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太子發行紙幣,李世民震怒
字數:7948 加入書籤
貞觀十八年,六月。
大唐的光輝如同璀璨驕陽,遍灑遼東半島。
遼東一統,四方來賀。
周邊的部落小國忌憚大唐太子之威嚴,根本不敢有任何輕舉妄動。
對於大唐來說,高麗,新羅,百濟,不過是三個小國。
但放眼整個東亞地區,三國實屬是數一數二的大國。
然而就是這樣的大國,被大唐太子全部覆滅,徹底的納入到大唐的版圖中,這樣的威懾力,可以說在如今的時代,已然是完全拉滿了。
當然,軍事上的征服隻是第一步,如何讓這片土地真正歸心大唐,實現長治久安,才是重中之重。
很快,李承乾頒布了早就準備好的一係列政策。
首先是大力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在農業這塊,遼東百姓比之大唐,還是有很多差距的。
於遼東各地設立勸農使司。
把相關的農業技術編撰成冊,精心選拔那些熟悉農事、責任心強且對新政充滿熱情的官員任職。
勸農使司的首要使命,便是在這片土地上播撒先進農耕技術的種子。
工匠們日夜趕工,趕造曲轅犁及各類農具,保障百姓們的開墾跟耕種。
大量的士兵被裁,還兵於農。
古語雲,好男不當兵。
大部分的青壯年,在這個時代,對於當兵是非常抗拒的。
這一政策,使得大量百姓感恩戴德。
整個遼東半島,原高麗,新羅,百濟之地,李承乾總共留下來的兵力,已經不足十二萬。
這個數字相比之前,完全是天壤之別。
這些留下來的兵源,首先是年齡上相對年輕,基本上都在二十五歲左右,其次他們本身就有經曆過多次戰爭,勉強來說算是精銳了。
除此外,遼東各地設立大量的治安司,退役有所功勳的士兵,基本上都被安置在治安司內。
約莫有五萬治安司的捕快維持治安。
除耕種外,在灌溉方麵引入水車技術。
安排能工巧匠在河流附近選址建造水車,利用水流的自然動力將水提升到農田,巧妙解決了部分地區灌溉難題。
同時,鼓勵百姓挖掘水井,采用轆轤汲水,進一步保障農田用水。
為了提高糧食產量,積極推廣輪作與間作技術。
耐心教導百姓在同一塊土地上,按照順序輪流種植不同作物,如小麥與大豆輪作,既能保持土壤肥力,又能增加作物總產量。
開荒得來的私田,百姓也能得到部分的賦稅減免。
對於開墾土地達到一定規模的農戶,不僅給予耕牛、種子等物質獎勵,還授予榮譽稱號,讓他們在鄉裏備受尊崇。
為了確保政策執行到位,李承乾設立了專門的監察小組,對各地開荒情況進行嚴格巡查,防止官員貪汙腐敗、侵占百姓利益。
商業的繁榮是地區發展的強大引擎,李承乾決心打造遼東商業圈。
交通乃商業之命脈,於是下令征集民夫,大規模拓寬和修繕連接各主要城市的道路。
在更多的交通節點設立驛站,不僅方便了官方文書的快速傳遞,也為商旅提供了舒適的休息和補給場所。
為了營造公平有序的商業環境,李承乾果斷取消了諸多不合理的關卡和稅收。
並且發布統一的度量衡。
明確規定在遼東地區,無論是大唐商人還是當地商戶,亦或是異族外邦,均使用統一的度量器具,保障交易公平公正。
為了吸引更多商人前來貿易,李承乾在主要城市劃出大片區域,設立大型集市和商業區。
給予外來商人諸多優惠政策,如提供免費的攤位、減免稅收等。
而這其中,最大的政策。
無疑是遼東通寶行。
李承乾一直是想發行紙幣的,印鈔,這幾乎就是直接把信用變現,一旦成功,在宏觀層麵上,這各中的利潤超乎想象。
但是在大唐,因為世家大族的關係,紙幣的發行受到很大的限製。
可這裏是遼東,完全貫徹李承乾意誌的遼東大地。
