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戰神的愛好,老朱的感慨和密令!

字數:10162   加入書籤

A+A-


    曹國公府。
    黃子澄遞上名帖,然後就安靜在門房等待。
    此時的文官地位,遠不如後世。
    李景隆身為功臣勳貴,又是皇親國戚,架子自然大得很。
    此時的他,正在梳妝打扮。
    李景隆生得一副好皮囊,身材高大,眉目疏秀,顧盼偉然。
    在一眾武將勳貴中,極為出眾。
    也正是憑借著這副長相,李景隆才在上朝的時候,被老朱一眼看重。
    問他問題,也回答得極好。
    老朱也就更加喜歡了。
    這才將自己的女兒,陽成公主許配給他。
    由此也可以看出,無論什麽時候,顏值都是非常有用的。
    李景隆對自己的外貌,亦十分在意。
    每天都要拿出一兩個時辰的時間來梳妝打扮,以便用最好的形象見人。
    黃子澄的帖子遞上來,便被他扔到一邊了。
    區區一個文官求見,又怎麽比得上自己的核妝打扮重要呢?
    “今兒個京城裏,可有什麽事嗎?”
    李景隆一邊對著巨大的鏡子,仔細打量著鏡中的自己,接受著宮女們小心翼翼的侍候,一邊漫不經心的問道。
    旁邊的小太監躬身道:“據《大明日報》刊登的消息,吳王殿下以監國之名,正式下詔,開辦大明軍事學院,招收勳貴功臣,以及統兵大將為學生。”
    “燕王殿下向天下公開請求,要入大明軍事學院讀書,拜侄子吳王為師。”
    時至今日,《大明日報》早已是京中所有勳貴功臣,大小官員之家的每日必備。
    開始見到吳王不再免費贈送的時候,他們還鬥氣不想花錢訂閱。
    但很快便一個個都老老實實,自覺購買了。
    原因無他,《大明日報》上麵的內容和消息,他們實在不能錯過。
    豈不說那些官方通告,民間趣事,就是上麵關於皇帝陛下昔年往事的記敘,那也是需要第一時間知曉,並牢記心頭。
    雖然不少官員在看到老朱那些傳奇往事以後,心裏麵都在犯嘀咕。
    昔年的陛下,真有這麽英明神武?
    真的是所向無敵,鬼神跪拜,百姓景從,萬人稱讚嗎?
    要知道,當初與老朱一起打天下的人,還有不少仍在世呢!
    別人不知道當年的情況,他們還能不清楚嗎?
    但偏偏《大明日報》上麵說得有鼻子有眼,人物地點事件一應俱全,這就讓他們不能不相信,也不敢不相信!
    大家都清楚,《大明日報》可是每日都會送進宮,供皇帝陛下禦攬的。
    陛下都沒有質疑它是假的,誰敢站出來說,《大明日報》在胡編亂造,陛下當年其實沒有這般神武,最困難的時候,甚至惶惶有若喪家之犬!
    真要出來說,那就不是在質疑《大明日報》,而是在質疑皇帝陛下了。
    脖子上縱然有一百個腦袋,也不夠老朱砍的。
    相反,這些自己從前都不知道的皇帝陛下的光輝事跡,一定要第一時間了解,同時也要牢牢記住,記清楚,記明白。
    說不定在與陛下談話的時候,就能用得上。
    能不著痕跡的拍拍陛下的馬屁。
    李景隆對別的事情都不甚在乎,唯獨對兩件不一樣。
    一是自己的外貌和儀容打扮。
    二是對於如何吹捧上位者,如何在陛下麵前表現自己。
    聽到太監的話,他不由得眉頭微皺。
    隨手將報紙一把搶了過來,自己迅速看了一遍,道:“燕王還真……”
    他本來想說燕王真不要臉,但很快又反應過來,可不能當著宮女太監的麵,說這樣的話,連忙停了下來。
    一轉念,李景隆突然又想到另一件事。
    吳王的大明軍事學院,可是要收武將勳貴當學生的。
    燕王都去了,自己身為曹國公之子,是不是也要去呢?
    “不行!”他迅速搖了搖頭。
    吳王有什麽本事?
    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子。
    論年齡,足足比自己小了九歲呢。
    他上過戰場,領過兵,打過仗嗎?
    他懂怎麽打仗嗎?
    憑什麽當一幹武將勳貴的老師?
    此時的李景隆,完全忘了自己也沒有上過戰場,同樣沒有戰陣拚殺的經驗。
    可是……連燕王都主動去拜師,自己又能怎麽辦呢?
    他不覺有些心煩意躁起來。
    好不容易梳妝打扮完畢,他又瞥了一眼黃子澄的帖子,心中忽然有了主意,道:“讓這個黃子澄進來吧。”
    下人們立即去傳令。
    此時的黃子澄,在曹國公府的門房內,早已久候多時。
    他表麵上不動聲色,坐在那裏臉色從容淡定。
    心裏則早已暗罵了對方無數遍。
    這些武將勳貴,個個都架子大得很。
    根本不將文官們看在眼裏。
    殊不知自己也不過就是靠著父輩的蔭庇而已。
    若不是眼下有求於李景隆,他早就轉身離開了,哪能來受這樣的氣!
