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世雄統領萬軍下
字數:6217 加入書籤
練兵、遷徙饑民、打造兵器。
諸般事務,有條不紊地進行。
當眾讓馬與杜正倫的事情,四散傳開以後,汲郡、武陽郡,以及西之魏郡、黃河東岸的東郡等地,絡繹皆有士人來投,卻是可用的文士,漸亦充足。
自劉黑闥呈過竇建德的來書,並與竇建德回過書信,與竇建德相約共取河北以後,在等竇建德再次回書的這段時日裏,李善道每日,或到各新兵營,檢查新兵操練,或視察城外冶坊,又或關注下按券放糧這塊兒的最新情況,要麽處理些饑民遷移事,又每當有士子來投,無論其名氣大小,總親自接見,試過其能之後,量才使用,親授給職務,每天忙得都是不可開交。
倏忽間,已是半個多月過去。
王德仁那廂的鐵,源源不斷地運來,通過繼續招募工匠、鍛煉學徒等法,冶坊於日前得到了擴大,每日所能造出的兵器,日漸增多,已是達到每天可打造矛、橫刀一二百數的產出。
凡造出之矛、橫刀,皆當天造出,次日就下發到新兵營。
為示公平,十個新兵營,輪著發放,不偏不倚。
新兵營的操練,依照李善道的意思,高曦等把之分成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初操,主要是使新兵學會列隊、能辨旗鼓、知曉軍法等。
第二階段是實操,也就是進一步的,在兵器的使用、陣型的組列等方麵進行操練。
六月下旬這天,十個新兵營,兩萬新兵的第一個階段的操練宣告完成。
李善道檢閱完了,見各營新兵俱隊伍整齊,已都能按旗鼓進退,又軍法各條,亦多已知,相當滿意,特賞給了高曦等教官,每人財貨若幹;又兩萬新兵將士,亦悉各給賞賜,營將、副將賞兵書,以示對他們的厚望,旅帥以上軍將,賞好刀,旅帥以下軍吏與一般兵卒,皆賞糧。
且令於誌寧負責,調來牛、羊,當晚犒賞新兵各營。
——讓於誌寧負責此事,不是在給他找麻煩,他是司馬,主掌兵事,此乃他職責內的事。
辛苦操練了十幾天,煮好的牛肉、羊肉,香氣騰騰,大桶大桶地提過來,十個新兵營的將士無不歡聲雷動。跟著李二郎幹,真是沒選錯、沒跟錯!自當了李二郎的兵,被正式編伍後,每天的操練是辛苦了點,可頓頓飯管飽,時不時的還有點油水,又自己的家屬,亦都被李二郎體貼周到地安置到了武陽郡,——居然是真的分給了田地!兩萬新兵,現對李善道,不敢說已人人忠心,卻也最起碼,大都已是對李善道感激不盡,言及仁義李二郎,盡是誇好之聲。
但也有不和諧的聲音。
便是李善道在各新兵營,都置了刺奸,——亦即軍法官,在這十幾天的初操中,各營的兵士、基層軍吏不說,刺奸報上來的,隻各營旅帥以上軍將,違犯軍紀,如存在聚眾賭博、偷摸喝酒、克扣部曲口糧,以至強迫對部曲行那苟且之事等現象的,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十個營合計下來,亦有個十數人。其中,有兩人的惡行最是尤著。一個顧三郎,另個即是王夜叉。
對刺奸們送上來的這些稟報,李善道暫時沒有處理。
於誌寧掌領兵事,李善道將軍府各類和兵事有關的,他都得掌。當李善道忙時,各營刺奸呈上來的這些稟報,有的他就先看到了。便有一次,他問李善道,為何“竟不懲處”?
