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遊仙 第二章 入夢金陵
字數:6245 加入書籤
修行最是無趣,長生無甚意思
我於人間一場大醉,偏不清淨
——徐君房
仙蹤渺茫,四個字道盡了凡俗之人對於修道成仙的渴望,不乏窮極一生也不得其門而入之人。就連掌握著天下的始皇帝,多年來都在不斷地訪仙問道,可縱然有修行界的大神通者,也改變不了那仙凡之間的一線隔閡。
生而蘊靈之人才具備踏上修行之路的資格,這類人被稱之為道種,大道種子。
天道隨手播撒入人間的種子,形容的準確而又冷漠。
種子總需要沃土才能茁壯成長,如同寧不回這一類能拜入仙門之人,修行路上總是會更順風順水,有師傅傳道,有師兄弟護道。也有種子被潑灑在荒地,好似郭衍這樣的人,同樣是天生道種,卻沒有機緣踏上仙途,蹉跎了半生。
所以寧不回給了郭衍一次選擇的機會,是回軍中複命,還是去等一個人。
郭衍選擇了後者。
下山途中郭衍一路喜不自勝,到了山下便從懷中小心取出一道法令,這是一枚最低等的通訊符令,山中十幾支小隊各有一隻,隻能傳達自己所在位置,可通知周圍小隊迅速支援。放出法令不一會便有一隻小隊趕到山下,為首的是一位滿臉大胡子的大漢,見到郭衍一行隻剩不到十人,且人人帶傷著實嚇了一跳。
“老郭這是咋了。”大胡子瞪著兩顆黃豆眼開口問道。
“快把你的法令也放了,現在當務之急是集合所有兄弟,下山。”郭衍沒有和大胡子寒暄,拿著寧不回給的方仙令在大胡子眼前晃了晃直接命令道。
大胡子一看郭衍手中的黑玉牌,心中明白了大半,沒有二話,掏出懷中法令便捏碎了,不到半日金陵山中的散布的銅甲衛便都被集合在山下。眼見人都差不多聚齊,不少隊伍都有傷亡,郭衍沒有寒暄當即手舉方仙令開口道:
“尊上仙法旨,即刻返程複命。”
金陵山深處一條小溪旁,寧不回站在一棵大樹的樹梢上,皓月星輝遙相呼應,他有些想家了。記得在雲夢山的時候,他也是這樣站在樹梢上,抬頭望著漫天的星辰,總覺著自己為何修行這麽慢,還不能讓師傅放心,什麽時候才能下山。
寧不回伸手隨意的在身前揮了揮,便牽引起一縷縷月華光輝在指尖流轉,樹下的白毛狼王看到這一幕眼睛瞪的滾圓,望著寧不回指尖流淌著的精純至極的太陰月華,流露出無比渴望的意思。
修行的第一階段便是納氣,以自身之靈引動天地間種種玄靈之氣入體,這便是標識著踏上修行之路的第一步。
有天賦卓絕者如同寧不回,尚在繈褓時初見月亮,便引動太陰月華入體。
下一刻寧不回手中的太陰月華飄出一絲,直直射入白毛狼王額前的豎眼之中。
白毛狼王的豎眼閃爍起熒光,可是身子卻如同喝醉一般,四肢擺動似乎都快站不穩了,看著白毛狼王搖搖欲墜的模樣,寧不回嘴角上揚,閉上眼睛,默念一聲,入夢。
鬼穀一脈不傳秘法,大夢衍天決。
寧不回行走在白毛狼王的夢境之中閑庭信步,宛若在自己花園裏漫步。以寧不回的修為強行入白毛狼王的夢境不過舉手之勞,但是白毛狼王的修行道途便要止於此步,就目前而言寧不回還不想取走這頭妖狼的性命,不為別的,隻是覺得有趣。
入夢白毛狼王,是為了尋找隱藏在金陵山的龍脈線索。
大秦滅楚前,金陵邑是楚國領地,楚地修行的大巫,極善溝通天地,以山川河流,花草魚蟲來布置陣法,神通詭異莫測,極難被察覺。這也導致於巫脈的詛咒一道明明是天地正法,卻被漸漸謠傳成見不得光的下流道統。
而這金陵的龍脈隱而不發,隻見其勢,不見其形,最重要的原因也是被楚地大巫以大神通手段隱藏起來了。寧不回曾入夢推演,一夢足足八百年之久,直到在金陵山見到地龍翻身,才確定龍脈的脈門就在此地。
