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時代滾滾,大世將至

字數:6219   加入書籤

A+A-


    聽著李斯所言,很多大臣心中都不由生起一種時代大勢滾滾而來,大世將至的感覺,這次要產生的變革比之前還要更加劇烈!
    即使是他們,一時也不敢說能看得清世界會變成何等模樣,大秦會走向何方。
    他們現今所能做的,是掌握好大秦這艘巨艦,使之在時代的浪潮不被傾覆,反而越航越遠。
    李斯講完後,向始皇和眾臣道:“以上便是臣所想,臨時為意,粗鄙淺陋處,請陛下與諸公指正!”
    王翦笑道:“若李相所言都粗鄙淺陋,那我等所想又是何物?李相太過謙虛了!”
    馮去疾也道:“李相之言頗為在理,此戰後,大秦有許多事物須得調整,製定更合時宜的律法當為其中之一,然臣以為還有一緊要處須作考慮,此即是培養更多賢才!”
    眾人的目光又看向馮去疾,隻聽他道:“如今大秦以‘變卒為吏’和鹹陽大考等法暫時緩解了賢才不足,但隨大秦變得強盛,疆域更為廣袤,需要的賢才將變得更多。”
    這個問題可以想到,隨著大秦的疆域增加、機構增多,那需要的賢才可不得也要增加。
    總不可能將地方打下來,連基本的官吏都配置不齊,那還如何能控製得住哪些地方?
    馮去疾道:“不僅是治國理政之才,還需要其他方麵賢才,如李相方才所言‘使我大秦有更多發現先進技藝之人’,較於學而有術之輩,不學無知之徒有多少可能發現先進技藝?”
    “耕種、織造、冶煉、木工等方麵賢才,我大秦也都需要,耕種者若精深於耕種,可使農事產出更多,方能養活更多人丁,織造亦是如此,織造者若更為精擅,可做出更多衣物,使大秦子民足衣足食。”
    “不說大秦疆域擴大後將需更多賢才治理,但說日後與大秦建交諸國增多,大秦要在其等國內設使館,駐使者,大使及使館人員從何而來?且來往大秦的諸國之人增多,大秦也須有相應人員對其等進行管理,試問此等又從何而來?”
    雖然馮去疾沒直接說搞教育可以使一國強大,但通過說出大秦若是不培養人才,日後定會人才缺乏的方式來告知眾人,要在這時就重視起大秦的教育。
    馮去疾又道:“臣並非是要想使人人讀書識字,而是大秦想要走得更遠,變得更強,一直領先其他國邦,便須考慮此事。”
    大秦如今已在做對教育上的改革,但馮去疾認為現在的力度還不夠,不足以支撐大秦的發展,還需加大力度。
    李斯提及秦律須變,馮去疾提及大秦的人才模式須變,王綰點頭認可道:“賢才多則國盛,賢才少則國衰,賢才的多寡的確能影響一國興衰。然也須想到,培養這般多賢才非一朝一夕之事,且賢才也需衣食住行,培養任用大量賢才也將對大秦財稅產生負累。”
    都在想王綰要講什麽時,卻聽王綰下一句話鋒一轉,提出一個驚人的提議,“臣以為大秦的徭役賦稅也須進行調整,若不調整,以過往稅賦之法恐難撐起今後大秦!”
    見王綰神情認真,語氣嚴肅,眾臣意識到這位首相是來真的,可徭役賦稅是國家的命脈,要是調整不當,整個國家都會生亂。
    王綰會提出這個提議,是他從過去一年大秦的數據中發現的,他發現如果以大秦以往的徭役賦稅,隻能讓大秦維持在一個地步,很難讓大秦再繼續往上升。
    即使能上升,上升的空間也有限,很快便會到達極限,然後便凝滯固定在那不動,接下來所能做的便是維持這種狀態,維持好,便能讓王朝不衰,當然也不會再變得強盛,可維持不好,則會轉衰。
    王綰又做了許多調查和分析後,得出一個結論:大秦想要變得更加強大,許多方麵都需要改革,不僅僅是大秦律法,培養賢才,徭役賦稅也是其中之一。
    在王綰發言後,又有大臣接連發言,因為突然到來的捷報,朝會變成了要如何改造今後的大秦,可今日朝會該處理的事還沒處理。
    雖然由於這一戰得勝而欣喜,但也不能忘了朝會本該處理之事,始皇提醒道:“眾卿所言皆有道理,然今日諸事還未有定奪,切莫舍今求遠。眾卿所想,可在下朝後詳細思慮妥當,再稟報於朕!”
