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影
字數:7670 加入書籤
與金羊公司會麵後,承諾交付的帝國貨幣僅一周就送到了。有了這筆錢,各項事務的推進都順暢了許多。
其實回想起來,此前我們的行事方式或許本就不正常——人們常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在這之前,我們一直都在硬撐著“無米之炊”的局麵。
從前,無論是采購武器還是雇傭雇傭兵,隻能選擇事後付款或賒賬,如今終於能預付錢款,情況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帝都的商人們,尤其是那些曾支持前首相或前攝政王的商人,開始逐漸向我屈服。這既增強了我的權力,也間接削弱了拉烏爾與阿基卡爾叛軍的實力。
順便一提,他們改變立場,並非單純因為我有了錢,更可能是因為兩條關鍵消息的傳開。
第一條消息,是馬爾多薩侯爵的倒戈。這位侯爵本是前首相派係的二號人物,卻選擇歸順皇帝而非投靠拉烏爾大公國,這在前首相派係內部引發了極大震動。
馬爾多薩侯爵幾日前還來宮中覲見,言行舉止並無異常,甚至主動提出將自己的繼承人作為人質。他還透露了前首相派係貴族的內部動態,以及拉烏爾公爵私人軍隊的編製情況,看起來是真心想加入我們。我已讓沃德伯爵進一步核實他提供的情報。
對了,沃德伯爵仍擔任我的間諜首領——他雖不可信,但目前暫無合適人選能取代他。
第二條讓商人們動搖的消息,是“阿基卡爾的分裂”。
我故意放走的菲利普·德·阿基卡爾,以“合法阿基卡爾公爵”的身份組建了軍隊。如今帝國西部出現了兩個“阿基卡爾勢力”:一個是前禮部尚書次子奧古斯特領導的阿基卡爾大公國,另一個是前禮部尚書之孫菲利普率領的阿基卡爾公爵軍。
此外,阿基卡爾地區還受昔日阿基卡爾王國貴族殘餘勢力的困擾——這些人對邦古達特人懷有深仇大恨。顯然,無論是我們還是拉烏爾大公國,都無力將軍事資源投入到這片混亂之地。
正因如此,商人們似乎已認定局勢正在向皇帝陣營傾斜。
此前,皇帝陣營被大公國聯盟夾在東西兩側,外界普遍認為叛軍以二對一占據優勢。如今聯盟一翼(阿基卡爾)分裂,皇帝陣營雖仍需麵對拉烏爾,但已從“兩麵受敵”轉為“一對一抗衡”;更重要的是,前首相派係的二號人物也已倒戈。
形勢正完全朝著對我們有利的方向發展。
如今我財力充裕,商人們也已安撫妥當,更容易調動帝都居民的積極性。此前,居民們支持我,更多是出於對皇帝的“期望”,從今往後,“實際好處”也將成為他們支持我的理由。除非我犯下大錯,否則帝都居民絕不會再放棄我。
但這並不意味著金錢能操控所有人——真正能被金錢影響的,隻有居住在帝都或其他大城市、經濟條件較好的人。
畢竟,農民們幾乎從不使用“金幣”或“銀幣”。
我之前或許提過,在這個時代的農村,人們靠物物交換就能生存。稅收也按“糧食收成的一定比例”征收,並未規定必須用貨幣繳納——總不能要求沒有貨幣的人用貨幣交稅。
這或許是因為貨幣經濟尚未普及,也可能隻是因為帝國發行的金銀幣“價值過高”。仔細想想,誰會用銀子去買麵包呢?
過去,銅幣曾作為金銀幣的輔助貨幣流通,用於購買麵包等日常物品,可在帝國動蕩時期,銅幣流通量大幅減少,才形成了如今的局麵。
換句話說,對納稅人和官員而言,相對穩定的實物(如糧食),或許比價值隨帝國局勢波動的貨幣更實用。當然,糧食價格也會波動,但暫且先不討論這一點。
話雖如此,我認為維持現狀並不妥當。實物稅比貨幣稅更難詳細記錄,容易滋生中間商剝削的問題,說白了就是給官員腐敗提供可乘之機。更重要的是,若以糧食作為“貨幣等價物”,農民在饑荒時會因糧食短缺受損,豐收時又會因糧食貶值吃虧。我希望盡快推動稅製改革,讓稅款能以貨幣形式繳納。
要實現這項改革,需要滿足三個條件:擴充官僚隊伍並賦予其更多權力、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推出便於所有人使用的貨幣。
……顯然,目前我們一個條件都無法滿足。
為什麽?
