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充實的假期
字數:3234 加入書籤
“邢夢潔,你幫忙布置體驗區,就在展廳的東側,那裏空間寬敞,光線也好,我和蘇木負責聯係手藝人,讓他們配合體驗展,現場演示工藝,再和小程序的內容結合起來,效果肯定更好。”
“沒問題!保證完成任務!”王麗和邢夢潔異口同聲地答應,臉上滿是興奮,王麗已經開始拿出手機,琢磨著宣傳文案的思路。
沈亦舟也補充道:“我這段時間也沒閑著,跟著蘇叔之前推薦的建築師李老師學習,參與了一個小型的傳統元素建築設計項目,主要是把蘇州的窗格紋樣融入現代民宿設計。”
“這次回來,想向蘇叔和徐姨請教一些關於蘇州傳統建築紋樣的問題,也想看看‘平江路曆史街區活化’項目的進展,學習一下陸先生的設計思路。”
“好啊,”蘇木笑著說,放下手中的筷子,“明天我帶你去項目現場看看,那裏已經開始初步施工了,建築外立麵的框架已經搭起來了,能直觀地看到水波紋和窗格紋樣的應用。”
“我再給你找一些傳統建築紋樣的資料,都是之前收集的老圖紙,有很多已經失傳的紋樣,對你的學習應該有幫助。”
“謝謝蘇叔!”沈亦舟眼中閃過一絲感激,連忙道謝。
晚飯在歡聲笑語中結束,飯後,眾人坐在庭院裏喝茶聊天。
蘇錦和沈亦舟依偎在一起,分享著在北京的趣事,比如第一次去北京的傳統工藝博物館,看到清代的蘇繡龍袍時的震撼。
比如為了收集資料,跑遍了北京的大小書店,終於找到一本關於傳統紋樣的老書。
徐佳瑩和蘇木坐在一旁,看著女兒幸福的模樣,臉上滿是欣慰,偶爾插幾句話,詢問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姨婆和崔姝坐在另一邊,聊著家常,姨婆給崔姝講著蘇錦小時候的趣事,說她小時候總跟著自己學刺繡,繡壞了無數塊布料,卻依舊堅持不懈,崔姝聽得津津有味,時不時發出笑聲。
月光灑在每個人身上,溫柔而美好,庭院裏的桂花香氣越來越濃,混合著茶的清香和眾人的歡聲笑語,構成了一幅溫馨而動人的畫麵。
“這次回來,感覺‘蘇州記憶’變化好大,展品越來越豐富了,遊客也越來越多了,比我上次來的時候熱鬧多了。”
蘇錦看著庭院裏的景致,感慨道,目光掃過展廳的方向,“爸,媽,你們辛苦了,把‘蘇州記憶’做得這麽好,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歡上傳統工藝,你們真厲害。”
“傻孩子,這不是我們一個人的功勞,”徐佳瑩笑著說,伸手摸了摸她的頭。
“有沈師傅、周師傅他們這些手藝人的傾囊相授,有王麗、邢夢潔他們的全力支持,還有這麽多遊客的喜歡,才有了‘蘇州記憶’今天的樣子。傳統工藝的傳承,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戰鬥,是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結果。”
“是啊,”蘇木補充道,語氣帶著幾分感慨,“傳統工藝的傳承,不是靠一個人或兩個人的努力,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堅守與創新。”
“你和亦舟年輕,有想法,有活力,懂數字化技術,未來,傳統工藝的傳承,還要靠你們這些年輕人,把老手藝用新方式傳播出去,讓它們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蘇錦點點頭,眼神堅定:“爸,媽,你們放心,我們一定會努力,把傳統工藝的數字化傳播做好,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上這些老手藝,讓它們在新時代煥發出更耀眼的光彩。”
“等小程序完善好了,我們還要把它推廣到全國,讓更多人了解蘇州的傳統工藝,了解‘蘇州記憶’。”
沈亦舟也握住蘇錦的手,語氣真誠:“我們會一起努力,不辜負你們的期望,不僅要做好數字化傳播,還要深入學習傳統工藝,把傳統元素融入現代設計,讓傳統與現代更好地結合。”
月光如水,灑在庭院的每一個角落,桂花的香氣在空氣中彌漫,混合著茶的清香和眾人的歡聲笑語,構成了一幅溫馨而動人的畫麵。
徐佳瑩靠在蘇木懷裏,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滿是幸福與安寧。
無論遇到多少風雨,隻要家人在身邊,隻要有這份對傳統工藝的熱愛與堅守,他們的生活就會永遠充滿溫暖與希望。
接下來的假期,蘇錦和沈亦舟全身心投入到“傳統工藝數字化體驗展”的籌備中。
蘇錦負責完善小程序的功能,添加遊客反饋模塊,優化視頻播放界麵。
沈亦舟則負責體驗區的布置,從網上訂購了四台觸摸式一體機,搭建了簡易的展示架,展示架用的是竹編材料,與工作室的風格保持一致。
“蘇州記憶”的庭院裏,每天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遊客們通過小程序了解傳統工藝的製作過程,掃描展品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詳細的工藝講解和手藝人的訪談視頻,再親手體驗竹編、蘇繡,臉上滿是新奇與興奮。
蘇錦和沈亦舟忙碌著,耐心地解答遊客的疑問,指導他們操作小程序,偶爾停下來,和父母、姨婆一起吃頓飯,聊聊近況,日子充實而幸福。
陸景年在對接工作時,看到蘇錦和沈亦舟,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笑著送上祝福:“沒想到蘇小姐和沈先生回來了,看來這個假期,‘蘇州記憶’會更加熱鬧。你們的數字化體驗展很有新意,既傳播了傳統工藝,又符合年輕人的喜好,值得學習。”
“是啊,他們回來幫忙籌備體驗展,正好熱鬧熱鬧,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路。”徐佳瑩笑著回應,語氣自然而從容,沒有絲毫多餘的情緒。
陸景年沒有再多言,專注地對接工作,討論著體驗區與“平江路項目”的聯動方案,結束後便禮貌道別,全程保持著專業而得體的距離。
假期過半,“傳統工藝數字化體驗展”順利開展,吸引了大量遊客,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對這種“數字化+傳統工藝”的模式充滿興趣,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體驗,為“蘇州記憶”帶來了更高的關注度。
小程序的訪問量節節攀升,預約體驗課程的遊客也越來越多。
看著眼前熱鬧的景象,徐佳瑩和蘇木相視一笑,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期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