李善道文縐縐地回答了他一句:“君學通典籍,不聞‘將欲去之,必固舉之’乎?”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李善道現在讀書頗雜,史書讀之,兵法讀之,《道德經》則係是魏征向他推薦的,魏征當過道士,卻不僅儒家的經典熟,道家的經典也熟,儒家的經典講的是治國平天下,方今亂世,儒家的道理很多用不上,是以魏征向他推薦了《道德經》。
於誌寧琢磨了琢磨他這句回答的意思,也就不再問了。
初操圓滿結束,底下就是實操了。
如果說初操是基礎,實操就是接近實戰的操練了。
李善道對實操,當然是更加上心。
越發是一有空,就去各個新兵營,細細巡查。
……
不知不覺,暑夏逝去,初秋到來。
七月初,新兵的家眷已盡數安置在了武陽郡,黎陽倉城外的其餘數十萬饑民,也有部分已被遷至武陽,在這川流不息的饑民大隊遷往武陽的期間,接連兩個消息從武陽郡送到。
說是兩個消息,其實這兩個消息是相同的內容,無非是牽涉到了兩個不同的人。
一個叫李育德,一個叫高季輔。
這兩人都是河北人,並且同時,也都是官宦子弟。
李育德的祖父李諤,初仕北齊,繼仕北周,入隋後,官至通州刺史,其父仕隋,為尚書郎。高季輔係北齊宰相高德政的族裔,其祖仕北魏,為安德太守,其父仕隋,官至萬年縣令。
海內亂後,南北不寧,他兩人的家鄉亦是盜賊群起,遂他兩人各聚壯勇,以保鄉裏。
發展至今,兩人各有部曲數千。卻不約而同,兩人相繼帶兵離鄉,遠來投奔李密。
李育德是趙郡南和人,高季輔是渤海郡蓚縣人,如前所述,趙郡在新都郡的西邊;渤海郡則是在平原郡的東邊,因他兩人欲至洛陽,就必須要先經武陽郡、黎陽倉。
魏征送來的這兩道呈報,就是他兩人先後率部到了武陽郡界,請求過境,以南赴洛陽。
卻這趙郡、渤海郡,是離洛陽近,還是離涿郡之羅藝、河間等地之竇建德近?不言而喻。
而李育德、高季輔兩人,不去投羅藝、竇建德,反而舍近求遠,要南下洛陽,去投李密。他兩人的心思,亦是不言而喻,明顯的是看不上羅藝、竇建德。
他倆的心思這般昭然若揭,因雖魏征呈來的上書中,頗是推許他兩人,尤其高季輔,譽他是“以孝揚名,文武之才”,建議李善道不如想辦法,值此欲謀清河郡之際,看能不能將他兩人暫留在武陽郡,或能有相助,——欲謀清河此事,李善道沒瞞魏征,已告訴他知了,但李善道對魏征的此個建議,卻仍是一笑置之,未有實行的打算。
羅藝、竇建德,李育德和高季輔都看不上,他李善道,李育德和高季輔就能看上了?白費這勁兒作甚!李善道隻回魏征了一道書,叫魏征可放李育德、高季輔兩部入境,不要吝嗇,好酒好肉地招待之,等他們的部曲休養好了,就由他們過境。
這兩個消息,卻也無須多說。
七月上旬,楊粉堆、康三藏又給李善道送來了兩道有關晉陽的消息。
一道消息是關於李淵招兵買馬、建大將軍府的內容。
打下西河郡後,李淵開倉放糧,招募丁壯,部曲日益增多。
李淵將之命為三軍,分左右,通謂之義士。
又在裴寂等的請求下,李淵正式自號大將軍,建立了他的大將軍府。
以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唐儉及前長安尉溫大雅為記室,——這個溫大雅,即輔李建成、李世民兄弟攻下西河郡的太原令溫大有的長兄,又以武士彠、劉政會、崔善為、張道源、薑謩、殷開山等一幹人眾為將軍府的各曹掾吏;又以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及鷹揚郎將王長諧、薑寶誼、陽屯為左、右統軍;又以世子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左三軍,以李世民為敦煌公,統右三軍;又以女婿柴紹為右領軍府長史;任劉贍領西河通守。等等。
送報來的這些名字,李善道有的陌生,有的眼熟。
他的目光在“劉政會”的名字多留了片刻,忽然想到了劉政會的兒子,胙城的那位劉玄意劉大郎。聽說劉玄意現已投在了翟讓帳下。父從李淵、子附李密,也還真是有趣。
另一道消息,和突厥有關。
在李淵舉兵造反之初,也就是上個月月初的時候,李淵就遣劉文靜出使突厥,與突厥搭上了關係。至此時,突厥送馬千匹,到了太原,請與李淵互市。
根據康三藏呈的密報中言,李淵對突厥似也是頗有警惕,為避免刺激得突厥胃口大開,故意“示貧”,以及故示“不以為急”,隻買了千匹馬中的半數,亦即五百匹。
買下了這五百匹馬後,李淵再次遣劉文靜往使突厥,向突厥請兵。
李淵因為實力不足,曾經向突厥請求過兵馬相助,並與突厥相約,“若入長安,民眾土地入唐公,金玉繒帛歸突厥”這件事,李善道前世時,有所聞知。
看罷這道密報,他掩報深思。
看來,距離李淵進兵長安的時間,已是近了!
