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黎民懂得太多,就會離心離德

字數:15340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第一排,放。”
    “第二排,放。”
    “第三排,放。”
    “第四排,放。”
    白煙繚繞,鉛彈全部射向湖麵。
    李鬱安靜的看著,
    這些少年的射擊節奏,把握的不錯,不急不慢。
    5排輪流射擊,
    真的是做到了槍聲不絕,沒有明顯空隙。
    而且槍支端的很穩,很平。
    雖然都是文盲,但是擺弄槍械上手很快。
    大約是出自,男人骨子裏對槍的喜愛。
    在第一輪全員射擊結束後,
    他默數了60秒,
    聽到了四輪槍聲,很不錯。
    “可以了,停火吧。”
    嗩呐吹了兩下,槍聲驟然停下。
    果然是樂器中的大佬,一吹就靈。
    在後來的殘酷戰爭中,清兵們都無比期待聽到嗩呐聲。
    因為嗩呐一響,就可以各自後撤,不用死人了。
    堪比仙樂。
    “列隊,我要講話。”
    李鬱麵對這些不久前還是乞丐的少年兵:
    “你們是最優秀的兵,保持下去,把火槍練到純熟。”
    “要不了多久,你們就可以穿著最漂亮的軍服,踏進蘇州府城,幹掉所有的敵人。”
    “槍在手,跟我走,一路打進紫禁城。”
    二狗突然甩掉軍帽,
    過於激動,破了音,吼道:
    “我要當先鋒,打進紫禁城,李爺當皇帝。”
    ……
    一艘運輸船,兩艘戰船,
    起錨離開了西山碼頭,目標長興煤礦。
    李鬱站在甲板上,打量著這艘嵇康10號試驗艦的情況。
    它和以往所有船不一樣,拋棄了硬帆,裝備的軟帆。
    早晚要出海的,提前適應一下軟帆。
    旁邊,
    是李氏水師的統領,劉武。
    首斜桅,是它和中式帆船最大的不同。
    另外,就是主桅杆兩塊方形的軟帆。
    看的出來,水手們控帆不熟練。
    水手長的額頭上,全是汗珠。
    盯著桅杆幾塊帆的變化。
    “劉武,你怎麽看?”
    “屬下覺得軟帆甚妙,雖上手難度大,可操控一流。尤其是小直徑原地轉向,非常方便。”
    李鬱笑了:
    “劉武,這些天沒少琢磨吧?”
    “嘿嘿,我和老泰山私下總結的。”
    “趁著這段時間,沒人找咱們麻煩,多多練習吧。咱們的時間不多了。”
    “屬下遵命。”
    ……
    長興縣,在太湖的西南側。
    百十裏水路,朝發夕至。
    風向給力的時候,小半天就夠了。
    望見陸地後,
    船隊就調整了隊形,由橫隊,換成了縱隊。
    從河口,
    逆流而上駛入長興縣境內。
    李鬱拉開千裏鏡,攀爬到了桅杆的中間高度。
    先用繩子把自己捆在桅杆上,防止墜落。
    然後才放心的觀察起了四周的情況。
    水網密布,從流向看,皆是自西向東。
    大部分河流起源於西部山區,最終向東匯入太湖。
    “是個好地方。”
    前方草叢,
    突然站起一人,舉著旗幟揮舞著。
    “是劉千的人。”
    船隊在指引下,順利停泊。
    此處河岸結實,陡直。
    不知是哪個朝代做的工程,河岸都用的是石頭。
    “此處碼頭,可以擴建一下,以後會很繁忙。”
    “走,上岸,去視察一下咱們的新地盤。”
    ……
    煤礦的地麵,還殘留著血跡。
    屍體已經沒了,都清理埋掉了。
    幾百號礦工,
    默默的列隊,等待著新主人的到來。
    李鬱找了一輛大車,站在上麵。
    俯瞰這些人,並不急著開口。
    這是一種心理戰術。
    沉默一會後:
    “我是李鬱,以後長興煤礦我說了算。”
    “挖礦不易,流血又流汗。我李某人對於手底下弟兄,還是愛惜的。”
    “火藥,盡管用。鋼鐵工具,盡管用。加固坑道,按照安全標準來。夥食,按照我的標準來。”
    “一句話,我掙大錢,弟兄們也能掙小錢。我吃肉,你們就跟著喝湯。”
    礦工首領,王六站了出來:
    “李爺,官府那邊怎麽辦?”
