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糖衣炮彈?!

字數:3939   加入書籤

A+A-


    藍玉是常遇春大將軍的妻弟。
    朱標已逝的太子妃是常遇春之女,因而藍玉其實是朱標的舅父。
    他跟藍玉關係一直都十分親密。
    或多或少,兩人算是利益共同體,他需要借助藍玉在軍中的影響力,而藍玉需要借助朱標的權勢,鞏固自己的地位,這一點,朱標是心知肚明。
    不過他同樣清楚。
    藍玉桀驁不馴,又常常居功自傲,過去沒少被陛下責罵,他為藍玉多次辯解求情,即便如此,藍玉還是沒少被指責,但始終沒有影響到藍玉帶兵打仗。
    如今夏之白直接挑明了。
    藍玉其實是陛下替自己磨的一把刀。
    這點他並不否認。
    以陛下的用人之法,就藍玉這種居功自傲的性格,若非陛下有意的縱容,有意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再強硬的性格,也都給打壓下去了,畢竟當初性格更弑殺的常遇春,都不敢跟陛下叫板,又何況一個藍玉。
    朱標木著臉,感慨萬千道:“治天下不可以無法,而草昧之時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漸密,固事勢使然。”
    “論者每致慨於鳥盡弓藏,謂出於英主之猜謀,殊非通達治體之言也。”
    “夫當天下大定,勢如磐石之安,指麾萬裏,奔走恐後,複何所疑忌而芟薙之不遺餘力哉?亦以介胄之士桀驁難馴,乘其鋒銳,皆能豎尺寸於疆場。迨身處富貴,誌滿氣溢,近之則以驕恣啟危機,遠之則以怨望扞文網。”
    “人主不能廢法而曲全之,亦出於不得已,而非以剪除為私計也。”
    “孤其實很早就清楚了。”
    “隻是你也知道,藍玉跟孤關係很密切,孤其實是不忍讓藍玉受刑的,不過此事尚早,也不就此多論了。”
    “孤聽說那日,藍玉是去找你麻煩的。”
    “你也莫要見怪。”
    “他一介粗人,不懂那麽多道理,也沒文人那麽多圈圈繞繞,就像你說的,孤還需要藍玉替孤衝鋒陷陣。”朱標淡淡的看了夏之白一眼,頗為嚴肅的提醒了一下夏之白。
    他並不想夏之白跟藍玉交惡。
    正如夏之白所說,他手下能用的人不多。
    真正能信任的更是少之又少。
    藍玉便是之一。
    而且藍玉在軍中很有影響力,也一直堅定站在自己這邊,替自己著想,他沒有道理,更沒有理由,不替藍玉說話,因而他並不希望夏之白跟藍玉生出衝突,繼而鬧得文武不合。
    夏之白淡淡一笑,道:“殿下放心,臣對藍將軍並無惡意。”
    “藍將軍也是性情中人,我自不會跟他計較,何況我知道輕重,不會因此事而生出嫌隙的,必要時,我甚至願意退避三舍。”
    夏之白並不怎麽放心上。
    藍玉性格是這樣,惹不起,他還是躲得起。
    而且大事為重。
    他在朝中不是為樹敵,標新立異的,而是想借此推動一些改革,藍玉此時同樣是拉攏的對象,朝中的親近之人要拉攏,跟自己意見相左的人,同樣也要拉攏,要將朋友弄得多多的。
    這個道理,他很明白。
    見狀,朱標點了點頭,他就是怕夏之白有文人的傲氣,覺得被藍玉拂了麵子,就始終不對付,這不是他想見到的,而且他是真的需要藍玉跟夏之白替自己做事。
    朱標道:“那按你的意思,孤當先立人望?”
    夏之白頷首。
    朱標又道:“對民間進行肅殺,清除民間的不穩定存在,為日後大明的其他改革,掃清一些障礙。”
    夏之白繼續點頭。
    朱標摸著下巴,沉思了一下,點了點頭道:“好,孤會考慮的,不過孤若是沒記錯,你之前給孤說過,要整頓軍隊的軍容軍紀,不知具體是怎麽個整頓法。”
    朱標看向夏之白。
    夏之白十分認真的點了點頭,道:“如今大明朝堂算是文武兼備,甚至可以說是武將大於文官,但縱觀曆史,隨著天下承平,文官的地位會逐漸提高,武官的地位會被逐漸壓低,最終變成以文禦武,或者是以文壓武。”
    “大明的軍隊若想長期保持戰鬥力,就不能重蹈曆史的覆轍,因為文官是不會自己上戰場的,在那些人眼裏,打仗就跟兒戲一樣,將士的生命也不足惜,就算死了再多人,也不過是一個數字。”
    “甚至在很多文官眼裏,大明的很多疆土都是可以舍棄的,很多仗是不用打的。”
    “因此武官必須要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不能被文官徹底掣肘。”
    “首要的,便是要改變天下觀念,宋代以來,便流傳出一句話‘好男不當兵’,在文人有意的宣傳下,這個觀點,早已深入人心,並為絕大多數百姓認可,因而想整頓軍隊,就必須給軍隊扭轉名聲。”
    “好男兒才當兵!”
    “空口宣傳是沒有用的。”
    “也無論如何都比不過文人的嘴。”
    “所以得靠實際行動。”
    “一來便是通過整肅軍紀,嚴明大明的軍隊跟過去朝代的軍隊不一樣,他們是從地方百姓中出來的,也是為保護地方百姓、保護天下太平而拚搏奮鬥的,這一點是核心。”
    “任何敗壞大明軍紀的士卒、將領,都要受到軍法處置!”
    “其二。”
    “借過往‘大帥’的大軍美譽。”
    “大明沒有建立前,陛下統禦的軍隊,在地方是有口皆碑,因而需要喚醒百姓對這支軍隊的認同感,同時借此將百姓的認同感,轉移到大明現在的軍隊身上。”
    “核心就五個字。”
    “軍民魚水情!!!”
    “不過就目前而言,朝廷想推動這些很難,不僅軍中士卒很抵觸,就連領兵打仗的將領同樣會意見很大,武人都是一群‘粗人’,他們本質上不希望被這麽管著,相較於被管,絕大多數人腦子裏都隻有一個觀念。”
    “隻要打仗能贏就行。”
    “其他的,朝廷少特麽管。”
    “因而強推,用硬的辦法是不可行的,必須要軟硬皆施。”
    “讓領兵的將領同意,並主動去做一些事。”
    “這當真可以?”朱標一臉質疑。
    夏之白笑了笑,道:“常規的不行,但要是誇他們的呢?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若是借著誇他們的名義,他們又有多少人能擋得住這一番‘糖衣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