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特別獎勵
字數:7924 加入書籤
作為副台長,央視的外購電視劇或節目等這一塊,是範台長分管的。
今天到北電來,範台長對曹陽的紀錄片能拍成什麽樣,期待並不是最大的。
他來北電,主要是衝著曹陽來的,也就是說,是完全看著曹陽的麵子,才親自來的。
要不然,一個小小的“紀錄片”,怎麽可能讓他親自出麵。
這不是擺譜或者其他什麽,而是若購買一個紀錄片都需要他親自出麵的話,央視有那麽多頻道,每年采購或合作定製的節目和電視劇之類的那麽多,他怎麽可能忙得過來?
一般情況下,不超過兩千萬的外購節目或電視劇,都不會報到他的辦公室去。
兩千萬以上的,不是央視的重點項目的話,他也基本上不會過問,僅僅隻是他案頭待簽字的文件而已。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麽多年了,範台長的案頭上,還從來沒有出現過一部紀錄片的待簽字文件。
這是因為這年代,一部紀錄片基本上不可能賣到2000萬以上。
當然,這麽說是有些不恰當的。
正確的說法是,除了央視之外,沒有哪一家民營或其他國營機構,會投資大量資金,拍一部紀錄片的。
有這錢,拍一部電視劇不香嗎?電視劇至少比紀錄片好賣多了。
目前為止,單集投資前幾的紀錄片,都是央視拍攝的。
對其他電視台或機構來說,拍攝紀錄片考慮的可能是回本和收益,但對央視來說,這些反倒不是重點考慮的。
不過,曹陽拍的紀錄片,肯定是例外。
也就是曹陽沒對外放消息,北電僅僅隻通知了京城電視台和央視,要不然,範台長相信,今天這裏人多的絕對是擠不下的。
就算在沒看紀錄片之前,範台長也絕對相信,就算曹陽的紀錄片拍的中規中矩,隻要要價不是太離譜,電視台是一定能收回成本的。
曹導的畢業作品、第一部紀錄片……就憑這個名頭,相信電視台招商的話,絕對能賣出大價錢。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能夠借機交好曹陽,這是他親自來的目的。
京城電視台的王副台長,肯定也是出於這個目的來的。
範台長哪能想到,今天還真撿到寶了,這是超出預料之外的。
就算範台長對紀錄片不是太內行,但他就算是站在一個普通觀眾的角度,也能很直觀的感受到《舌尖》的魅力。
“《舌尖》需要購買嗎?購買的意願有多少?價格怎麽定?你們都談談想法吧。”
範台長帶著央視的幾人來到隔壁的小會議室,也沒廢話,進來後就直入正題。
朱同是綜合頻道總監兼節目采購中心主任,除了範台長,他肯定是第一個發表看法。
略微思考了一下,朱同就毫不猶豫的說道:“《舌尖》不是傳統的紀錄片,是具有開拓意義的一部新型紀錄片,這種性質就決定了,央視必須是第一個播放平台。”
會議室的幾人全都跟著點了點頭。
“至於價格,咱們可以按照市場價的基礎上,把開拓性進行必要的溢價,又因為是曹導的紀錄片,這就能減少台裏收回成本的風險,這個也要給予必要的溢價。”
會議室的幾人覺得朱同說的有道理,又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認可了他的說法。
不過,會議室的幾人,都下意識的忽略了朱同話裏的漏洞,這個“市場價”,到底是哪個“市場價”?
央視采購電視劇,那是分等級的。
就像98年采購的《雍正王朝》,因金牌編劇、老戲骨陣容和曆史題材稀缺性,從而獲得超高溢價,以2600萬獲得了播放版權。
單集在98年就創下了60萬的“天價”記錄。
別覺得這個價格低,這可是當時創紀錄的價格,要知道當時一般電視劇的市場價,也就每集8萬左右。
但是,央視采購紀錄片的溢價空間就不大了。
全版權的話,也就成本的2到3倍的溢價,僅僅是播放權的話,別說溢價了,還會“縮”價。
因為最好的紀錄片,幾乎都是央視打造的,所以對外采購紀錄片,就不是那麽熱心和重視了。
“對了,《舌尖》的成本是多少?”
