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文徵明的氣度,背靠大明的底氣
字數:7503 加入書籤
如今的大明早已今非昔比,大半年前,當第一批的三條鐵路順利運行之後,除了開始著手動工修草原上的鐵路之外,第二批鐵路的規劃和修建也已經在悄然進行了。
第二批鐵路要比第一批多不少,一共近十條,其中一條最長的鐵路,就是從京城直通安南的,近五千裏的距離。
因為是分段式修建,所以修建鐵路的速度和長度並沒有關係,再加上有了第一批鐵路的修建經驗,加上朝廷不斷地撥款砸錢下去,半年左右的時間,通往安南的鐵路就徹底可以通行了。
如果說之前使團從京城前往的東南亞,最起碼要一個多月,甚至近兩個月的話,那麽現在有了火車,隻需五六天左右。
理論上火車坐人的速度在每個時辰八十裏左右,但這也隻是理論上,通往安南的鐵路經曆的地形要比通往江南的複雜得多,為了盡早修通這條鐵路,朝廷在這條鐵路上撥的款要比其他鐵路多很多。
幾乎是每四十裏分一段,沿途的無數百姓都加入到了修鐵路的隊伍之中,這才保證了半年時間鐵路就修通了。
不怪百姓們熱情這麽高漲,首先是朝廷給的工錢確實很可觀,而且沒人敢克扣工錢。
其次之前三條鐵路的修建早已傳遍了大明,那三條鐵路沿途的百姓都慢慢變得富裕了起來,特別是很多商人,寧願自掏腰包,都要幫助朝廷修建鐵路。
因為這些商人很清楚,鐵路早一日修通,他們就可以通過火車運送貨物,如此一來,無論是運送速度,還是運送成本,都會大幅度降低,這對他們百利而無一害。
那些海商得知這是一條修往安南的鐵路的時候,在戶部官員的撮合之下,紛紛掏了不少錢,大明如今最大的出海口不是別處,正是安南。
一旦這條鐵路修通了,他們運往海上的貨物,運輸成本將會降到一個極低的數字。
雖說即便他們不掏錢,朝廷也會把這條鐵路修好,但朝廷完全可以自己用,不讓他們用,這一點還不是掌握在戶部手中。
單單靠著這一點,張璁等一眾戶部官員又為朝廷節省了一大筆開支。
有了這些海商和沿途商人的出資,再加上朝廷的撥款,這才讓這條鐵路修建的飛快,隻要錢到位,大明從來都不缺人,修建的速度甚至還可以更快一些。
文徵明率領大明使團,以及占城的使團,乘坐火車,用了五六天的時間抵達了曾經黎朝的國都,京城到安南的鐵軌不隻是修到這裏,而是直接修到了湄公河的出海口。
不過這裏距離占城已經很近了,文徵明率領使團在這裏下車,安南的國公黎椿見到文徵明等人到來,更是隆重歡迎,恨不得為他們舉辦一場接風宴。
“安南公不必麻煩了,我等需要盡快趕到占城,阻止東籲王朝和占城的戰事,多謝安南公的美意。”
麵對黎椿的熱情,文徵明很是淡定,他很清楚自己代表的是大明,不能失了氣度。
說完這話,文徵明看向了一旁的安南布政使。
“還望大人為我等準備車馬。”
“文大人哪裏的話,陛下早就來了旨意,本官早就讓人備好了車馬,就等文大人了。”
安南布政使急忙說道。
如果朝廷派的使臣是其他人,安南布政使倒也不用這麽謙卑,再怎麽說他也是安南布政使,下屬十五個府,完全是一方封疆大吏了。
但使臣偏偏是文徵明,文徵明是國子監祭酒就不說了,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可是錦衣衛指揮使,定國公,左柱國,光祿大夫周楚的老師。
周楚是誰?恐怕如今的大明官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文徵明作為周楚的老師,自然不是他一個安南布政使可以招惹的。
