策,仆以為不可。將軍,前攻王君廓,我軍已敗了一場,士氣未複,若再貿然出兵,阻擊李善道部,……將軍,李善道可不是王君廓能比的!仆深恐,我軍怕是縱扼要地,也難擋其銳,反致損兵折將。且李善道部兩萬眾,我所遣阻擊之兵,若少,無甚用,多則主營空虛,萬一堯君素趁機突襲,我軍局勢更危。穩妥之計,仍以固守待援為宜。反正薑、李兩位將軍已渡至汾陰,幾天內,就定能抵至蒲阪我營。”
虞鄉城外一敗,元君寶、元仲文僥幸得脫,兩人猶心有餘悸。
對柴靜之策,元君寶因也不讚成,附和韋義節,說道:“將軍,韋公所議,末將以為,老成持重之見。誠如韋公所言,薑、李兩位將軍部,抵至我營在即,兩位將軍部眾兩萬,合以我軍現有兵力,總計兵力可達四萬餘。以此四萬聯兵,李善道隻兩萬兵馬,即便蒲阪未下,何愁不能一戰而定勝負?又何必急於此際冒險?而且,我軍固守,也正可養精蓄銳,有利於我。”
柴靜皺著眉頭,看看韋義節,看看元君寶,直言說道:“二公謬哉!”
獨孤懷恩問道:“先生此話怎說?”
“從汾陰到蒲阪,需經虞鄉。王君廓據守在此,薑、李兩位將軍隻怕是不好迅速突破。敢問將軍,一旦在被王君廓部阻擊時,李善道分兵北渡涑水,由側而擊薑、李兩部,薑、李兩位將軍部是不是就將陷入險地?我軍與薑、李兩部,是不是就有被李善道分而殲之的風險?
“將軍,仆所以建議出兵扼蒲阪東部山地,一是為挫李善道部鋒銳,提振我軍士氣,二實正是為防此點!隻有我軍在正麵牽製住李善道部,薑、李兩位將軍才能盡快抵達蒲阪,與我軍形成合力。否則,李善道一旦改攻薑、李,局勢就更難收拾。此乃未雨綢繆之計,非冒進也。”
韋義節連連搖頭,說道:“仆雖不精兵事,柴公此慮,亦覺過於牽強。王君廓部兵才三千,薑、李兩位將軍部眾兩萬,破其何難?而若竟真如柴公所憂,薑、李兩位將軍被阻在虞鄉,虞鄉距我營僅數十裏耳,我軍便分兵一部,往助薑、李,與兩位將軍南北夾擊,王君廓部也是滅之易也!又何來被李善道分而殲之的風險?仆愚見,固守營中,方為穩紮穩打之上策也。”
卻這韋義節不通兵事,獨孤懷恩比他強不了多少,亦寡算略。
並且元君寶、元仲文之敗,不但使兩元心有餘悸,獨孤懷恩也深受打擊,已生畏敵之心。
思酌了多時,獨孤懷恩做出了選擇,決定聽從韋義節、元君寶的建議,說道:“柴公之策雖然好,然當前士氣低落,固守待援更為穩妥。畢竟,我軍新敗,士氣未複,冒然出擊,恐難奏效。且待薑、李兩部抵達,再圖進戰,才為上策。諸位不必再爭,就此定議。”
柴靜盡管現被獨孤懷恩引為謀主,可他的出身、資曆,都不能與韋義節、元君寶等相比,故其策不被獨孤懷恩采用,他也無可奈何,見獨孤懷恩心意已定,隻好不再進勸。
便獨孤懷恩傳下軍令,命各部堅守營壘,不得輕出,急遣快馬,催促薑、李兩部速速來援。
……
夜幕降臨,城外的唐營火光點點。
蒲阪城頭,堯君素立在城樓上,眺望城北、城東的唐營燈火,微微蹙著眉頭,若有所思。
“敢問明府,在想什麽?”
堯君素緩緩答道:“這幾日,賊兵動靜異常。先是元君寶引兵四五千出營北上,旋即狼狽逃回,之後到今,賊兵唯不斷加強守備,不曾再有攻我城。卻也不知賊兵是碰上了甚麽事?”
“明府,會不會是洛陽看到了明府的求援上書,遣兵來援?”
堯君素說道:“洛陽援兵即便來,亦隻會從東邊、南邊來,斷不會從北邊來。”
“……,莫不是郡中起了義兵,欲相助我城?”
堯君素說道:“若有起義兵,應有信使通報,且河東諸縣長吏悉已降賊,也應不是有義兵起。”
“……,或是賊兵內部生亂?”
堯君素說道:“賊兵內部能生甚麽亂?賊在河東郡之主力,盡在我城外,餘駐諸縣之兵皆不多,便是生亂,元君寶、元仲文以數千兵馬往擊,常理言之,亦打不了敗仗。”
幾個猜測,都被堯君素否定。
與堯君素說話此人名叫王行本,是堯君素的親信將領,實在想不出別的可能性了,問道:“以明府高見,賊兵會是碰到什麽事了?”
