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朱允熥的忽悠!勳貴出海!
字數:8768 加入書籤
場中鴉雀無聲。
本來還在跳著舞的舞女們,也悄然而慌亂的退了下去。
眾人用期待又緊張的神情,直勾勾地望著太孫殿下。
如果說剛才跟著打天下的話,還隻是隨口附和,那現在,大家便都十分認真了。
無他。
朱允熥現在喝醉了酒,說起發財賺錢的法子,那肯定是了不得的事。
他們平時教別人發財的生意,也是這樣做的。
酒後談交情,酒後吐真言。
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自然便先信了三分。
“太孫殿下莫不是要將朝廷的工程,給我們這些勳貴之家承包啊?”
終於,有人忍不住高聲喊道。
眼下朝廷可以說富得流油,數不清的大工程,各種建設項目層出不窮。
以往,這類項目雖然是工部承建,但實際上,基本上都會通通層層轉包,交由各家來做。
大多數也就會落到他們這些勳貴手中。
諸如皇家建園子,修宮殿,乃至修路建堤壩等等。
這些項目的利潤極高。
比如說建宮殿,朝廷花三百萬兩銀子,實際用掉一百萬兩,就算相當不錯了。
剩下的兩百萬兩,當然是進了承包工程項目的勳貴子弟,或皇親國戚之手。
為此,老朱也曾發過脾氣,甚至還曾下狠心殺過承建的勳貴子弟,殺過自己的親戚好友。
但這種事情,從來就是屢禁不止的。
老朱也是在對方做得太過分了,不僅撈了錢,宮殿還建成了豆腐渣的時候,才大發雷霆。
正常的營建,三份錢吃掉兩份,用一份錢,那工程質量就不會太差,不至於交不了差。
最重要的是,在開始評估造價的時候,評得高一些。
本來隻需要一萬兩銀子的工程項目,報價十萬兩。
那麽,就算撈了九萬兩銀子進腰包,可隻要真花了一萬兩,工程質量也是過硬的,經得起檢查。
皇帝也不可能因此而責難勳貴或皇親國戚。
但自朱允熥執政以來,朝廷的工程項目雖多,卻大多皆由大明製造局下屬的工程建設團隊直接承建了。
造價評估,更是采用了十分科學的方法,根本不會高估太多。
雖然最終的承建,也發包給了一些小承包商,可那已經是大工程細分之後的小項目了。
他們這些勳貴,哪裏看得上那種小打小鬧的生意呢?
再說,那些項目的資金,大明製造局卡得很緊,項目資金並沒有被高估多少,利潤也低,工程質量要求還高,勳貴子弟就更不願操那份心了。
反而是一些願意吃苦耐勞,有點小錢也搶著賺的匠人,通過承包朝廷的工程,成了小包工頭,賺了不少錢。
當然,這也是相對底層而言。
對勳貴子弟而言,那點錢他們還是瞧不上的。
今日太孫殿下喝醉了,說他們勳貴子弟都是自家兄弟,說要給他們指一條賺錢發財的路,眾人當然首先想到了朝廷的建設工程。
眼下朝廷每年那麽多的工程,真要都交給他們承包建設的話,絕對能讓在場的所有勳貴子弟,都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眾人剛做著美夢,便被一盆冷水當頭淋下。
“想什麽呢?”朱允熥身體搖搖晃晃,可心裏卻跟明鏡兒似的。
若是自己真鬆了口,讓這些勳貴子弟去承包大明的基建工程。
那整個大明的基建,要麽變成豆腐渣,要麽工程造價就得翻上幾翻。
一兩銀子的事,沒有十兩銀子辦不了。
絕不能讓這些人插手。
“那些工程,都要按科學的方法來建。你們又不懂科學,瞎摻和什麽呀。”
朱允熥笑道:“我今日要給你們指點的發財路,可比承建那些工程,要賺錢多啦。”
眾人原本低落的心情,頓時又重新振作起來。
“不僅僅是能賺大錢,而且還能為朝廷建功立業,加封爵位,光宗耀祖,讓你們的父母親,都對你們刮目相看。”
朱允熥繼續畫餅。
勳貴子弟中,頓時起了一陣微微騷動。
別看他們這些人,都是好吃懶做,整天歌舞逍遙,飲酒作樂的勳貴子弟,但是,不妨礙他們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啊!