先說賦予官僚權力——若不這樣做,貨幣稅就無法徹底推行。可每個貴族都有自己的領地法規,強行統一稅製會削弱貴族權力,極易引發衝突。眼下帝國離不開瓦倫公爵、努巴爾伯爵等人的支持,不能冒這種不必要的風險;更何況,目前官僚隊伍的人數本就嚴重不足。
再說增加貨幣流通量——要讓貨幣流入農村,就必須鑄造銅幣,而穩定的銅礦供應是前提,可我們目前並無充足的銅礦資源。
最後是“便於使用的貨幣”——聽起來簡單,可現行貨幣兌換比例是“1枚大金幣=4枚小金幣=4枚大銀幣=40枚小銀幣”,無論怎麽看都複雜難懂,普通人很難快速換算。
但這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這個時代貨幣的價值由金銀的稀缺性決定。如今黃金流通量遠低於白銀,導致黃金更稀缺、價值更高;可貴金屬的價值會隨鄰國金銀產量波動,若帝國與鄰國的白銀突然耗盡,白銀可能會變得比黃金更珍貴。
我很好奇,地球上的金銀幣除了作為紀念幣外為何會逐漸消失,難道是因為金銀變得過於稀缺,無法再作為貨幣流通?可惜我並不清楚其中緣由。
換句話說,因價值波動,實際兌換比例可能會變成“1枚大金幣=4枚大銀幣”,而不是理論上的“1枚大金幣=4枚小金幣=4枚大銀幣”。過去我曾以為匯率會更接近整數,比如“1枚大金幣=5枚大銀幣”,如今看來,或許是金銀產量變化導致了這種非整數匯率的出現。
當然,若我們發行新貨幣,讓其含金量、含銀量與當前“金銀價值差”匹配,就能製定出簡單的匯率,比如“1枚金幣=10枚銀幣”。
可發行新貨幣(即重新鑄幣)的行為極易被濫用——鑄造含金量、含銀量低於麵值的貨幣牟利,正是導致洛泰爾帝國崩潰的原因之一。鑒於有這樣的先例,即便我們發行“價值公允”“匯率易懂”的新貨幣,也無法保證商人們會信任並使用。換句話說,除非我們有能力強製商家按規定匯率使用新貨幣,否則改革注定失敗。正因如此,我現在對此無能為力。
更何況,我連金銀幣鑄造廠都沒有——第六任皇帝早就把鑄造廠賣給了阿基卡爾和拉烏爾!
即便我強行改革匯率,比如定為“1金幣=10銀幣”,金銀本身的價值仍會波動,最終實際匯率可能變成“1金幣=9銀幣”。隻有在完全理想化的博弈環境中,金銀幣匯率才能始終保持固定。
要想讓“1金幣=10銀幣”的匯率長期穩定,唯一的辦法就是頻繁按實際價值比例重新鑄幣,且帝國必須足夠強大,能在這個過程中不失去貨幣信譽;或者,帝國能完全控製金銀的開采與進出口,穩定國內流通量——可隻要貴族仍掌握實權,這一切就不可能實現。
即便是曾經的大英帝國,也曾為金銀比價問題苦惱,可見這絕非易事。眼下,我們首先需要統一整個帝國,若在當前分裂狀態下強行推動如此重大的改革,大概率會以失敗告終,結果隻會得不償失。
順便一提,解決金銀比價問題的簡便方法,是隻使用單一金屬貨幣,比如大英帝國就曾從金銀複本位製轉向金本位製。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有足夠的黃金或白銀來滿足流通需求——大英帝國能成功,是因為它是擁有龐大殖民地的全球性帝國,有充足的貴金屬儲備。
我不禁好奇,帝國附近是否藏著尚未被發現的大型金礦或銀礦。
商人們已察覺到局勢變化,但我並未立即調動軍隊——我想做好萬全準備,盡可能提高獲勝的概率。
我們接下來要查看的,就是準備工作的一部分。
“實驗結果如何?”
我帶著蒂莫娜來到宮殿內的一片空地,所羅門正與貝爾貝王國的魔法師們在此進行實驗。
“陛下的推測完全正確。”所羅門回答道。
士兵們注意到我,正要鞠躬行禮,我示意他們繼續工作,隨後從所羅門手中接過記錄實驗結果的羊皮紙。空地上堆放著一堆用於“惡魔封印結界”的魔法道具。
即便是在宮殿內部,“魔封結界”也能強行“固定”空氣中的魔力,使其無法被操控,從而阻止魔法使用。它不僅是強大的魔法道具,在這個世界裏,甚至可以說是貴族防範暗殺的必備之物。
當然,它對我這種能強行將體內魔力導出使用的人無效,對薇拉·西爾維那種能操控“固定魔力”的人也無效,但對大多數普通魔法師仍有克製作用——隻要有一定財力的貴族,都會在自己的宅邸中放置魔封結界道具。
空地上堆放的這些道具,都是從被捕的帝都貴族宅邸中繳獲的,說得更直白些,是掠奪而來的。
“實驗成功了?”
