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大秦海軍:小試鋒芒

字數:6039   加入書籤

A+A-


    由於相距還遠,水寨中的人並未發現大秦的戰艦,完全沒察覺海上來了支艦隊。
    這便是有望遠鏡的好處,在敵人還沒發現自己時,便搶先一步發現敵人,從而讓己方把握住戰場上的先機。
    瞭望員趕緊將發現的消息傳回:前方發現水寨,疑似與六國貴族相關,請求指示!
    在向後方艦隊傳回消息的過程中,鎮國、安邦、濟世、奮武四艘戰艦也未停歇,依舊在朝那兩艘小船駛近。
    後方旗艦上,對又有消息傳回讓他指示,蒙恬沒任何不耐,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取勝者謂之神”戰場形勢,千變萬化,作為主將要根據形勢變化做出正確的調整,不是一道命令就執行到死。
    蒙恬稍作思索,下令道:“將那兩艘船拿下後,莫要冒然行動,待本將到達,再做定奪!”
    這時候千萬不能著急,發現可能是六國貴族修建的水寨,便急吼吼地衝過去,這時越要冷靜穩住。
    海麵上,兩艘小船上的人拚命劃船,卻完全沒法拉開和鎮國、奮武四艘戰艦的距離,隻能看著這四艘大船離他們越來越近。
    奮武號等四艘戰艦都裝載了火炮,在現在的距離下,已能通過火炮攻擊到對方,但為了活捉小船上的人,未選擇開炮。
    兩艘船上的人緊張拿著手裏的武器,這是現今唯一能讓他們稍感安心的東西,隻是看看手中的武器,再看那四艘氣勢洶洶朝他們逼近的大船,就手裏這些玩意兒,能對這四個大家夥產生什麽威脅?
    這四艘大船光是靠撞,也能將他們的船給撞爛,雙方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兩艘船上的人注意到四艘大船上有人在向他們揮舞什麽東西,仔細看,揮舞的是旗幟,似是在向他們傳達什麽意思。
    一艘船上,一人道:“大哥,這些人做啥?他們是不是想讓我們停下?”
    船上其他人也看向被問的“大哥”,大哥看了眼四艘船上朝他們揮舞旗幟,並向他們喊著什麽的人,沉聲道:“這些人肯定是秦人,不管他們是不是想讓我們停下,都不能如他們的願,否則不僅我等要受罰,還會連累家人……”
    聽了大哥的話,船上所有人神色一變,有仇恨、有憤怒、有不甘,也有畏懼害怕,誰讓他們敗在了那群渡海而來的人手中,為了自己和家人活命,隻能聽命於那些人,受其等奴役。
    若不聽話,就要受罰,那殘酷的懲罰手段,五獸分屍、腰斬、磔刑……這兩年來,他們已見過不少次,沒人想自己和家人也受罰。
    奮武號的瞭望員注意到這艘船上的人神情變化,這些人發現大秦四艘戰艦在向他們揮旗喊話,本在談著什麽,很可能在談揮旗喊話的用意,可一名疑似頭領的人說了什麽後,船上的人神色一變,一片沉默,非常有可能是要大秦對抗!
    瞭望員趕緊示警:所有人做好準備,對方極可能不打算接受好意,將負隅頑抗,準備殲敵!
    示警發出後,本在朝兩艘船揮舞旗幟喊話的海軍士卒全部停下動作,而四艘戰艦上的火炮開始填裝。
    寧可大秦開第一槍,也不能讓對方打第一槍占到便宜,兩艘船上的人注意到這四艘大船上的人不再向他們揮旗喊話,猜到這些疑似是秦國人的人見他們不停船,反而繼續跑,要對他們采取另外的手段了,很可能是要對他們發動攻擊,因而更加緊張警戒。
    隻是他們不知道這些疑似秦國人的存在要怎麽發動攻擊,雙方此時雖在接近,但仍有一段距離,這距離,弓箭也難有效攻擊到。
    他們倒是注意到了從四艘大船船體上伸出的一根根黑洞洞的管子,但沒太當回事,以為隻是秦國人艦船上某種裝飾或部件,並未朝那是一種遠程攻擊武器的方向去想。
    他們這些流求島上蕃人,從生下來到如今,沒離開過流求島,要不是六國舊貴渡海過來,他們連秦國都不咋知道,又哪會知曉火炮,完全沒有火炮這個概念。
    不說他們,逃到流求島上的六國貴族都不知道大秦已經擁有了火炮這種兵器,今時之大秦已不是兩年多以前的大秦。
    兩艘船上的蕃人們緊張戒備,多雙眼睛認真盯著鎮國號、安邦號、濟世號和奮武號,準備應對四艘大船隨時可能發來的攻擊,連眼睛也不敢眨一下。
    他們確實看到了四艘大船發動的攻擊,隻見從那四艘大船船體上伸出的一根根管子噴射出火光,有什麽東西從管中噴出,朝他們發射過來,“轟、轟、轟”如天雷般的聲音在這片海域傳響。
    可能看到聽到又如何?他們根本不明白秦人做了什麽,更不知要如何防禦!