正所謂“苟利國家生死以,家族傳承吾輩責”,身為勳貴子弟,怎麽可能連這點雄心壯誌都沒有呢?
隻不過,天下已經一統,早過了打江山的時代。
實在沒辦法,隻好整日遊手好閑,好逸惡勞,不務正業,無所事事,好吃懶做,以求不負父輩辛苦打拚,好不容易才得到的“福氣”!
如果有機會,能向父輩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雖然懶,雖然花天酒地,雖然不務正業,但卻能做就一番事業,讓那個整天對自己橫挑鼻子豎挑眼的老頭子對自己刮目相看,那他們這些紈絝子弟,還是很願意努力拚搏一把的。
當然,努力的時間,不能超過三天。
太難就算了!
相比給家裏賺錢,向老頭子證明自己不是廢物,當然更重要。
畢竟勳貴之家,再沒錢也不可能真餓著他們這些嫡係子弟。
但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機會,那就不一樣了。
也難怪朱允熥的話一出口,他們的呼吸都跟著粗重了起來。
一個個期待無比。
朱允熥也沒有讓他們久等,借著酒勁,他高喊道:
“我告訴你們,想要建功立業,加封爵位,為家族光宗耀祖,你們就得將眼光看向海外。”
“要發財賺錢,機會也在海外!”
眾勳貴子弟頓時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
海外?
那是何等凶險之地!
隻有走投無路的賤民,才會跑到那麽危險地方去。
他們這些勳貴子弟,命金貴著呢,怎麽可能冒那般大的風險?
太孫殿下這玩笑,開大了吧?
疑惑的目光中,朱允熥縱身一躍,跳到了桌子上。
他提起酒壺,將壺中酒順著壺嘴往口中灌,實際上當然是全流出來了,一滴也沒有進肚子。
但在外人看起來,卻是活生生一幅醉鬼模樣。
究竟喝進去多少,外人可看不出來。
隨即,朱允熥將酒壺一扔,喊道:“你們想必都知道,如今朝廷能有富得流油的財政,遠征倭國那一戰,功不可沒吧?”
眾勳貴子弟轟然叫好。
“太孫殿下威武啊!”
“是啊,若不是太孫殿下率軍平定倭國,恐怕現在大明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聽說,如今咱們金陵城吃的米,大多都是倭國送來的呢。”
“征倭一戰,咱大明賺得盆滿缽滿,從此國庫充盈!”
“太孫殿下威武!”
……
光是倭國每年向大明上交的進貢,就是一筆巨大的收入。
何況還有戰爭賠償,還有此後大明銀行前往倭國開分行,中倭之間各種商貿往來帶來的收益和好處。
勳貴子弟們雖然不學無術,但這些道理還是懂的。
此際聽朱允熥提起,便立即吹了起來。
“那就對了!”朱允熥“醉意醺醺”,嚷道:“海外不止有一個倭國,還有一百個,一千個這樣的地區,其中許多地區比倭國更落後,但是又更富饒。”
“可因為那裏的統治者過於野蠻落後,不受聖人教化,所以,那裏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咱們大明是文明古國,是受過聖人教化的,百姓富足安康,和他們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受命於天,統治萬民。”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即受天子之治。”
“萬民之苦,皆是天子之罪。”
“皇爺爺當年興義兵,反惡元,拯救了生活在中土大地的千千萬萬的百姓,那海外的百姓呢?要不要去拯救他們?”
朱允熥高聲反問,旋即自問自答:“當然要!”
“否則,怎麽對得起天子之稱呢?”
“所以,朝廷投了大把大把的銀子,建設海軍,這個你們應該都是知道的。”
“為什麽啊?”
“朝廷是銀子太多了,要拿去燒掉嗎?”
“倭國都被打敗了,倭寇都沒有了,還要投這麽多錢建設海軍幹嘛啊?”
