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古往今來第一人
字數:7234 加入書籤
“我還是不理解,為啥要把《最後一課》投給《收獲》。嘶~~~~!”馬伯慵一邊說話,一邊夾起一片毛肚,塞進嘴裏,結果被燙得齜牙咧嘴。
這時候已經是3月下旬,燕京的天氣漸漸暖起來了,夜裏的溫度也在零度以上。沒有刮風的話,倒也不會太冷。
尤其是圍著銅爐火鍋涮羊肉片!
在燕京朝陽區的一處四合院內,「潮汐文化」的“元老”們,今天早早就放了員工下班,隻留下了《青春派·非虛構》的編輯蘭婷。
然後又是搬搬桌子、搬椅子,又是倒騰木炭、銅鍋,在院子裏支起了這麽一個“大場麵”。
接著切羊肉的切羊肉、調醬料的調醬料、買木炭的買木炭……晚上6點來鍾,院裏的人就吃上了熱騰騰的銅鍋涮肉。
說起來「潮汐文化」都搬到這個四合院兩個多月了,這才算正兒八經地吃上一回“暖房酒”。
之前雖然有聚餐,但張潮都不在。他不在的話,總覺得缺少了些什麽……
這幾天難得他回了燕京,大家自然要好好吃一頓——馬伯慵提議既然是“暖房酒”,那就別去外麵吃了,幹脆把食材買回來,直接在院子裏吃得了。
這個提議得到了其他人的一致讚同。
這個四合院原來就是會所,賣給張潮以後,還留下了一些餐廚用具在儲藏室裏,剛好有個涮羊肉的大銅鍋,於是方便快捷的涮羊肉就成了首選。
雖然大家都不專業,肉切得厚薄不均,醬料也沒有飯館裏那麽夠滋味,但好友相聚,熱熱鬧鬧、自己下廚帶來的心理滿足感,是任何豪華飯店都不能取代的。
直到桌上的羊肉清空了一輪,酒酣耳熱之際,馬伯慵才問出了剛剛的問題。
話音剛落,所有人都停下了筷子,豎起耳朵傾聽。
張潮的稿子沒有給自家的《青春派》,卻給了《收獲》——雖然那是全國頂級的純文學雜誌,但實在有些蹊蹺。
如果不是張潮主動和《青春派》的編輯講了這件事,還給他們看了《最後一課》的稿子,恐怕連他們自己都懷疑張潮是不是對雜誌近期的工作感到不滿意,要用這種方式敲打他們。
「潮汐文化」內部都這麽想,就更不要說《最後一課》要真在《收獲》上發表出來,外界對此的猜疑了。
張潮笑道:“沒你們想的那麽複雜,我就想試試看,自己在單篇投稿的市場上,還能不能不靠名氣就發表作品。要給《青春派》,那還有什麽懸念?”
許蕊雅仍然有些疑惑,道:“真的嗎?我不信……”
張潮這幾句話完全解釋了個寂寞。像他這麽有名氣的作家,寫約稿都寫不過來了,哪還有玩這種“微服私訪”的時間。
馬伯慵也道:“《大醫》完結以後,你就沒在《青春派·大觀》上連載新了。大佬,你知不知道我們很缺稿子啊!”
張潮道:“大家別停啊,趕緊吃——你不是開新連載了嗎?另外不是還有大劉的《三體》第二部嗎?現在他這個都成現象級作品了。
我最近上網,沒少看到什麽「黑暗森林」「水滴戰艦」「智子」之類的討論。”
雙學濤這時候開口了:“好作品哪個雜誌都嫌少?不行,這就得罰酒三杯!”
張潮驚奇地看著雙學濤:“你最近變化怎麽這麽大?都會勸酒了!”
一句話倒把雙學濤說得滿臉通紅,又變回那個有些靦腆的東北大男孩。
這時候李萬東悄悄在張潮耳邊說了句話,張潮哈哈大笑起來,過了一陣才道:“原來是談戀愛了!難怪……”
雙學濤不好意思地道:“她讓我活躍點……別老悶頭幹飯。”
張潮道:“那這酒我得喝。”說著,把眼前略帶乳白的米酒給一飲而盡。他原本是堅決不喝酒的,但是從什雷村回來以後,開始喝一點低度數的米酒,但也僅限於和最好的親友之間。
說是米酒,其實比醪糟強不到哪裏去,幾乎不太醉人。
看張潮喝完三杯,馬伯慵才繼續道:“我真覺得《最後一課》給《收獲》太可惜了。你這個短篇寫得真好,也真大膽。”
連飲三杯的張潮,臉上略微浮現出一點紅色,笑問道:“哦?你不要拍我馬屁,所以好在哪就別說了。說說為什麽覺得大膽?”
