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廣神的“豐功偉績”
字數:7006 加入書籤
始皇等人隻感這楊勇是真的勇,就是腦子不太好,就算你寵愛那雲昭訓,也不要如此著急。
正妻剛死,你就迫不及待將妾侍扶正,你父皇母後會怎麽想?
必會認為是你楊勇為了讓雲昭訓上位而害死了正妻!
楊勇的作為已經不是踩獨孤皇後的雷區,而是在獨孤皇後的雷區中使勁蹦迪。
獨孤皇後也沒客氣,對這位長子狠狠出以重拳!
“在這些作為後,楊勇終於讓獨孤皇後對其厭棄,與楊勇一比,其弟楊廣便相當聰明。知曉自家母後崇尚節儉,那他也節儉,自家母後不喜男子三妻四妾,那他便不納姬妾,隻和他的正妃蕭妃廝守。”
從這看,這楊廣還是挺聰明識時務的主。
那這廝是怎麽在登基即位後,把隋給整崩了的?
實際上,廣神雖然在曆史上名聲不佳,但沒人會認為他傻。
他要是傻點,說不定隋還不會那麽快滅亡,傻子幹壞事的破壞力遠不如聰明人幹壞事。
“兄弟二人兩種不同的表現,顯然楊廣所為更符合獨孤皇後心意。”
“獨孤皇後對楊廣大加讚賞,萌生出廢黜楊勇而立楊廣之意,她的態度自然影響到了楊堅,使楊堅惡楊勇而喜楊廣。”
“楊勇察覺到父皇母後對他的態度變化,對此感到害怕,可他又想不出辦法解決,整日生活在惶恐擔憂中,加之看到弟弟楊廣受父皇母後喜愛,心裏難免有怨氣。”
“然後,楊勇又犯了一個錯!”
楊勇可謂是一步錯步步錯,偏偏他還想不到好辦法解決,那就很要命了。
“對是否廢黜楊勇太子之位,楊堅雖受獨孤皇後影響,卻並未那麽快下定主意,可楊勇在心裏有怨氣時,常出口埋怨!”
對普通人來說,心裏有怨氣埋怨兩句不是啥大錯,可楊勇是太子,並非普通人。
“楊勇怨父皇母後偏心,怨弟弟楊廣心思險惡,這些埋怨自然被傳到楊堅和獨孤皇後耳中,讓楊堅和獨孤皇後對其更為不喜。”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你雖為太子,但還不是皇帝,在你父皇我麵前依舊是臣,不管我給你什麽,你都得心甘情願接受,居然還敢有怨言,那等你登基後,還得了?
“於是,楊勇被拉下了馬,楊堅由此改立嫡次子楊廣為太子。”
“在楊勇被廢的過程中,還有一位大隋重臣起了重要作用。”
“此人名為‘楊素’,深得楊堅器重,然楊素與楊廣交好,楊堅曾派楊素去觀察楊勇,楊素卻故意激怒楊勇,使楊勇說出抱怨之言。”
“楊勇在被廢去太子之位後,覺得自己罪不至此,屢屢想求見楊堅,曾情急之下爬到樹上,大聲呼喊,希望楊堅聽到後可以見他。”
“但這也被楊素攔下,楊素向楊堅進言楊勇已瘋,使楊勇未能得見楊堅。”
這也是父子不溝通所導致的,很多皇帝和太子的問題都是因為父子二人不直接溝通交流,才使得父子有隔閡,給了他人可趁之機。
“再說那楊廣,在扳倒楊勇,自己被立為太子後,楊廣在初時還和他未成太子前一樣,節儉英明,孝順寬仁,不好女色,但等楊堅身體漸衰,楊廣在朝中的權力日漸強盛後,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
“仁壽二年,獨孤皇後去世,在其去世後,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美姿色,受楊堅寵愛。此時楊堅已年過六十,身體漸弱,仁壽四年,也即楊廣被立為太子的第四年,楊堅患病住於仁壽宮。”
“楊堅召尚書左仆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岩入宮侍疾,並召楊廣入居大寶殿。”
“楊廣考慮楊堅可能突然去世,須預先作好防備措施,於是寫了封信向楊素請教。”
“楊素給了楊廣回信,然後這件事便不出意外地出了意外,送信的人把回信送到了楊堅寢宮,楊堅看後大怒。”
這很容易理解,朕還沒死,你這個太子跟重臣串通想幹嘛?
等你們串通好了,是不是朕就算本來不會死,也得被你們弄死?
