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從地區走向國際

字數:6095   加入書籤

A+A-


    “首先是大秦的國際影響力提升,此戰得勝,諸國看到大秦之強,其等會懼秦、敬秦,或是慕秦,但不管何種,都會讓大秦與其等往來時,比以往更順利。”
    李念笑道:“像大秦以往要同某些國邦建交,同他們貿易,有些國家可能會推脫,覺得我們憑啥要和你大秦建交,非得要買你大秦的東西,不買不行?”
    “但這一戰後,還真就成了不買不行,他們會想東胡、月氏連點水花都沒撲騰起來,就被大秦滅了,要是他們不順大秦的意,大秦會不會向他們也出兵?”
    “此雖是在恐嚇威懾他人,但帶來的好處卻實實在在。這種影響力不隻在貿易方麵,大秦強大,其等自然而然會將大秦視為首領,當他們彼此間有糾紛,要找另一國幫他們裁斷,其等會找誰?”
    馮去疾道:“很可能會找大秦幫其等裁斷紛爭,或是讓大秦提供場所讓他們各方會談。”
    李念點頭道:“正是如此,諸位別覺得這好像是小事,實則不小,這會讓大秦在諸國間擁有極重的話語權,大秦可以之組建起屬於大秦的國家級勢力聯盟。”
    “世界很大,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大秦沒可能靠一己之力將整個世界全部占下,因此必須得團結一批‘盟友’,大秦可分享一些利益與其等,但其等要為大秦所用,如為大秦征戰那些不服從大秦所建立的國際秩序的國邦部族。”
    李念也想讓大秦揚帆四海,將整個世界都變成秦土,但光靠如今的大秦,甚至就算日後大秦技術進步,在較長一段時間裏也很難做到。
    “這個聯盟可稱為‘秦約’,大秦當身為‘秦約’的首腦,陛下要是不喜歡這個稱呼,可之後再想一個。”
    “請陛下和諸位注意,這個聯盟不是一個鬆散的聯盟,想進就進,想退便退,而是一個有嚴格規章製度、用以為大秦構建國際秩序並對之進行維護的政治經濟軍事聯盟。跟以往六國伐秦時,那種鬆散的聯盟可不一樣!”
    “‘構建國際新秩序’是指由大秦作為發起者,與其他國家共同為國與國間該如何往來,該怎樣交流定下規矩,比如國與國之間交流當用雅言作為標準交流用語,再如國與國間進行貿易,須用大秦的錢幣結算。”
    “這些將被寫進聯盟的規章製度中,凡參與聯盟的國家都須遵守。簡言之,便是由大秦為其他國家立規矩!”
    聽到此處,始皇和王綰等人都已明白,這是由大秦製定規矩,其他國家要在大秦定下的規矩中行事,其中的好處顯而易見。
    “‘並對之進行維護的政治經濟軍事聯盟’,方才已說過,大秦現今占不了整個世界,也滅不完世界上其他的部族國邦,在這種情況下,建此聯盟、定立以大秦為主導的國際秩序就變得很有必要。”
    “但這個聯盟,大秦所建起的國際秩序,不可能所有國邦部族都會甘心遵守,而且入聯盟也有條件,不可能讓所有國邦都入。”
    “當有國家部族違背大秦建立的國際秩序時,大秦便可通過聯盟對這些國家部族進行打壓,如讓聯盟中的成員不與其貿易往來,乃至出兵征討。”
    其實就是拉攏一批國家部族,結成一個以大秦為核心的利益聯盟,然後對非聯盟成員的國家部族進行打壓。
    這是在大秦沒法吞並所有國家部族,將整個世界占為秦有的情況下,一種讓大秦增加利益、擴大影響力的極好方式。
    馮去疾道:“所以要加入這個聯盟,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麵得和大秦有共通處?”