借著白毛狼王的夢境,寧不回很快發現,金陵山的秘密,此處蘊含著一座小天地。
對於小天地,寧不回並不陌生,從小修行的雲夢山,在他七歲破境時不小心毀去了護山雲霧大陣,便是他煉化一部分雲夢山山脈化作小天地。可是與金陵山相比,還是略遜好幾籌。此地的小天地乃是憑借一條完整龍脈布置,與此大天地相連卻不相通。說是一方小天地,不如說是另一方世界隻是其中的情況一概未知。
確定了是小天地,寧不回倒也是露出了笑容,他最不怕的便是小天地,隻見他背後長劍自行飛起,朝著天上明月疾射而去,懸停在高空中,劍穗上墜著的銅錢迎著月亮,月光穿透銅錢中間方孔,化作一道道淡淡的太陰月華,正對著金陵山所在的方向,化作一個巨大的光罩,寧不回嘴唇輕起淡淡吐出兩字“入夢。”。
寧不回借著月光入夢金陵山。
眼前的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寧不回此刻竟站在一座巍峨的城門前,城門牌匾上用楚地銘文寫著金陵二字。
熊氏果然是一脈相承的瘋子,居然用一整座小天地修一座陵寢。
下一刻睜開眼,銅錢拖著長劍從天降落,重新被在寧不回身後。
天上依舊是繁星點點,流水潺潺,白毛狼王靠著大樹睡的正香。
既然已經知曉隻是一座陵寢,寧不回也不打算慢慢破解小天地的陣法。
一座沒人守護的小天地,打碎就行。
但是寧不回以神通入夢整座金陵山的消耗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想,不過既然已經找到了目標,今晚有所收獲,便是值得的。
於是寧不回盤膝而坐,手捏五嶽鎮山印,恢複起自身的精氣神。
劍穗上墜著的銅錢懸浮在寧不回身前,散發出陣陣熒光包裹住寧不回的身軀,為他護法,這枚不起眼的銅錢,原先乃是一枚壓勝錢,寧不回小時候修行大夢衍天決時,常常枕著此錢入夢,所以銅錢與寧不回修行功法冥冥中有著氣機牽引。
而當寧不回修為突破出神時,便誕生出一個想法,嚐試以自身神通催動太陰月華煉化這枚壓勝錢,沒想到真的使其成就一枚銅錢法寶。
一年前寧不回修成元神成就真人,曾冒著極大危險,以元神附著法寶銅錢,試圖使其沾染一絲靈韻,想著通過日後以自身靈氣不斷蘊養,有沒有機會蛻變成靈寶,沒想到真的成功了,雖然銅錢仍是在法寶的範疇,但其中的的確確蘊含法寶不具備的靈性。
放眼整個天下,這都是不可思議的事,因為任何一件靈寶都是可遇而不可求之物。
靈寶通常是天地生養自然形成,所含神通與靈性,皆是在靈寶所誕生的天時地利匯聚而成。修行者煉製法寶並不稀奇,可煉製出靈寶聞所未聞。倒是有特殊的法寶在修煉者的幹預下蛻化成為靈寶的例子,可是這些情況都有一個共同點,是在整個修行界都公認的不可能效仿。
多年以前,大秦滅趙,曾坑殺趙國四十萬降族,屍坑中曾無意中落下一把殘破的法寶,沒曾想竟在此地蘊養出一件嗜血的靈寶,出世時凶氣滔天,血染蒼穹。最為讓人唏噓的是,這件法寶出世後,時不時就被發現有整個城鎮被屠殺一空,或是偏遠地域的部族村落突然消失。可至今也未見過第二件嗜血靈寶出世的異象。
雖說這枚銅錢是掛在劍穗上的裝飾,可寧不回卻是半點不通劍訣,就連身背的長劍也是剛下山時候找鐵匠打造的。在雲夢山修行時,寧不回就總愛纏著師兄們說下山遊曆的故事,麵對這個小師弟,師兄們也從不藏私,什麽都說。尤其是山下人的手黑心髒,回回都聽寧不回情不自禁捏把冷汗。想著自己以後下山行走,一定也要虛虛實實,大道長生才走的更穩妥些。
大秦都城,洛陽。