範台長問了一句。
“至少應該1500萬,這是刨除包括曹導在內的所有導演的酬勞後的估價,若是算是曹導他們的價格……一個億都打不住。”
朱同搖著頭,有些無奈的說道。
一個億?
這還是往少了說的。
曹導作為總策劃和總導演值多少錢?這個可不好計算。
《舌尖》的執行總製片程建業,是作為執行製片人拿過兩次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就算因為規則限製,程建業沒法在小金人上刻字,但這成就是得到市場認可的。
《舌尖》分集導演顧常衛,五次提名奧斯卡最佳攝影,兩次拿到了最佳攝影的小金人,這可是實打實的兩屆奧斯卡最佳攝影,沒有一點水分。
《舌尖》分集導演寧昊,作為執行製片人的《蝙蝠俠:黑暗騎士》,目前還在全球票房排行榜總榜第三位,更何況他執導的正在全球熱映的《宿醉》,據說票房能突破4億美元。
剩下的柳杉和李明義雖然看起來沒有突出的成就,但人家作為曹陽的固定班底,想請他們的價格,那是一點也不低。
“嘶……”
會議室一陣斯哈聲傳來,包括範台長在內,都覺得有些牙疼。
問題來了,這該怎麽算成本?
還沒等範台長想好怎麽給《舌尖》算製片成本呢,就聽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片三部副主任劉盈小聲說道:
“我聽說,《舌尖》拍攝時,那些最先進的攝影設備還有航拍用的大型無人機,全都是免費的。”
範台長瞪了劉盈一眼,沒說話。
免費?
難道我不知道嗎?
免費又能怎麽樣?
難道因為拍攝設備免費,就不計算進拍攝成本了?
曹陽用的設備免費,那是人家的本事,是廠家上杆子送過來的,這些肯定是要按照市場租賃價格考慮進去的。
“行啦,別考慮這些有的沒的了,咱們就先給《舌尖》按照1500萬的製片成本吧,人工之類的就暫時不考慮進去了,要不然咱們也買不起。”
說著,範台長自己都笑了。
聽了範台長的話,朱同也跟著笑了起來。
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副主任兼副總監梁虹卻沒有笑。
1500萬的製片成本,再加上曹導名氣的溢價,還有紀錄片開拓性以及高質量的溢價……這樣一來,怎麽算都要上3000萬左右了,這還肯定不是全版買斷的價格。
可問題是,梁虹主管的央視紀錄頻道年預算僅1.5億元,單項目超2000萬需特批,沒錯,是報上去要特批,而不是審批。
但對於朱同的綜合頻道來說,2000萬?3000萬?毛毛雨啦,小錢而已!
看著朱同臉上的笑容,梁虹心中有些苦澀。
她這次跟著來北電,本來還抱有一絲的期望,想要把曹陽的紀錄片引進記錄頻道的。
可現在看來,想要競爭過綜合頻道,簡直是難如登天。
唉,朱同這人也是,你綜合頻道又不缺高質量的影視劇,為何偏偏就來跟自己競爭曹導的紀錄片呢?
紀錄片不放在記錄頻道,真是天大的笑話!