    倘若有朝一日,能扶著獻王殿下登基,一定要好好給這些武將勳貴一點顏色瞧瞧。
    打江山可以用他們。
    可如今天下已定,就該“飛鳥盡,良弓藏”。
    日後治理天下,還是得依靠咱們這些文官。
    至於武將勳貴,盡數解除兵權,送回家養老就行了。
    若有人因此而不滿,甚或生出反心,那便通通都殺掉。
    心中正思量著,已有下人過來。
    “黃大人,曹國公有請。”
    黃子澄連忙起身,收起心中不滿,恭敬道:“勞煩帶路了。”
    ……
    皇宮。
    老朱仍如往常一般,翻開了《大明日報》。
    “好,寫得好!”
    “咱年輕的時候,就是這樣子的。”
    看著日報上的傳記,老朱拍掌讚歎。
    “當年咱奉天化緣,雙腳走四方,救英雄豪傑,殺豪強惡霸,美名天下傳誦。”
    “也不知做了多少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可笑如今的起居郎,隻曉得記載咱如今的一些瑣碎事,卻全然忘了咱早些年的英勇事跡。”
    “還是大明日報好!”
    “都給咱補上了,哈哈哈哈!”
    老朱看得爽朗大笑。
    旋即,目光又轉向後麵的內容。
    那裏正刊登著大明軍事學院正式成立,開啟招生,以及朱棣公開拜師的消息。
    “咦,這個法子倒是妙得很。”
    老朱連連點頭。
    “想不到啊,熥兒竟然能讓他四叔做到這般田地。”
    他之前一直都擔心,朱允熥的提議雖好,可武將勳貴們自持身份,不願去軍事學院讀書。
    沒想到,朱允熥竟然會用出這樣的法子。
    有了燕王帶頭,那些人也就再也不好端起架子了。
    老朱很清楚朱棣的性子,知道他這樣做,必定是被朱允熥給拿捏了,才不得已為之。
    但朱允熥能這麽快便馴服燕王,委實讓老朱高興。
    這也意味著,將來他執掌大明江山,也會很輕易便駕馭好其他大臣和勳貴,以及一眾皇親國戚。
    老朱將報紙逐一看完,心情大好。
    此時,吉垣從外麵進來,遞上了錦衣衛密探和檢校們打聽到的消息。
    老朱沒有立即翻開,而是問吉垣道:“那日派人去給吳王報信示警之後,吳王可有什麽表示嗎?”
    吉垣欠身道:“吳王隻說他知道了,並無其他表示,似乎絲毫也不感到震驚和意外。”
    老朱臉上的笑容消失,神色有了幾分凝重,又夾雜少許蕭瑟與疲憊。
    他仰頭望天,輕輕歎了口氣。
    “吳王這是早就心裏有數了。”
    “他隻是不願和咱說,以免傷了親情,真是個好孩子!”
    一番感慨後,老朱方翻開剛才呈上來的密報。
    “戶部尚書趙勉與其老丈人翰林學士劉三吾在喝酒時,言及監國吳王根本不懂財稅,胡亂行事,必成大亂。”
    “趙勉說,商稅由三十稅一,改為十五稅一,肯定推行不下去。”
    “趙勉還說,如今吳王讓他將戶部所領的國庫交出去,遲早又會乖乖送回來。”
    “哼!”老朱看到這裏,生氣地冷哼了一聲,龍眸中殺機隱現。
    “這個趙勉,好大的膽,竟然敢妄議吳王。”
    老朱發完脾氣,又自言自語道:“不過,這商稅由三十稅一,改為十五稅一,會不會太收重了一些?”
    “咱雖然是重農抑商,但四方貨物,都是靠商人販賣運送。”
    “若給他們加稅,隻恐物價也會跟著上漲,給百姓生活帶來不便和困難。”
    “況且,商稅占比極低,就算加稅一倍,對國家財稅的影響也極小,熥兒不會不清楚這一點,為何會如此行事呢?”
    老朱心念飛轉,很快又覺得,朱允熥這樣做,必然有他的道理,且先看一看再說。
    他接著想起另一件事,問道:“咱記得之前有上報,熥兒派出去查封戶部賬簿和國庫的人,是一名老和尚?”
    “正是!”吉垣忙道:“此人法名道衍,俗家名字叫姚廣孝,以前曾在燕王府隨侍燕王,這段時間,才剛到吳王身邊。”
    老朱立刻想了起來。
    姚廣孝?
    這不就是之前熥兒向自己告狀,說就是他鼓動燕王做壞事,要狠狠懲罰的人嗎?
    怎麽現在熥兒竟對其委以重用了呢?
    難道此人真有什麽大才不成?