“本宮告訴你們,是因為大明要向海外進軍,要征服更多的地方,要解救天下所有受苦受難的百姓。”
“這是前所未有的偉業,誰能幫大明征服更多的領土,不僅自己能獲得數不清的財富,而且朝廷還會給他封功加爵。”
“很多人在私底下傳言,說本宮讓晉王出海,是為了懲罰他,隻是表麵上將出一幅出征的樣子。”
“本宮告訴你們,不是的。”
“晉王出征之地,是一片遠比倭國富饒一百倍的地方。”
“晉王此番出征,就是給我大明去探路的。”
“為什麽隻帶這麽一點兵馬?是因為那些地方的武力很弱小,很容易獲勝。就像大明海軍打倭國一樣,根本就不費力。”
“不過是路途很遙遠而已。”
“將來,不僅僅是晉王,大明所有的藩王,所有的皇室宗親,都要前往海外。”
“要去為大明開疆拓土,要為朝廷建功立業。”
“本宮現在問你們,你們願意向本宮劍之所指的地方,向海外進軍嗎?”
“願意像你們的爺爺,像你們的父親一樣,為大明征戰天下,為家族贏得無上榮光嗎?”
一番話說得在場的勳貴子弟既驚訝,又熱血沸騰。
晉王出征海外一事,在朝廷內本就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出征海外是假,是因為晉王犯了錯,太孫殿下找一個理由,將他發配海外罷了。
恐怕晉王這一去,就凶多吉少,多半再也無法回來。
也有人認為,太孫殿下率領文武百官,親自前去給晉王和傅友德送行,還為他們統率的軍隊配備了極為先進的戰船和大明精稅之兵,若真隻是發配,實在沒有必要這樣做,肯定是另有深意。
太孫殿下行事高深莫測,絕不會如表麵上那般簡單。
說不定海外真有一片富饒之地。
此際,聽到醉酒之後的朱允熥說所有的藩王,所有的皇室宗親都要出海,這些勳貴子弟頓時都覺得自己聽到了什麽了不得的內幕消息。
對啊。
朝廷投入大量的錢建設海軍,又派鄭和出海,而今又分封晉王前往海外……這一係列的動作,不是明擺著嗎?
太孫殿下雄心勃勃,要向海外進軍!
那自己這些人,豈不是機會來了?
別看他們整天隻知道遊手好閑,貪圖享樂,但紈絝子弟,都是有一股子狠勁的。
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混混氣。
隻不過,他們地位高,身份高,與底層混混當然不一樣。
但兩者身上的特質,其實又沒啥區別。
簡而言之,就是你可以罵我懶,罵我好色,罵我壞……這些我都能承認,甚至還以此為自豪。
但你要說我膽小,說我不敢像父輩那樣上刀山,下火海,不敢去前線衝鋒陷陣,那我就能立刻和你拚命!
我堂堂朝廷功勳之子,難道還能是慫蛋不成!
隻不過,現在天下一統,四海升平,沒機會去前線立戰功罷了!
要不然,我保證比咱爹爹咱爺爺還勇猛得多!
當然,這都是他們自己心裏的自認。
實際情況肯定並非如此。
可這時候,熱血上頭,哪還管那麽多呢?
再說,誰能在別人麵前,表現出自己膽小怕死,不敢坐船出海呢?
那以後就真要顏麵掃地,無臉見人,愧對列祖列宗了!
於是乎,這群紈絝子弟,立即爭先恐後的表態。
“願為太孫殿下效力,出征海外。”
“太孫殿下,讓我領兵,我保證將那些海外蠻國,打得心服口服。”
“我願意領兵,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好啊,我從小就熟讀兵法,打架從來沒有輸過,讓我出征,肯定能大獲全勝。”
“哈哈哈,我爹爹還經常訓我不能前線打仗呢,我就讓他看看,我是怎麽樣率軍征服海外蠻荒之地的。”
“什麽海外凶險之地?太孫殿下都敢坐船出海,征服倭國,難道我們還怕嗎?”
……
勳貴子弟們一個個情緒激動,摩拳擦掌,人人嚷嚷著要率軍出海。
這些人混歸混,但整日在皇城裏混,又是最靠近權力中心的人,政治敏感度還是非常高的。
聽到朱允熥的話,他們心裏便立即分析出,這是一個機會,說不定能因此而受朝廷實封,領兵出戰,那絕對可以讓家裏的老爺子對自己刮目相看!
為了在家人,朋友麵前炫耀,向他們證明自己不是沒出息的“紈絝子弟”,出海的風險,都被他們自動忽略了。
朱允熥的嘴角邊,翹起一抹小小的弧度。
他當然不會將大明海軍交給這些人去統率。
但是,這些人的用途,又遠比正規軍還重要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