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吃飯也有講究

字數:3622   加入書籤

A+A-


    可李敘白替兩宮太後出了口惡氣,還罵的酣暢淋漓,痛快不已,硬是把一向把臉麵看的比命還重的呂簡夷給罵的跪地求饒,磕頭不止。
    文太後覺得自己心中的那口悶氣一吐而光,欣慰的看著李敘白:“呂老大人勞苦功高,縱有天大的過錯,老身和小娘娘都不會怪罪你的,你實在不必如此驚慌。”
    楊太後勉強鬆了麵皮,似笑非笑道:“二郎,你莫要信口開河,誣陷呂老大人,看你把呂大人給嚇的,呂老大人年紀大了,可經不起你這樣玩笑。”
    趙益禎輕咳了一聲,也出來打了個圓場:“二郎啊,你還是太年輕了,做事沒個分寸,快,給呂老大人賠個不是,這事兒就過去了。”他往前一步,親自扶起了呂簡夷:“呂老大人,快起來。”
    呂簡夷嚇出了一身冷汗,哪敢真的讓景帝扶他起來,膽戰心驚的磕了個頭,讓同樣膽戰心驚的親兒子呂雲亭把他扶了起來,畢恭畢敬的站在了一旁。
    李敘白自然是不怕呂家父子給他穿小鞋的,大不了脫了這身官服,繼續當紈絝,但是,趙益禎待他不薄,他不能讓趙益禎為難。
    他幾步走到呂簡夷的麵前,深深的行了個禮:“呂老大人,下官信口開河,冒犯了老大人,還請老大人看在下官年輕無知的份兒上,饒了下官吧。”
    李敘白的身段兒都放得這麽低了,又有文太後和楊太後,還有景帝給他撐腰,呂簡夷還能說什麽?他又敢說什麽?
    呂簡夷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隻好捏著鼻子認栽。
    看到這一幕,眾人麵麵相覷,連一向備受倚重的呂簡夷都在李敘白麵前吃了癟,看來這人還真是個炙手可熱的新貴。
    貴到不管犯了多大的錯,冒犯了什麽了不得的人物,官家和兩宮太後都能一笑置之。
    臨近晌午,餘忠躬身道:“陛下,太後娘娘,午膳已經備好了,是在這裏擺膳,還是移駕偏殿?”
    趙益禎正要開口說話,文太後突然問了李敘白一句:“二郎,這些閨秀們在何處用飯?”
    李敘白轉瞬心領神會,笑道:“閨秀們的午食會送到賽場中,微臣以為,不如就把午膳擺在這裏,陛下和太後娘娘,也算是與民同樂,如何?”
    文太後格外喜歡李敘白的知情識趣,連連點頭:“不錯,不錯,閨秀們在這曬太陽,老身和陛下也不好躲清涼。”
    聽到這話,餘忠趕忙帶人下去安排了。
    說話的功夫,內侍們已經在賽場上空搭起了巨大的頂棚,遮住了燦爛如金的烈陽。
    一大片暗影投射在了賽場中。
    內侍們又在每張桌案旁擺了一個不大的冰盆。
    一片沁涼的寒氣在賽場中交織繚繞。
    餘忠的動作很快,不過片刻的功夫,二樓的午膳便已經準備妥當了。
    而秀女們的午食也都送到了桌案上。
    二樓的地方有限,容不下那麽多人一起用膳,趙益禎命李敘白陪著一同用膳,而其他人則移步去偏殿用飯。
    “二郎,這幾日忙於選秀之事,你好像都瘦了。”趙益禎抬頭看了李敘白一眼,笑道。
    李敘白摸了摸自己的臉龐,詫異道:“是嗎?真的瘦了?那微臣可得多吃點,得補回來。”
    聽到這話,楊太後笑出了聲:“二郎啊,你這話可不能讓下頭的那些閨秀們聽到了,會氣出人命來的。”
    文太後也笑了,淺嚐了幾口飯菜,便站了起來,憑欄遠眺。
    “皇帝,你來看。”文太後看了一瞬,低聲道。
    趙益禎聞聲走了過去。
    李敘白也趕緊跟上前去。
    文太後平靜問道:“皇帝,你看出什麽來了嗎?”
    趙益禎凝眸看了半晌,低聲道:“母後是讓兒子看這些閨秀們的舉止做派?”
    文太後點頭:“不錯,你仔細看看。”
    “文臣武將果然涇渭分明。”趙益禎看了片刻,低聲道:“母後,大虞朝重文輕武,文臣和武將之間雖然不至於有宿怨,但卻隔閡極深,從這些閨秀們的舉止做派中也能看得出來,文臣之女多溫婉內斂,而武將之女多肆意灑脫。”
    文太後直白問道:“皇帝,你更偏向那種?”
    “......”趙益禎一時間愣住了,神情有幾分尷尬。
    李敘白趕忙笑道:“不說別的,隻說一起用飯,那肯定是願意跟武將之女一起了。”
    “為何?”趙益禎疑惑不解的問道。
    李敘白笑道:“陛下你看,那些文臣之女吃飯跟雞啄米一樣,恨不得一粒米一粒米的數著吃,看著就吃不下去飯,你再看那些武將之女,大快朵頤的樣子看起來多痛快,看著就有食欲,要不怎有秀色可餐,看她們吃飯,自己都能多吃兩碗。”
    “......”趙益禎愣了一下,驟然笑出了聲。
    文太後和楊太後相視一眼,也笑了起來。
    趙益禎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皇後郭昭蘅,雖然出身文臣之家,但卻在邊關養了數年,他與她大婚數年,卻連她用飯時是什麽樣子都不清楚。
    他突然生出幾分愧疚之心來。
    用罷了午食,秀女們淨手淨麵,才開始繼續完成繡品。
    申初時分,一聲鑼響,昭示著繡藝比拚結束了。
    秀女們放下針線,端坐不動,任由考官們走到近前,仔細端詳察看繡品。
    許知窈是十名考官中唯一的女子,更是當年名冠京城的才女。
    她的才名,是得到過兩宮太後的認可的。
    此次才藝比拚所設立的十個大類,至今都仍沒有人能夠超越許知窈。
    如今雖然頂著個寡婦的身份,但許知窈仍是汴梁城裏閨秀們仰望的存在。
    而其他九個考官,也隱隱都在等著許知窈的意見。
    不僅僅因為她的祖父是兩任帝師,更因為她是有真才實學的。
    許知窈一行人仔細看過了所有人的繡品記錄在冊,經過一番商議後,將排名和分數謄抄在了冊子上,呈給了李敘白。
    李敘白很識趣的將冊子交給了趙益禎和兩宮太後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