    李念笑道:“當然,否則如何稱得上‘政治經濟軍事聯盟’,大秦要分與參與聯盟的成員的一些好處,如在政治方麵,大秦可對聯盟中的成員國承諾將幫助其等維持國內政局穩定……”
    始皇、王綰等敏銳領會到這“幫助”二字的妙義,到時某些成員國成為大秦的目標,大秦也可利用這一條“幫”他們。
    “在經濟方麵,當予以一些優待,如大秦售賣給其等的物品,相較非成員國可價格更低;在軍事方麵,可讓大秦為其等訓練軍隊、提供一定的軍事裝備,若成員國發生戰爭,必要時,大秦可出兵相幫。”
    “但得到大秦好處的同時,其等也必須遵守大秦定下的規矩,不可有違。”
    眾人也懂了為何要在這一戰後才去做這些,因為早前諸國雖聞東方有秦,是一強國,然隻聞而不見,今大秦平東胡、定月氏,大秦的強大實力已向諸國彰顯。
    有強大的實力背書,諸國才會願意服從大秦安排,才會相信大秦有能力辦成這些事。
    李念接著道:“組建這個聯盟的好處,將使大秦向整個世界的發展推進變得更順,像大秦要布局西域,若烏孫加入這個聯盟,成為成員國之一,便可讓烏孫提供助力,讓大秦迅速在西域站穩腳跟。”
    大秦一個人幹不了的事,可以拉上一群國家去幹,大秦不好幹的一些事,也可以指使這些成員國去幹,大秦在背後做推手即可。
    像有些地方與大秦隔得太遠,若大秦親自前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太多,便可推動一些較近的成員國前往。
    “國際性強國和地區性強國有很大不同,此戰後,大秦將從地區性強國向影響力極廣的國際性強國邁進,今後不僅要考慮國內諸多事宜,也得考慮在大秦外與其他國家部族之事。”
    聞言,始皇和王綰等點了點頭,確實能感受到這種不同,比以往更具有挑戰性,麵臨的情況也要更加複雜。
    但大秦不會退縮,大秦必要成為國際性強國,而非一個閉鎖的地區性強國,使世界皆知大秦之威,使諸邦皆聞大秦之名。
    李念笑道:“這種國際性組織可以不隻組建一個,可建立多個,像我方才所言的‘秦約’為政治經濟軍事聯盟,也可單獨建立經濟方麵的組織,甚至可以其他名義建立國際性組織。”
    “如以‘競技’為由,建立一個國際性組織,約定每多少年,諸國可派遣使團到某國某地舉辦競技盛會,比試長跑、跳遠、跳高等;再如以‘救死扶傷,扶危濟難’為由建一組織,當某國發生災難,可派遣人員到其處支援。”
    李念並不是真讓大秦建立這些組織,而是讓始皇等人明白這套玩法可以怎麽玩:
    可以用各種理由建立與大秦有利的國際組織,當原本所立某個國際組織對大秦無利,甚至有害時,便可將之取締,重新立一組織,而且這些組織所打名號和其於大秦的實際用處可以不一致,看似對大家都有利,實則更利於大秦。
    始皇等人轉念便明白了李念的意思,懂得了其中的彎彎繞繞,此法若能用好,將極利大秦。
    李念道:“但要做到以上,有一條件必須達到,即大秦足夠強,能震懾諸國,使其等能認可遵守大秦建立的國際秩序!”
    “如果真能建立以大秦為主導的國際秩序,大秦既是秩序的製定者,又是參與者,所能獲得的好處,不言也可知。”
    李念所提出的看法,是王綰幾人未曾想到的,他們想到的更多是此戰後對大秦國內的影響,而李念卻提出的是對諸國,大秦應該趁這一戰之勝,對外如何操作。
    那成立國際性組織,構建國際性新秩序,給王綰等人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原來對外邦諸國可以這麽幹!
    這不是王綰等人智慧不足,而是時代局限性限製了他們的想法,李念今日為他們點破了這層:
    李念所講的國際秩序比藩屬朝貢體係更妙,在這種秩序下,能更為加深大秦與諸國間的聯係,讓大秦對諸國產生更大的影響,藩屬朝貢雖在表麵更光鮮體麵,但能取得的實質好處不如此法。
    李念的方法一旦達成,大秦將一躍為諸國之首、諸多國家的核心,讓其等為大秦所用,成為大秦做事的工具,而且隻要這種秩序能穩固下去,這種狀況也將一直持續。
    當然,前提是大秦始終保持強盛,不被其他國家超過,才能一直為諸國的領頭者!
