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遇故人

字數:3201   加入書籤

A+A-


    義賣活動當天,社區活動中心擠滿了人。
    他們的攤位被安排在靠窗的位置,陽光透過窗戶灑在繡品上,絲線泛著柔和的光澤。
    徐佳瑩負責介紹繡品,她拿起一個蓮花掛件,對圍過來的人說:“這個掛件用的是‘打籽繡’技法,每一顆籽珠都要一針一針繡出來,一顆籽珠要繞線三圈,才能保證飽滿圓潤,不容易脫落。”
    一位穿著旗袍的阿姨拿起掛件,仔細看著:“現在會這種針法的年輕人不多了,我女兒也喜歡蘇繡,能不能讓她跟你學學?”
    徐佳瑩笑著說:“我們正在做‘匠心日記’係列,會拍蘇繡教學的短視頻,您可以讓她關注我們的賬號,跟著視頻學。”
    周慧的漢服明信片也很受歡迎,不少年輕人圍在攤位前,拿著明信片討論。
    “這個漢服設計好好看,什麽時候能買到成品?”
    周慧笑著解釋:“我們正在和緙絲坊、繡坊合作,等樣品做出來,會在賬號上通知大家,到時候還會舉辦體驗活動,讓大家親手試試蘇繡、緙絲的工藝。”
    蘇木則在一旁介紹香丸,他打開一個紙盒,拿出香囊:“這裏麵裝的是我們自己做的‘雙花合香’,用的是民國老香方,沒有添加化學香料,放在車裏、書房裏都能用,還能安神助眠。”
    一位老先生拿起香囊,放在鼻尖輕嗅:“這香味純正,有老輩人做的香的味道,我買兩個,一個自己用,一個送給老朋友。”
    一上午的時間,他們捐的手工藝品就賣得差不多了。
    徐佳瑩把賣得的錢整理好,交給社區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笑著說:“你們捐的東西最受歡迎,很多人都問能不能再買,還問你們下次什麽時候再做活動。”
    徐佳瑩說:“以後我們會常舉辦體驗活動,比如蘇繡、製香體驗課,到時候再邀請大家參加。”
    離開活動中心時,一位剛買了繡片的小姑娘追上來,遞給徐佳瑩一張紙條:“姐姐,這是我的畫,我也喜歡傳統文化,以後想跟你學蘇繡。”
    徐佳瑩接過紙條,上麵畫著一個穿著漢服的小女孩,手裏拿著繡花針,旁邊寫著“我也要做傳統工藝傳承人”,她笑著摸了摸小姑娘的頭:“好啊,以後我們一起學。”
    義賣活動結束後,蘇木提議去平江路逛逛,看看有沒有傳統工藝小店,順便放鬆一下。
    平江路是蘇州有名的曆史街區,青石板路兩旁是白牆黛瓦的老房子,河邊種著垂柳,烏篷船緩緩劃過,偶爾傳來評彈藝人的演唱聲,充滿了江南韻味。
    徐佳瑩和周慧走在前麵,看著路邊小店櫥窗裏的蘇繡、緙絲製品,時不時停下來拍照,蘇木則跟在後麵,拿著相機拍街景,想為“匠心日記”收集素材。
    走到一家賣古琴配件的小店前,徐佳瑩被櫥窗裏一個緙絲琴囊吸引,正想進去看看,忽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
    “佳瑩?蘇木?”兩人回頭,隻見江源和林曉雨站在不遠處,手裏拿著剛買的桂花糖粥。
    “你們怎麽在這兒?”蘇木驚喜地走過去,江源笑著說:“我們來蘇州采風,想拍點傳統工藝的素材,沒想到這麽巧遇到你們。”
    林曉雨晃了晃手裏的相機:“我們剛從緙絲坊回來,拍了不少沈師傅織緙絲的畫麵,你們呢?”
    徐佳瑩把他們拉到路邊的茶座坐下,點了四杯桂花烏龍,開始聊起最近的經曆。
    從拜訪林師傅學古琴,到跟著趙姨學製香,再到準備義賣活動,還有周慧的漢服設計。
    江源聽後,眼睛一亮:“我們正在做一個‘江南傳統工藝’的紀錄片,正好缺蘇繡、製香的素材,不如咱們結伴同行,一起去拜訪手藝人,既能互相學習,又能豐富素材庫。”
    林曉雨也點頭:“我還可以幫你們拍漢服寫真,用平江路的老房子做背景,再配上古琴聲,肯定特別有氛圍感。”
    周慧拿出漢服設計圖,遞給江源和林曉雨。
    “我正在設計融合蘇繡、緙絲、製香的漢服,你們要是拍紀錄片,正好可以把漢服設計的過程也拍進去,展示傳統工藝如何與現代設計結合。”
    江源接過設計圖,翻看著:“這個想法太好了!現在很多年輕人對傳統文化感興趣,但不知道如何接觸,咱們把工藝、設計、穿搭結合起來,能讓更多人感受到傳統的美。”
    幾人越聊越投機,從紀錄片的拍攝計劃聊到傳統工藝的傳播方式,從平江路的小店聊到烏鎮的藍印花布作坊。
    江源提議:“明天咱們一起去拜訪趙姨,拍製香的過程,我還想采訪她,了解傳統製香行業的現狀和傳承困境。”
    林曉雨則說:“後天去古琴坊,我想拍林師傅調音的細節,古琴的音色變化特別有感染力,肯定能成為紀錄片的亮點。”
    徐佳瑩補充:“等漢服樣品做出來,咱們可以在平江路舉辦一場小型的‘傳統工藝漢服秀’,邀請社區的居民和遊客來觀看,再現場演示蘇繡、緙絲、製香的工藝,讓大家近距離感受傳統手藝的魅力。”
    不知不覺間,夕陽已經染紅了平江路的河麵,烏篷船的影子映在水裏,隨著波光輕輕晃動。
    幾人起身離開茶座,沿著河邊慢慢走,評彈藝人的歌聲從遠處傳來,與腳步聲、流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生動的江南畫卷。
    江源拿著相機,拍下河邊的垂柳和白牆黛瓦的老房子:“蘇州的韻味太足了,每一處都能成為紀錄片的鏡頭。”
    林曉雨則和周慧討論著漢服寫真的拍攝細節,兩人時不時停下來,對著一處老門楣、一扇花窗比劃,想象著漢服與場景的搭配。
    走到平江路的盡頭,蘇木忽然想起什麽,從背包裏拿出那兩張老照片。
    “這是我在古籍市場淘到的,一張是蘇州繡坊的老照片,一張是緙絲工匠的照片,咱們可以把老照片和現在的工藝場景對比著拍,展示傳統工藝的傳承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