李念繼續道:“楊堅的憤怒可以理解,但此事說大可大,說小可小,應當未讓楊堅生出廢去楊廣太子之位的想法,可天亮後又發生了一件事!”
“宣華夫人平旦出更衣,楊廣見之姿容甚美,欲強逼宣華夫人與之媾和……”
盡管對楊廣可能在登基即位後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有預料,但真聽到時,始皇帝等人還是覺得有些驚訝。
宣華夫人可是他父皇的嬪妃,這廝居然要強行睡他爹的女人,而且還是在他爹還活著的情況下。
這家夥是忍了那麽多年,終於忍不住要暴露他真正的本性了,根本不是什麽聖明太子,而是一頭狂野的欲獸。
尤其楊廣的欲望還被強行壓抑了多年,一旦被釋放出來,隻會更加強烈。
“宣華夫人並未從了楊廣,從楊廣那脫身後,回到楊堅居所。
楊堅見宣華夫人神色有異,問其緣由,宣華夫人如實相告。
楊堅大怒,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
聽到這,始皇帝搖頭道:“楊廣敢如此肆無忌憚,必是已有極大把握,楊堅縱使認清楊廣麵貌,也已無用!其言獨孤皇後誤他,實則其亦有責,其同為楊廣表象所迷!”
始皇帝會做出這個評價,是他從楊堅身上又看到了和他一樣的共同點,在李念說的那個曆史上,他也被胡亥以表象迷惑。
李念道:“如陛下所言,楊堅雖知楊廣真貌,卻晚矣。楊堅叫來柳述、元岩,讓其等召楊勇進宮,卻為楊素楊廣所知。”
“楊廣假傳楊堅旨意逮捕柳述、元岩,並調來東宮將士宿衛仁壽宮,禁止出入,令右庶子張衡入仁壽宮侍候楊堅。不久,楊堅駕崩!”
雖短短幾句話,但其中透露出的信息令眾人深思:這楊堅死得估計不正常,極可能是楊廣主動“幫”了他的老父皇一把。
皇位就那麽一個,楊堅不走,楊廣怎麽進步?
何況這對父子到此時已徹底撕破臉皮,要是讓楊堅活著出去,死的那就是楊廣。
父子倆隻能有一人活著。
“楊堅在位二十三年,終年六十四歲,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史稱隋文帝。楊堅是一位很有為的帝王,其一生最大的錯莫過於立楊廣為太子,也正是這個錯讓他的大隋二世崩滅。”
“頭上沒有母後,現在又沒了父皇,整個大隋再無人能約束楊廣,於是乎,楊廣開始放飛自我!”
“早些年因為要討好獨孤皇後和楊堅,楊廣過得相當壓抑,而壓得越狠,反彈也越厲害!”
“早年無法肆意享受,在登基即位後,楊廣便要拚命給享受回來,以彌補早年缺失。”
“楊廣奢侈鋪張,還極好臉麵。大業三年,楊廣賜突厥啟民可汗帛二千萬段,啟民可汗手下也各有賞賜,大隋那時一年能產多少帛,其一次便賜予異族如此之多?”
“在異邦使者來大隋之時,大業六年正月,楊廣令人在洛陽城端門街舉辦持續整月的百戲表演,參演樂工多達上萬人,樂曲聲響在數十裏外亦可聽聞,燈火晝夜不熄。”
“為向他國使者彰顯大隋富饒,他下令在洛陽城的樹木上纏繞絲綢,讓城中店鋪整修裝飾,屋簷的式樣都要整齊劃一,店鋪內要擺滿珍稀貨物,店員要衣著華麗,連賣菜之人也要以龍須席鋪地。”
“番邦人若路過洛陽的酒食店,店主要邀請其等入座,且用食無需付錢,還要對外邦人說:‘中國豐饒,酒食例不取直。’”
饒是以始皇帝等人的心境修養,也覺得這楊廣是真離譜,行為太抽象了。
用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向外邦展示自己國家的強大?
大秦現在不會用這種方式,今後也不用會,不需要也沒必要!
大秦將以堂堂正正的實力讓諸國知曉大秦強盛,外邦人也應該對他們能來大秦感到幸運,而不是大秦舔著臉去恭迎他們。
王翦忍不住問道:“那這些外邦人便未察覺有異?”
