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王麗來了

字數:3154   加入書籤

A+A-


    轉頭望去,一輛白色SUV緩緩停在青石板路的盡頭,車窗降下,王麗戴著墨鏡,舉著手機對著他們拍攝,臉上滿是狡黠的笑意。
    “喲,這不是咱們木槿傳媒的‘江南女紅大師’嗎?擱這兒用吳儂軟語砍價呢,鏡頭都給你拍下來咯!”
    徐佳瑩驚喜得差點丟了竹籃,快步跑過去一把抱住王麗:“你怎麽突然殺過來了!事先連個微信都不發,想嚇死我啊?”
    王麗笑著從車上拎下兩個鼓囊囊的行李箱,拉杆上還掛著印有“上海老字號”字樣的點心袋。
    “這不是怕你們提前準備,沒了‘突擊檢查’的驚喜嘛!蘇錦在烏鎮給我發了你們‘江南匠心坊’的視頻,我看著你們繡蘇繡、學製香,還能天天吃李奶奶做的定勝糕,實在按捺不住想來蹭吃蹭喝的心思,連夜就收拾行李開車過來了。”
    蘇木連忙接過沉甸甸的行李箱,掂量了一下打趣道:“這裏麵怕不是裝了半箱零食?歡迎歡迎,正好‘江南匠心坊’剛開業,缺個專職美食顧問,你這資深吃貨來正好,以後體驗課的茶歇就交給你規劃了。”
    王麗拍了拍蘇木的肩膀,得意地晃了晃手機:“放心,我早就做了攻略,蘇州的老字號、私房菜我都列了清單,這趟來不僅要蹭吃,還要帶你們把蘇州美食吃個遍!”
    跟著兩人回到姨婆小院,王麗剛放下行李就被院子裏的景致勾住了腳步。
    海棠樹枝上掛著江源的《江南工藝十二時辰》畫作,晨露落在《卯時·織絲》的畫紙上,將緙絲織機的線條暈得愈發柔和。
    石桌上擺著徐佳瑩剛繡完的臘梅香囊,旁邊放著半盒趙姨送的“蘭草香”香丸。
    牆角的臘梅芽已長出半尺高,嫩綠的葉片上還沾著露水。
    連平日裏怕生的阿二,都搖著尾巴湊過來,用腦袋蹭她的牛仔褲。
    “這日子也太安逸了吧,”王麗拿起石桌上的《吳儂軟語入門手冊》,翻看著徐佳瑩寫滿注解的筆記。
    “‘倷’是‘你’,‘儂’也是‘你’,熟人用‘儂’更親切”“‘吃茶’要讀‘qī chá’,尾音要輕,像歎氣似的”,忍不住嘖嘖稱奇。
    “沒想到才幾個月,你們不僅把蘇繡、緙絲學得有模有樣,還練起了蘇州話,看來是徹底把蘇州當成第二個家了。”
    姨婆從廚房端著剛煮好的雞頭米甜羹出來,白霧繚繞的青瓷碗裏,圓潤的雞頭米泛著珍珠般的光澤。
    見是王麗來了,她連忙放下碗,拉著王麗的手往藤椅上坐:“是麗丫頭啊,快坐快坐,剛出鍋的雞頭米,趁熱嚐嚐。這是蘇州西山的新米做的,比去年的更糯。”
    王麗接過碗,用小勺舀起一顆雞頭米送進嘴裏,清甜的米香混著淡淡的桂花香在口中散開,軟糯卻不粘牙。
    “外婆的手藝也太絕了!比我在上海米其林餐廳吃的甜品還地道,這才是真正的江南味道。”
    姨婆被逗得眼睛都眯成了縫,當即拍板:“你就在這兒多住幾天,正好佳瑩他們忙著工作室的事,你來了也能幫著搭把手。晚上咱們包餃子,你最愛吃的白菜豬肉餡,外婆給你多放些蝦仁。”
    王麗本就計劃在蘇州長住,聽聞這話立刻笑得眼睛發亮:“我正有此意!我要在蘇州住上半個月,把你們的‘江南慢生活’體驗個遍,早上跟著李奶奶買菜學方言,下午去‘江南匠心坊’學製香繡蘇繡,晚上跟著你們去平江路聽評彈,順便給我的美食公眾號攢夠素材。”
    說著,她掏出手機,對著桌上的雞頭米甜羹、牆上的畫作、院角的臘梅芽拍個不停,手指飛快地在屏幕上敲擊。
    “標題就叫《突襲蘇州!我的冤種好友竟在這裏過上了神仙日子,還學會了吳儂軟語》,肯定能火!”
    接下來的幾天,王麗徹底融入了蘇州的市井生活,活脫脫成了巷弄裏的“新蘇州人”。
    清晨五點半,她就準時敲響徐佳瑩的房門,催著一起去小菜場。
    才兩天時間,她就摸清了菜場的“隱藏規則”,東邊攤位的青菜最新鮮,是攤主自家種的。
    西邊阿婆的豆腐腦是古法點的,比機器做的更嫩,北邊攤位的醬鴨是老字號,每天隻賣二十隻,去晚了就沒了。
    在賣青菜的攤位前,王麗學著徐佳瑩的樣子,捏著青菜的根部輕輕晃了晃,用還帶著上海口音的蘇州話說。
    “阿婆,倷個青菜葉子有點黃個呀,肯定是放了兩天哉。便宜眼,三塊五一斤,我買三斤,下次還來照顧倷生意!”(阿婆,你的青菜葉子有點黃,肯定是放了兩天了。便宜點,三塊五一斤,我買三斤,下次還來照顧你生意!)
    雖然“黃個呀”的調子跑偏成了“黃gà呀”,但賣菜阿婆被她的熱情和認真勁兒逗樂了,一邊用圍裙擦手一邊笑道:“小姑娘蠻會講個嘛,就按儂個價,再送儂一把小蔥,炒雞蛋香得很!”
    王麗接過青菜和小蔥,笑得合不攏嘴,轉頭對徐佳瑩擠眉弄眼:“你看,我這蘇州話天賦不錯吧,下次就能自己來買菜咯!”
    到了下午,王麗就跟著趙姨在“江南匠心坊”的製香區學製香。
    她學得格外認真,趙姨教她辨認香材時,她把每種香材的氣味、產地、用法都記在筆記本上,還特意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
    沉香用棕色筆寫“醇厚帶甜,做底香”,茉莉用粉色筆寫“清甜濕潤,做表香”,薄荷用綠色筆寫“清涼提神,夏天用”。
    研磨香粉時,她按照趙姨說的“順時針輕搗,力度均勻”,握著石杵的手雖然漸漸發酸,卻依舊不肯停下。
    “趙姨,這沉香木要搗到啥程度才算好呀?是不是要像麵粉一樣細?”
    她一邊搗一邊用蘇州話問道,雖然發音還有些生硬,卻比早上流利了不少。
    趙姨坐在一旁,看著她額角滲出的細汗,笑著遞過一塊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