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七章 廣州邀請

字數:2963   加入書籤

A+A-


    徐佳瑩的眼中滿是不舍,卻也帶著期許與放心,她知道,女兒已經長大了,帶著家族的傳承與期望,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了,那支玉簪會像一位無聲的守護者,陪伴著她,給她力量。
    回到小院,庭院裏的桂花依舊飄香,隻是少了幾分嘰嘰喳喳的笑聲,顯得安靜了許多。
    徐佳瑩走到石桌旁,拿起蘇錦不小心落下的一個小小的竹編蝴蝶,那是她在體驗區跟著周師傅學編的,雖然針腳不夠規整,卻充滿了靈氣與認真,邊緣還有她不小心紮到手指留下的小小血跡。
    “孩子長大了,總要學會自己飛翔。”蘇木走到她身邊,輕輕從身後抱住她,語氣溫柔,“但無論她飛得多遠,飛得多高,這裏永遠是她的家,我們永遠是她最堅實的後盾,等著她回來。”
    徐佳瑩靠在他懷裏,點點頭,目光落在庭院裏的玉蘭樹上,仿佛看到了女兒戴著玉簪,在陽光下笑著奔跑的身影。
    這支玉簪承載的不僅是歲月的記憶,更是家族的愛、堅韌與力量,這份傳承,會像江南的流水一樣,綿長而悠遠,陪伴著女兒走過人生的每一段旅程,也陪伴著“蘇州記憶”,在傳統與創新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小院裏的煙火氣依舊,桂花香氣依舊,隻是那份關於傳承與牽掛的情感,愈發深厚綿長。徐佳瑩知道,無論歲月如何流轉,無論相隔多遠,這份血脈相連的愛與堅守,永遠是他們心中最溫暖的港灣,也是“蘇州記憶”最堅實的根基。
    ……
    蘇州的深秋,總帶著一種清潤的靜謐。
    陽光透過“蘇州記憶”工作室庭院裏的玉蘭樹葉,在青石板上投下細碎的光影,桂花的殘香還未完全散去,夾雜著空氣中淡淡的竹香、絲線香與老木頭的溫潤氣息,釀成江南獨有的溫潤味道。
    展廳內,遊客們低聲交談著,指尖輕輕拂過展架上的文創產品,緙絲的細膩、竹編的肌理、蘇繡的靈動在暖黃燈光下愈發動人,偶爾傳來工作人員溫和的講解聲,一切都顯得平和而有序。
    午後三點左右,陽光漸漸西斜,透過木格窗灑進接待區,在竹編桌麵上投下溫暖的光暈。
    蘇木正坐在桌旁,整理著“平江路曆史街區活化”項目的合作總結報告,筆尖在宣紙上沙沙作響,墨色暈染開,與紙上的圖表相得益彰。
    徐佳瑩則坐在他對麵,低頭翻閱著新一季文創產品的設計草圖,時不時用紅色鉛筆在上麵做著標注。
    在蘭草紋圍巾的設計圖旁寫下“絲線選淺青漸變”,在竹編收納盒的草圖上圈出“增加防滑底墊”,兩人偶爾交換一個眼神,無需多言便懂彼此心意。
    王麗抱著一摞文件走進來,腳步輕快,淺灰色的棉麻襯衫衣角隨著動作輕輕晃動,臉上帶著一絲好奇:“蘇木,佳瑩,剛才收到一封來自廣州的快遞,是給蘇總的邀請函,看著挺正式的,快遞封皮都印著燙金字樣。”
    她將一個厚實的牛皮紙信封放在蘇木麵前,信封上“嶺南文化基金會”幾個燙金字樣在陽光下閃著微光,右下角貼著一張小小的郵票,蓋著廣州當地的郵戳,邊緣還印著細密的芭蕉葉紋樣,透著濃濃的嶺南風情。
    “廣州的邀請函?”蘇木停下手中的筆,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伸手拿起信封,指尖觸到粗糙的牛皮紙,帶著淡淡的油墨香氣與紙張特有的質感。
    “我在廣州沒什麽熟人,會是誰發來的?難道是之前對接的文創渠道商?”
    徐佳瑩也抬起頭,好奇地湊過來,發間的梅花胸針在光線下泛著柔和的光澤:“打開看看就知道了,說不定是和文化傳播相關的活動,畢竟木槿傳媒的《江南工藝十二時辰》在業內反響不錯,說不定已經傳到嶺南了。”
    蘇木點點頭,小心地拆開信封——牛皮紙質地堅韌,他沿著封口的虛線輕輕撕開,裏麵抽出一張設計精美的邀請函。
    紙張是厚實的宣紙材質,邊緣印有淡雅的嶺南芭蕉葉與木棉花紋樣,采用套色印刷,淺綠與深紅相映,透著濃濃的文化氣息。
    字跡是工整的楷書,墨色濃淡適宜,筆鋒遒勁,一看便是出自書法大家之手。
    “‘嶺南文化基金會’誠摯邀請蘇木先生作為‘新時代江南文化傳播的傑出代表’,參加即將在廣州舉辦的‘南北文化交融論壇’……”
    蘇木輕聲念著邀請函上的內容,眼神漸漸變得驚訝,“邀請我去做論壇分享,主題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傳播的創新融合’,時間定在一個月後,為期三天。”
    “嶺南文化基金會?”徐佳瑩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伸手接過邀請函仔細翻閱,指尖輕輕摩挲著宣紙的紋理,“這個基金會我知道,在文化界很有分量,專注於南北文化交流與傳承,之前舉辦過好幾次大型文化論壇。”
    “邀請的都是業內知名的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和文化傳播者,能被他們邀請,說明‘蘇州記憶’和木槿傳媒的影響力已經跨出江南了,是天大的好事啊。”
    蘇木繼續往下看,目光落在邀請函的推薦人落款處,瞳孔瞬間收縮:“推薦人是唐建?”
    “唐建?”徐佳瑩也愣住了,隨即恍然大悟,嘴角揚起笑容,“難怪呢,之前唐導來蘇州拍攝紀錄片時,和你聊了很久關於傳統文化傳播的話題,他當時就對你的理念讚不絕口,肯定是覺得你的實踐很有價值,才推薦你的。”
    提起唐建,蘇木的思緒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幾個月前。
    當時唐建帶著團隊來蘇州拍攝《江南工藝十二時辰》的衍生紀錄片,兩人在“蘇州記憶”的庭院裏聊了整整一個下午,就著一壺碧螺春,從木槿傳媒的紀錄片拍攝理念。
    “不刻意擺拍,捕捉最真實的工藝瞬間”,到“蘇州記憶”的傳統工藝活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