    “是啊,殺了礦主,還有巡檢,縣衙恐怕不會放過我們。”
    看著驚恐的礦工們,
    李鬱笑了:
    “我這人護犢子,這些事我自會去交涉,抹平。”
    “一個豪強而已,殺他和殺一條狗沒區別。”
    “各位記好了,我這人最講江湖規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最恨的就是叛徒。”
    “先開飯,然後就開始複工吧。”
    “挖煤的事我不懂,我不幹涉具體,我隻要產量!”
    ……
    幾口大鍋,一字排開。
    煮的是剛宰殺的豬,和白菜青菜一起燉了。
    礦工吃飯的碗,都好似洗臉盆。
    一個個就地盤腿而坐,吃相如風卷殘雲。
    王六,恭敬的坐在李鬱對麵。
    詳細介紹了煤礦的情況,還有礦主的社會關係。
    靠拳頭起家,同時還是本縣主簿的小舅子。
    “此人姐姐是長興縣主簿的正妻?”
    “非也,小妾而已。”
    “王六,你是哪裏人氏?”
    “在下是南方人。”
    李鬱狐疑的瞧了一眼,又問道:
    “哪個南方?”
    “廣西。”
    “讀過書?老家還有人嗎?”
    “讀過兩年私塾,家中已經無人了。唯一的兄長王五,剛死於礦主黑手。”
    “節哀。”
    默然無語,吃飯。
    李鬱突然抬頭,問道:
    “你怎麽看這個世道?”
    “世道不公,除去稅賦徭役,小民隻是勉強度日而已,稍一遇天災,就家破人亡。要麽餓死病死,要麽自賣為奴。”
    ……
    李小五沒聽出來什麽,但是劉武不一樣。
    他是造過反的人,很敏感。
    聽了王六的話,他的眼神就有些玩味。
    一個廣西讀書人,跑這麽遠下井幹礦工,還有如此清晰的認知。
    不尋常。
    這是文盲率95%的大清朝,尋常百姓哪會懂什麽大道理。
    會總結,能評點朝廷的,都不是普通人。
    西山島,
    除了掃盲識字的兒童班。
    還有不定時開辦的高級班,隻麵對骨幹分子。
    李鬱是主要講課人,
    課程內容很隨意,多是對大清天下的剖析,還有李家軍的發展路線。
    有些道理,若不是李鬱掰開揉碎了講,
    他們這些骨幹分子也不會悟道。
    ……
    在古代,
    知識是真正的奢侈品,尋常人無法觸及的。
    對於皇帝來說,
    也是需要封鎖信息、和控製知識無序傳播的。
    黎民懂得太多,就會離心離德,屬於是朝廷資產的一種流失。
    “李爺,我建議重新開豎坑。”
    “講理由。”
    “煤層有淺,有深,有厚,有薄。我建議在那邊,開一個豎坑,前期投入大,但是應該可以持續開采一年。”
    “投入有多大?”
    “要炸山,坑道要大量加固,否則會不斷的坍塌。”
    李鬱沒有作聲,王六有些惴惴。
    又小聲補充道:
    “那邊的煤層厚,估計有5丈。”
    “以前一直在挖淺層煤,挖不了半個月就要重新開坑,長久算下來,其實也不劃算。”
    ……
    “你開個單子,需要多少火藥,多少圓木,還有工具。我一並送來。”
    “謝李爺。”
    “我不看過程,我隻要結果。明白嗎?”
    “您放心。”
    李鬱停下了腳步,指著窩棚問道:
    “這是?”
    王六尷尬的說:
    “這是我們住的地方。”
    “太簡陋了,不遮風不擋雨。衛生條件,令人發指。找個人,給他們重新規劃一下,所需材料,就地購買。”
    “屬下遵命。”
    消息傳出,
    礦工們都興奮不已,
    遇上良心老爺了,關二爺顯靈了。
    在籌集礦上所需物資的時候,江北來人了。
    乃是兩淮鹽運使,尤拔世的心腹。
    看衣著,氣質,是師爺一類的幕僚文人。
    “鄙人是兩淮鹽運使司的師爺,免貴姓貴。哦對了,我可以代表尤大人。”
    李鬱一聽,妙人啊。
    “貴師爺?”
    “正是在下。”
    “長興縣衙,已經去過了?”