馬伯慵一邊吃著涮肉,一邊道:“那還用說,哪有寫未來的幻想和現實貼得這麽緊密的?大家都把時間線往遠了去寫,你的時間還離得現實這麽近。
過幾年現實世界的時間就追到的時間線了,到時候讀者覺得你的‘預言’不準確,可能要笑話你。”
李萬東接話道:“你那篇我也看了,真有點太誇張。我不太懂文學,不知道這是不是你們作家的什麽手法。但是我們程序員怎麽可能40歲就被企業裁員呢?
你知道現在招一個合格的程序員有多難!就連那些速成班裏培訓個半年、一年,連網頁代碼都寫不明白的生瓜蛋子,企業都搶著要。”
張潮有些不滿地道:“萬東老師,你看完除了這個,就沒有什麽別的感受?”
李萬東一愣,道:“還有……還有就是你裏麵給咱們「微博」打了好幾次廣告,不過「微博傳信」什麽的……感覺有點玄啊……”
張潮問道:“怎麽就玄了?”
李萬東想了一下才道:“「微博傳信」是一個即時通訊軟件,我倒是能理解。但是問題是即時通訊軟件是QQ的天下,市場上雖然還有一些其他的挑戰者,但是希望都不大。
像MSN,都快退出中國市場了;還有個新浪UC,已經搞了五六年了,但沒有什麽起色。
我們的「微博」雖然用戶基數挺大的,但是和新浪、微軟相比,實在想不到他們這種巨頭都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微博」怎麽做到。”
張潮歎了口氣,頗有點恨鐵不成鋼的味道。
他向馬伯慵招招手,道:“把你的手機給我。”
馬伯慵一臉懵地把自己的iPhone遞給了張潮,張潮拿著iPhone對李萬東道:“機會在這裏!”
見李萬東還是無法理解,張潮問道:“iPhone係統被破解以後,湧現出了多少越獄應用?”
李萬東想了想道:“大概……上千個?不過這些漏洞很快就會被蘋果封禁。我們還需要”
張潮道:“那如果蘋果自己推出一個「應用市場」,這些越獄應用都有合法化的機會呢?”
張潮的話像一個響雷一樣劈中了李萬東的腦袋。
作為一個老IT男,他雖然技術上過硬,但是有些「思想鋼印」已經深深烙在腦子裏,一時半會無法抹除。
在iPhone之前,市麵不是沒有所謂的“智能手機”——無論是諾基亞的「塞班係統」,還是摩托羅拉搭載了JAVA技術「Linux係統」,甚至是黑莓、奔邁,都可以說自己的係統是“智能”的。
但這些“智能手機”除了出廠搭載的軟件、遊戲以外,幾乎都不允許用戶輕易地安裝第三方應用。
這時候熱衷於破解係統限製的“民間大神”就出現了。他們為這些“智能手機”製作各種刷機包,提供各種JAVA遊戲、軟件,才讓這些手機有那麽一點“可玩性”。
而廠家也會在推出新手機的時候,不斷修補、封禁漏洞。
iPhone第一代,蘋果和破解者之間,也在玩這種“貓鼠遊戲”,蘋果公司甚至起訴過其中一個黑客,將對方送進了監獄。
作為從刷機時代過來的張潮,當然知道李萬東此刻的思維還停留在「iPhone就是個大屏幕、可觸控的塞班」階段,沒有意識到手機市場將會迎來怎樣的巨變。
不過這也正常,畢竟別說李萬東這樣的技術人員了,恐怕就算是諾基亞,也沒有想到自己如日中天的手機霸主地位,會在短短5年內就滑落穀底。
接著被微軟植入代號為“史蒂芬·埃洛普”的木馬,然後就被Windows Phone係統連坑三次,最終不得不接受被微軟收購的命運……
當然這都是後話,張潮先得讓眼前的李萬東開竅。
如果說是什麽奠定了iPhone日後的地位,既不是那大至3.5英寸的“巨屏”,也不是那絲滑的多指觸控,更不是被吹得天上有地上無的拍照,而是在二代iPhone3GS上推出的AppStore。
正是AppStore的上線,讓給手機開發應用軟件不再是用愛發電的個人行為,或者隻能由企業對接手機廠商的B2B閉環,成為從個人或者小工作室都能參與分潤的商業大蛋糕。
即使在張潮重生前的2024年,iPhone手機的APP質量,仍然遠超安卓手機。