如果是以前,沒有修鐵路的時候,他還可以仗著天高皇帝遠,在安南當個土皇帝,但現在不同了,鐵路修通了,從京城抵達安南不過五六日的時間,這裏有什麽消息,很快就能傳到京城,這讓他徹底絕了亂來的心思。
“有勞大人了。”
文徵明笑道。
很快,布政使就讓人把一輛很是豪華的馬車以及一群好馬送了過來。
這馬車極其豪華,用四匹馬拉,文徵明從未坐過如此豪華的馬車,不過此時文徵明並未拒絕。
因為此時的文徵明不隻是文徵明,還是大明的使臣,一言一行,甚至出行的陣仗,都代表著大明。
“有勞大人了。”
文徵明說著,登上了馬車,向布政使行禮道。
“這馬車本官為大人特意裝了軟榻,大人一路坐火車,舟車勞頓,想來很是疲憊,可以在馬車上好好休息一番。”
布政使是一個會來事的人,說道。
“大人費心了。”
文徵明點了點頭,向安南布政使和黎椿告別之後,讓隊伍直奔占城而去。
在火車上五六天,即便是火車上也能睡覺,但那睡覺的床鋪極其狹窄,再加上火車的動靜,很難睡的踏實,文徵明確實很是疲憊,上了馬車之後,就躺在軟榻之上開始閉目養神。
從安南國都出發到占城,大明使團用了兩日左右的時間,當他們抵達占城的時候,因為有占城使者開路,他們一路暢通無阻。
文徵明抵達占城國都得時候,占城的大王波劫率領百官恭敬迎接。
東南亞這些國家如果說哪個國家對大明最忠心耿耿的話,那無疑是占城,因為占城弱小,無論是之前麵對黎朝,亦或是現在麵對東籲王朝,他們都沒有多少反抗的能力,如果不是大明一直扶持他們,占城恐怕早就被滅國了。
因此占城對大明,是無比的忠心,每次進貢的東西,從不會摻水分。
“小王拜見天朝上使。”
波劫來到文徵明麵前,恭敬行禮道。
“大王不必多禮,既然你們向我大明求助了,我大明皇帝自然不會置之不理,區區東籲王朝罷了,倘若退兵還好,倘若不識好歹,我大明天兵頃刻便至。”
文徵明沒有一句廢話,也沒有那些外交辭令,幾句話言簡意賅,讓波劫以及他身後的文武百官瞬間感到無比安心。
這就是來自大明的底氣。
占城本就不大,如今的東籲王朝,已經打到了占城西城門,文徵明等人則是從北城門進入的。
這些天波劫集合了占城所有的將士,才勉強抵擋住了東籲王朝的進攻。
“小王為上使備了酒宴,為上使接風洗塵。”
波劫恭敬道。
“酒宴不急,本使先去城牆上表明身份,為爾等調停。”
文徵明擺了擺手道。
波劫聽到這話,頓時大喜過望,他沒想到大明派出的使臣居然是這麽一個實幹家,說幹就幹,絕不耽擱,原本他們還怕大明的使臣跟他們打官腔,要好處呢,現在看來完全是多慮了。
“那就有勞上使了,小王隨您一同前往。”
波劫說著在前麵帶路,很快,文徵明和波劫就來到了西城門的城牆之上。
此時東籲王朝並沒有進攻,雙方都在休整。
“將我大明的戰旗掛起來。”
文徵明看著自己手下的人說道。
“是,大人。”
使團的其他人聽到這話,紛紛拿出那麵早已準備好的大明戰旗,掛在了占城城牆的最高處。
文徵明此舉,為的就是表明身份,在這城牆上大喊大叫是沒用的,對方不可能聽到,唯有大明的戰旗,才是最好用的。
東籲王朝的營帳之內,一些士兵看到了占城城牆上飄揚著的大明戰旗,心中一驚,作為士兵,必要的軍事素養他們還是有的,別的不說,大明的戰旗是他們必須要認識的。
看到戰旗的士兵急忙跑到統帥的營帳之內。
“什麽事?這麽著急?”
東籲王朝治軍並不嚴,軍紀很是鬆散,整個東南亞都是如此,因此戰鬥力極其有限。
即便是士兵闖入了帥帳之中,東籲王朝的統帥也隻是皺了皺眉頭,並沒有責罰。
“大帥,占城城牆上掛上了大明的戰旗。”
士兵急忙說道。
東籲王朝的統帥聽到這話,目光一凝,頓時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派人去他們城門口問一問,可是大明上使來了?”
