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再苦一苦天下的士紳豪右

字數:5943   加入書籤

A+A-




    inf

 常言道,事以緩成。
    朱翊鈞不介意再逼一逼這些人。
    但用鈍刀子割肉,消化的好。
    還不會引起地方的劇烈反抗。
    “皇爺,這已經是魏國公和南直隸諸公的私產了。”馮保不得不提醒皇帝。
    這已經逼迫過分了。
    朱翊鈞大笑一聲,震的祭壇附近靈能激蕩。
    “私產?什麽私產,損公肥私之產爾。”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朕順天應人,昭彰天理,有何不妥。”
    “不過是苦一苦天下的士紳豪右,罵名朕來擔。”
    “便是他們要反,朕也自有法子製他。”
    “大伴盡管放手去做。”
    馮保苦著一張臉離開了。
    但皇帝所言,可謂振聾發聵。
    朱希孝和焦竑,以及周圍的禁衛、靈修也麵露疑惑。
    皇帝對私產重新定義。
    話語權掌握在誰的手裏就很重要。
    若是在其他人口中,皇帝就是在與民爭利。
    至於這次南直隸送來的血稅。
    朱翊鈞說道“將這批人送到西宛去。”
    “陛下慈悲。”玄都觀觀主邵元節,神出鬼沒的從帷幕後露出半個身影。
    朱翊鈞隨意的擺擺手,邵元節便悄然隱匿身形。
    社稷壇上,眾人皆不解其意。
    “陛下,臣有惑。”焦竑第一次站出來發問。
    和皇帝相處久了,就發現皇帝也有喜怒哀樂。
    甚至於比大部分人還像人。
    朱翊鈞揮袖一拂,一個蒲團送到跟前“坐。”
    焦竑按耐住激動複雜的心情,拱手作揖,盤坐在蒲團上,坐而論道。
    此刻,朱翊鈞不再以皇帝的身份來交流。
    誌同道合是為同誌。
    同尋大道是為道友。
    “陛下此強幹弱枝之法,為何不適用於全國。”
    焦竑神情肅穆,一臉板正。
    他素來堅定的認同大一統的觀念。
    隻有一個強而有力的中樞,大政府,才能將人類統合起來。
    所以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極致。
    誰手裏掌握的人才越多,說起話都要硬氣幾分。
    不是每一個將軍都像戚繼光那樣,對廟堂言聽計從。
    朱翊鈞手中一個縮略的大明坤輿圖緩緩浮現。
    這就是星炬的力量。
    眾人不自覺為之著迷。
    朱翊鈞輕輕將這個虛幻的地圖投擲而出。
    眾人仿佛身臨其境。
    隻聽朱翊鈞緩緩道來“大明兩京一十三省,萬萬之眾。”
    “一道政令落實下去,能執行一分,朕就謝天謝地了。所以,稅絕不能加。”
    否則大明的官僚們,會讓皇帝知道什麽叫層層加碼。
    借著皇帝的聖旨撈錢,曲解聖意的膽子大大的有。
    “朕身為大明天子,總領萬方,自然是特事特辦。”
    “若是有人膽敢效仿,那便是瀆職,是欺君,是大不敬。”
    這就是權力,在不同的人手中,所能發揮的效果。
    眾人有些遺憾。
    焦竑則沉浸在堪輿圖上,他望著令人心馳神往的山河、草原、荒漠、山川、雨林,頓時了然“大好河山,皆是先祖們篳路藍縷所得,豈可落於敵手,陛下聖明。”
    一直困擾焦竑的問題在此刻迎刃而解。
    他此前到底在糾結什麽愚蠢的問題。
    靈能的存在是客觀的事實。
    從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從頭頂天門湧現的靈光在泥丸宮中盤旋。
    焦竑衣袍無風自動。
    眾人隻覺焦竑附近的靈能都被壓製。
    調動起來十分艱澀。
    朱翊鈞隨手散去坤輿圖。
    “真是完全不講道理啊。”朱希孝豔羨無比。
    這種動不動就頓悟的天才,真的是羨慕不來。
    朱翊鈞十分欣慰“這就是靈能,不是嗎。”
    在一定程度上壓製其他人的時候,自己卻依舊如臂指使。
    太雙標了。
    與此同時。
    和朱翊鈞這邊欣欣向上的氛圍不同。
    王崇古和楊博兩人正當場對質。
    王崇古懷揣著一腔怒火而來,率先發難“天官素有賢名,卻不想改換門庭如此之快。”
    “想來,早就將咱們賣了個幹淨吧。”
    王崇古這段時日,總算理清了其中的聯係,感情這都是自己人的背刺啊。
    “到底是什麽時候?”王崇古咄咄逼人。
    “君不見,識時務者為俊傑。”楊博漫不經心的吐露出自己的秘密“托張四維的福,蒙陛下天恩,吾已至丹境。”
    楊博朝著王崇古舉杯示意“長生可期也。”
    王崇古渾身都顫抖起來,隻覺眼前一黑“你”
    楊博毫不客氣的說道“我勸明公早做準備,有些事是壓不住的。”
    “這早就是一筆爛賬,你卻偏偏要在陛下麵前,用一個謊言來填補另一個謊言。及至陛下厭棄,張四維就是前車之鑒。”
    “至於彈劾衍聖公府和宣大將門的奏章,我已經為你準備好了。”
    “這是最後的機會了。”
    楊博將杯中烈酒一飲而盡“嗯,這酒不好,太烈,有礙修行。”
    “汝好好想想吧。”
    隻留下王崇古一人。
    麵對錯綜複雜的爛攤子發愁。
    若隻是貪汙受賄也就罷了。
    從宣大截留朝廷和順義王的貿易開始。
    邊軍為他們保駕護航。
    上則勾連陝西等地的茶馬走私。
    下則會同山東的奴隸貿易。
    用的是鬆江的船。
    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若非如此,那不遠萬裏的魅魔從何而來。
    禮崩樂壞的時代。
    好一點的追求奢靡浮誇之風,揮灑千金,恣意放縱。
    絕望的修士們,則幹脆摒棄了人性,慘絕人寰的事情屢見不鮮。
    楊博由陛下保著,已經抽身而去。
    但這場大雷遲早要炸。
    誰來擔責。
    往誰頭上推呢。
    張四維已經是一個死人了。
    而死人是不會開口說話的。
    “上本!大不了,我拉著你們一起死。”王崇古心下發狠“誰都別想好過!”
    內閣中。
    楊博渾身輕鬆,笑著對張居正說道“太嶽,大事成矣。”
    譚綸和高拱、王國光等位列張居正左右。
    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以張居正為首的政治團體,且一家獨大。
    因為最大的張黨頭目,就在那社稷壇裏。
    張居正一番苦心孤詣。
    求的就是將敵人分化瓦解,再將他們連根拔起。
    正是隆冬之時,白災降臨。
    大運河被強製征用。
    除了星炬勾連的烽火台外,各地幾乎無法串聯。
    消息閉塞。
    山西、山東、鬆江,三地相隔甚遠,無法守望相助。
    晉黨已支離破碎,不成氣候。
    左有土默特部的人馬立功心切,右有戚繼光虎視眈眈。
    京營在定國公徐文璧的帶領下,抵達鬆江,大軍壓境。
    屆時隻需一支人馬順流而下,直入山東。
    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
    “此乃天教分付與疏狂。”張居正起身環視左右,拱手道“諸公,拜托了。”
    他要先殺山西的晉商祭旗。
    再誅徐階之心。
    奉天子討不臣。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