而在此前,幾乎沒人想到蘋果公司會放棄手機廠商一貫的封閉做法,像開放電腦係統一樣開放自己的手機係統,給全世界上百萬程序員找了條新路。
張潮道:“你想想看,如果蘋果公司自己做一個「應用商店」,開放應用開發接口,這樣大家開發的應用就可以像商品一樣在商店裏上架。
有些應用是免費的,像QQ這種肯定是免費;有些應用是收費的,比如一些遊戲……”
張潮說了一會兒就停了下來,然後把手機還給了馬伯慵。他知道李萬東還需要消化一陣子,畢竟他現在講的這些對他的衝擊力就夠大的了。
這還好是這一代iPhone還沒有陀螺儀和GPS芯片,不然自己把“搖一搖”什麽說出來,李萬東的腦子估計要宕機。
但這些都是後話,張潮也不指望李萬東現在就能轉過彎來。趁著iPhone3GS還有幾個月才會上市,「潮汐文化」先把「微博傳信」做一下預研發也是好的。
當然這個名字有點太長了,到時候需要濃縮一下。
這也是他藏在心底的一個小心思——《收獲》是雙月刊,每逢單月的15號才發刊。
他發送稿件的時間恰好是15號以後,故意錯開了3月號的《收獲》,同時作品又是短篇,《收獲》肯定不至於為了這不到兩萬字的作品在四月份做增刊。
那隻要刊登,肯定是在5月號的《收獲》上——而早期iPhone新機型的發布,都是在六月份。
而他的新作品,是發在《青春派》上有話題性呢,還是發在《收獲》或者其他哪個文學雜誌上有話題性呢?答案不言而喻。
何況還加上了投稿給公共郵箱而沒有運用影響力直接聯係編輯的噱頭,到時候恐怕又要話題性拉滿。
在《最後一課》中反複出現,能視頻聊天、能當錢包使、能刷地鐵卡……的「微博傳信」,將在1個月後,出現在iPhone的應用商店裏。
雖然2008年初,iPhone還沒有在國內正式上市,但是根據《商業周刊》的調查,至少有40萬部iPhone在中國的運營商網絡裏運行。
2009年,國內就正式引入了iPhone3GS。
更關鍵的是,今年下半年,第一代安卓手機也將發布——手機和互聯網的玩法,都將被徹底顛覆。
即使是企鵝這樣的龐然大物,在這兩年也是很迷茫的,QQ在這種環境中有點水土不服,無論是口碑還是使用體驗都糟糕極了。
幾年後它才適應了新環境,並且推出了革了自家QQ命的新產品,有驚無險地走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而不少互聯網巨頭就沒有這麽幸運了,紛紛倒在了門檻上,還是頗讓人唏噓不已的。
既然機會就在眼前,張潮當然不介意讓小夥伴們試一試,看看他提供的這根撬棍,能不能扳動這塊時代的巨石。
至於說這會不會刺激得企鵝提前做出反應,憑借行業無敵的「寫輪眼」,“後來居上”,那就不是他能控製得了的了。
但有兩件事能確定:
第一,「微博傳信」的推出以後,隻要反響不是太差,「潮汐文化」的商業價值將會躍升一個數量級,可能走到一個他原先從來沒有想過的高度。
第二,企鵝就算反應過來,做出來的產品,也不可能叫「微信」這個名字了。
晚上8點多鍾,眾人酒足飯飽,氣溫也開始下降了。張潮放下筷子,站起身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
說罷,他輕輕一拂衣袖,和小龍女、神雕……自己一個人離開了四合院。
看著張潮的背影消失在大門口,馬伯慵忍不住問李萬東道:“他剛剛說的那些我不太懂,你覺得靠譜嗎?”
李萬東道:“我一開始也覺得不靠譜。但是卻越想越覺得有機會……不行,我要回去再好好琢磨琢磨。”
這時候雙學濤站到兩人身邊道:“他實在太拚了!”
馬伯慵、李萬東:“嗯?”
雙學濤一臉懵地道:“難道不是嗎?他讓咱們搞這個「微博傳信」,不是為了讓裏的預言不落空嗎?為了文學這麽拚,甚至主動要幹預未來,他也是古往今來第一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