以太子的身份,強行發行紙幣是不現實的,即便是百姓也不會有多大的認可。
然而轉個角度去做,就沒這麽大的阻力了。
首先是技術層次。
在紙張的選擇上,須采用特製的紙張,這種紙張不僅要質地堅韌,不易破損,還要具備一定的防偽特性。
在早前,李承乾就已經讓工匠們反複試驗,最後是以桑樹皮為主要原料製作出來的紙張符合要求。
在手感跟耐用性上,都遠超普通紙張,這裏麵還加入了部分的麻織物增加韌性。
再就是多種顏色套印技術。
這涉及到油墨的製作。
雖說暫時難以發展銅活字印刷,在油墨的研究是一直在進行的,並且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紙幣的印刷,采用的就是經過特殊配方製作而成的油墨。
雕刻師們精心雕刻出複雜精細的圖案和文字。
在印刷上,采用的是三複色拓印。
並且是銅版印刷,而非是之前的木板印刷。
簡單來說,就是在同一張紙幣上,要重複進行三次拓印,使得在不同角度的光照下,紙幣會呈現出顏色變化,增加防偽功能。
這樣的防偽手段,在如今的時代,自然是首屈一指的。
麵額體係也比較豐富,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五百文,一貫,五貫,十貫八中類型。
涵蓋了從較小的零鈔到較大數額的鈔幣,從日常市井買賣到大宗商品交易,都能找到合適麵額的紙幣進行支付。
這個紙幣的發行,並不以皇家的名義,而是以遼東通寶行的名義。
簡單來說,是類比於錢莊存錢的票據。
這些‘票據’,隨時可以在遼東通寶行兌換成銅錢。
而票據本身,也是能夠直接參與交易。
遼東通寶行隻認票據不認人。
誰拿著票據過來,都能直接兌換銅錢。
這樣百姓跟商人對於紙幣的認可度,就能很是直觀了。
畢竟遼東通寶行是太子名下的產業。
而這些紙幣,一貫,五貫,十貫上刻畫的,就是李承乾三個不同角度的頭像。
為了確保紙幣的順利發行和流通,李承乾製定了詳細的發行計劃和管理製度。
規定“遼東通寶行”為唯一的紙幣發行機構,嚴格控製紙幣的發行量。
在推廣方麵,先在遼東地區的主要城市和商業中心進行試點。
通過官方宣傳,向民眾詳細介紹紙幣的防偽知識。
貞觀十八年,七月。
遼東通寶行正式開業。
這一天,遼東主要城市的商業中心熱鬧非凡,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遼東通寶行的大門裝飾得金碧輝煌,門前張燈結彩,吸引了無數百姓和商人的目光。
某集市中。
一位名叫王二的小商販正好奇地看著手中嶄新的紙幣。
這是他從遼東通寶行存入十文所得到的‘票據’。
這張十文麵額的紙幣,紙張質地不同於尋常,手感堅韌,上麵的圖案和文字精致細膩,在陽光的照耀下,顏色還會隱隱發生變化。
王二雖聽了官方宣傳,但心中仍有疑慮,他拿著紙幣走向一旁賣布的張嬸。
“張嬸,您說這玩意兒真能當錢使?雖說看著好看,可咋就覺得不踏實呢。”王二皺著眉頭說道。
張嬸一邊整理著布匹,一邊回答:“我聽那宣傳說,這是太子殿下名下遼東通寶行發的,跟錢莊票據一樣,能隨時換銅錢嘞。而且你看這做工,多精細,還有那防偽的花樣,想來不假。”
這時,旁邊一位教書先生模樣的人插話說:“這紙幣發行可是件大事,太子殿下推行,自是經過深思熟慮。
它方便攜帶,以後咱們做買賣,不用再扛著沉甸甸的銅錢了。”
這個時代,尤其是大宗交易,銅錢都是幾籮筐的讓仆人抬著,清點都是個費力的事情。
王二聽了,微微點頭,似乎有些心動。他轉身走向不遠處賣米麵的攤位,猶豫了一下,拿出那張十文紙幣,問攤主:“李大哥,我用這紙幣買你兩斤米,成不?”
