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貞觀諸事
字數:7149 加入書籤
“對外戰爭節節勝利,大唐雄風傳於異域,萬邦來朝。”
“彼時的長安,駝鈴聲不絕,胡姬於酒肆起舞,胡商在街頭賣貨,長安已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沒有之一!”
駝鈴聲聲入長安,絲綢之路達萬裏。
光是一聽便能知道大唐的長安有多繁榮,胡人自四麵八方而至,隻因大唐是當時最強盛繁榮之國。
但始皇帝等人並不羨慕,鹹陽也不差,在日後定能勝過大唐太宗治下的長安,也會讓胡姬於鹹陽起舞,萬邦於鹹陽來朝。
“說長安是當時世界的中心,也許有爭議,因大唐未能聯通更遠的西方,但說是當時亞洲的中心,卻沒一點水分。”
“亞洲是後世之稱,可認為是如今神洲、陽洲及冀洲。”
說二鳳是地球球長也許有爭議,但說二鳳是當時亞洲的扛把子,絕對沒有問題。
有幾個異邦在麵對大唐時敢炸刺?
就算是最堅挺的高句麗,也被大唐揍得鼻青臉腫,隻差沒被滅國罷了。
“在太宗治理下,大唐的疆域北括玄闕、南至羅伏、西及安息、東臨哥勿,漠北有安北都護府、漠南有單於都護府……萬裏之土,皆豎大唐之旗!”
大唐雄風揚萬裏,就像當年大漢一樣,威淩異域,萬邦俯首!
李念繼續道:“太宗不僅在武功方麵功績赫赫,在文治方麵亦有極大功績,貞觀一朝,太宗任用了諸多人才,且其用才不問出身,隻要的確有才。因此,貞觀朝出了很多名臣名將!”
“文臣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褚遂良、馬周等,武將有李靖、李勣、尉遲敬德、秦瓊、蘇定方、張公謹等……”
“房玄齡和杜如晦在曆史上被稱為‘房謀杜斷’,後世有人稱他們是太宗的左右大腦,太宗有許多事得他們謀劃,才得以功成!”
“貞觀三年時,太宗任命房玄齡為左仆射,杜如晦為右仆射,左右仆射可認為是大唐左右丞相,房杜之子都娶太宗之女為妻,由此可見太宗對兩人之信任器重。”
“當然,在大唐娶公主是一個比較有風險的活,房玄齡次子房遺愛因娶太宗之女高陽公主,在千年後依舊被人調侃!”
一個男人能因為娶一個女人而被調侃千多年,必然是娶的這個女人做了某些令男人蒙羞之事……
大唐的公主都這麽豪放?
不過想想大唐能讓一女子成為女帝,好像也沒啥好奇怪的,看來女子在大唐的地位很高啊,尤其是公主。
李念道:“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後之兄,算起來是太宗的舅哥,少時即與太宗交好,是太宗最信任的大臣,沒有之一。”
“長孫家在貞觀朝時也榮寵極甚,其被封為趙國公,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其嫡長子長孫衝也娶了太宗嫡長女長樂公主為妻。”
長樂公主也是老熟人了,但凡穿越到大唐貞觀年間,隻要不是長樂公主兄弟,幾乎都會跟長孫衝爭一爭長樂公主,跟九叔世界的任婷婷一樣。
聽到“淩煙閣二十四功臣”這個稱呼,始皇帝等便明白這是大唐太宗仿漢宣麒麟閣、漢光武雲台閣所立,能入選者皆為太宗一朝最頂尖的文臣武將。
太宗對長孫無忌確實榮寵極厚,將之列為淩煙閣功臣第一,還將嫡長女嫁給長孫無忌嫡長子為妻。
隻是,長孫無忌嫡長子和太宗嫡長女是關係很近的表兄妹吧?
按李念這小子的說法,屬於不能嫁娶的近親,這兩位結合不一定有好。
李念繼續講說貞觀朝名臣:“魏徵,也是位千古留名的名臣,其以敢於向太宗直言進諫廣為人知,堪稱貞觀朝第一硬骨頭,連太宗在許多時候都奈何不得他。”
“有一次,太宗被魏徵給氣得罷朝,怒曰:‘會殺此田舍漢!’,長孫皇後問他:‘誰觸忤陛下?’太宗回曰:‘豈過魏徵,每廷爭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其實,不是不能奈何,而是二鳳要好名聲,要做一位明君,那就隻能忍著魏徵。
魏徵也看出了這點,且他曾是太子李建成的人,不是二鳳天策府出身的老人,所以天策府老人能走的路,他不能走,隻得另辟蹊徑。
“當然,雖惱怒,但太宗並未殺了魏徵,反而在魏徵離世後,太宗曾感歎:‘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朕嚐保此三鑒,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鑒亡矣。’”
聽到這番話,始皇等不由在心中默誦,此中之言極有道理,這大唐太宗和魏徵屬實是君臣相得!