卻洛陽城,李密從奪回回洛倉到今,又已是攻了快一個月了,而洛陽城,他依舊還沒能攻入。
以前,在洛陽西麵,沒有強大的競爭對手,洛陽,李密可以慢慢地打。
現於今,李淵已起於河東,且將要兵入關中!
可以說,李密圍攻洛陽此戰,現已成為決定李密、李淵將來命運的轉折關鍵。
李淵若是先入關中,打下長安,李密一枝獨秀的局麵就將被打破,而且因為關中的重要性,他的頹勢也將會慢慢呈現。
而如李密能搶在李淵得到突厥的支持,有了足夠的兵馬入關中前,搶先打下洛陽,那麽,時局就出現另一番變化,李密就將能阻止李淵向關中進兵,並在已得洛陽、士氣振奮的背景下,進而與李淵爭奪關中!李密兵不缺、糧不缺,洛陽一下,三軍士氣又勢必高昂,李淵還真不一定能爭過他,則到那個時候,將現頹勢的,很有可能就會變成李淵。
可是,李密能夠搶在李淵之前,打下洛陽麽?
這個答案,李密現在不知,李淵也不知,海內群雄無人能知,李善道卻知。
李密之敗,敗在洛陽啊。
若是他采用了柴孝和的建議,孤注一擲,引率精銳,奔襲關中,一舉將長安攻克,他的結局會不會有所改變?李善道不知道。但李善道知道的是,曆史的天平,在李淵派劉文靜再使突厥,以重利誘之,向突厥請求遣兵相助的這一刻起,已經悄悄地出現了變化。
洛陽,怎麽會這麽難打?
李善道到現下為止,還沒有參與過攻洛陽此役,可從李密之前用兵的能力上看,洛陽再是堅城,也不至於這麽難打吧?——也許是李密更擅長野戰,對於攻堅,他不是很擅長?聯係到偃師和金鏞城,李密也是攻到於今,也還沒攻下,或許,這的確是洛陽至今未下的一個可能?
這個猜測,李善道不知道對不對。
數日後,當又幾個消息,分從各地傳到,李善道卻在一件事上,已是可更確鑿無疑地確信了。
這件事就是,洛陽,李密是真的打不下來了。
分從各地傳來的這幾個消息分別是:楊廣遣江都通守王世充將江淮勁卒、將軍王隆率邛黃蠻、河北大使太常少卿韋霽、河南大使虎牙郎將王辯等各帥所領同赴洛陽,相知討李密;又詔左禦衛大將軍、涿郡留守薛世雄將燕地精兵三萬,亦北下洛陽討李密,命王世充等諸將皆受薛世雄節度,領薛世雄部,軍所過處,盜賊隨便誅剪。
軍報如飛,警情四起,南之王世充等部,河南道之王辯等部,河北道之韋霽、薛世雄等部,馳援洛陽的兵馬,旗幟招展、甲械鮮明,或以數萬,少亦數千、萬眾,從四麵八方開來!
身在洛陽的李密,麵對這突變的敵情,猶尚在與翟讓、王伯當、房彥藻等重臣計議對策,北邊河間郡,樂壽縣,先有一人,已是大驚失措,傳檄南下,急書送與劉黑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