    正思索著,吉垣又從懷中掏出一個本子,道:“姚廣孝封了戶部的賬簿之後,正組織人馬,一邊核對數目,一邊重建賬簿。”
    “不過,他所用的記賬法,與從前大有不同,聽說是叫複式記賬法。”
    “姚廣孝重新培訓了一眾賬房先生,讓他們按複式記賬法建賬。”
    “下麵打探消息的人,已經將此法都記錄了下來,還抄了用複式記賬法新建的賬本。”
    “奴婢也不懂這些。”
    “隻能請陛下禦攬。”
    老朱聞言,從他手中接過賬本,細細看了又看。
    初看之時,還有糊塗,後麵卻越看越入迷,龍眸中的震驚之色,浮現於外,久久不褪。
    老朱出身貧寒,故而在其發達之後,對於錢糧之事,特別上心。
    以前的時候,戶部的每一筆賬,他都要自己親自算一遍。
    近幾年上了年紀,精力實在不濟,才漸漸丟手。
    但老朱對於如何記賬,如何算賬,如何管理,都有著極為豐富且老道的知識。
    在這方麵,他可以算是一個專家了。
    對於複式記賬法,老朱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奧秘。
    “好法子,好一個複式記賬法!”
    老朱大聲讚道:“此法當真妙不可言,妙不可言啊!”
    “咱大明的戶部,以後用上複式記賬法,賬目可就清晰多了。”
    “姚廣孝,有大才啊!”
    他此時並不知道複式記賬法是自己的孫子想出來的。
    聽到姚廣孝在推廣該法,便想當然的認為是對方所發明。
    對姚廣孝的看法,立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這個人,咱得見一見。”
    老朱吩咐道。
    “是!”吉垣連忙應聲,道:“奴婢這就去傳姚廣孝前來見駕。”
    他說完,正待轉身,卻又被老朱叫住。
    “先緩一緩吧。”老朱站起身,來回踱著步子,道:“也不急於這一時半會。”
    “熥兒好眼光啊,先用了一個楊士奇,如今又得了一個姚廣孝,都有大才。”
    “咱先等等,看看熥兒的搞商稅改革,建大明銀行,發行新鈔,究竟會有一個什麽結果,到時候,再見姚廣孝也不遲。”
    吉垣垂手彎腰行禮,道:“遵旨!”
    老朱又坐了下去,翻開了一封新的密報。
    “黃子澄和方孝孺對吳王開辦大明軍事學院的事極為不滿,他們派了更多的人,散播吳王當為天子的謠言,希望以此來激怒陛下。”
    “兩個蠢貨!”老朱冷笑了一聲,道:“虧得咱家以前還挺看重他們的,如今看來,這二人,皆是又蠢又壞。”
    以前老朱對朱允炆身邊的人都十分信任,雖然亦有監視,卻並不是很上心。
    收集而來的情報信息,也不是很多。
    並沒有發現兩人有太大的問題。
    何況那時候,老朱對朱允炆的看法不一樣,連帶著對他和他身邊所做事,容忍度也大不相同。
    之前便是知道了兩人在背後造朱允熥應該被立為儲君,登基稱帝的謠言,在老朱看來,這也是兩人忠心耿耿,欲助朱允炆一臂之力。
    為主人效忠,並不算多麽過分的事。
    可如今自己都明確說了,要讓吳王執掌大明江山,還讓吳王監國,他們此時仍不收手,便是心懷叵測了。
    不過,他們這樣做,對於提升朱允熥在民間的威望有百利而無一害,老朱反而樂見其成事。
    由此也可見兩人的愚蠢了,還自為是的以為,這樣做能坑害別人。
    卻不知是在幫著對方。
    自從開始懷疑呂氏和朱允炆,老朱便立即讓錦衣衛密探和檢校加強了對他們及他們身邊人的監視,也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
    他忽然想起那日讓朱允熥拜方孝孺為師的事。
    方孝孺自傲拒絕,朱允熥也一點也不想拜師。
    “還是熥兒英明,早就看透了這個方孝孺啊!”老朱輕輕感歎。
    對於朱允熥這個孫子,他是怎麽看怎麽喜歡了。
    感慨了一番之後,老朱又接著往下看。
    “黃子澄今日前去拜訪曹國公李景隆,在門房苦等許久,方得見麵,所謀不詳。”
    老朱的臉色,立即再度變得凝重起來。
    “黃子澄是想幹嘛呢?”
    “李景隆此子儀表堂堂,長得威武英俊。在勳貴當中,頗有名聲,人又極好麵子。”
    老朱忽然眼前一亮。
    “老四帶頭拜師,其餘功臣勳貴,皇親國戚,也隻好跟隨。”
    “以李景隆的性格,必然對此事不服……黃子澄此時登門造訪,肯定就是想慫恿他從中壞事了。”
    他的目光,驟然變得淩厲起來。
    半晌,老朱吩咐道:“待明日送報紙的人來了,你找個機會,偷偷和他說一聲,讓他傳訊給吳王。”
    “就說咱說的,讓吳王隻管放手施為。”
    “有敢阻撓辦事的,不管他是皇親國戚,還是功臣勳貴子弟,都可依法嚴懲。”
    “具體該怎麽辦,讓他自己拿主意,不用再先啟奏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