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匈奴的困局
字數:6417 加入書籤
已可預見等這些匈奴留學生從大秦留學歸來,會讓本就割裂的匈奴社會發生更大的動蕩,到時爆發內亂,匈奴即便不死,也會大殘。
這些匈奴留學生要是在鬥爭中勝過了他們的父兄,會從各方麵仿照大秦對匈奴進行改造,將匈奴變成大秦想要的形狀。
如果這些匈奴留學生沒有勝出,反而在和父兄的鬥爭中碰壁,其等多半會向外尋求援助,而哪裏是他們要尋求援助的“外”?
毫無疑問,大秦將成為他們的首要選擇,這樣一來,大秦便可通過扶持這些傾向大秦的匈奴留學生蠶食控製匈奴,最終達到將匈奴徹底吞並的目的。
小韓信仿佛看到有一環接一環的繩索套住匈奴,使之無法掙脫,隻能淪為大秦的獵物,而謀劃這些的正是他那位李師!
此種方法雖不是直接以武力征服,但也的確能亡掉一國,從各個方麵困鎖一國,使之萬劫不複。
椒離繼續道:“盡管頭曼等人不允許匈奴平民出身的學生就學,但這並不能阻止匈奴平民學習大秦的東西。”
“不能入學堂就讀,可通過其他途徑,匈奴平民依舊能知道了解了大秦之物,隻是相對匈奴上層,他們知道的不多,但學會幾句簡單的雅言,還是容易。”
“諸位若在匈奴碰到會說‘你好’、‘吃了沒?’、‘今天天氣不錯!’、‘謝謝!’雅言的匈奴平民,不要太驚訝。”
椒離笑道:“甚至反而因為頭曼等人不允許匈奴平民就學,讓匈奴平民對大秦更為好奇,匈奴民間對大秦很有好感。”
一秦將出聲問道:“頭曼等人便未想過完全禁絕大秦之物在匈奴平民當中流傳?”
話一出口,這名秦將便意識到他問了個愚蠢的問題:頭曼等人現在還能禁絕大秦對匈奴的影響?
且不說頭曼等人是否有這膽氣,但說他們現在本身有很多利益和大秦相關,他們能割舍得了?
即便頭曼個人能狠下心割自己的肉,可匈奴的其他頭領是否願意割肉?
跟著大秦有華麗的衣服穿,有精美的器具用,有好酒喝,過著以往在草原想都難想的日子,有多少頭領能夠狠心再過回以往那種“寒酸簡樸”的生活?
而且,匈奴給大秦當小弟,已經將東胡、月氏得罪狠了,要是再背叛得罪大秦,他們也擔心大秦與東胡、月氏聯手把匈奴給分了。
在王賁向椒離等人了解匈奴近況時,頭曼等人已回到匈奴大軍的營寨,其等並未立刻各回各家,而是集中到頭曼的氈房中。
秦軍大帳輕鬆,頭曼氈房的氣氛也不沉悶,一眾頭領都在熱烈議論今日所見。
隻聽一匈奴頭領讚道:“大秦天兵當真名不虛傳,真乃精銳,無怪能平滅六國,有此軍士,天下何處不可去得?東胡、月氏必為大秦天兵所滅,我等無須擔憂。”
另一匈奴頭領道:“王賁上將軍不愧為名將,大秦天兵在行進時也毫無破綻,之後安營紮寨亦讓我開了眼界,未想竟能那般紮營。此番學到了不少!”
又有匈奴頭領道:“未想那名小將軍竟是王翦將軍弟子,日後必為大秦名將。”
又一頭領道:“我倒更好奇那些車駕中所拉載的究竟是何物,會讓上將軍如此自信,堅持以分兵之策對抗東胡、月氏。我猜其中必是一驚人武器,許是一種寶弓,能瞬息射出千百箭矢……”
聽了這名頭領的話,其他匈奴頭領都笑了起來,瞬息射出千百發箭矢,怎麽可能會有這種武器?
倘若真有,大秦此番出兵過來,恐怕不隻要對付東胡、月氏,要將他們一道給滅了。
但他們確實認為車駕中所拉載的是武器,若不是武器甲胄,難道還能難道是糧食、衣物、美人?
