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獲悉後知武周悔

字數:5149   加入書籤

A+A-


    “甚麽唐軍?”
    苑君璋抄起衣服,往劉武周的身上披,說道:“城外!陛下,唐軍來了!”
    劉武周半坐著,被衣服穿在身上,又被苑君璋推著下了床,出到帳外,日光一曬,風一吹,睡意消了幾分,回過神來,問道:“唐軍來了?甚麽唐軍來了?”
    “陛下,請登望樓。”
    高滿政、黃子英、張倫等將都聚在帳外,便諸人簇擁著劉武周,上到邊上不甚遠的望樓。登高而望,但見西方,塵土漫揚,官道上、田野上,正有一支不知多少的兵馬向著晉陽城而來!
    劉武周揉了揉眼,用勁眨了幾眨,身子前傾,按住扶欄,瞪大了眼睛,驚詫地說道:“唐軍?”
    “是啊!陛下!唐軍來襲!”苑君璋焦急地說道。
    劉武周納悶不已,說道:“唐軍不是在攻昌寧麽?怎、怎麽?……來了多少唐軍?主將何人?”
    放眼望去,這支所來敵軍的前鋒騎兵,距離晉陽城的西城牆,大約已經隻有十餘裏地。數百的前鋒騎兵後邊,城西官道、野地上騰起滾滾黃塵,似黃龍般自天際席卷而來。熱浪扭曲著視線,卻難掩地平線上漸漸清晰的矛尖寒光,——這支殺來的唐軍洪流,少說得有數萬步騎。
    “臣已遣斥候往探,具體來了多少唐軍,暫尚不知,然唐軍所打將旗,是李世民的大纛。”
    劉武周更是詫異了:“李世民?攻昌寧的不也是他麽?”
    “陛下,眼下來看,恐是中了李世民‘聲東擊西’的計了!他明攻昌寧,以懈怠我軍,實則暗度陳倉,主力直撲晉陽。……陛下,這也就能夠明白,為何張倫突率部出隰城!張倫必得了李世民的密令,故意製造混亂,引我軍分兵。如今我軍猝不及防,形勢危急,須速作決斷!”
    劉武周的視線從遠處的唐軍,轉落到晉陽城外的己軍各營上。
    如前所述,晉陽城地跨汾水。汾水從城中流淌而過。劉武周部的兵馬,部分駐在城東,部分駐在城西。劉武周此際是在城東。城東各營的部曲還好一點,城西各營的兵馬,這會兒卻是亂做一團。各營告警的鼓聲不絕,旗幟紛亂,兵卒奔走相告,馬嘶人喊,可以望到城西的十來個營中,俱是混亂景象;散在營外、或者擄掠歸來的兵士,更是驚慌失措,悶著頭奔逃。
    唐軍如果這個時候,發起突襲,後果不堪設想!
    劉武周雖然短於謀略,到底是帶著幾十黨羽,就敢闖入太守府,殺掉太守,造反作亂的桀雄,臨到危險,盡管不免亦是慌張,但很快就勉強地鎮定下來,且將唐軍是不是“聲東擊西”的驚疑按下,深吸口氣,轉先下令說道:“傳令城西各營,立即收縮防禦,嚴守營盤,不得擅自出戰!同時,急調城東精銳,火速支援城西,務必穩住陣腳。快,分頭行動,不得有誤!”
    各將領領命而去,劉武周又命親衛速去通知城內守軍,關閉城門,鎮壓城中,以防內亂。
    熾熱的陽光,瀑布似的傾斜而下,劉武周額頭,汗水淋漓。
    已可大略望清驅馳在最前的那數百唐軍騎兵先鋒,其甲胄在烈日下閃耀刺眼,馬皆輕騎,沒有披甲,疾馳如風,上千條馬腿踐踏地麵,如戰鼓轟鳴,震得遠處野地的艾草簌簌發抖。遙見這數百唐騎,領頭的是個玄甲騎士,腋挾長槊,馬攜強弓、大箭,他身後的披風招展颯颯!
    ……
    “賊果無備!”劉武周望見的這個玄甲騎士,還能是誰?可不就是李世民!
    跟從他的這數百精騎,無不是他軍中的勇士,個個身經百戰,其內又有史大奈、侯君集、獨孤卿雲、獨孤彥雲、公孫武達、乙速孤神慶等一幹猛將,以及崔善福、豆盧仁業、魏倫、楊藝、楊台、李孝同等一眾庫直,越加是精銳中的精銳,因雖隻數百騎,氣勢如虹!
    ——庫直,是鮮卑語,又稱庫真,意為“直屬親衛”,係為諸王及重臣的侍衛官。
    史大奈策馬緊隨其後,高聲叫道:“殿下英明之計,我軍神兵天降,賊眾措手不及。”
    “此正破敵之良機!諸公,可敢從我進鬥?”
    僅隻數百騎而已,後邊的大隊人馬還沒有到,且是行軍陣型,李世民卻居然就要衝鋒?
    然而隨從他的這些騎士,早就熟知了他的作戰風格,非但無人畏懼,盡是熱血沸騰,伴著馬蹄聲,齊聲響應:“願隨殿下,破敵立功!”聲震雲霄!有那性急的,已然吹響了進戰的呼哨!
    李世民挾好長槊,反手取弓,將大羽箭搭上,雙腿一夾馬腹,戰馬如離弦之箭,疾衝而出,他喝令說道:“公等觀我箭射處進戰!”令一親從,“還回告知劉弘基、段誌玄、柴紹諸將,催部跟進,賊若迎戰,或被我等衝亂,立以雷霆之勢擊之!”