堯君素沉吟片刻,說道:“元君寶領兵北出,賊兵碰到的情況,一定是發生在北邊。從元君寶出營,到其敗回,隻一兩天的功夫,其所交戰的敵人則又必距蒲阪不遠,不是在虞鄉,就是在桑泉。也許是河東郡北的絳郡、文城郡出現了變故?有兵馬開進我郡,現駐此兩地?”
“明府,絳郡、文城郡能出什麽變故?”
堯君素也猜不出了,說道:“不管是不是絳郡、文城郡有變,總之北邊必有狀況。”再次望了望城北、城東的唐軍營地,與王行本說道,“如果確是北邊有變,對我軍而言,正是轉機。若能趁賊兵分兵應付之際,出奇兵襲擾,或許可以迫使賊兵撤圍我城!”
守城已經數月,堯君素衣不卸甲,常在城頭巡視,與守卒將士同甘共苦,早已身心俱疲,渾身髒汙,眼中血絲滿布,嘴唇幹裂,憔悴不堪,但眼中仍閃爍著堅毅之光。
天氣漸熱,衣甲裏生滿了虱子,咬得人癢不可耐,他摘下兜鍪,露出雜亂的發髻,摳了幾摳,挑出了幾隻虱子丟掉,又重新將兜鍪戴上,轉顧從在他身邊的王行本等將,勉力振奮諸將的士氣,說道:“諸公!今正我輩齊心協力,以報皇恩之際!望公等切勿懈怠,莫失忠義,為天下人罵。我明天就想辦法遣吏出城,探聽北邊情形,待消息明朗,便是解圍之期。”
王行本等將,齊聲應道:“願隨明府共守此城,與城共存亡!”
等諸將退下,各回防區,單獨王行本留了下來。
堯君素放低了聲音,剛才激勵士氣的振作神情不見,改以語氣中帶出了深深的憂慮,說道:“王將軍,賊兵雖然出現異動,對我守城當是轉機,可我軍守城日久,近日我聞密報,城中已有豪猾騷動,並軍中也有私相串聯,欲圖降賊者。
“守城之要在於二,一為外援,一為內穩。外援,我軍現已難期,若內再不穩,城池不保。王將軍,你需暗中排查,嚴防內亂,務必確保軍心穩固,城內人心安定,你我方能待北邊消息,圖謀破賊保城之策。此事關乎存亡,不可輕忽。一旦發現異常,即刻稟報,勿留隱患。”
王行本原就是堯君素軍府的屬將,對堯君素他是素來敬重,忠心耿耿,聞言神情一凜,肅然點頭,說道:“明府放心,末將定當竭盡全力,嚴查細訪,絕不容內亂滋生!”咬了咬牙,發狠地補充說道,“若果有宵小,敢生異心,末將定斬不饒,以儆效尤!”
堯君素微微點頭,欣慰說道:“好!好!今守孤城,多仗將軍力。有將軍此言,我便安心了。”
王行本得其深信,左右這會兒沒有外人,他話到此處,不覺動了心事,喟歎了聲,又說道,“方今海內大亂,河東盡失,東都遭困,天子遠在江都,王將軍,我實也知,在可能不會等到任何援兵的情況下,我城獨木難支,縱使你我用盡渾身解數,恐怕也難以長久支撐。
“然而,我是籓邸舊臣,累蒙獎擢,至於大義,不得不死。今穀支數年,食盡此穀,足知天下之事。必若隋室傾敗,天命有歸,我當斷頭以付將軍與諸君也,使將軍等日後不失富貴。”
聽得堯君素此言,王行本感動涕零,垂泣說道:“明府何出此言!如果確如明府所料,河東郡北出現了變故,得此外援,亦如明府所言,城圍也許可解。‘斷頭’雲雲,末將不敢聽!”
縱可解圍一時,敵人再來圍攻,何以應對?
這些話,王行本其實也知道,堯君素更清楚。
堯君素拍了拍王行本的肩膀,沒有再多說了。
親兵捧來半碗粟米粥,一張裹著榆樹皮的黑餅,請堯君素用些飯。
今天一天,堯君素隻尚中午時,略吃了些東西。
堯君素沒有接,隻掂起革囊,抿了口水,以濕潤幹疼的嘴唇。
他舉目望向東北方。夜色深深,越過唐軍的營地,數十裏外即虞鄉縣城,又數十裏外,是桑泉縣城。到底虞鄉、桑泉出現了甚麽變動?苦於內外隔絕,耳目閉塞,無法得知。明天,遣吏出城,卻又也不知能不能得以混過唐軍營地?此前已經遣過數次勇士了,可皆不能得出。
……
同樣的夜色,籠罩在虞鄉城南。
城南,是王君廓部的駐營。
李善道下給王君廓的命令,就在堯君素遠望東北邊的時候,才傳到王君廓營中不久。
王君廓識字,但識字不多,由王君愕為他將此軍令誦讀。
聽罷,王君廓托著下巴,琢磨了會兒,拍著案幾,哈哈大笑起來。
王君愕驚訝問道:“將軍,大王令我部阻擊薑寶誼、李仲文兩部,彼軍兩部兩萬之眾,我部才主力三千,三千迎擊兩萬,這項任務端得艱巨。將軍卻為何作笑?”
“艱巨?君愕兄,你這話說的就不對了。這分明是大王又給你我了一次立大功的機會!”
王君愕問道:“將軍此言怎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