統帥聽到這話,意識到大明的使臣可能已經到了占城,對於這一點,他並不意外,實際上這麽多年了,占城不論被誰攻打,第一時間都會向大明求助,因此無論是之前的黎朝,還是現在的東籲王朝,都不敢真的迅速攻破占城的城牆。
再怎麽說占城也是大明最忠誠的小弟,倘若真的把占城滅國了,那麽他們要麵對的恐怕就是大明的軍隊了。
他們這次攻打占城,按照王子的說法,就是要先試探一下大明的態度,並不是真的要把占城打下來。
很快,東籲王朝軍中的一個千總騎馬來到了占城城牆之下,他的手裏拿著東籲王朝的戰旗,不斷揮動著戰旗。
“打開城門側門,放他進來。”
城牆上,文徵明看著下方東籲王朝的人,說道。
“趕緊打開城門側門。”
波劫聽到這話,不敢怠慢,急忙下令道。
眼看著占城城門的側門打開了,東籲王朝的這個千總頓時有些猶豫,在考慮要不要進去,不過很快他就想通了,即便大明的使臣沒來,占城也不敢把他怎麽樣,畢竟他的身後可是東籲王朝的大軍。
想明白這些,此人便騎馬進入了占城之內,很快被人帶到了文徵明麵前。
“此乃大明天朝的上使,還不速速行禮?”
波劫在一旁狐假虎威道。
這人聽到這話,即便是早有預料,還是心中一驚,看著文徵明的樣貌和官服,都和占城之人相去甚遠,急忙躬身行禮。
“見過上使。”
文徵明看著此人,點了點頭。
“本使文壁,封皇命來此,我大明皇帝得知東籲王朝無故興兵,攻打占城,特意讓本使前來問上一問,你們東籲王朝到底是何居心?”
文徵明語氣嚴肅道。
東籲王朝的千總聽到這話,頓感心中一緊,如山一般的壓力頓時撲麵而來,這壓力是大明帶給他的,也是眼前的文徵明帶給他的。
“上使的話,小的確實不知,小的隻是一個千戶罷了。”
東籲王朝的千總此時無論是額頭上,還是後背上,都開始冒出細密的汗珠。
“那就找你們能主事的來,本使聽聞,如今你們東籲王朝是你們的王子說了算?莽瑞體對吧?就讓他來見本使,好好解釋解釋。”
文徵明說道。
“上使的話,小的一定如實回報。”
此人強忍住有些顫抖的腿,說道。
文徵明聽到這話,沒再說什麽,隻是擺了擺手,示意此人退下。
此人頓時如蒙大赦,急忙下了城牆,下了城牆之後,愣是翻了兩三次才上了馬,顯然是被文徵明嚇壞了。
“上使的天威讓那家夥嚇壞了。”
一旁的波劫忍不住拍馬屁道。
“不是本使的天威,而是我大明的天威,倘若本使身後不是大明,別說他一個千戶了,就算是普通的士兵,也不會把本使放在眼裏。”
文徵明糾正道。
“上使說的是,說的是。”
波劫附和道。
得知大明使團真的到了占城,東籲王朝的統帥再也不敢進攻,急忙讓人去給莽瑞體和汪明月送信。
信使的速度很快,恨不得把馬腿跑斷,很快,東籲王朝的王子莽瑞體就拿到了這封密信。
看到信上的內容,莽瑞體瞬間來了精神,他想過大明的使臣會來,但沒想到會來的這麽快,這讓莽瑞體瞬間感受到了大明撲麵而來的壓力。
倘若大明的軍隊能像大明的使臣一般,用這麽短的時間就能大兵壓境的話,滅他們東籲王朝,不過是彈指一揮間。
莽瑞體雖然充滿了野心,也不會盲目的自大,他能很清楚的認識到東籲王朝和大明之間的差距。
“殿下,何事如此驚慌?”
一旁的汪明月看到莽瑞體這副表情,忍不住問道。
莽瑞體聽到這話,把密信遞給了汪明月,汪明月剛開始看到大明使臣居然這麽快到的時候,想法和莽瑞體如出一轍,頓感大明的壓力如山一般襲來。
但當他看到大明使臣自稱文壁的時候,眼睛頓時亮了。
“讓他們問清楚,這個文壁是否是大明國子監祭酒文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