    卻這晉陽城因為地跨汾水,固然北邊、南邊兩麵,敵人無法進攻,但相對的,西邊、東邊兩麵,當敵人進攻時,卻不需渡水,少了一番麻煩,可以直接進攻。——當然,如果攻城的話,還得先過護城河,可劉武周在城外的駐營,卻無此屏障,都是築在護城河外。
    因是,李世民等著數百騎,馳卷前衝,十來裏地倏忽即過,前邊已是散亂的劉武周部在營外的將士。卻見李世民覷準一夥百十人的敵騎,弓弦響處,羽箭如流星般射出,正中這夥敵騎的軍將。軍將應聲而倒。本就散亂的這夥敵騎,頓時更加大亂,四散奔走。
    史大奈一馬當先,挾槊追上,大喝一聲,槊鋒所指,這夥敵騎紛紛辟易。
    侯君集等驅馬趕到,一杆杆的長槊如龍,所向披靡,這夥劉騎的將士瞬間敗潰,沒一人敢回身抵抗,猶如砍瓜切菜,轉眼被史大奈、侯君集等殺了個人仰馬翻。
    李世民搭第二支大羽箭,瞄準另一隊近處敵軍,弓弦再響,箭矢如電,精準貫穿敵將咽喉。
    史大奈、侯君集等真如虎狼撲食,數百騎丟下剛才那夥敵騎中殘存的兵士,便隨著李世民的箭,殺向新的目標。這夥敵軍不到百人,多是步卒。一個衝殺,就被史大奈等殺傷大半。
    第三支箭射出!
    城西劉武周營十餘處,連營十幾裏,偌大的連營以西,廣闊的原野上,這會兒所見,李世民等這數百騎,如狼似虎,在散逃的大小百十隊的劉軍步騎中隨意馳騁,如入無人之地!
    ……
    城東望樓上。
    劉武周見到了此幕,勃然大怒,罵道:“賊廝鳥,數百騎就敢衝老子的營!入你狗日的娘,傳老子將令,調城西營中兵出,將這數百賊騎給老子全都宰了!”
    就在方才,他剛下的軍令,命令城西各營嚴守,不得擅自出戰,然而此刻,怒火中燒,才下的軍令,他自就將之改變。——盛怒之下,甚至連“朕”都忘了自稱,直以老子自居了。
    好在苑君璋還在望樓上,急聲進勸:“陛下,這支賊騎明顯是誘我之兵!其雖驕狂,但不可輕舉妄動,恐中其計。臣愚見,宜且先堅守營盤,候我軍防備整肅,再做迎戰!”
    兵法雲之,“將不可因怒興兵”。
    苑君璋盡管不識字,無師自通,卻知兵法要義。
    劉武周怒氣未消,然知苑君璋所言有理,可仍難抑心頭之火,又大罵了這數百唐騎幾句,改變了命令,令道:“入他娘,令各營調弓弩上營牆,射他娘的!殺傷一賊騎者,重賞!”
    望樓下的傳令兵,飛馬出營,穿過晉陽城,到了城西,將劉武周的命令傳達給了各營。
    各營將領得令,調集弓弩手登上營牆,便胡亂向外開射。
    此際,李世民等接連殺潰了四五隊劉軍將士,步步緊逼,已逼近到了一處營牆下。
    見營內守卒一直未出,又見營牆上弓弩手就位,箭如雨下,李世民心知,誘劉武周遣兵出營迎戰之計,已是落空,哈哈一笑,呼與史大奈、侯君集等說道:“賊兵怕了我等,不敢出戰!便且罷了,權暫收兵。今日隻先讓他們見識見識我軍軍威,來日再戰,再教他們片甲不留!”
    史大奈、侯君集等殺得痛快,接令之後,衝著營上齊聲叫道:“可知得秦公英名?爾等鼠輩,縮頭烏龜,不敢出戰!今且就先饒爾等狗命,讓爾等苟延殘喘兩三日,來日必取爾等首級!”
    營牆上劉軍將士麵麵相覷。
    “秦公、秦公?”
    竟是此刻才知,這數百唐騎的主將,居然是李世民本人!
    當這個消息傳到城東望樓上的時候,李世民等已撤至安全地帶,劉武周聞訊,大是懊惱,拍著扶欄,連呼:“實應出兵!不然,已擒李世民!這賊廝不料這般膽大包天,竟敢數百騎犯我,入他娘,當我營外是什麽地方?想來就來,想就就走,視我軍如無物麽?”
    苑君璋也沒想到,這數百唐騎的主將會是李世民。
    但懊悔已經晚了,他亦隻能自責請罪:“陛下,臣失察,未料李世民竟如此大膽,致失了擒殺他的機會,敢請陛下治罪。不過事已至此,臣竊以為,追悔也已無用。唐軍大隊已至,當下宜穩固防務為要。李世民若敢再孤軍犯我,至時定將他擒殺就是!”
    ……
    李世民率從騎,馳還隊中,長孫無忌、竇軌、殷開山等吏與劉弘基、段誌玄等大將相繼趕來。
    “殿下,孤軍深入,實在冒險!”竇軌責備說道。
    李世民才摘下兜鍪,擦著汗水,笑道:“長史豈不聞‘用兵之道,奇正相合’?我此舉正是以奇製勝。孤軍深入,看似冒險,實則劉軍猝不及備,我等衝戰,先已立於不敗之地,並無多少風險可言。諸公,此番進戰,雖未引得劉軍出營,然敵已知我軍威。既已知威,敵必生畏。來日戰時,我軍勝算更增。敵畏我威,士氣必沮,屆時一鼓作氣,破敵不難!”轉顧晉陽城,見得城垣巍峨,敵影綽綽,卻是信心滿懷,揮鞭指之,“旬日之內,我必取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