洛陽城宮城正殿,一襲黑底繡金龍袍的始皇帝嬴政,身材並不高大魁梧,卻有著無比壓迫的氣勢。隻是斜斜的靠坐在龍椅上,斜前方站著一位眉間生有紅痣的高大道袍青年。
“你真的想好了?”嬴政似乎不敢相信,剛剛他聽到的內容。
那眉間生紅痣的道人正是徐君房,此時他隻是對著嬴政恭恭敬敬的抱拳行禮。
見到這一幕,嬴政的表情也變的凝重了幾分。
“好,就由大秦,由朕開此先河!從此以後,隻祭祖宗,不祭天。”
轟隆隆,轟隆隆,天地間雷聲滾滾,仿佛被嬴政這番話給觸怒了。
此時寧不回突生感應猛的從入定中醒來,一道濃鬱至極氣數自冥冥中降下,落在他的身上,霎時間隻覺得自身變得無比輕鬆,就連元神都壯大了幾分。
“君房師兄!”寧不回不禁念道。
身旁白毛狼王似乎也察覺了什麽,抬起頭怔怔的看著寧不回。
原本盤膝而坐的寧不回,驀然站起,抬手一指點向金陵山某處,霎時天空如同有一層玻璃罩被巨大的力量撞擊的寸寸碎裂。
“何人!打擾吾王陵寢。”破碎的天空深處矗立一整座百丈高的黃金神像,低頭俯瞰著寧不回怒喝道。
寧不回身邊的白毛狼王已經蜷縮成一團,靠在樹下瑟瑟發抖,時不時傳出一聲低低哀嚎,又似乎擔心被天空中的黃金巨人聽見,蜷縮的更緊了些。寧不回撇了一眼白毛狼王,無奈的搖了搖頭,大袖一揮,整個人衝天而起,朝著黃金神像的方向疾射而去。
天空中似乎有一道無形的屏障,在觸碰到寧不回的時候,泛起陣陣漣漪。
寧不回遁入了金陵山的小天地之中,天空碎裂的縫隙在寧不回消失後也漸漸恢複原。
“天翻地覆,五行顛倒!”寧不回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寧不回的頭頂上是顛倒過來的金陵山和整個金陵邑,寧不回站在天空深處,腳下是繁星皓月,寧不回感覺到整個人似乎被一隻無形的手攥住,巨大的壓力從四麵八方向著他湧來,好在寧不回身後所背長劍劍穗上墜著的銅錢,不斷地釋放出蒙蒙光暈包裹住寧不回,在對抗著無形的壓力。
此處是借由金陵龍脈打造出的一方小天地,先前出現的黃金神像乃是鎮壓龍脈的陣眼,可寧不回身在這一方天地內,雖有元神境的通天修為,卻處處被整座天地壓製,眼下之局以蠻力相敵終究不是上策,寧不回在心中仔細思量著破局之法。
“小子!居然能闖進這裏。”天地間回響的聲音如同風吹枯枝般的沙啞聲,“嗯?你!你!你!怎麽可能!修煉不過二十多年已有元神修為,怎麽可能!”
聽著天地間響起如同千萬烏鴉同時呱噪的嘶吼聲,寧不回感受到了一股深入骨髓的恨意和怨毒,寧不回不敢相信這座大陣的陣眼居然有自己的意識,寧不回想起一個在雲夢山時師傅曾說過楚地巫族的傳說。
巫字解作,上一橫頂天,下一橫立地,一豎勾連天地,中間的人與人寓意為通天徹地。巫族認為天上四時,風、雷、雨、雪,星辰,皓月,赤陽為神力所化,地脈,山川,湖澤,業火為鬼力所化,而巫族的元神境大修士稱作巫儺,最擅扮演鬼神。
這方天地的煉化手段遠遠超出寧不回的認知,小天地中還有一個小天地!
誰能想到,這座煉化金陵龍脈的小天地中,竟然藏著一位窺道之人。
寧不回想到這裏,心中憤懣不已,臉上也不禁露出一絲苦笑。
“好好好,吃了你,興許可以完善老夫的大道!”
聽著天地間的聲音,寧不回麵若寒霜,內心湧起一股無名怒意。
我寧不回,修行二十年,七歲破出神,九歲勘破入化,十九歲修成元神真人,此生修行唯有一願,便是那從無修行者踏足過的大道之境。
此生第一次下山便遇到了一個參悟大道失敗,躲在小天地裏苟延殘喘的窺道之人。
寧不回心中怎能不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