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秘密準備的驚喜!
字數:3312 加入書籤
徐佳瑩深吸一口氣,按照姨婆說的方法反複嚐試,第五次終於成功穿針,可縫出的第一針就歪歪扭扭,針腳有的緊密如米粒,有的鬆散如黃豆,直線縫成了曲線。
“手腕要穩,力道要勻,就像你繡‘齊針’時那樣,每一針都要帶著準頭。”姨婆伸手輕輕握住她的手腕,調整針的角度。
“針從布麵穿出時要垂直,紮入時要保持傾斜45度,這樣針腳才能平整。”
在姨婆的手把手指導下,徐佳瑩漸漸找到感覺,縫出的針腳越來越均勻,雖然還比不上姨婆的精致,卻也有了幾分模樣。
那天上午,她坐在石桌旁練了整整三個小時,手指被針紮破了兩次,貼上創可貼繼續練,直到能熟練縫出一條平整的直線,才滿意地停下。
接下來的日子裏,徐佳瑩的女紅學習步入了正軌。
每天清晨,她都會準時坐在院子裏練習,從“平針縫”到“回針縫”,她用了三天時間才掌握回針縫“來回鎖邊”的技巧。
這種針法縫補的破洞格外牢固,她特意找了一件蘇木的舊襯衫,用回針縫補好肘部的磨損處,蘇木穿上後忍不住讚歎。
“比外麵縫補店補的還好看,根本看不出破過。”
學會基礎縫補後,姨婆開始教她盤扣製作。
盤扣是江南傳統服飾的精髓,從簡單的“一字扣”到複雜的“菊花扣”“琵琶扣”,每一種都考驗著手上的巧勁。
製作“一字扣”時,徐佳瑩需要將斜紋布條對折、熨燙、纏繞,再用針線固定。
起初,布條總在她手中跑偏,熨燙時還不小心燙到了手指,可她沒放棄,每天練習兩小時,一周後終於能做出圓潤飽滿的“一字扣”。
當她把第一串親手做的“一字扣”擺在姨婆麵前時,姨婆笑著摸了摸她的頭:“有你外婆年輕時的韌勁,她當年學盤扣,練了半個月才趕上你現在的水平。”
這天午後,徐佳瑩正在石桌上練習“菊花扣”的纏繞技法,絲線在她指間漸漸形成花瓣的形狀。
蘇木忽然說要去社區辦事,背著包匆匆出門。
其實,他並沒有去社區,而是騎著電動車往王師傅的裁縫鋪趕。
自從茶會上看到徐佳瑩穿著淡青色旗袍時溫婉動人的模樣,他就萌生了給她定製一套新中式服裝的想法,既要融合蘇繡、緙絲的傳統工藝,又要適配日常學習女紅、製作香丸的生活場景,不能太繁瑣。
“王師傅,又來麻煩您了。”蘇木推開裁縫鋪的藍布門簾。
王師傅正戴著老花鏡整理布料,看到他來,連忙放下手中的軟尺迎上來。
“是蘇先生啊,這次是給蘇小姐做新衣服?”蘇木笑著點頭,從背包裏拿出幾張手繪設計圖,這是他熬夜畫的,改了三版才滿意。
上衣是改良版對襟短衫,領口和袖口要用蘇繡繡上蘭草紋,麵料想用沈師傅織的緙絲,既輕盈又有質感。
下裝是寬鬆的闊腿長褲,方便徐佳瑩平時盤腿坐在石桌上刺繡,褲腳處繡著細小的雛菊圖案,還特意計劃用趙姨教的“雙花合香”香粉混合染料,讓布料自帶淡淡的清香。
“王師傅您看,上衣的領口我想讓繡娘用‘虛實亂針繡’繡蘭草,這樣立體感強,還能呼應佳瑩學的蘇繡技藝,袖口用緙絲拚接,選淺青色的緙絲,和蘭草紋的顏色呼應。”
蘇木指著設計圖上的細節,“褲子要選透氣的棉麻麵料,顏色用淺灰色,耐髒又百搭,褲腳的雛菊繡得小一點,直徑不超過一厘米,繡在褲腳內側,走路時若隱若現,不張揚。”
王師傅接過設計圖,戴著老花鏡仔細翻看,時不時用手指點著圖紙比劃。
“這個設計很用心啊,既有傳統韻味,又考慮到了日常穿著。沈師傅那邊我熟,他最近正好在織一批米白色緙絲,我下午就給你聯係,讓他留一塊適合做上衣的麵料。”
“蘇繡的話,我認識一位姓劉的老繡娘,她最擅長‘虛實亂針繡’,當年給博物館修複過民國時期的繡品,手藝絕對沒問題。”
兩人又圍著設計圖商量了半個多小時,確定了麵料的具體參數。
上衣緙絲麵料的幅寬要1.5米,厚度適中,既要挺括又不能僵硬;褲子的棉麻麵料要選經緯密度高的,保證耐磨。
還特意在衣襟內側留了一塊5厘米見方的空白區域,打算讓徐佳瑩自己繡上兩人名字的拚音縮寫“XM”和“XY”,讓衣服更有專屬意義。
“按照這個設計,加上沈師傅織緙絲、劉繡娘繡花紋的時間,大概要二十天才能做好,”
王師傅估算著時間,“我盡量催催他們,爭取月底前給你趕出來,給蘇小姐一個驚喜。”
蘇木回到家時,徐佳瑩還在專注地製作“菊花扣”,陽光透過海棠樹葉灑在她身上,發絲泛著淺金色的光,絲線在她指間靈活穿梭,一朵栩栩如生的“菊花”漸漸成型。
他悄悄把設計圖藏進臥室的抽屜裏,還特意用一本書壓好,生怕被徐佳瑩發現。
晚飯時,徐佳瑩興奮地舉起手中剛做好的“菊花扣”:“蘇木你看,我終於學會做菊花扣了!等練熟練了,就給你的襯衫縫上,替換掉原來的普通紐扣,肯定好看。”
蘇木笑著點頭,夾了一塊她愛吃的鬆鼠鱖魚放進碗裏,心裏愈發期待新衣服完成的那天。
隨著女紅技藝日漸熟練,徐佳瑩開始嚐試將手藝融入生活。
她用碎布做了十幾個小香囊,有的繡著蘭草,有的繡著雛菊,裏麵裝著自己按照趙姨香方製作的“雙花合香”丸,送給李奶奶、趙姨、沈師傅他們。
李奶奶收到香囊時,高興得合不攏嘴,掛在衣襟上天天帶著:“佳瑩這手藝越來越好了,這香囊又好看又好聞,比街上買的還精致。”
她還主動幫周慧修改漢服設計圖。
原本周慧設計的齊胸襦裙穿脫不便,徐佳瑩建議在裙擺側麵加上手工盤扣,用“一字扣”和“菊花扣”交替排列,既保留了傳統韻味,又解決了穿脫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