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有意分包者,兩百裏起步

字數:4060   加入書籤

A+A-


    其實魏武大概也能猜到他們在想什麽,不過他並不在意。
    不止不在意,甚至他還專門將這些人心中的想法點了出來。
    “各位,我猜你們心中正在疑惑,就算能收取過路費,再加上服務區又能賺多少錢呢?”
    “畢竟大明律有規定,若軍、民出百裏之外不給引者,軍以逃軍論,民以私度關津論。”
    “就算有了更好更方便的道路,能夠流動的人也不多,就算有五十年也賺不回本錢對吧!”
    聽到魏武說的話,在座的商會成員沒有隱瞞,全都點頭表示自己是這樣想的。
    但就在這個時候,魏武卻再次開口說道:
    “各位,這段時間朝廷的各項舉措,你們也都看在眼中,那麽有人看出端倪了嗎?”
    說完魏武在眾人臉上環顧了一圈,然後不等他們開口就繼續說道:
    “我可以告訴你們,路引製度很快就會消失,並且朝廷接下來會非常重視商業發展。”
    “當然,大力扶持商業的同時,商稅肯定也會上調,但這對你們來說是件好事。”
    “商稅增加就代表朝廷認可,以後朝廷不會再壓製商人,你們的生意會更好做。”
    看到眼前這些商會成員臉上的錯愕神情,魏武微微一笑繼續說道:
    “在朝廷的支持下,以後農民不再限於隻能種地,將來大明經商做買賣的人會越來越多。”
    “畢竟這個世界除了犯法,最快賺到錢的方法就是經商,未來的商業環境會越來越好。”
    “沒有的路引的限製,換做你們,會願意繼續走那種一下雨就泥濘不堪的破路嗎?”
    “就是傻子也知道應該走更方便,也能節省時間,讓貨物更快抵達目的地的水泥路吧!”
    在座的這些人都不是傻子,如果魏武說的是真的,那麽修建水泥路確實能賺錢。
    他們本身就是商人,對於貨物的運輸問題,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
    就像魏武說的一樣,如今的行商者都是走的那種下雨就變泥濘的破路。
    甚至魏武說的都還算是委婉了,如今的土路遇到雨天不是泥濘,而是寸步難行。
    馬車在這種路麵根本連動都動不了,隻能停下休息等雨停,平白浪費大量時間。
    這都還算是好的,真正麻煩的是,在荒郊野外不僅有野獸,而且還會遇到劫匪。
    血本無歸都隻能說是最好的結果,搞不好連小命都要丟在路上。
    但是,如果是走的水泥路,那就根本不需要擔心下雨不能上路的問題。
    當時他們可是都在科技院參觀過的,水泥鋪設的路麵有多好,他們心裏清楚的很。
    不僅能夠大大縮短運輸時間,同時還能節省不少在路上的成本。
    換做是他們也一定會走水泥路,即便是要交過路費也是值得的。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魏武這番話中最讓他們在意的是路引製度消失。
    既然魏武都這麽說了,那麽就一定是將來會發生,這點他們非常相信。
    但如果真的沒有路引製度,那麽他們完全能想象以後行商的人會有多少。
    要知道這次招標修路的位置可是南直隸,本就是大明最繁華最富裕,也是商人最多的區域。
    一旦水泥路修建完成,那麽絕大部分的商人恐怕都會選擇從這裏走。
    就在所有人心中計算的同時,魏武也再次開口說道:
    “我以四海商會的名義將招標拿下,你們這些商會成員,隻要有錢就能參與進來。”
    “不過有些話我要說在前麵,如果想要參與分包,那麽最少也要兩百裏起步。”
    “而且如果想承包更長路段,那麽在兩百裏的基礎上,每六十裏為一個單位。”
    聽到魏武一開口就兩百裏,在場的商會成員全都愣住了。
    這麽長的距離,那要墊進去多少銀子才能把路全部修完?多少是有些為難人了。
    看到這些人臉上的表情,魏武也猜到他們在想什麽,於是便開口解釋了一句。
    “這不是我為難,而是為了你們的收益著想,兩百裏是最快能回本的長度。”
    魏武說完後,商會成員互相對視了一眼,隨後其中一人站起身來。
    “侯爺,我們不是擔心收益問題,而是擔心,拿不出那麽多錢來修路啊!”
    早就猜到肯定會有人說這個,所以這人剛說完,魏武把話茬接了過來。
    “關於投入的問題我已經算過了,算上材料和人工的支出,大概需要兩萬五千兩銀子。”
    “以你們的身家,基本都能拿出來這些錢,更何況這段時間水泥也賺了不少吧!”
    這些人都是當初參加過科技展的人,能夠參加科技展,身家就低不到哪裏去。
    拿個兩萬五千兩銀子出來不難,更何況魏武還是以自己的成本來計算的。
    要知道這些人全都有自己的水泥工坊,他們使用水泥的成本比魏武低得多。
    至於這兩萬五千兩銀子是怎麽來的,其實也很簡單。
    根據魏武的計算,加上人工和材料,修建一平方米水泥路的價格大概是八十文錢。
    那麽修建一公裏的成本就是八十兩銀子,當然這是現代的長度三維。
    換算一下,現代一百公裏等於古代兩百裏,那麽總體費用就是八千兩銀子。
    但這隻是長度,魏武對於水泥路的設想寬度是三米,八千兩乘三就是兩萬四。
    隻是別忘了,這是魏武根據自己計算出來的,實際上這些商人的水泥成本比他低。
    就這,魏武都還多說了一千兩預算,用於防範計劃之外的事情發生。
    在魏武說話的時候,商人們其實也在心中計算大概的成本。
    最後他們得出的結論是魏武說的沒錯,甚至他們計算的數目比魏武說的還要少不少。
    原因很簡單,現在這個時代的人工成本低到令人發指。
    大明普通百姓一天的工錢大概是二十五到三十文錢,算下來一個月不到一兩銀子。
    就算他們雇傭兩百個人修路,一個月下來也隻用拿出不到二百兩銀子發工錢。
    就算工期的時間長達一年,也不過才拿出兩千四百兩銀子而已。
    但是在這一年的時間裏,兩百個人修出來的路,絕對對得起付出的這個錢。
    這個時代百姓大多是在土裏刨了一輩子的老實人,體力好做事踏實效率也高。
    心中得出結論之後,他們對這件事就有些意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