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與民更始
字數:5419 加入書籤
盧承慶朝司功參軍崔簡揮揮手,示意可以開宴了。
崔簡連忙安排人端菜上酒,架火爐子。
今天的宴會主打葷菜暖鍋:桌子中央架上一個泥炭爐子,爐中木炭燒得通紅,不多時就將鍋中高湯燒得開花翻滾,裹挾著高湯中的配料時隱時現,任意夾起一片肉入湯左右刷一下,稍作停頓即可便熟,抄出沾點蘸水入口,再喝一口小酒;又或沾了蘸水包在青菜葉子咬上一口,再喝一口小酒,那滋味不要太爽。士子們打心底感覺喝酒打暖鍋在冬季真是一種說不上來的享受。
每張桌子上都擺了四大盤肉食,鹿肉、羊肉、兔子肉與魚肉,肉切成了薄片,堆在盤中似小山一般,想涮哪種就夾哪種,量不夠可以招呼人再添加;酒不夠招呼一下就會有人再捧上未開的新酒。不得不說,幾個士子讀書之餘來上一頓暖鍋,推杯換盞之間交流最近所學,真心不錯。這文會宴真是既能滋補身體、改善生活,又能相互交流學問,愜意得很。
準備這樣一桌葷菜暖鍋要比一桌宴席要簡單省事兒的多,他不需要繁雜的食材備料;也不需要頂級調膳師出手,隻要熟稔廚藝的雜工學徒上手就足夠了。東家隻需要準備新鮮的鹿肉、羊肉和魚肉以及吊高湯用的雞,雜工學徒們吊好雞湯,再將鹿肉、羊肉和魚肉切成薄片上裝到盆裏待用。
要知道大唐的主要肉食是羊肉,這放在尋常百姓家一年難得吃不上幾頓,像八大世家這樣的家族也不是天天能夠食用的,都督府今天羊肉食用不盡,再加上堆積如山的鹿肉、兔子肉與新鮮蔬菜,都督府這次的宴會不算是慢待學子。
場中的諸位士子吃得也是相當酣暢淋漓,學問也交流相當盡興,無人因為堅持己見發生爭執,整個院子中的氣氛越來越是高漲,最是得意處還有站出來放聲縱歌,至於宴會開始前,李元嬰和八大家族之間那點小摩擦都被忘記了,拋之腦後。
李元嬰、盧承慶和洪州宿老名士一眾人邊吃邊聊,盡興之處大家舉杯共飲,言談舉止恪守禮節。
隻有八大家族和廖蘭一桌的氣氛有些低沉,八大家族的當家人都悶不做聲地吃喝,沒有人交談,偶爾有人看向別人,打算說幾句,對方也是別過頭去不想搭理。
廖蘭在一旁看到他們的模樣心裏樂得不行,你們做得出初一,就不要怪別人做十五。她是武學高手,除了正常練功打熬身體,對於食物的攝入要求比較高,以達到增強氣血需求的目的。今天她懶得跟八大家族的拉扯,也不去管其他八個人到底什麽態度,看到桌上的食材想吃什麽了伸筷子就夾,想喝酒了端起酒碗就飲,別看她給人柔弱嫵媚的感覺,吃喝起來那是相當的豪爽。
總體來說,宴會毫無波瀾順利地走向尾聲。
酒足飯飽後,士子們都麵露滿意之色,他們所有人在崔簡的引導下來轉場到都督府第二層院子。院子裏擺滿了文人墨客常用的條桌條凳,桌子擺成扇形,圍著中央十多張桌上,每張桌子上備有瓜果酒水,桌子旁又安排專人煮茶,宴席完畢,文會要開始了。
李元嬰走上前:“洪州城的各位宿老名士,洪州轄區的各位族長以及各位士子請了,某家李元嬰,隴右人氏,初入洪州寶地,忝列都督一職,今日特宴請諸位儒林士子共襄儒林要事。經過某家與盧長史日夜商議,又征得江右宿老名士支持,永徽四年開始,洪州轄區的儒林將要有如下三項舉措。”
說到這裏,李元嬰頓了頓,目光掃了一圈在場的人,場中的人鴉雀無聲,都興趣盎然地看向他。
李元嬰收回目光,緩聲說道:“其一,洪州選士在保留新製的基礎上任然沿用舊製,也就是說,除了都督府在轄區擇優推薦入朝應試為官之外,各州縣的幕僚官屬增大自行選用士子為官的比例;且州縣為官政績突出者可以由都督府推薦入朝為官,為我們洪州苦讀的士子廣開入仕門路。”
李元嬰話音剛落,全場一片嘩然,場中的士子交相彈冠相慶。大唐士子們早起晚睡,寒窗苦讀多年為了什麽?不就是為了學而優則仕嘛!為了遠赴長安入朝為官嘛!