始皇在心裏暗暗比較:如果有大臣像這魏徵一樣敢於向他直言進諫,他能否做到和大唐太宗一般?
如果是沒有李念之前的他,大概率沒法做到和大唐太宗一樣,有人直言進諫將他惹怒,他十有八九沒法按下怒火;但現在的他,應能做到和大唐太宗一樣。
想到此處,始皇看向李念,生出一個念頭:‘這小子該不會是故意講大唐太宗和魏徵之間的故事來激朕?’
但別說,他還真吃這套。
始皇帝是一個驕傲且好勝心極強的人,他不會允許自己比別人差,即使那些人是後世的帝王。
像始皇這類人,若沒法好好引導,那便會因其性格給國家帶來巨大災難。
因為他驕傲、虛榮、好勝心強盛,他會十分固執霸道,覺得自己什麽事都能做好,且能做的最好,便不會體恤民力,也看不見百姓疾苦。
直言勸他百姓有多苦,他的作為有多大危害,很難起效。
因為帝王都是自私的獨夫,根本沒有真正愛民如子的皇帝。
對始皇帝較合適的辦法是激他,給他一個能看到的遠大目標,讓他有能比較的對象。
他會因為不想輸給其他人的性格,會主動去做的更好。
像二鳳這等千古明君,始皇帝絕不會認為他比二鳳差,他甚至還會想著比二鳳做的更好,在曆史的評價更高,那他就會在各方麵拚命幹的比二鳳好。
當然,皇帝這種東西若是能夠沒有,還是沒有的好,封建王朝不是什麽值得羨慕之物。
李念笑道:“但魏徵多年向太宗直言上諫,讓太宗宮殿不能修、鳥不能養、泰山封禪不能去,太宗心裏也積攢了很多怨氣,雖未在魏徵在世時爆發出來,但等魏徵去世後,他取消了魏徵之子與其女新城公主的婚約,還將魏徵的墓碑給推了。”
還以為這大唐太宗是除殺兄殺弟外,近乎完美的明君,沒想到也會幹出這種事。
但這才像是個人,就像漢宣帝、漢光武等明君都有各自的缺陷,如果沒有絲毫缺陷,那也就不是人了。
聽聞二鳳幹的事後,始皇帝笑道:“大唐太宗也乃性情中人!”
盡管取消了婚約,一時推倒了墓碑,但二鳳並未對魏徵子嗣後人下手。
這就已經相當了不起,換作某些皇帝,你爹跟我有怨,不把你們全家送上路,這怨消不了!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在後世被選入教材,為華夏眾多學子所必背之古文……”
李念將他學過的那版《諫太宗十思疏》背了一遍。
王綰歎道:“此文字字懇切,發人深省,這魏徵確有名臣之風,那大唐太宗麾下能有此等之臣,還能納其言,無怪能成功業!”
李念又講說了些貞觀朝的其他文武,隨即他想起王玄策,道:“興許是太宗時的文臣武將太過璀璨,連一人滅一國的王玄策在其中也隻顯得平凡,不為太多人所知。”
王玄策的功勞絕對不小,可惜他打的對手不被大唐認為是對手。
當然,中印度好像也確實沒資格被大唐視為對手。
王玄策帶著借來了的異族軍隊都能將中印度給滅國,要換作是真正的大唐鐵騎,隻會更加容易。
所以,在當時的大唐,好像還真可以不將這功績太當回事,不就是踹翻了路邊的一條野犬,此功不值得太誇耀。
“在太宗時期,大唐雖常與外邦異族作戰,但太宗並非窮兵黷武之人,其也重國內建設。”
“其勸課農桑、輕徭薄賦、鼓勵生育、主動戒奢從簡,還因一時盛怒草率將張蘊古殺掉一事,認為刑罰當慎重,死刑當慎之又慎……”
“各種商業貿易也在太宗那時得以迅速發展,他允許各族開展貿易往來,並恢複西北貿易通道,才有許多胡人不遠萬裏帶著商隊到大唐來,讓大唐長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自隋時被消耗的元氣在太宗手中逐漸恢複,雖尚未恢複到楊堅之時,但文治武功皆非楊堅能比。”
“彼時唐人可以笑對胡人,以身為大唐子民為豪。可惜,貞觀二十三年,太宗離世!”
