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鎮靜臨變挽狂瀾

字數:4807   加入書籤

A+A-




    兩道急報,其實報的是同一件事。
    或言之,是同一場剛發生在洛口城附近的仗。
    隻不過,這場仗分成了前後兩個部分,故而急報也就成了兩道。
    這場仗便是李密、王世充兩軍,於十月二十六日,亦即前天圍繞黑石、月城展開的一場激戰。
    第一道軍報報的是:二十五日夜,王世充率部夜渡洛水,在黑石築營,次日,留下了部分兵力守營,他率領精兵還至洛水北岸列陣。李密聞之,立刻引兵渡洛逆戰。
    黑石是個關,也是個渡口,其得名來自邊上的一座山。此山,因多黑色岩石而名黑石山。山之海拔不高,後世計長單位,不到兩百米,然山勢陡立,“在鞏縣西南洛水東,與邙嶺夾岸相對如門,洛水出其中”,黑石關,或者說黑石渡,就在山邊的河岸上。
    這裏是洛水中段的一個主要渡口,位處在洛口城的南邊,離洛口城很近。
    王世充等隋兵部忽然夜渡水,築營在此,李密肯定不能坐視不顧,自然是要進戰。
    則是說了,進戰沒有問題,但李密為何不攻黑石渡,而選擇了渡過洛水,進攻列陣在洛水北岸的王世充等精兵所部?要知,即便不通兵法者,亦當能知,敵在對岸,己軍渡河,此顯然是一非常冒險之舉動。李善道對黑石一帶的地勢,相當了解,卻能明白李密這麽決策的原因。
    無它緣故,主要就是因黑石渡此地,狹窄鬆軟,臨河又臨山,展不開進攻的陣型,易守難攻,不好進攻,是以與其吃力不討好地攻黑石渡,而冒著王世充在洛北的精兵趁此機會,再度渡河,攻其後陣、或側翼之危,不如仗著兵多,舍黑石渡不打,直接進攻洛北的王世充精兵部。
    ——事實上,李善道的這個“明白”,對固然是對的,但李密之所以這麽選擇,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即李密原本就在與柴孝和、房彥藻等計議,怎麽才能引誘王世充進戰,王世充這一進戰,雖然其夜渡洛水、築營黑石,出乎了他的意料,然也算是正合了他的意。
    加上李密軍數十萬眾,遠比王世充等隋軍的兵馬多,故李密在進戰的方略上,便選擇了直接渡過洛水,攻擊在洛水北岸列陣的王世充等隋軍精兵部。
    進戰方略上的選擇沒有錯。
    可戰事一打開,底下的戰鬥進展,又出乎了李密的意料。
    一因李密軍在裴仁基降後,於野戰方麵,相比從附之各部義軍的部曲來講,更能打的是本屬裴仁基、張須陀部的精銳騎兵,而王世充等隋軍則步卒多,尤其參與此戰的隋軍主力,王世充從江淮帶來的數萬江淮兵,更主要是以步卒為主,卻洛水北岸亦臨山,北為邙嶺、南為洛水,可供敵我交戰的場地委實不夠開闊,又頗多丘陵,不利於騎兵馳騁,利於步卒結陣進鬥。
    二因王世充等隋兵部早就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挖掘了壕溝,設置了防禦的工事。
    三則因先期渡洛的翟讓等部,進戰不夠堅決,未有嚴遵李密之令,死戰向前。
    由是李密督軍渡洛之後,盡管在渡河時,王世充親率的隋軍精兵部沒有對其軍發動進攻,而且進攻王世充等隋軍精兵陣的李密軍的部曲也人多勢眾,結果,還是被王世充部給擊敗了。
    不但被擊敗了,還是一場大敗。
    各營義軍驚慌潰逃,除掉被王世充部追殺殲滅者,自相踐踏、溺死洛水中的就不計其數。
    這是第一道軍報的內容。
    對這場仗,李善道前世是不知道的,所以在看完這第一道軍報後,他大驚失色。
    既是為李密的大敗而吃驚,同時,也是為他底下來“用兵西南”的計劃還能不能得以順利實行而吃驚。雖然李善道知道王世充前期不是李密的對手,但作為“當事人”的李密,對此卻是不知道的,那這一場大敗仗過後,李密會不會因此改變已允李善道“用兵西南”的決定,而改令李善道先暫止用兵西南,率部渡河南下,增援於他?——這是一個不可不慮的可能性。
    好在緊接著,在召郭孝恪、張懷吉等的命令才下,郭孝恪等尚未到時,第二道急報就到了。
    這第二道急報的內容,與第一道急報,便是兩回事了。
    用後世的話說,簡直是“冰火兩重天”矣。
    這第二道急報報的是,洛北之戰,失利以後,李密臨危不亂,改變了戰策,一邊令翟讓等部東走偃月城,引誘王世充部追擊,他自則引精騎渡回洛水南岸,直趨在黑石渡的王世充部營。
