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老大哥當然要罩著小弟
字數:6545 加入書籤
以當前匈奴的實力,對付東胡、月氏中任何一個都不容易,何況是兩家聯手,絕非匈奴能夠抵擋。
實際上,匈奴的紙麵實力不算差,之所以老受東胡、月氏欺負,是頭曼和匈奴眾頭領較慫。
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由沒有雄心壯誌的頭曼等人帶領,匈奴能強硬才怪,而草原又是“你一軟,別人就會欺負”的環境,可不得被東胡、月氏敲詐勒索。
這種軟慫的狀態直到冒頓這個猛男執掌大權才解決,可惜如今冒頓已死,大秦還有意讓頭曼等人繼續統治匈奴久一點,好繼續讓匈奴軟慫下去。
一個強硬的匈奴不符合大秦的利益,隻有軟慫受欺負的匈奴才會團結在大秦老大哥身邊,依靠老大哥!
大秦在這一年裏,專門給頭曼和匈奴眾頭領配備了醫者,為的便是讓頭曼等人能保持身體健康,活得更久。
頭曼和一些反應過來的頭領看向陳平,若東胡、月氏真向他們出兵,必須得有大秦老大哥相助,他們匈奴才能擋得住這兩家。
老大哥對他們不錯,在判斷出東胡、月氏可能要向他們出兵時,立刻便派人過來通知他們,並未將他們蒙在鼓裏,沒等東胡、月氏人出兵後再來“雪中送炭”。
他們所想的這些,其實在大秦被討論過,隻是給否決了:不通知他們,等東胡、月氏打過來再通知或相助,如此可借東胡、月氏削弱匈奴實力,更利於大秦控製匈奴。
但這麽做符合短期內的利益,不符合長久的規劃,大秦的目標是徹底吞掉匈奴,不僅要奪了匈奴的土地,還要將之人口化為大秦所有,使匈奴人心向往大秦。
況且,大秦跟匈奴建交時打出的口號是“大家都華夏哥們兒,一家人”,如今小弟有難,大哥卻坐視不管,等小弟被打得半身不遂時再出來收拾爛攤子,占小弟的便宜,那讓匈奴怎麽看大秦,其他國邦怎麽看大秦?
雖說臉麵、信譽這兩東西對國家而言,並不是必需,但有時候要一下總比不要好,更何況是在這個時代。
綜合權衡利弊後,大秦決定通知頭曼等人,幫助其等抵禦東胡、月氏,因為此舉的好處更多。
不僅能讓匈奴人感到來自老大哥的安心,還能向其他部族國邦表明:看,大秦是個值得投靠的老大哥,對小弟是真不差,都來跟著大秦混吧。
頭曼向陳平道:“特使,以我等之力隻怕難以抵擋東胡、月氏,還請大秦兄長相助!”
陳平道:“一家人怎說兩家話?同為華夏兄弟,匈奴之事自然也是大秦之事。平會至此,正代表大秦之意!”
頭曼趕緊致歉:“特使所言甚是,是我失言,同為一家兄弟,大秦兄長仗義,豈會坐視不理?卻不知大秦兄長要如何相助?”
對這個問題,陳平未答反問:“單於希望大秦如何相助?”
將問題又給拋了回去。
頭曼和眾頭領陷入思索,要讓大秦如何相助?
最好當然是大秦自己出兵出糧出物,過來幫他們打仗,等打贏了,又乖乖退回去,打仗由秦人去,好處由他們拿,當個純純的怨種。
但大秦會這麽幹嗎?他們能這麽說嗎?
這種事隻能在沒睡醒時在夢裏想一想,不可能真成的!
頭曼等人考慮的主要是兩種情況:大秦出兵相助和大秦不出兵。
若大秦不直接出兵,那就得他們讓匈奴的軍隊上陣,同東胡、月氏交戰,而大秦支援一些物資,如醫藥、糧草、兵甲。
這種情況的好處在於,大秦不出兵,隻提供物資支援,那麽在戰後打贏了,大秦也不會對他們產生太大威脅,不會出現像啥戰後突然倒戈一擊,連他們也一起給收拾了,或大秦軍隊賴著不走了,要在他們匈奴駐軍等狀況。
盡管匈奴沒有“請神容易送神難”這句話,但“請大哥過來容易送大哥走難”這個道理還是懂的,到時要是打贏了,大秦老大哥的軍隊賴著不走,他們還能咋辦?