    “李爺不簡單。昨日去過了,知縣那邊沒問題。”
    貴師爺,長得很瘦。
    一副精明強幹,不好騙的樣子。
    他很有興趣的打量著李鬱,心想你這是秀肌肉,暗示你在縣衙裏有耳目。
    “我仰慕尤大人,已經很久了。”
    “尤大人,也求賢若渴。”
    “真的嗎?”
    “尤大人有句口頭禪,大清朝什麽最貴,人才最貴!”
    “可我聽說,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光跑得快有啥用,它得忠心呐,不能跑錯方向。”
    “可這控製方向的韁繩,不是握在伯樂手裏嗎?”
    “這馬,它得先低頭,才能上籠頭馬鞍韁繩呀?”
    ……
    貴師爺,和李鬱哈哈大笑。
    半晌,才結束了試探。
    “師爺,先別急著返回江北,隨我去騎馬如何?”
    “比揚州府的馬,如何?”
    “別有一番滋味,跳出了紅塵之外。”
    “老夫還挺有興趣的。”
    在護衛的簇擁下,二人直接去了長興縣城,附近的一家船舫。
    高大的樓船,掛滿了紅燈籠。
    佛號悠揚,木魚清脆。
    船娘,姑子,這些元素疊加起來,
    最能讓人興奮。
    很有想象空間!
    貴師爺一上船,就不對勁了。
    結巴:
    “李爺,這,這,這都是尼姑?”
    “正是。”
    “真的假的?”
    一位姑子,走了過來。
    光頭鋥亮,眉清目秀,左手持木魚,篤篤的敲著。
    “施主,為何無故汙人清白?”
    “世間之事,何謂真,何謂假?從眼?還是從心?”
    貴師爺都震驚了,
    臥槽,可以啊。
    這玩的像真的似的,有趣有趣。
    在揚州府的頂級樓子,要靠書畫叩門。
    這裏,不會是要先辯經吧?
    ……
    總之,貴師爺下船的時候。
    那個穿的像某部大唐影視劇裏,賈靜某的那套尼姑服打扮的姑子,
    淡然的遞上了一個包裹。
    “施主,拿好。”
    打開後,
    竟然是一本金剛經,和一截海參。
    貴師爺是讀書人出身,秒懂。
    金剛經滋潤心靈,海參補養身體。
    總之,都是好東西。
    體現了出家人的慈悲心腸,普度眾生。
    他念念不舍,回頭望了又望。
    “待吾退隱後,一定要用心研習佛法,今日頓悟錢財祿位都是過眼雲煙,索然無味。”
    李鬱笑了一下,他一個字都不信。
    於官場中人打交道,大部分語言都是煙霧彈。
    甭管是大談理想,悲天憫人,還是人生共鳴,最終目的都是一個:
    讓你放下戒心。
    “縣尊和尤大人,關係匪淺?”
    “是啊。”
    “我雖然不是官身,可還有些人脈,有幾個願意效力的弟兄。尤大人若是有什麽不方便的事,咳咳~”
    貴師爺猛地轉身,眼睛睜大,盯了片刻,才問道:
    “你可當真?”
    “蘇州府人人皆知,我李鬱講義氣。”
    “好,好。”
    貴師爺顯然放下了部分戒心,
    開始聊起了兩淮鹽務的一些頭疼事。
    “龍卷風,海水倒灌,還有那幫鹽商,個個都在拖尤大人的後腿。”
    “可是那位江春,江總商?”
    “哼,正是。”
    ……
    “天子故交,布衣卿家,不簡單呐。”
    “是啊。”
    貴師爺也是一臉感慨,國舅高桓都獲罪死了的鹽引虧空案,區區一個總商竟然安然無恙。
    說出去,簡直沒有了尊卑。
    江春,絕對是大清朝商人的天花板。
    揚州鹽商之首,家財萬貫。
    和乾隆的關係不錯,甚至能聊一些人生體會。
    雖無頂戴,卻勝似無數頂戴。
    數千萬兩鹽引虧空一案,
    江春竟然上折子,保住了一眾揚州鹽商。
    正麵硬抗住了掀桌子的兩淮鹽運使尤拔世。
    “簡在帝心,才是最大的護身符。”
    “李爺這話說的精辟。不過,你就不怕腳踩兩條船,引起麻煩?”
    “師爺請明示。”
    “你是有靠山的人,不犯忌諱?”
