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壓箱底的繡片
字數:3064 加入書籤
徐佳瑩接過綠豆湯,喝了一口,甜絲絲的涼意驅散了一天的疲憊。
阿二蹲在剛種下的臘梅種子旁,好奇地用爪子扒拉著泥土,蘇木連忙走過去,輕輕把它抱開:“別搗亂,這可是蘇錦特意培育的臘梅種子,等發芽了,給你留最香的那一朵。”
阿二“喵喵”叫了兩聲,仿佛聽懂了他的話,乖乖地蹲在一旁,不再搗亂。
夜幕降臨,蘇木拿出之前買的串燈,繞在海棠樹和薔薇花架上。
按下開關,暖黃的燈光亮起,纏繞在樹枝和花架上,像一串流動的星星。
他和徐佳瑩坐在石凳上,喝著綠豆湯,聊著方教授給的建議,規劃著木槿傳媒未來的發展方向。
如何與非遺學者合作,如何將藍印花布、蘇繡等非遺文化,轉化成年輕人喜歡的內容,如何設計文創產品,讓文化IP真正“活”起來。
姨婆坐在藤椅上,看著兩人認真討論的模樣,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
遠處傳來評彈藝人婉轉的唱腔,與院子裏的蟬鳴、串燈的微光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寧靜而美好的江南夜景圖。
“等臘梅開花,方教授要是來蘇州,咱們就請她來院子裏喝茶,”徐佳瑩靠在蘇木肩上,輕聲說,“讓她看看,烏鎮的臘梅在蘇州,也能開得很好,讓她知道,她給的建議,我們都記在心裏,正在一點點實現。”
晚風裹著海棠的淡香掠過耳畔,將串燈的暖光吹得微微晃動。
徐佳瑩望著纏繞在花架上的薔薇藤,繼續輕聲呢喃:“等臘梅開了,咱們在花架下擺張酸枝木的小桌,煮一壺陳年普洱,再請李奶奶來聽姨婆彈琵琶,讓她也嚐嚐你做的烏鎮醬鴨。”
姨婆端著空了的綠豆湯碗從屋裏走出來,瓷碗碰撞的清脆聲混著笑意傳來:“那可得等到來年冬天,不過眼下倒有件要緊事,閣樓裏堆了幾箱老物件,壓在箱底快二十年了,你們要是有空,幫我歸置歸置,順便看看哪些還能用。”
兩人都答應了一聲。
次日清晨,晨光剛漫過院牆頭的青瓦,三人就搬來竹製的梯子,搭在閣樓門外。
蘇木踩著梯子推開木門時,一股混合著樟木、舊紙與絲線的氣息撲麵而來,像是打開了時光的匣子。
閣樓裏鋪著木質地板,積著薄薄一層灰,角落裏整齊堆著四個朱漆木箱,箱麵雕著纏枝蓮紋,銅鎖雖泛著綠鏽,卻依舊牢牢扣著箱體。
“這是我二十多歲時收集的繡片和刺繡工具,”姨婆蹲下身,用幹淨的棉布輕輕擦去箱麵上的灰塵,“當年跟你外婆學蘇繡,走街串巷去老宅子收老物件,遇到喜歡的繡片就買回來,後來結婚生子忙著過日子,就把這些寶貝封在閣樓裏,一晃眼就忘了。”
蘇木找來一把舊銅鑰匙,小心翼翼地插入鎖孔,輕輕一轉,“哢嗒”一聲,銅鎖應聲而開。
他掀開箱蓋,深藍色的絨布映入眼簾,絨布上整齊疊放著數十塊老繡片,像是藏著一整個江南的雅致。
最上麵一塊是民國時期的“百子圖”枕頂繡,巴掌大的布麵上,十幾個孩童或嬉鬧、或撲蝶,眉眼用細如發絲的“打籽繡”勾勒,顆顆籽珠飽滿圓潤,在晨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澤。
旁邊一塊是清代的“鳳穿牡丹”裙裾繡,鳳凰的尾羽用“盤金繡”技法,金線纏繞著真絲,層層疊疊,連羽毛的紋路都清晰可見。
還有幾塊江南水鄉題材的繡片,烏篷船的船篷用“虛實針”繡製,遠看如水墨畫般暈染,近看卻能看清每一針的走向,船槳劃過水麵的漣漪,都用淡藍色絲線繡出,仿佛下一秒就要泛起波瀾。
徐佳瑩屏住呼吸,伸出手指輕輕拂過“百子圖”繡片,指尖能感受到籽珠的凸起與絲線的細膩。
她拿起一塊“蝶戀花”繡片,繡片上的蝴蝶翅膀用“散套針”層層疊繡,從淺粉到深紫的漸變自然得如同真蝶振翅,連翅膀上的脈絡都用“施針”細細勾勒,陽光透過繡片,能看到絲線交織的細微孔隙。
“姨婆,這是什麽針法?我從來沒見過這麽精致的繡活。”徐佳瑩的聲音裏滿是驚歎。
姨婆湊過來,指著繡片邊緣的針腳解釋:“這是‘虛實亂針繡’,是蘇繡裏的絕技,現在會這種針法的人兩隻手都數得過來。當年你外婆為了學這個,在蘇州的繡坊裏當了三年學徒,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練習,手指被針紮破了好多次,傷口好了又紮,最後指尖都結了厚厚的繭子。”
她輕輕捏住繡片的一角,“你看這針腳,看似雜亂無章,其實每一針都跟著花和蝴蝶的紋理走,順著輪廓繡,才能繡出這種立體的質感,就像把真的蝴蝶釘在了布上。”
第二隻木箱打開時,徐佳瑩的目光瞬間被裏麵的刺繡工具吸引。
竹製的繡繃有大有小,最小的隻有巴掌大,是當年繡枕頂、手帕用的,最大的直徑足有一米,邊框上還留著當年固定門簾布的痕跡。
幾捆絲線裝在青花瓷罐裏,瓷罐上印著“景德鎮製”的字樣,絲線顏色從正紅、靛藍到牙白、鵝黃,足足有幾十種,雖曆經數十年,依舊鮮亮如初,沒有絲毫褪色。
“這是‘花線’,”姨婆拿起一縷紅色絲線,對著陽光舉起,絲線泛著珍珠般的光澤,“用江南的桑蠶絲撚成,一根絲線還能分成八絲,繡細活的時候,要把絲線分到最細,這樣繡出來的圖案才精致。”
“不像現在的化學線,看著亮,卻沒有這種溫潤的質感,洗幾次就會掉色。”
她又從箱底拿出一把銀製的繡花針,針身細如發絲,針尖卻格外鋒利,“這是老銀匠打的銀針,比普通鋼針軟,不容易紮破絲線,繡‘打籽繡’‘盤金繡’的時候最好用,鋼針太硬,容易把金線勾斷。”
徐佳瑩的指尖輕輕劃過絲線,又摸了摸冰涼的銀針,忽然抬頭看著姨婆,眼神裏滿是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