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火候
字數:3307 加入書籤
趙姨繼續說。
“要搗到粉末能從指縫慢慢漏下去,摸起來沒有顆粒感,大概要半個鍾頭。製香和你做美食一樣,急不得,得慢慢來,火候到了,香味才正。”
王麗點點頭,放慢搗杵的節奏,鼻尖縈繞著沉香與茉莉混合的溫潤香氣,忍不住閉上眼睛深呼吸。
“這香味也太舒服了,要是做成香薰放在餐廳裏,客人肯定會多坐一會兒,連菜都能多吃兩碗。”
傍晚時分,王麗總愛拉著徐佳瑩去平江路“掃街”。
她背著相機,脖子上掛著剛買的蘇州刺繡掛墜,走一路拍一路,從青石板路上帶著青苔的縫隙,到河邊搖著櫓的烏篷船。
從老字號茶館掛著的藍布幌子,到巷弄裏擺著的手作銀飾小攤,甚至連牆角盛開的一朵紫陽花、窗台上擺著的一盆茉莉花,都被她收入鏡頭。
路過一家名為“玉露春”的評彈茶館時,她非要拉著徐佳瑩進去聽戲。
茶館裏擺著十幾張八仙桌,坐滿了喝茶聽戲的老茶客,空氣中彌漫著碧螺春的清香和瓜子的香氣。
台上的男女藝人穿著傳統戲服,一人彈三弦,一人打琵琶,正唱著《珍珠塔》中“方卿見姑娘”的選段。
王麗聽不懂唱詞,就湊在徐佳瑩耳邊,讓她用蘇州話實時翻譯。
當聽到方卿拿出母親的珍珠塔被姑娘嫌棄“寒酸”時,王麗氣得拍著桌子,聲音都提高了幾分。
“這姑娘也太勢利眼了!方卿好歹是讀書人,她怎麽能這麽看不起人!等會兒方卿發達了,看她怎麽後悔,我倒要聽聽後麵她怎麽道歉!”
她這一激動,引得周圍的老茶客都轉頭看過來,隨即紛紛笑了起來。
鄰桌的老爺爺笑著遞過一盤瓜子:“小姑娘第一次聽評彈吧?《珍珠塔》後麵還有‘九鬆亭’‘贈塔’的橋段,保管讓你解氣。”
王麗接過瓜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小聲對徐佳瑩說:“這評彈太有意思了,比看電視劇還上頭,以後每天都來聽。”
作為深耕美食領域多年的“資深吃貨”,王麗最惦記的還是蘇州的市井美食。
安頓好的第二天,她就拉著蘇木和徐佳瑩直奔觀前街,誓要把這條百年老街的美食“一網打盡”。
剛到街口,一股甜香就撲麵而來,王麗順著香味望去,隻見“采芝齋”的招牌在陽光下格外醒目。
黑底金字的牌匾,透著百年老字號的厚重。
“采芝齋!這可是蘇州糕點的天花板,我在美食攻略上看了無數次,今天終於能親口嚐嚐了!”
王麗拉著兩人快步走進店裏,櫃台裏擺著芝麻酥、棗泥糕、薄荷糕、鬆子糖等數十種糕點,每種都用青花瓷盤盛著,精致得像一件件藝術品。
她眼睛都看直了,每種糕點都要了一小塊,裝了滿滿一盒子:“這個鬆子糖我要嚐嚐,看著鬆仁顆粒就很飽滿;還有這個薄荷糕,綠油油的,夏天吃肯定清涼解暑,對了,那個棗泥糕也來一塊,我最愛吃棗泥餡的!”
店員見她熱情滿滿,笑著介紹:“我們家的鬆子糖用的是東北長白山的鬆仁,每天現炒現做;薄荷糕加了新鮮的薄荷葉汁,沒有添加劑,棗泥糕是用山東金絲小棗熬的餡,甜而不膩。”
王麗一邊聽一邊點頭,拿起一塊鬆子糖放進嘴裏,鬆仁的香脆混著糖的清甜在口中散開,忍不住閉上眼睛感歎。
“太香了!這鬆仁也太實在了,每一口都能吃到顆粒,比我在上海買的鬆子糖正宗多了。”
她還不忘給姨婆、李奶奶、趙姨他們各打包了一份,特意叮囑店員:“用你們家的油紙包,別用塑料袋,油紙包著才有老味道。”
從采芝齋出來,王麗又領著兩人鑽進旁邊的“宮巷”,沿著青石板路七拐八繞,找到一家藏在老宅子深處的私房菜館。
“老蘇州私房菜”。
菜館的門臉很小,木門上掛著一塊褪色的木牌,推開木門卻是別有洞天。
小小的院落裏種著一棵石榴樹,樹下擺著兩張八仙桌,屋內還有三個包廂,牆上掛著老蘇州的黑白照片。
老板是位年過六旬的老廚師,姓吳,以前在蘇州飯店做過主廚,退休後開了這家小店,每天隻接待十桌客人,不接受預訂,全靠排隊。
王麗早就打聽好了規矩,帶著兩人趕在十一點開門時就到了,順利占到了院子裏的桌子。
她熟練地翻開菜單,點了鬆鼠鱖魚、響油鱔糊、清炒蝦仁、蓴菜銀魚羹四道經典蘇幫菜,還特意加了一道吳師傅的招牌菜,酒燜肉。
“蘇幫菜的精髓在於‘甜而不膩、鮮而不俗’,尤其是鬆鼠鱖魚,考驗的是刀工和調汁的功夫。”王麗一邊等著上菜,一邊給蘇木和徐佳瑩科普。
“我查過資料,正宗的鬆鼠鱖魚要把魚肉切成麥穗花刀,炸的時候要炸兩次,第一次定型,第二次炸脆,糖醋汁要加番茄醬、白醋、白糖、料酒,比例要精準,才能酸甜適中。”
沒過多久,菜就陸續上桌了。第一道鬆鼠鱖魚端上來時,王麗立刻拿起手機拍照。
“你們看,這刀工多精致,魚肉炸得金黃酥脆,像一隻展開尾巴的鬆鼠,糖醋汁澆在上麵還冒著熱氣,太有食欲了!”
她夾起一塊魚肉,蘸了蘸湯汁送進嘴裏,外酥裏嫩的魚肉裹著酸甜的醬汁,瞬間打開了味蕾。
“絕了!這魚肉一點腥味都沒有,糖醋汁的酸甜度剛好中和了油膩,比我在星級酒店吃的還地道!”
響油鱔糊上桌時,吳師傅特意過來介紹:“這鱔絲是今天早上剛劃的,用的是筆杆粗的鱔魚,先煸香蒜末和胡椒,再下鱔絲快炒,最後澆上滾燙的香油,‘滋啦’一聲,香味就出來了。”
王麗夾起一筷子鱔絲,入口嫩滑,蒜香和胡椒香完美融合,還有淡淡的黃酒香味。
“這鱔絲也太嫩了,一點都不柴,胡椒的香味恰到好處,吃著又鮮又開胃,我能就著這道菜吃兩碗米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