    事關整個大秦的變動,非一次朝會所能定下,而且不少大臣是臨時起意,並未考慮周全,哪像李斯一樣做足了準備。
    始皇都已發話,眾臣當即領命,重新恢複在捷報傳來前的朝會議事節奏之中。
    但捷報和李斯、馮去疾、王綰等人對他們已經產生了影響,在議事時,不由自主會考慮要怎麽做才能符合今後的大秦,其等原本所想提出的一些諫言因此而被廢去,重新給出了新的提議。
    六營宮中,並未參加朝會的李念又在伏案寫東西,忽然,郭典稟報道:“公子,陛下差人前來傳信!”
    李念聽後,手中的筆絲毫未停,頭也不抬道:“讓他進來!”
    始皇帝幾乎每天都會派人往他這裏,李念早就習以為常。
    一名內侍走進殿內,看到伏案書寫的李念,不敢有絲毫不敬,向李念行禮道:“毛貴見過公子,奉陛下之令向公子傳信……”
    這內侍也是李念的老熟人了,其經常負責為始皇向李念傳信:“王賁將軍、蒙恬將軍在北方大勝東胡、月氏,東胡王、月氏王皆已授首,不日將攜俘歸來!陛下說,公子您想要的立朝一戰,大秦贏了!”
    聽到這個消息,李念才停下手中的筆,抬頭看向這名內侍,再次確認道:“王賁將軍和蒙恬將軍他們打贏了?”
    內侍點頭道:“有王賁將軍的密信傳回,當朝呈於陛下!”
    李念放下筆,起身在殿內來回走動:“好,好,好,這一戰打勝便好,王賁將軍、蒙恬將軍功勞大矣!”
    雖說他相信帶了火炮的王賁、蒙恬等人對付東胡、月氏,勝利是必然之事,但真聽到捷報後,李念仍舊相當振奮。
    這不僅是他帶給大秦的改變,讓大秦在這個時間段取得曆史上沒有的勝利,也是他給大秦規劃的宏偉藍圖中起航的第一步。
    沒有什麽比自己設計製造好的東西成功按意願達成爽快,何況設計的還是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讓一個國家按自己意願發展,所獲得的成就感再無其他可比。
    這一步必須大勝才好,小勝都不太好,失敗更不行,若是失敗,他給大秦所做的規劃將被延遲,需付出更多的代價。
    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給大秦立威,讓大秦在其他國家眼中,坐實為超級強國的身份,使其等懼秦、敬秦、慕秦,才方便大秦做很多事。
    世道便是如此,隻有實力足夠才能有底氣和他人強硬,要是實力不夠,別人硬要加關稅,拿你當魚宰,也毫無辦法,甚至還要主動忍氣吞聲,委曲求全。
    大秦唯有向諸國展示己身之強,才會讓諸國覺得這大秦很強,要不我們跟大秦混,當大秦的馬仔?
    才會讓諸國覺得,這大秦太強了,我們惹不起,必須要迎合大秦,那些事就順著秦人的意思去辦,不可違背。
    這一戰得勝,屬於大秦的帝國霸業真正展開,宏偉藍圖自此正式起航,這世界的大秦會變成一個什麽樣的國家?
    李念也相當好奇,這也是他盡心為這世界大秦發展構思設計的主要原因,想看一看在他的影響下,此世大秦會變成何等模樣。
    今日得聞設計的第一步成功,將開啟“大秦與諸國,大秦與世界”的時代,此世大秦之征途,正式由此始,也不怪他如此高興!
    興奮了一陣後,李念又道:“我要親自去恭賀陛下!”