倘若考慮這些,自然是老大哥不出兵相助為好,然而如果大秦老大哥不出兵,以他們匈奴軍隊的戰鬥力,能打得過東胡和月氏?
對這個問題,頭曼等人心裏沒有底。
匈奴的軍隊戰鬥力不差,而且在過去的一年,大秦派了一批將領到匈奴,對匈奴軍隊進行指導,讓匈奴軍隊的戰鬥力獲得了一定提升,比原本曆史同時期要強。
但匈奴的最高統治階層是一批喪失了鬥誌銳氣的人,他們沒膽量和人交戰,未戰已先怯。
因此,冒頓能將東胡擊潰,打得東胡部族成為匈奴奴隸,而在頭曼時期,匈奴卻要時常受東胡、月氏欺辱。
冒頓擊潰東胡時,離其弑父可沒幾年,總不至於這點時間裏,匈奴人就大換了一批,也即人還是那些人,隻是帶領的人不同,產生的結果也不一樣。
陳平、椒離和使館人員也不著急,任頭曼等人考慮。
過去一年裏,大秦專門設立了機構對頭曼等人的各種情報進行關注收集,如愛好性格、健康狀況、生活習慣、心理狀況等方麵……
心理狀況這種較為新鮮的名詞自然是李念提出,這個機構也是因李念向始皇帝提議而得設立,陳平便是其中的人員。
根據一年裏所得到的情報分析,頭曼等人會考慮出的結果應是讓大秦出兵相助,就算不是這個結果也無妨。
過了好會兒後,頭曼等人考慮完畢,覺得靠他們匈奴的軍隊,隻怕打不過東胡、月氏,還得召喚這時代的最強召喚獸——大秦!
至於大秦出兵過來,會不會戰後倒戈一擊,將他們匈奴也給收拾了,會不會強行駐軍不走……
如果抵禦不了東胡、月氏,都不用再考慮這些,況且他們已經上了大秦的船,現在想下船也不容易。
一名頭領道:“特使,以我等之力,對付東胡、月氏其中之一尚可,兩者同來,怕是難以招架,還請大秦出兵相助!”
陳平道:“同為華夏兄弟,自當相助,可大秦平定天下不久,各地民生凋敝不說,民眾也厭倦征戰……”
話都說到這了,頭曼等人能不明白?
大秦老大哥是想幫你們,可老大哥的日子也不是那麽好過,你們總得拿出點好處,不能讓老大哥自帶幹糧來幫你們吧?
老大哥出於同為華夏兄弟的道義幫你們,可你們也要懂得起,不要寒了老大哥這顆火熱的心!
就算是同為華夏兄弟,也要你懂我,我懂你,互幫互助才能走得長遠,總不能老大哥無私幫小弟,小弟卻不給老大哥回饋吧?
這種關係必然不得長久,就像某勳宗的百億補貼拚多多一樣,老大哥瘋狂放血給小弟們喝,養活了眾多小弟,但老大哥自己卻由於失血過多,變得氣虛體弱。
盡管心中期望大秦自帶幹糧給他們打仗,但也知這不現實,大秦的皇帝和群臣又不傻。
頭曼和其他頭領對視了一番,隨後保證道:“特使放心,若大秦兄長出兵相助,一應糧草物資都由我等供給。大秦兄長願出兵相助,已是我等之幸,豈能讓大秦兄長自帶糧草?”
聽了這話,陳平歎道:“唉,大秦為兄,匈奴為弟,以兄弟之情,當不求回報相助,可無奈大秦今狀況不佳……”
頭曼等人在心裏暗罵陳平虛偽,要是他們不說想讓大秦出兵相助,想讓大秦通過別的方式相助,如提供物資支援,恐怕陳平又會是另外一套說辭。
但這些話,他們隻敢在心裏想想,不敢表露出來。
頭曼道:“特使哪裏話?我等族中有句話叫‘兄弟的牲畜也得分清牛馬’,若不分彼此,久之必生間隙,反而有禍。大秦兄長在困難之中還想著相助我等,我等又豈能不通事理?”