要知道,科考一事兒自楊隋一朝至當下幾十年的發展,朝堂內外科考入仕已經蔚然成風,成為唐人最看重的盛事兒之一,大唐士子們也以科考入仕為榮,尤其近些年,不管是世家大族子弟還是寒門士子對科考入仕趨之若鶩,並且朝廷對科舉入仕的官員也頗受重視,無形之中他們的仕途相對暢通得多。諸般光環榮譽下的科考的難度也是顯而易見的,不是隨便哪個人讀幾年書、能識文斷字就能科考成功的。洪州的推出這一舉措既鼓舞了士子們的士氣,又切實給予讀書人更多機會。這立刻引得多位士子爭相站出來高聲稱讚。
在場家族的當家跟熟知人對視一眼,也滿眼火熱,增設職位也就意味著他們操縱職位的機會增多了。
宿老名士們也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頻頻稱讚李元嬰新推出的舉措益處。
盧承慶坐在桌子後麵端著茶碗喝了兩口茶,放下茶碗,望著場中興奮的士子們也是有些感慨,讀書人聽到這種舉措多麽感激涕零。忽然,他心中一動:江北、蜀中是大唐正州,朝廷的根據地,新政推行地;江南、嶺南、十萬大山以及西域都是羈縻州,考慮當地的傳統與習俗會推行有別於正州的一些舊製,洪州處於羈縻州與正州的過度地帶,新製進行的也是相當順利,再經過若幹的年的發展與鞏固,羈縻州變成正州,李元嬰這時候選擇支持舊製選官,無疑是在倒行逆施,其中的利害關係他不是不清楚,難道他這樣做是別有用心?又或者用這件吸引人關注?”
看著士子們的熱情持續高漲,盧承慶突然想到一種可能,李元嬰到任的這些天他們都很忙,他沒有深入思考這個事情,隻是依照慣性思維簡單想了一下,從廖氏商行回衙門的路上李元嬰開玩笑的話語讓他隱隱感覺有所指,再結合李元嬰推出第一個舉措後士子們的激烈反應,他想到大漢王朝的推恩令,推恩令一出大漢王朝王侯將相家一片亂象。史學家評價推恩令是古今往來第一陽謀,有效鞏固了朝廷統治。李元嬰這一手不就是將官位這塊肥肉扔到洪州士子們中去,讓他們去爭搶。無聲地告訴他們想要嗎?想要就自己來拿!這樣一來,洪州轄區的士子都拚盡所能爭取職位。他這是要推動洪州士子內鬥?想到這,盧承慶禁不住出了一身冷汗。
別人想不到嗎?別人也能想得到,隻是沒有盧承慶這麽快!等到別人想到的時候,洪州士子們爭奪之勢已然大成,變成勢不可擋的局麵,那個時候,八大世家一樣的大家族也不敢直麵其櫻。
這個李元嬰竟然恐怖如斯?
場中聲音稍低後,李元嬰繼續說道:“其二,科舉之外,洪州都督府也相應朝廷號召,鼓勵一些士子參加書學、算學、律學諸科科舉,為朝廷網羅人才。我作為洪州都督,將會以蝴蝶商會的名義出資成立一個畫學書院,招收畫學士子進行培養。並且每年在轄區眾位士子選取十名資質好、家境貧寒的人,免除束脩入學宮學習,一切生活由書院負擔。這些士子學成後,可以由洪州府推薦入朝為吏,可以入匠作府供職;也可自謀出路。”
“滕王殿下高義,老朽替洪州士子謝過滕王殿下。”德高望重的宿老聞言激動地站出來,緊走幾步轉到李元嬰身前,一揖到地。
一般來說,各地宿老名士不是窮苦人家,也不是世家大族,又經曆過讀書的苦楚,更加明白寒門士子的難處,也能看到有誌之人捫心入世家大族做幕僚的無奈,更能能夠真切看到科舉、門蔭報國無門的悲慘境地。李元嬰這一手助推流外之官的舉措,那怕隻是表麵文章,他們都會感恩不盡,何況他還將自己套牢辦學。要知道大唐親王李元嬰的畫學造詣可是享譽大唐南北的,他斷然不會拿自己的名聲開玩笑。
學而優則仕,植根於士子們心底最深處的這一執念,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說起容易,真正做起來那可就是千難萬難了,激流中諸般獨木舟競渡,真正能上岸的人在整個儒林中隻有很少的一小撮人。
世人隻看到科考揭榜之後,長安城朱雀大街上跨馬遊街的人意氣風發,盡情地享受著人們的熱情,一時風光無比,可是又有幾個人能關注到路兩邊人群中那些學而不優的人何去何從?他們落榜不第無職位可安排,來年再戰無望的人隻好另尋出路。家境富裕的人尚不為謀生而發愁!那些家境貧寒之人呢?讀書十幾年下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吃不上朝廷的俸祿,他靠什麽謀生?他們能做什麽?