    兩艘船上的蕃人們又驚又恐,那四艘大船上的秦國人究竟做了什麽,怎會發出天雷的聲響,秦人難道召來了神靈相助?
    沒時間讓他們多想多猜,有東西落到了他們後方數十米外的海麵,頓時有水柱子那處海麵高高濺起,緊接,附近海麵又有水柱濺起,顯然是秦人發動的攻擊所致。
    可兩艘船上的蕃人完全看不懂,不明白秦國人究竟發動了什麽攻擊,不過他們明白一件事,若是被秦人的攻擊打中,就他們這兩艘小船絕對扛不住。
    船上的蕃人更拚命劃船,希望能逃脫秦人的攻擊,但第一波攻擊未能判斷好位置,鎮國、奮武四艘戰艦上的海軍炮兵迅速調整,打出了第二波攻擊。
    四艘戰艦的火炮發射,“轟、轟、轟”的聲音彷如雷鳴,連遠處那座水寨的人都能聽到,水寨中許多人疑惑地看向北邊:打雷了?可這天氣不像要下雨啊,而且也沒看到閃電,這雷聲咋還一直在響?
    盡管感覺這雷聲奇怪,但水寨中的人沒將雷聲和秦人聯係到一起,沒人覺得秦人能掌握雷霆的力量,隻認為今天的雷比較怪。
    在第一輪炮擊後,第二輪炮擊的準確度大幅提高,一顆炮彈砸落在一艘小船上,雖用的是實心彈,但威力依舊不容小覷,頓時慘叫聲響起,船隻木屑並人的血肉飛濺。
    不僅船上的人被炮彈砸傷,小船本身也被砸出了個洞,海水從洞中瘋狂湧入,船上的蕃人亂作一團,完全沒想過秦人的攻擊能直接連船都給砸毀。
    見船被砸出的洞難以堵上,秦人攻擊還在不停襲來,船上還活著的蕃人趕緊跳進海中,另一艘船也步了後塵,被炮彈砸中,破出一個大洞,船上的蕃人也跳到海裏,但跳到海裏並不代表一定能活命。
    一束束水柱在海麵上濺起,不時能聽到慘叫,隻是慘叫出現得快,也去得快,因為被炮彈轟中的人沉入海裏,來不及發出更多慘叫。
    聽著附近傳來的慘叫聲,聞著溢散在海水中的人血鹹腥,泡在海水裏的蕃人們無比絕望,今日隻怕難以活命。
    可過了會兒,還活著的蕃人們發現那如雷般的響聲漸漸停下,沒再響起,秦國人的攻擊停了?他們活下來了?
    等他們朝四艘大船的方向看去,心立即一沉,隻見四艘大船中正向他們駛近,但這次他們跑不了了,船隻已被秦人擊沉,難道要靠自己遊泳勝過這四艘大船?
    隨著四艘大船靠近,蕃人們逐漸看清了這四艘船的真容,每一艘都相當大,尤其落在最後的那艘,宛如一座在海上航行的小山,船上樹著數根粗壯的高杆,支撐著巨大的帆。
    蕃人們從未見過這般大的船,比那群渡海而來的人所駕駛的船還大!
    看著四艘大船駛近,蕃人們緊張忐忑,逃是逃不了,不知道這四艘大船上的人將如何處置他們?
    但四艘大船上的人沒繼續發動那種有天雷聲響的攻擊,應當是在想著留他們一命,可有時活著未必會比死好,尤其船上的人極可能是傳說中的秦人!