“是的。即便結界外部空間的魔力耗盡,結界內部的魔力也不會受到影響。”
一般來說,施展魔法需要消耗空氣中的魔力。若頻繁使用強力魔法,空氣中的魔力會被耗盡,魔法也會暫時無法使用,這種情況被稱為“魔力枯竭”。
當然,這隻是暫時的,隨著時間推移,周圍的魔力會逐漸補充進來,恢複正常。
但魔力恢複需要時間,因此戰場上雙方魔法師交鋒後,總會有一段“魔法真空期”。
而“魔封結界”的作用,是將空氣中的魔力凍結在原地。換句話說,我此前推測的“即便結界外魔力枯竭,結界內的魔力也能保持穩定”,通過這次實驗得到了證實。
這個發現意義重大。
“事先激活魔封結界,凍結一定區域的魔力;待外部出現魔力枯竭時,解除結界釋放內部魔力……這完全可以用於奇襲。”
換句話說,魔封結界就像一個“魔法儲罐”,或者說是偽魔法回複道具——當敵方魔法師因魔力不足而放鬆警惕時,我們可以突然釋放結界內的魔力,發動單方麵的魔法攻擊。
“這麽重要的用途,之前怎麽沒人發現?”
這足以徹底改變戰場的魔法對抗格局。
“但它的效果也僅限於奇襲。除非結界範圍極大,否則內部儲存的魔力有限,無法支撐強力魔法的施放;而且結界解除後,內部魔力會迅速消散。不過,大範圍的魔封結界本身,就能有效阻礙敵方魔法師的行動。”所羅門補充道。
空氣中的魔力有“從高濃度區域流向低濃度區域”的特性,目的是平衡整體魔力濃度。濃度差越大,流動速度越快。
當人們身處魔力高濃度區域,突然看到魔力快速流失時,會感覺魔力“憑空消散”,這種現象被稱為“魔力擴散”。
“我們可以將魔力注入小型魔封結界中儲存,這樣就能積累相當數量的魔力;還可以將這些小型結界拆分,逐個解除以實現間歇性魔力釋放——隻要能控製好擴散速度。”
不過,我並不打算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用這個方法進行魔法“攻擊”。
我本以為這是個完美的方案,所羅門卻指出了關鍵問題:“這個方案有個前提——已激活的魔封結界內,必須有能主動提供魔力的人。”
沒錯,我能想到這個主意,正是因為我自己能做到這一點。
“陛下,對普通魔法師而言,魔封結界是‘死亡區域’,沒人會甘願靠近它。”
我這才意識到自己忽略了這個關鍵問題,有些尷尬。
“我們得謹慎使用。對了,那些會使用魔法的新兵,訓練情況怎麽樣了……”我趕緊轉移話題,試圖掩飾自己的疏忽,同時抬頭看向所羅門——由於我還在長個子,他的身高比我高,我不得不仰頭才能看清他的臉。可就在這時,我瞥見他身後的天空中,出現了幾個黑色的影子狀物體。
那是什麽?
一瞬間,我竟以為是飛機,可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飛機。那些黑影正緩緩向宮殿靠近。
“那是飛龍編隊嗎?”站在一旁的蒂莫娜開口說道,語氣並無太多驚訝。
“飛龍?”
黑影逐漸逼近,輪廓愈發清晰——那是會飛行的怪物,正是奇幻故事中常見的龍類生物……
“它們很可能是來自北大陸的使者。我以前還聽父親講過關於飛龍的冒險故事……”蒂莫娜說到一半,突然停住了,似乎意識到了什麽。
是啊,我從小就沒聽過什麽故事——就連講故事都被視為“不必要的教育”而被禁止。或許,這個世界的孩子都知道的常識,我卻一無所知。
“飛龍是北大陸冒險者飼養的龍類,是人工培育的物種——它們的前肢已經退化,無法獨立狩獵,隻能依靠魔法力量,借助異常發達的翅膀升空滑翔。而且它們體型不大,即便是最大的飛龍,也隻能搭載三個人。”蒂莫娜連忙解釋,話音剛落,飛龍編隊後方又出現了一個體型明顯更大的身影。
“看來還有一頭小龍。”所羅門說道。
蒂莫娜隨即補充:“小龍是唯一一種據說可被馴服的野生龍類,和其他魔法生物一樣,因過度捕獵已從東大陸消失。它們雖然比其他龍種小,但體型幾乎是飛龍的兩倍,性情十分凶猛——能駕馭小龍的騎手,技藝一定非常高超。”
“情況我清楚了。所有人立刻把東西搬進屋!我們撤退!”
按理說,這種指令應該由所羅門下達,可當時情況緊急,我下意識地發了話。
不速之客從天而降,這是我從未預料到的情況。
隨後,飛龍編隊開始在宮殿上空盤旋。
它們在揮舞旗幟?
準確地說,旗幟或許隻是隨風飄動,但這顯然是在傳遞信號。
“那是冒險者公會的旗幟,還有……貝爾貝王國的王室旗幟。”蒂莫娜辨認道。
“還能看到一麵白底黑邊的旗幟,那是使者的標誌。”所羅門補充道。
幸好隻是使者——我不禁後怕,若來的是敵人,用飛龍投擲炸彈,後果不堪設想。若是有一支飛龍戰隊,他們完全可以奪取製空權,隨心所欲地發起轟炸。
看來,除非我們也擁有空中力量,或研發出防空武器,否則未來麵對這類空中威脅,將毫無招架之力。
剛解決一個問題,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