那個說回家教書辦學堂。不及第的人那麽多,人人都能辦學堂?顯然不可能。長此以往,日積月累、落第讀書人的謀生成了很多地方官府的一大難題。李元嬰這一舉措也是相當程度上解決了他們的問題。洪州士子們的熱情更是高漲。
“其三嘛!可是正兒八經地事關科考。我,洪州府大都督,李元嬰是打心底希望咱們洪州轄區的士子能夠多多科舉入仕。”說到這,李元嬰故意停頓下來,目光再次掃過諸位士子,看見場中士子各個屏氣凝神看向他,目光中閃爍著熊熊火焰,期待著李元嬰能公布更好的舉措。
李元嬰突然微微一笑:“自永徽四年始,朝廷將啟用《五經正義》為科考藍本,明年朝廷就會在各州道大力推廣,到時候朝廷會根據道府州不同情製定書籍分發的數額,經過我與盧長史再三商量,洪州都督府決定在朝廷既有的數額基礎上,增刊一部分用以獎勵官學優秀者與鄉貢突出者,借以激勵士子讀書治學。不但如此,都督府還決定:所有州縣官學宮門口立柱雕刻《五經正義》,供天下士子學習抄寫。總之一句話,我李元嬰和盧長史在任一天,就要保證洪州士子有書可讀。另外還有,”講到這裏,李元嬰又是一個的停頓,提高嗓音再次說道,“另外還有一個教學相長的小舉措,盧長史再三建議添加的,都督府號召諸位學子效仿聖人聚徒講學,通過官府安排定期去鄉村公開講學,輔助官府廣開民智,祛除愚昧,屆時都督府會根據講學多寡分發相應俸祿。”
此言落地,場中的士子們徹底沸騰了,他們紛紛站起身離座,一擁而上,團團圍到李元嬰跟前來,這可忙壞了司兵參軍馬驍,指揮士兵阻攔士子激奮圍堵,可是士子熱情似火攔都攔不住。
在普通老百姓中普遍流行著這樣一句話:“窮學文、富學武”。
這句話說的是人要能夠安身立命,窮人家的孩子多學文,勒緊褲腰帶學出成績了能出人頭地,入朝為官;富家子弟多學武,家裏有錢有勢,能夠請到名師指導,能夠有足夠的銀子支持專心練武,習武有成、上陣殺敵搏取軍功。
這句話不全對,也不全錯,大部分是對的:現實中習文練武窮富人都有,大勢是讀書人的人群窮人家占比是絕對的高;再加上永嘉之亂後,衣冠南渡,江南之地變成富庶之地,老百姓的生活較之北方人穩定富裕了許多,“倉廩實而知禮節”,普通老百姓希望自家能出讀書人,耕讀致仕,但是窮人家讀書麵臨的問題也多,較為顯著有三:一日三餐;紙筆和有書可讀。為了讀書出人頭地可以一日兩餐、一日一餐;買不起紙筆可以用沙、用樹枝替代;可是沒有書籍就無法替代了,書店裏的書隻賣不借,找別人借閱?為了前途競爭出人頭地又有多少人肯借、願意借?好多人巴不得讀書人越少越好。這樣一來,窮人家及第的事情就變得少之又少。有人說窮人家成為名士的人不在少數,比如東漢豫章縣名士徐孺子,那可是享譽南北的名士,他尊師重道,辭不就官的故事廣為人知。隻是縱觀曆朝曆代,如徐孺子一樣成功的窮苦士子又有幾人?毫不客氣地說,屈指可數!
李元嬰增刊書籍,立柱刻書無形之中就為讀不起書的士子解決了一個老大難問題,無形之中擴大了寒門士子的隊伍。附加舉措又為寒門士子持續讀書提供了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寒門士子依然不能出人頭地,那隻能說尊駕確實是不適合走讀書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