這頭曼也是個上道的人,難怪人家能當單於,慫是慫了點,但能把持這麽多年單於之位,沒點水平不可能做到。
陳平都給出了這種說法,他要是跳出來說這說法不對,不僅是得罪陳平,還是在得罪大秦,當然要順著這說法講,才能你好我好。
頭曼又道:“敢問特使,大秦兄長能相助我等多少兵馬?”
這問題引來了殿內一眾頭領關注,他們既擔心大秦出兵太多,又擔心大秦出兵太少。
大秦若出兵太多,雖然肯定能擊敗東胡、月氏,但也會讓他們消耗掉大量糧草物資,且在解除東胡、月氏的威脅後,出兵太多的大秦反會成為他們的威脅。
可要是出兵太少,又擔心勝不了東胡、月氏……
陳平看了眼頭曼和殿內的各位頭領,道:“大秦雖會出兵相助,然此戰的主要兵力當以諸位之軍為主,大秦將出六萬精銳,與諸位之軍共同出擊。”
聽到六萬兵,頭曼等人心中對這個人數還算滿意,在他們可接受的範圍內。
六萬兵似乎不多,在秦滅六國時,動輒都是幾十萬的軍隊,但在草原征戰中,這已經是一個相當有分量的數字。
而且,秦人出兵過來相助,還有一好處,能增強他們的信心:我方有秦軍相助,必能大破東胡、月氏!
頭曼又問道:“敢問這六萬軍將由哪位將軍率領?”
對於這一戰,大秦也極為重視,因為這是大秦開朝後,對外第一場戰爭,必須得打出大秦的威風,以這場戰爭來給草原部落和其他國邦部族立威。
正如李念所言,這一戰是必須要打的,不僅要打,還要打好,讓大秦的凶名傳開,才能方便之後做很多事。
像西域諸國雖知東方有一秦國,很厲害,卻不知究竟有多厲害,而正因不知究竟有多厲害,其等才會對大秦缺乏足夠的敬畏。
這一戰要是打好,不說立刻讓西域諸國和草原部落全都來投,但至少大秦在向他們出使行商時,會方便許多,大秦國際學院也能迎來更多的新生!
陳平道:“諸位放心,將由王賁將軍領軍出戰!”
聽聞是王賁,頭曼等人無不驚訝,王賁的名聲雖不如其父王翦,但也足夠響亮,可說是大秦活著的將領中,僅次於王翦的存在。
其隨父滅五國,雖說這滅五國之功應是其父王翦居多,但如果隻是一平庸之輩,又怎可能隨王翦滅掉五國?哪怕王翦是其父!
若以李牧等於王翦來比較,這王賁便是隻比李牧遜色的將領,而李牧是誰?是把他們變成現在這副模樣的狠人!
大秦老大哥對這場戰爭也太重視了,竟然派王賁出戰!
但這也讓他們感到心安,王賁可能是及不上李牧,但東胡、月氏也沒有李牧這等將領啊,甚至都不會有與王賁同級的將領。
王賁一出,對東胡、月氏之戰,頭曼等人覺得應該穩了。
大秦之所以選王賁出戰,是王翦年事已高,與其讓其再上戰場領兵,不如在大秦著兵法、培訓新人,王翦教書育人的價值可比去領兵更高,而蒙恬已經轉了道路,去了海軍學堂,也不好再召去領兵,蒙毅要隨侍始皇帝,且其帶兵作戰經驗並不多……
至於其他秦將,倒也不是不能選,隻是沒有王賁穩妥,而大秦在這一戰中,需要的是穩妥勝利,打好,打出威風!
王賁自然是大秦如今最合適的人選,由其率軍出戰,始皇覺得穩妥,李念也覺得穩妥,現在連頭曼等人也覺得有大神帶飛,這把妥了。
看看,這就是名聲!
頭曼笑道:“有王賁將軍領兵,必能大破東胡、月氏!”
陳平道:“尚未開戰,一切皆未可知,平雖未領兵,卻知領兵者戒驕戒躁,單於和諸位頭領須好生準備,方能更好於戰中取勝。”
“特使之言甚是,頭曼定會銘記!”說完這句,頭曼又道:“特使,王賁將軍將在何時出兵?”
陳平知道頭曼在擔心什麽,害怕王賁早率軍過來,他們會多耗費糧草物資,也擔心王賁率領六萬秦軍精銳到他們匈奴,萬一給他們來一記狠的,未答反問:“單於以為當在何時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