梁虹一時有些氣悶。
與此同時,北電的幾個人也在討論《舌尖》。
他們主要討論的是,《舌尖》究竟該不該打破北電的傳統,在導演係優秀畢業作品展映上,專門抽出一天時間,全天用來放映曹陽的《舌尖》。
北電的畢業作品展映,可以說是影視行業年度重要人才選拔與產業風向標活動,其運作邏輯遠超普通學生成果展示,核心目的是打通新人導演以及人才的上升通道等等。
每年展映時,國內一些民營或其他電影公司,都會來到現場,挖掘人才以及購買展映上感興趣的短片版權。
侯可明等人怕因為曹陽的《舌尖》,而讓來的那些人產生對比。
哪怕隻是畫麵上的對比,也會造成很消極的影響。
因為若是看了曹陽的《舌尖》,就算是知道不能跟其他人比較,但也會不自覺的產生對比……然後就會發現,北電的其他優秀畢業作品,不過如此。
這是下意識的對比。
最後商議決定,專門開放一個場館,不讓《舌尖》跟導演係那些畢業作品放在一起,盡量的減小影響吧。
北電導演係的幾個老資格教師,不約而同的在心裏產生一種想法,跟曹陽趕巧碰到了一起,也不知是這些北電的優秀畢業生的榮幸,還是不幸。
曹陽沒有親自參與跟央視還有京城電視台的談判,這些交給北電的人去處理就好,他沒必要出麵幹這個。
畢業作品的事情既然搞定了,曹陽也暫時鬆了口氣。
隻是暫時而已。
再過幾天,也就是6月21日父親節這天,幫助他拿到歐洲三大三金大滿貫最後一塊拚圖的《如父如子》,就要在國內上映了。
雖然曹陽不指望這種文藝片能拿到太多的票房,但相應的宣傳,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在他忙著《舌尖》時,吳奇華、黃波與陳虹等人,已經開始宣傳了。
李曉苒在拍攝小鋼炮的《非誠勿擾》,最近這兩天也會趕過來參加宣傳。
畢竟是一部對曹陽來說非常有意義的電影,眾人的宣傳還是非常賣力的。
6月19日,《如父如子》在京城舉行了首映禮。
不僅場地上,在其他方麵,也都做到了牌麵。
就像之前說的,這部電影對曹陽,對華夏電影,都具有特殊的意思,所以,首映禮這天,半個娛樂圈的明星都來了。
之所以是半個,剩下的那半個因為名氣或名聲的原因,被排除在外了。
不僅僅明星,國內電影製片廠、影視公司的老總、還有非常多的導演,也全都來了。
曹陽本來不想這麽高調的,現在這些表麵的功夫對他來說沒意義。
但不是曹陽不想高調就可以不高調的,還是差不多的意思,《如父如子》的意義不同,所以可以適當的高調一下。
嗯,畢竟還活著的歐洲三金大滿貫獲得者就曹陽一個,適當的時候,就要適當的“展示”一下。
沒毛病。
有了共識,中影和青影廠就把這次《如父如子》的首映禮往大了搞。
央視六公主進行的直播,而央視的《新聞聯播》,居然也用了十幾秒,播報了《如父如子》首映禮的消息。
這個可不是曹陽安排的。
也不是中影和青影廠安排的,當然,也沒那麽大能量可以安排進《新聞聯播》打廣告。
是的。
別看主持人隻說了一句:“據本台消息,獲得了第5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如父如子》,今晚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首映禮……”
但這應該也算是廣告了吧?
也隻有中宣等才有這個能量。
這麽一搞,前陣子的宣傳就顯得有些多餘了,砸再多的錢進行宣傳,也不可能跟這個全方位的宣傳相比較。
當曹陽得知這個消息時,他都有些懵了。
事先也沒人跟他說呀,這都有點算是驚嚇了,獲獎時播報還好說,但首映禮還播報,真就有點嚇人了。
“這陣仗有點嚇人啊。”
曹陽跟侯可明感歎道。
就是侯可明過來,把曹陽拉到角落裏,神秘兮兮的告訴他這個消息的。
侯可明也眼神負責的看了一眼曹陽,新聞給你打廣告,這他媽傳出去都沒人信。
但這種似乎沒人信的事,就這麽真實的發生了。
隻能說,曹陽這些年對電影的貢獻,再加上《如父如子》的特殊意義等多種因素結合,才會有了這不可思議的事發生吧。
“是有點大,這種事……隻能說是國家對你的信任和看重吧。”
侯可明也不知道該說什麽,換成其他人,他肯定張口就是大道理,就是他的政治素養,可對曹陽,也就隻能這麽說吧。
曹陽原來是不對《如父如子》的票房抱有太多希望的,畢竟現在不是前些年,那時候隻要是獲得了歐洲三大獎項的電影,幾乎都能大賣。
若是獲得了歐洲三大最高獎的電影,大賣是必然的。
這幾年國內電影票房的上限不斷突破,但文藝片的票房,增長的卻不多。
有選擇的情況下,觀眾還是更願意看令自己精神愉悅的商業大片。
可新聞這麽一宣傳,票房就難說了。
如今的智能手機還不太智能,還無法跟電視“爭寵”,這年代的新聞,還是秒殺一切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