    李念又道:“此戰對大秦的影響是從外至內,是對大秦外的諸國造成影響,然後因為對在外諸國的影響,再影響到大秦國內。”
    “諸國被影響的結果,方才已為陛下和諸公講說,也講了大秦要在這種影響變化下,大秦可以怎樣走出下一步。現在便為陛下和諸位講說對大秦國內的變化影響!”
    “這種變化影響,以陛下和諸公之智,必能想到,像與我大秦建交的國邦和部族將會變多,來我大秦的異邦之人會增加。”
    “如在組建我說的‘秦約’之後,‘秦約’組織的成員國會同我大秦來往更為密切,其等會派遣更多人到大秦留學,學習我大秦的先進技藝和學識,其等會派來更多商賈到大秦貿易……”
    “總而言之,到大秦來的異邦人會更多,去往異邦的大秦百姓也會更多,這自然會對大秦產生衝擊。接下來,臣將從多個方麵為陛下和諸公講說。”
    李念講說起來:“在政治上對大秦的影響不會太大,倒是大秦會反過去影響其等,其等很可能會學習借鑒大秦現有的製度。”
    這點在華夏曆史上已經證明過,華夏周邊的國邦大多都受到了華夏文化的影響,模仿華夏的政治製度,學習華夏的文化。
    “在律法上對大秦的影響會很大,不是其等律法對大秦的影響,而是因到大秦的異邦人變多,去異邦的大秦百姓變多,大秦現今的律法未必再適宜。”
    李斯在朝會上講過這點,但王綰幾人未與李念說,想聽聽李念有何看法。
    “像異邦人在大秦犯罪,對其判罰處刑,是該與大秦百姓同等,還是加重處置,亦或相對減輕?再如現今秦律中,大秦百姓去往異邦不甚容易,但在之後,是否要放開限製?如若放開,要放多開?”
    “再如與諸國往來增多,會有新的事物傳入、有新的事情在大秦發生,也將會催生出一些新的犯罪方式,對這些犯罪方式,又該以怎樣的律法予以懲處?”
    除非大秦閉關鎖國,不與外界相接觸,隻關起門自己玩自己的,否則這些是必會發生之事。
    “再是國家安全,更多異邦人到來,更多大秦百姓走出國門,對大秦的國家安全也會產生衝擊,臣所指的國家安全不僅是直接軍事方麵的安全,也包括文化思想、技術外泄方麵。”
    “異邦人到來,肯定會將他們的思想觀念、生活習俗帶入大秦,尤其是神靈宗教方麵,譬如孔雀國的耆那教、佛教、婆羅門教,該怎樣防範,使大秦不被影響?”
    “其等見大秦技藝更優良先進,必會生學習之意,若直接學,學不到,定會以各種手段學習,大秦要如何防止技術外泄?”
    “這些雖未直接從軍事上威脅大秦到安危,但同樣和大秦的國家安全密切相關,外邦宗教流入會改變大秦百姓的思想觀念,大秦技術外泄會使外邦實力增強,使其等對大秦的威脅增加。”
    始皇、王綰等人都在思索,李念未停,繼續道:“再是經濟方麵,大秦朝國際性強國變化,與諸國貿易往來頻繁,也將對大秦原本的經濟結構、稅賦結構產生較大影響。”
    “譬如販賣到大秦的牲畜變多,將使大秦境內的肉食價格下降,受此影響,大秦百姓蓄養的牲畜還能賣得出去?即使仍賣得出去,能賣到他們想要的價錢?”
    “經過異邦牲畜的衝擊,還會有那麽多的大秦百姓願意蓄養牲畜?”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明顯的:異邦賣過來的牛羊如此便宜,那還養個什麽?
    養了也無利可圖,不如直接從外邦買,又便宜又好!
    短時間內,看起來這種“自己養不如從外邦買”的方法更好,可從長遠看,這會打擊到大秦的牲畜養殖。
    萬一某天,外邦不把牲畜賣給大秦,大秦將會被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