在這名頭領開啟了猜測車駕中所載是何武器後,又有頭領道:“伊稚斛,你猜是能發出千百箭矢的寶弓,我猜是一種甲胄,披上後無物可傷,能讓大秦天兵肆意衝殺。”
不管是何武器,這種武器必定會非同一般,給秦軍帶來了巨大的自信,讓他們認為即便分兵,也能擊破東胡、月氏。
這時,又一頭領道:“諸位可曾注意,大秦天兵似乎分了不同的士卒,像跟隨守護在那些車駕前的大秦天兵,其等著裝便和其他大秦天兵不同,他們的服飾上繪著一個特殊的圖案。”
這麽明顯的點,匈奴一眾頭領當然注意到了,一頭領道:“許是因為這些大秦天兵負責護送車駕上所載之物,所以著裝有所不同。”
另外一名頭領搖頭道:“我以為其等不僅是在護送車駕上之物,也許其等還要負責啟用車駕上所載之物,因而著裝才有區別!”
聽到這個觀點,一匈奴頭領道:“即是說這些大秦天兵才是大秦此番出征的主力?”
其他頭領也露出恍然之色,那些護送車駕的大秦軍士才是大秦此次出征的真正主力?
除了著裝上有個特殊圖案外,沒看出其等和其他秦軍有何不同?
這越發讓他們好奇那些車駕裏究竟拉載的是什麽,莫不真是一種可怕的武器?
想到此處,氈房內本熱烈的氣氛忽然安靜。
眾人心中生出複雜的情緒,他們是老了、是沒了當年的雄心壯誌,可不是傻了。
東胡、月氏對他們有威脅,難道大秦對他們就沒有威脅?
大秦在平滅東胡、月氏後,會不會也順手把他們也給滅了?
這並非沒有可能!
眾頭領都能想到這件事,但沒有人將之講出口,有些事心裏清楚可以,卻不能放到明麵上講。
看著一眾沉默下來的頭領,坐在主位上的頭曼暗歎口氣,他也不敢講出大秦對匈奴也有威脅這種話,即使他是單於,匈奴名義上最高的統治者,也一樣不敢。
既是因為他是匈奴和大秦建交後,匈奴最大的獲益者,和大秦有大量利益往來,難以狠下心割自己的肉,同時也是因為他不知道將話說出後,在座的這些頭領裏有多少人會站到大秦一方,與他為敵。
現在的匈奴已不是他頭曼一言決之的匈奴,秦人的影響力極大,很多頭領背著他在暗裏和秦人交易,一個處理不好,他性命都可能不保,而秦人大不了再扶持一個親近他們的單於上位。
與其讓自己失去單於之位,丟了性命,被其他人取而代之,不如湊合著過,裝作啥也不知。
‘我當真是老了,冒頓是對的,冒頓在秦國死去,並不是因為他求娶大秦公主觸怒了那位李念公子,而是他比我年輕,比我有野心。秦人需要的不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匈奴單於,而是一個沉迷享樂、沒有雄心的單於!’
頭曼心中苦澀,其實早就想通了冒頓之死的真正原因,可知道了又如何,他已經沒辦法,也沒有能力去改變。
回過頭以清醒的目光去看,大秦給他們匈奴挖了遍地的坑,即使他現在下令禁絕與秦人往來,立刻往北或者往西、往東遷移,遠離開受秦人影響的區域,那些頭領會聽他的?
而且,即使他敢這麽做,一眾頭領也願聽從他的命令,可這是對大秦的背叛,而他們已經背叛了東胡、月氏,震怒的秦人要是和東胡、月氏聯手絞殺他們,他們才會真正死無葬身之地,舉族皆滅!