聽到“貞觀二十三年,太宗離世!”,始皇帝等心生諸多悵惘。
那位自少年時便意氣風發的大帝終於走到了暮年,歸入曆史的煙塵之中。
春風若有憐花意,可否許我再少年。
果然,時間才是最大的敵人,不管是多驚才絕豔的人傑,多傾城絕色的美人,最終都會被歲月一刀斬沒。
“從貞觀元年始到貞觀二十三年結束,在太宗治下,大唐各方麵都取得極大功果,因而史稱‘貞觀之治’。”
“然太宗本人並非完人,其也留下的一些問題,第一個問題便是他的太子……”
聽到李念提到“太子”,始皇帝心道一聲“來了!”,他想起了李念說過的“四個千古一帝湊不出一個完整太子”之言,他是這四位之一,大唐太宗也是其中一位。
他自己在曆史上是怎麽沒處理好儲君問題,他已知曉,那漢武是如何沒處理好,也已知,現在他要聽聽這位大唐太宗又幹了啥!
咋好像很多皇帝都處理不好儲君這個問題,不管是明君,還是昏君,總能折騰出些事兒。
“太宗是有太子的,並非沒有太子,其最先的太子是他和長孫皇後所生嫡長子李承乾。”
“然而,太宗對李承乾期望太高,管教實在太嚴,導致李承乾有些……叛逆!”
那是真的叛逆,都直接起兵造反,妄圖複製他老爹的道路,以“玄武門繼承法”送他老爹去太上皇的位子。
“其實,李承乾這人本來還是很不錯的,聰明仁愛、頗有才幹,但無奈他的父皇是太宗。”
“太宗天縱英才,遍尋華夏曆史也不多見,李承乾雖不差,可與太宗相比,猶如一粒蜉蝣見青天!”
聽到這,王翦懂了是怎麽回事,道:“所以,大唐太宗是以他的標準去要求那李承乾?”
李念點頭道:“正是,太宗以為他能做到,李承乾也能做到,遂以他自己的標準要求李承乾。”
“而李承乾身邊許多人也因他是太宗之子對其嚴格要求,他的老師如此、他的屬官如此……”
“諸多的人將目光盯在李承乾身上,他任何的細微差錯都會被無限放大,稍有差池,這些人便會直言訓斥,不給李承乾一點顏麵。蓋因他是太宗之子,就該做的最好!”
“倘若李承乾敢反駁,這些人便會搬出太宗逼服李承乾。可越是如此,李承乾心裏越是不服!”
“李承乾便在這種環境中逐漸放飛自我,盯著他的人越不喜歡什麽,他就越反著來。”
蒙恬歎道:“此乃父強子弱,父佼子庸之禍!”
李念道:“尤其等到長孫皇後病逝後,再無人緩和他和太宗間的關係,這種情況變得更加嚴重。李承乾在他的宮中著胡裝,跳胡舞,還養了一名叫‘稱心’的男寵。”
“太宗得知後將稱心處死,但這不僅沒讓李承乾悔改,反而讓父子間的隔閡更深。李承乾在宮中為稱心樹塚立碑,讓宮人日夜祭奠,他自己也常為稱心哭泣流淚。”
眾人聽得神情怪異,已經分不出這是李承乾為了氣太宗故意為之,還是李承乾真的很喜歡這男寵,也可能兩者都有……
但這大唐玩的確實野,堂堂大唐太子,居然在皇宮中、他父皇眼皮底下養男寵。
始皇帝覺得在殺男寵這件事上,太宗做的沒錯,要是扶蘇某天也養了個男寵,還就在他眼皮底下,他肯定也會忍不住殺人。
“在父子二人本就有矛盾時,太宗還做了一件更加激化父子矛盾之事。”
“長孫皇後為太宗生下了三位嫡子,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晉王李治,此三子因是長孫皇後所出,不同於其他皇子。”
“而這三子中,李承乾雖為太子,卻並非最得太宗寵愛,最受太宗寵愛者乃魏王李泰。”
“其實,太宗心裏最喜歡的應當還是李承乾,但他可能覺得已將太子之位這件最好的東西給了李承乾,對另外兩個嫡子有所虧欠,想補償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