    “忠心不改,順帶為自家謀點利益,僅此而已,無愧於心。”
    “說的好。”
    貴師爺一擊掌,麵露欣賞。
    一時間,把李鬱引為自己人。
    “師爺,勞煩你回去後轉告尤大人。我願加入,補齊這鏈條上缺失的關鍵一環。”
    “好。”
    ……
    打發了這個家夥,李鬱鬆了一口氣。
    橄欖枝已經扔出去了,接下來就看尤拔世如何接招了。
    有句話沒說,但是他應該懂。
    與我合作,
    我可以幫你成事,私鹽暢通無阻,直達浙江。
    拒絕合作,
    你來一船,我打掉一船。
    有本事,別走水路,繞路走安徽,最終進入浙江。
    這一路,跋山涉水,而且是別人的地盤。
    不現實!
    李鬱還派人,
    給長興縣衙的前四把交椅送上了銀子。
    在大清做事,規矩不可破。
    就算做反賊,也不要隨便破規矩。
    一個懂規矩的反賊,許多官吏甚至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一個不懂規則的反賊,則是會遭到四麵圍攻。
    李鬱在骨幹分子會議上曾經談過這個問題,
    在李家軍具備用武力把鏈條上的所有人物理清除之前,
    咱都遵從陋規,
    盡量減少阻力,和樹敵。
    ……
    這會兒,
    京城,福康安正在大發雷霆。
    起因也是陋規。
    報銷軍費,竟然被戶部胥吏駁回了。
    數日前,西征金川的大軍返程了。
    為這場綿延幾十年的戰事劃上了完美的句號。
    征西將軍阿桂,在金鑾殿受到了隆重的禮遇,權勢一時無二。
    官封領班軍機大臣。
    福康安,也是受到了厚賞。
    然而,
    在戶部報銷軍費的這等小事,卻遇到了刁難。
    他怒氣衝衝,直接闖進了戶部,
    找到了具體經辦的書辦:
    “戶部尚書,侍郎都已經用印批準,你們為何遲遲不給銀子?”
    “福大爺勿急,聽小人解釋。”
    書辦無視他殺人般的眼神,翻開賬冊:
    “300萬兩奏銷,包括賞銀,撫恤銀,工部箭矢銀,州縣挪糧銀,民夫工食銀,數目龐大,項目繁多,需要人工審核。”
    “多久?”
    “很久。”
    “除非,福大爺你先付1萬兩關節費。那今天就能審完。”
    書吏豎起一根手指,晃了晃。
    福康安,刷的一下抽出佩刀,帶著金川之戰的呼嘯。
    書吏一抖,然而卻不懼:
    “戶部報銷軍費的規矩,打順治爺那會就有了。”
    “我這個位置,換了誰來,都得問您要這筆錢。您就算把戶部殺個底朝天,關節費也免不了。”
    ……
    “狗奴才,你可知道,我福康安是什麽人?”
    “知道。大學士傅恒之子,孝賢純皇後之侄,正白旗滿洲都統,皇上待您如親兒子,剛從金川凱旋歸來。”
    書吏娓娓道來,
    福康安的身世,已經不是顯赫一時能信任的了。
    很顯然,
    這奴才不是狗眼看人輕,不知道刁難對象的高貴身份。
    這讓福康安心中隱約有些不安,
    內務府大臣,和戶部尚書,如今都是和珅兼著。
    “福大爺,聽奴才一句勸。關節費乃是對事不對人。”
    “這1萬兩,是整個戶部衙門的油水。哪怕是皇子來了,也不能免去。”
    “奴才再鬥膽說一句,為了區區1萬兩大鬧戶部,惹的萬歲爺不悅,同僚不歡,下屬不爽。不值得!”
    “罷了罷了,你們這些奴才~”
    福康安服輸了,
    上午交了1萬兩關節費,下午就提到了銀子。
    回府後,
    他和親信管家抱怨此事。
    “這京城,是越來越離譜了。”
    “公子,其實京城一直是這樣的。”
    “為何以前我從未遇到?”
    “老爺還在世的時候,這些事都是他老人家出麵的。”
    老管家想了想,決定還是多說一點:
    “公子,其實戶部的這點陋規和內務府比起來,都不算什麽。”
    “嗯?”
    “上個月,太後她老人家讓杭州織造局進獻了100匹錦緞,內務府扣下了20匹。”
    ……
    “如此離譜,是謠言吧?”
    老管家猶豫了一下,說道:
    “因為這事太離譜,所以應該是真的。”
    福康安張了張嘴,終究還是歎了一口氣,揮揮手打發了管家。
    唉,大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