    偃月城,因其形似偃月而命名,又名月城。此城是在李密得下興洛倉後,為利於守禦興洛倉,所築之小城。其位在洛口城,也就是興洛倉的西邊,與洛口城夾洛水呼應,成掎角之勢。
    這個小城在此前,因李密軍對洛陽一直是進攻的態勢,沒有起到多大的用處。
    現在,此城起到用處了。
    李密軍逃潰的部曲太多了,漫山遍野,到處都是,放眼望去,洛水岸邊,一望無際,盡是其軍爭先恐後,向東逃走的部曲,王世充沒有注意到李密悄悄地率精騎渡回到了洛水南岸,他也沒有想到李密居然會在這個時候,在其軍已然大敗潰逃之際,竟還有膽略發起反擊。
    ——王世充夜渡洛水,築營黑石,出乎了李密的意料,李密在這兵敗之際,當機立斷,趁王世充等部追擊本軍潰卒的機會,渡還洛水而攻其在黑石之部,也出乎了王世充的意料。
    黑石營中的隋軍,亦是萬萬沒有想到,李密會在此時撲襲他們,驚懼萬分,連舉六烽,接連升起了六次求救的烽火。烽火滾滾的黑煙,在洛水南岸衝天。此營若被李密奪下,王世充所親率之諸部,就將被李密斷掉後路。這種情形下,王世充還怎敢再追擊翟讓等部?
    王世充沒辦法,隻好停下追擊,收攏部曲,還師黑石,狼狽自救。
    形勢於此,已然逆轉。
    李密率部渡洛水,進擊洛北的王世充部陣時,占據地利和主動的是王世充部;現下,占據地利和主動的變成了李密部。李密發揮騎兵的優勢,迎頭痛擊。王世充部多步卒,占據地利、列陣以待的情況下,李密軍不好打他;可現王世充部是回援的狀態,沒有陣型可言。被李密部的騎兵迎頭痛擊之下,遂轉勝為敗。翟讓等部返身殺回,兩下夾擊,王世充部大敗而走。
    親被李密率領的裴行儼、秦瓊、程知節、羅士信等騎將,無不萬人敵,攻據地利之堅陣、打堅城,非他們騎將所長,野戰馳騁,打的且是不成陣型的步卒,那就是無往不破了。
    一場反擊戰下來,計點戰果,單隻斬獲的隋軍首級就兩千餘,其餘傷者、俘者,萬餘之多。
    看完這第二道急報,一個詞浮上李善道腦海。
    蕩氣回腸。
    他忍不住拍案叫絕,所以感慨不已。
    這個時候,郭孝恪、張懷吉等匆匆地已經趕到。
    “明公,魏公那邊出什麽事了?”郭孝恪睡眼惺忪,一看就也是剛被叫醒。
    李善道將兩道急報給他們看,滿懷感慨地由衷說道:“魏公用兵,真如神也!”
    第一道急報看了,郭孝恪、張懷吉等亦是各麵現震驚;第二道急報看過,諸人齊齊大喜。
    又將這兩道急報統合地看了一遍,郭孝恪睡意盡消,想象了一下兩天前這場激戰的整個前後過程,和李善道一般無二,也情不自禁,連連擊節讚歎:“高明、高明!魏公臨危不懼,決斷如神,這一手還攻黑石之隋營,當真高明之至。此反客為主、圍魏救趙之計也!”
    黑石此戰,敵我交戰的場地不大,整場戰鬥持續的時間也不很長,不到一天就結束了,可通過兩道急報中分別所報的內容,複盤此戰,王世充、李密兩人在戰前、戰中的各種決策,誠然是越品味,越有細節可足反複咂摸,就像兩個高手過招,精彩紛呈。
    設身處地,把自己放在王世充的位置,自己能做得比王世充更好麽?又或把自己放在李密的位置,自己又能在前期作戰失利,已經大敗的情況下,比李密做得更好麽?
    李善道細作忖思。
    從大局上分析,王世充、李密這場仗,實際上雙方爭奪的就是一個戰場主動權的問題。
    大膽地奇兵夜渡洛築營,迫使李密不得不應戰,而用精兵在對岸選以有利己軍的作戰地形列陣,以逸待勞,從而占據到了此戰前期的作戰主動權,是王世充表現出的軍事才能。
    反客為主、圍魏救趙,以此奪回戰場主動權,反敗為勝,是李密展現出的軍事才能。
    王世充前期搶占戰場主動權的這一行為,李善道以為,他也能做到;但在前期大敗的情況下,猶能鎮定不慌,臨機決斷,反客為主,奪回戰場的主動權,扭轉戰局,反敗為勝,李密的這一決策,李善道自以為,卻當時的主將如果是他,他可能做不到這一點。
    張懷吉雖對李密“猜忌”李善道大為不滿,可看完這兩道急報,也不得不承認,李密在用兵上的確是有出眾的天分,亦說道:“已敗之時,敢於反擊,魏公確乎膽識過人。”
    “長史、道長,魏公此戰所以得能反敗為勝,除你倆說的這些,還有一點也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