李念回道:“據史書記載,外邦人亦有察覺,見以繒帛纏樹,曾問曰:‘中國亦有貧者,衣不蓋形,何如以此物與之,纏樹何為?’市人慚不能答。”
連外邦人都看出來楊廣是在打腫自家的臉給外人充胖子,而廣神卻不自知,以為自己向外邦彰顯了大隋富饒強盛。
我將家裏的寶物拿出來給你們看,美酒美食讓你們隨便吃喝,懂我大隋的強大了吧?
“但這些損耗雖大,卻還不足讓大隋陷入崩毀,跟楊廣真正的‘大’作為還差得遠。”
與廣神一比,始皇帝修驪山陵、築長城都隻配稱小工程,廣神幹的才叫大項目。
要是李念穿到廣神宮中,絕對會想辦法弄死廣神。
後世有人竟然將始皇帝和廣神相提並論,那純粹是侮辱始皇。
“大業元年,楊廣營建東都洛陽,曆時十月,每月征用徭役二百萬人。同年,楊廣令宇文愷與內史舍人封德彝等營建顯仁宮,南接皁澗,北跨洛濱,發大江之南、五嶺以北奇材異石,輸之洛陽;又求海內嘉木異草,珍禽奇獸,以實園苑。”
“又遣黃門侍郎王弘等往江南造龍舟及雜船數萬艘,洛陽的官吏督役嚴急,役丁死者十之四五,運送屍體的車輛東至城皋,北至河陽,不絕於道。楊廣又在洛陽建造天經宮,以四時祭祀楊堅!”
這就是個瘋子,哪怕死者十之四五有誇大,隻有十之一二,那也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王綰評價道:“立楊廣為太子,讓其得機即位,實為楊堅之大過。若楊堅死後能知楊廣所為,定會震怒!”
楊廣也好意思祭祀楊堅,要是楊堅在死後還能知曉他的所作所為,估計能恨不得回到過去,在楊廣剛生下來時,就把他掐死。
李念繼續細說廣神的“功績”,始皇帝聽後忽然覺得,他在曆史上築長城、修陵墓那點事,跟這位楊廣大帝一比,根本不算啥。
他甚至覺得和楊廣一比,胡亥都算聽話懂事……
看看人楊廣用的人力,修建的規模:築西苑,周二百裏,其內為海,周十餘裏,在樹木秋冬季枝葉凋落後,還要裁剪彩綢為花葉綴在枝條上,使景色常如陽春。
鋪張浪費之甚,已到了離譜的程度!
“楊廣下令造的龍舟是為讓他能到江都遊玩,其所造龍舟分四重,高四十五十尺,長二百尺,上重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以金玉作飾,下重內侍處之。”
“其遊江都時,領諸王、百官、後妃、宮女計一二十萬人,船隊長二百餘裏,所經州縣,五百裏內都要貢獻食物,揮霍浪費十分嚴重。”
“當地百姓食物本就不豐富,還因楊廣龍舟到來,被當地官吏逼著獻上各種山珍美食,而楊廣等人又吃不完,隻能被浪費。”
李念搖頭道了句改編過的詩:“龍舟酒肉臭,路有餓死骨!”
“為能順利遊江都,楊廣還耗費民力修建了一條運河。”
“頗為可笑的是,後世有人常將這條運河與另一條運河混淆,將另一條運河之功給安到楊廣頭上,還說‘罪在當代,功在千秋’,感情被楊廣抓去修運河的不是他們。”
“而且,楊廣所修這條運河,在隋之前的朝代就已有修建,甚至有些水道在春秋時便在修,為何全歸於楊廣一人之功?”
“且楊廣修建這運河並不是為了利國利民,是為方便其去往江都享樂!再者,此運河在宋時被廢棄,後來那條運河是元朝所修。”
“為修此運河,楊廣前後征發徭役數百萬人,且死者甚眾。”
“大業元年,楊廣先後下令修通濟渠、邗溝直道,三月開工,秋天便須完工,工期緊迫,使得河工須日夜不停勞作,據聞死者達三分之二。”
死者達三分之二,一大半去修運河的人都死了,那得多少人,多少個家庭因此破滅?
難怪楊堅給楊廣留下了一個達到盛世的王朝,楊廣還是能將之帶入末路,實在是以楊廣這種玩法,再厚的家底也能被他給敗光。
“據說修運河時,某段運河多次驗工不達標準,楊廣便下令將負責開挖這段運河的官吏、民夫數萬人就地活埋。”
始皇帝對楊廣現在隻剩下一個感覺:這楊廣委實不當人,如果楊廣是他兒子,立馬提劍砍死這廝,與楊廣一比,胡亥都順眼了不少。
但這還隻是廣神的部分“功績”,還有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