    據那群渡海而來,自稱是啥趙人、齊人、楚人的人說:秦國人都是吃人的虎狼,極其狡詐凶殘,五獸分屍、腰斬、磔刑、割鼻子砍腿都是從秦人那裏學的。
    在他們眼裏,那群渡海而來的人已經相當凶殘,沒想到秦人的凶殘還在那群人之上,那是得多殘忍?
    也是,如果秦人不比那群人更凶殘,又怎麽可能將那群人擊敗,把那群人給趕到他們的島上,一切都是因為秦人!
    一些蕃人向他們信仰的神靈祈禱:希望船上的不是秦國人,否則被秦國人活捉,不知道要遭受怎樣的殘忍刑罰。
    四艘大船接近後,開始降帆減速,從船上撒下一張張網,將泡在水裏的蕃人當成魚一樣給網住,拖拽到船上,一到船上,早已等候的海軍士兵立刻上前將其等拿下,捆綁起來。
    直到這時,四艘戰艦上的所有人才齊齊鬆了口氣,這仗很輕鬆,但每個人都精神高度集中。
    因為這是大秦成立海軍後的第一仗,雖說這可能算不上正式的一仗,規模太小,以四艘戰艦追著兩艘不在一個級別的斥候小船,委實是在以大欺小,可畢竟是第一仗,每個人都想做好,不想出紕漏。
    四艘戰艦向後方的艦隊發回消息:任務已完成!
    不久後,艦隊大部隊趕到,被捕獲的幾名蕃人被用小船送到蒙恬所在的旗艦上。
    蒙恬走到幾人不遠處,打量了幾眼被捆綁住的幾人,以雅言問道:“各位可是流求島上的蕃民?”
    見幾名蕃人對自己的問話一臉茫然,蒙恬又用了秦語、楚語、齊語……幾種語言詢問,然而幾人仍是一臉迷茫。
    蒙恬歎道:“公子所言當真沒錯,‘世間最遠的距離是你站在我麵前,我說什麽,你卻不懂’,語言不通才是交流的最大阻礙,大秦為世界立一門通用語,乃功德無量之事!”
    幾名活下來的蕃人本就很恐懼,聽到蒙恬歎氣,更加害怕,兩股戰戰,可惜沒法幾欲先走。
    已經實錘了,這些人就是傳說中的秦國人,且秦人此番過來所出動的並不隻四艘大船,而是二十多艘大船,那如小山般的大船更是多達四艘。
    他們麵前這位應當便是率領這批秦國人的秦將,殺人如麻,殘忍無比,這名秦將歎氣,顯然是他們的反應不滿。
    害怕被蒙恬處以極刑,一名蕃人想再搶救一下自己,朝蒙恬快速講說著什麽,可惜他一張口,便是嘰裏嘰裏呱啦,呱啦呱啦嘰裏,是一種蒙恬聽不懂的語言。
    察覺到蒙恬也聽不懂他們的話,這名蕃人的聲音小了下去,神色絕望,彼此連話都不通,如何交流。
    其實,幾人聽過雅言和楚語幾種語言,那群渡海而來的人說的便是這些語言,可那群渡海而來的人不曾教授他們,族中隻有少許人被那些人允許學習,他們這些普通人被嚴令禁止,又怎能聽懂?
    蒙恬道:“和百越諸部的語言倒有些像,但又有很大不同,爾等應與百越人有不小關聯。在他們身上也問不出太多消息,將他們押下去,好生看管。”
    現在也不是仔細研究這些蕃人的時候,還有更重要的事做,蒙恬從一旁的親兵手中接過望遠鏡,朝前方看去,隻見遠方的海陸相接處有一片規模不小的水寨。
    這水寨的建造風格,他老熟了,楚國的舟師(水軍)便是這般安營紮寨,可惜楚國舟師已經隨楚國滅亡而滅。
    “未想到還能在流求島上看到昔日楚國舟師的痕跡,緣分當真奇妙,若非本將加入海軍,說不得還遇不上此幕!”
    這水寨修建的目的肯定是為防備大秦,但為何會在此處修建水寨,而不選在其他地方?
    蒙恬一邊觀察這座水寨,一邊評價道:“建造這水寨者也是一能人,知曉大秦如果前來流求,必會從北而來,而在流求島之北,此處較為適合作為港口和登陸之地,為戰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