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我也想釀酒了
字數:4508 加入書籤
很快,整個小作坊都彌漫著香蕉啤酒的淡淡香氣和人們的歡聲笑語。
貝倫斯老板看著這一幕,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每次釀酒,他最喜歡的就是這一幕。
看著自己親手釀出來的香蕉啤酒被大家歡迎,他就打心裏為自己自豪。
“貝倫斯老板,你這啤酒有多少度數啊,喝起來感覺不低。”
奧德彪回味著剛剛喝酒的感覺,這度數好像不是普通啤酒的度數吧。
“這我哪知道,誰釀酒會測試度數啊,這玩意怎麽測度數我都不知道。”
貝倫斯老板一臉茫然,接著理直氣壯地表示:
“這周圍哪家小作坊釀酒會測試度數,大家喜歡喝就行了,管那麽多幹嘛。”
好吧,你贏了。
奧德彪暗自吐槽。
他感覺這啤酒的度數都有十多度了,華夏的清酒的酒精含量在12%-16%之間。
奧德彪感覺香蕉啤酒和清酒的度數差不太多,但味道比清酒濃烈太多了。
來這裏品嚐免費啤酒的大多都是搬運工或與貝倫斯相熟的香蕉自行車手。
這些人知道每到下午三四點左右,貝倫斯老板就會啟封新的香蕉啤酒,也就意味著有免費啤酒喝了。
所以每到這個點,貝倫斯啤酒小作坊就會集聚很多人。
這些人先是一起喝了一瓶免費的啤酒,癮上來後,大多數人又選擇掏錢買了一瓶香蕉啤酒獨自品嚐。
喝完也不多停留,紛紛騎車離開。
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因為這些人空車騎回去的速度肯定要在70公裏每小時以上,下坡的時候會更快。
而啤酒的度數不低,喝完酒後一路飆車,很容易發生事故。
每年香蕉自行車手因喝酒發生事故的案例不在少數。
可惜布隆迪沒有喝酒不能騎自行車的規矩。
即使真出事了,那所有人隻會認為是騎手自己不小心所導致的事故,而不會把事故歸咎於啤酒。
從這一點來看,布隆迪還是挺人性化的。
出事隻賴自己,而不會責怪地不平,樹擋道,風太大之類亂七八糟的東西,也不會趁機去訛詐誰誰誰。
奧德彪不想冒險,他要等散散酒勁後,再回去,反正這個點了回去也沒啥事幹。
另外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原因就是。
他想嚐試釀酒了。
所以想待在貝倫斯老板這裏多偷偷師。
上次跟張哥談過,就算他能帶奧德彪進入手機代理商的圈子,也至少要先有幾百萬布朗的實力。
總不能把你引路進門,這入場的錢還要張哥掏吧。
又不是失散多年的親戚,怎麽可能做到那種程度。
在如今人情凋零的社會,就算真是親戚也不可能幫到這種程度的。
所以奧德彪一定要先靠自己賺到這幾百萬布朗。
靠運香蕉嗎?
別傻了,運個十年二十年都存不到這筆錢。
想湊這筆錢的話,隻有先做點小生意了。
奧德彪先前一直沒想好做什麽,現在看來,其實嚐試一下釀造香蕉酒是個方向。
在布隆迪,香蕉啤酒有3種,分別是濃鬱香醇的“英杜麗雷”。
這是貢酒,布隆迪王室喝的酒,別說底層人了,普通富有人家都沒資格喝,見都見不到。
其次是質量上乘的“英鬆戈”。
這種酒是釀酒工廠製作出來販賣的,商店裏,或者出口到其他國家的香蕉啤酒,就是英鬆戈。
有時候布隆迪普通民眾有重要宴席,宴請賓客的香蕉啤酒也會購買一些英鬆戈。
非常有麵子。
最後一種就是質量一般的“烏盧瓦爾瓦”。
也就是貝倫斯老板這種小作坊製作的啤酒,酒精度數、口感、衛生沒有一個固定標準。
反正由市場決定,你釀的酒好喝就有人來買。
釀的不好喝,就關門走人,不久之後自會有人頂上你留下的空缺。
這種酒占了布隆迪80%以上的啤酒市場,適合家庭自飲。
奧德彪想釀酒的話,當然也屬於“烏盧瓦爾瓦”,好不好,由市場來決定。
釀酒的念頭一起,就怎麽也消不下去,好像確實有點搞頭。
首先釀酒的成本不會很高。
奧德彪可以早上去集市購買一掛未成熟的香蕉當做原料,成本也就四千多布朗。
酵母的具體價格奧德彪還不清楚,但肯定不會貴,不然那些啤酒作坊主也不用賺錢了。
其他的也沒啥成本了,釀酒時需要的陶陶罐罐從家裏拿就行了。
老媽平時就是做陶罐貼補家用的,雖然因為手藝不精很難賣出去,但這更方便奧德彪借用這些陶罐了。
成本不高,意味著就算最終釀酒失敗,奧德彪也損失不大。
最最重要的是,奧德彪前世刷視頻,可是知道香蕉不僅可以釀造香蕉啤酒,還能釀造香蕉白酒。
烏幹達民眾用香蕉製作的瓦拉吉白酒可是比布隆迪的香蕉啤酒知名度高多了。
烏幹達是非洲酒都,人均酒精消費量全球第一。
與布隆迪香蕉啤酒不同的是,烏幹達的瓦拉吉白酒度數可以高達50度。
雖然度數高,但烏幹達民眾從三四歲的小孩,到七八十的老人,無一不喜愛瓦拉吉白酒。
烏幹達遍地都是喝得醉醺醺的民眾,很多喝完瓦拉吉酒就倒頭一睡。
第二天醒來就繼續幹活。
很多人對白酒有個誤區,那就是華夏白酒很難出口,就以為全世界隻有華夏人才喜歡白酒。
這是不對的。
當然,發達的歐美地區確實不太喜歡白酒。
因為辛辣的口感與他們的口味不符,他們更喜歡酒精度數低一點的酒,然後邊喝邊聊,保持清醒。
就算他們也有高濃度的白蘭地和威士忌,大多時候也不會直接飲用,而是會進行調配。
把酒精度降下去再喝。
可惜的是白酒無法進行調配,這就使得白酒很難打開歐美市場。
白酒或許不匹配需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的精英人士,但多少辛苦勞作的底層人是需要白酒的麻痹。
理論上來說,越貧窮的人,會更需要白酒的麻痹感。
所以白酒和非洲是適配的。
而且沒道理白酒在貧窮的烏幹達是人人喜愛的飲品,到了同樣是貧窮的布隆迪,就會沒有人喜歡。
所以奧德彪決定嚐試一下釀造烏幹達的香蕉白酒。
主打的就是一個差異化競爭。
就算10個人裏麵隻有2個人喜歡,那他也是賺的。
因為沒有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