反倒是裝作不懂不知,繼續背靠秦人,他們還能在現在度過一段相當愉悅舒服的時光,隻是不知未來會有何結果,生死前程不在他們自己手裏。
但他們如今沉迷享樂,老實聽話,興許秦人在日後並不會過多為難他們,甚至會讓他們好好活著,聽說主動投降的那位齊國的王就還好好活著,隻是不能離開鹹陽。
頭曼並不知道曆史上的齊王建下場可不好,其主動投降後,被始皇帝活活餓死,這個世界的齊王建是由於李念向始皇帝進言,才讓其得以保全性命,日子過得還湊合。
當時,李念進言時便說可將齊王建打造成一個主動向大秦投降的君王模版,讓以後想向大秦投降的他國君王、異邦族主有例可循,不至於跟大秦死磕到底。
不隻頭曼有這想法,眾多匈奴頭領也是這樣在想,他們心裏也清楚大秦對匈奴的威脅,卻難以改變。
頭曼在心裏再次歎了口氣,也許一年前,就不該和大秦建交,若不建交,也許就不會有今日之煩憂。
這念頭一生出,立刻便被頭曼給否去,就算那時他不答應大秦的條件,與大秦建交,可其他頭領未必不會偷偷和秦人往來。
隻要其他頭領願意和秦人往來,秦人的目的依舊能達成,而且他們不和秦人建交,秦人跑去和東胡、月氏開價……
頭曼已明白過來:‘原來從一開始,我等便沒有選擇,一切隻能照著秦人的謀劃去走。好厲害的計謀,能設此計者,有謀國之才,應是那位李念公子所設!此人為何不曾生在我匈奴?若生於匈奴,我願助其成為下一任單於!’
頭曼在心中暗想,滿是遺憾不甘,大秦本就夠強,還有這等大才相輔,他們匈奴如何能與大秦相爭?
李念如果知道頭曼的想法,定會嗤之以鼻,我要是在匈奴,你會助我成為匈奴下一任單於?
冒頓身為你的兒子,你都對其頗為防備,不肯將單於之位傳他,讓冒頓給你來了一出“父死子笑”。
‘要想和大秦相爭,必須有不弱於大秦的實力,而匈奴……遠不及大秦,除非能吞滅東胡、月氏,懾服西域諸國,合各方之力方能與大秦相抗,然何其難也!’
頭曼想到了和大秦抗衡的辦法,這個辦法便是曆史上,冒頓帶領匈奴崛起,讓匈奴有實力與大漢相爭的道路。
這是件能做到的事,但不容易,且要花費一定時間,大秦也不會眼睜睜看著他們匈奴發展壯大,滅東胡、吞月氏、懾西域,除非大秦發生了一場巨大的內亂,無暇顧及,他們才有機會崛起。
可如今的大秦顯然不會發生這種級別的內亂,聽說大秦修改秦律,輕徭薄賦,以秦卒為官吏彌補他們治理地方的人手不足,又分封諸位大秦公子鎮守各方,還平定了六國舊貴們掀起的叛亂,將六國貴族的罪行傳得天下皆知,使六國舊貴再難煽動人心,引發禍亂……
秦國不發生內亂,他們匈奴便也沒有崛起的機會!
再一步設想,即使大秦不理會他們崛起,任由他們吞滅東胡、月氏,懾服西域諸國,可在他們做這些事花費時間時,大秦也同樣在發展變強啊。
大秦的人口可是有兩個千萬之巨,可能比他們匈奴、東胡、月氏及西域諸國加起來還多,土地也肥沃廣袤,發展潛力比他們更強。
頭曼雖身在匈奴,卻也知曉許多關於大秦的消息,像鹹陽每隔一段時日,便會有奇妙的事物出現。
據說鹹陽城中現在有一台往裏加煤炭和水便能自己運轉的奇物,每天辰時可讓人用其抽水,許多在鹹陽的人為了一觀此物之物,夜裏便會在那等候。
雖說奇物不一定能增強國家的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但這也說明比於秦人,他們懂的要少很多,秦人日新月異的發展,他們未必能跟得上秦人發展的速度。
先前那名頭領猜想秦軍車駕中可能帶了瞬息能發千百箭矢的寶弓,此雖是故意誇大,但秦人未必不能製出瞬息射出多支箭矢的弓弩。
秦人發展一日,他們可能需要十日,即使他們做成了那些,待到回過頭後,會發現大秦變得比之前還更強,差距不僅沒縮小,反而變得更大,之前還能看到背影,現在卻連背影都看不到。
何況,大秦仍在繼續變強是顯然之事,匈奴卻未必能吞滅東胡、月氏,懾服西域,至少在頭曼看來,難以做成。
匈奴的困局,已無法可解!
頭曼心裏得出結論,他意興闌珊地開口:“今日,大秦上將軍領軍前來,助我等平定東胡、月氏之患,必須做好配合!”
見頭曼說話,眾頭領附和道:“單於放心,我等必會好生配合!”
這兩句話後,頭曼不再說話,氈房內的眾位頭領各自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