    在李念從六英宮前往章台宮時,章台宮內的朝會已散去,始皇正與留下的王綰、王翦、馮去疾、馮劫幾人說話。
    始皇道:“王賁、蒙恬他們此戰打得好,損傷輕微,卻將東胡、月氏一戰而平,不僅使我大秦再無北方之患,更震懾諸國。”
    王翦笑道:“匈奴現在隻怕也很難入睡,其等會恐懼大秦像對東胡、月氏一般向其等用兵,頭曼定會派人主動歸還奪走的趙國之地,並上書向陛下表忠心。”
    始皇道:“一年前,頭曼遣冒頓為使,朕令其等歸還疆土,其等還推三阻四,如今卻恨不得趕緊歸還。”
    忽有一侍衛入殿稟報:“陛下,李念公子請見!”
    始皇對王綰幾人道:“朕便說李念這小子在得知消息後,即便朕未曾召他,也定會過來。”
    隨即,始皇又對那名侍衛道:“讓他進來!”
    其實他們是在等李念過來,準備開一個小會,現今留在殿內的,除在外領兵的王賁、蒙恬外,皆是聽李念講後世曆史小組成員。
    李念進入殿內,見王綰幾人也在,明白幾人是在等自己,向始皇行禮恭賀道:“臣李念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此戰後,大秦之威播於四方,定會萬邦來朝,諸國遣使。”
    始皇道:“若非你策劃謀略,又造出那火炮,豈有今日大勝?功勞也有你一份!”
    這場戰爭非臨時起意,最初的謀劃起源一年多以前,這一戰早晚都得發生,但那時的目標選擇不是東胡、月氏,而是定在了匈奴身上。
    因為,匈奴在曆史上的名聲可比東胡、月氏大多了,匈奴可是跟大漢磕了很多年的猛人,李念自然而然將之視為了強敵,打算讓大秦拿其開刀。
    既削弱匈奴的實力,讓匈奴無法再發展強盛至與大漢爭鋒時的模樣,同時也以對匈奴的大勝作為大秦震懾四方的立朝之戰,但沒想到匈奴認了大秦當大哥!
    匈奴現今成了小弟,大秦作為大哥,總不好再收拾自家小弟?
    何況這小弟還挺上道,對大秦沒有不敬。
    這讓李念和大秦必須得另選目標,環顧四周一看,百越諸部已建交,西邊的羌族山高路遠,西南方向的那些小國,同樣山高路險,且其等不出名,即使打勝也體現不出大秦的強大。
    周邊諸國竟隻剩下東胡、月氏,因而即使東胡、月氏不和大秦產生矛盾,大秦也會找理由攻伐其等。
    這是大秦發展戰略中必須的一步,東胡、月氏時運不濟,其離大秦太近,且匈奴又先投靠了大秦,大秦隻能選他們作為祭品。
    東胡、月氏在一年前,匈奴人投靠大秦時就已經亡了,隻是一年後才被王賁領軍埋進土裏。
    李念搖頭道:“臣隻不過提供些想法、諫言,能夠成功,還是陛下和諸公之功!”
    這不是李念謙虛,是事實確實如此,他提的想法和諫言,看似不錯,但實則有很多並不符合大秦這個時代,需要始皇帝他們根據大秦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正改造。
    直接絲毫不改,完全用李念的想法和諫言治國,過不了幾個月,大秦就得大亂。
    這並不誇張,李念雖說來自後世,眼界見識比這時代的人更開闊,可其在現代時並沒有治國理政的經驗,全是在書本上、在網絡上了解到的一些,隻是個鍵盤俠。
    讓他說如何治國、如何發展,的確能說的頭頭是道,可若真按他的方法去做,十有八九會將國家帶進溝裏,況且大秦還是一個古代的國家,他對這時代缺乏深入的了解。
    但這是一年前的情況,現在的李念對大秦這個時代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積累了一定的理政經驗。
    聽了李念話後,始皇看著李念,問道:“你認為此戰過後,大秦將會有何等變化,又將如何走出下一步?”
    雖在私下召見李念時,始皇帝已聽過多次李念對大秦的構想,但他今日依舊問了出來。
    李念正色道:“變化將涉及諸多方麵,不僅會影響到陛下,還將影響大秦的每一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