李大哥接過紙幣,仔細端詳了一番,又對照著官方發的防偽指南查看,確認無誤後,笑著說:“成啊,這紙幣以後就是錢,有啥不成的。”
說著,便給王二稱了米。
這一幕,被周圍不少人看在眼裏,一些原本持觀望態度的人,也開始對紙幣有了更多的信心。
在這個小小的集市裏,紙幣開始慢慢流通起來,雖然還有些磕磕絆絆,但它已經邁出了融入百姓生活的第一步。
之所以這麽直接,跟這紙幣是大唐太子造出來的有很大關係。
對於所有的農戶來說,他們已經感受到曲轅犁的好處了。
已經被冠以‘聖人’名義的大唐太子,加上開荒等各項政策的頒布,信譽這塊,可以說是直接拉滿。
隻要是太子說的,就是真理。
遼東城最大的集市,各大商號的掌櫃們齊聚遼東通寶行。
通寶行內,寬敞明亮,裝飾典雅,堂倌熱情地為大家介紹著紙幣的使用規則。
一位來自長安的綢緞莊老板陳掌櫃,看著手中的紙幣,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對身邊的同行說:“這紙幣若是能在遼東順利流通,咱們的生意可就好做多了。以前帶著大量銅錢出門,不僅沉重,還不安全,如今有了這輕便的紙幣,往來貿易方便太多。”
旁邊的藥材行老板劉掌櫃也點頭稱是:“而且太子殿下對咱們外來商人還有諸多優惠,這遼東商業圈看來是要大興啊。”
隨著紙幣的試點推行,商業中心的交易方式逐漸發生了變化。原本堆滿銅錢的店鋪櫃台,現在多了一個專門存放紙幣的匣子。商人們在交易時,不再需要費力地數銅錢,隻需拿出相應麵額的紙幣,交易便迅速完成。
在一家大型的瓷器店內,一位波斯商人正與店掌櫃討價還價,最終以五貫紙幣成交了一批精美的瓷器。
波斯商人高興地說:“這紙幣我可從沒見過,如此方便,以後與大唐的貿易,肯定會更加頻繁。”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商人開始接受並喜愛上紙幣。
他們發現,使用紙幣不僅提高了交易效率,還降低了交易成本。以前因為攜帶銅錢不便而放棄的一些小額交易,現在也因為紙幣的出現而重新活躍起來。
從宏觀經濟層麵來看,紙幣的發行使得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速度加快,資金的使用效率大幅提高。
這就跟後世的網絡交易支付類似,錢的流動變得迅捷起來。
這種方便快捷的方式,還沒有任何擔心的情況下,紙幣開始大規模介入到經濟活動中。
最初還是在遼東地區,然而僅僅隻是一個月多月的時間裏,在八月初時。
紙幣的流通,就已經到了大唐內陸。
首當其衝的就是大唐河北道。
這可是太子造出來的東西,出於大唐太子的信任度,許多在河北的商人,也能直接接受紙幣的購買。
誰願意買賣點貨物,帶著幾籮筐的銅錢啊。
一貫鈔,那可就是一千枚銅錢。
而現在,隻要隨身攜帶一張紙。
雖說現在隻能去到遼東通寶行進行兌換,但更多的商人相信,等太子處置好遼東的事務,肯定是要回到長安的。
畢竟皇家的一些隱秘,外人可不知曉,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
以後整個大唐,肯定都會開設通寶行,屆時這紙幣在大唐自然也能兌換。
哪怕是現在,去遼東兌換,不過是麻煩些罷了。
商人的貿易,向來是迅捷的。
很快,長安城內,也已經出現了紙幣的交易。
主要是以一貫十貫這樣的大宗貨物交易為主,大商人都喜歡用遼東通寶行的‘票據’進行支付跟購買。
長安的商人聽到消息,也是直接認可太子名下錢莊的‘票據’。
貫鈔紙幣上的太子頭像,還是引發了不少的轟動。
好在長安邸報之前,就已經拓印過太子頭像之事了,這次接受起來也很容易。
然而,當這個消息傳入宮廷的時候,這個中的意味,少許有些不同了。
八月底。
太極宮內。
李世民看著龍案上,一貫,五貫,十貫鈔上的三個不同角度的太子頭像,麵色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