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官商之爭

字數:5075   加入書籤

A+A-


    李徹對孔子本人並無惡感,或者可以說是很尊敬。
    聖人的儒家學說曆經千年傳承,其中難免摻入部分不合時宜的糟粕,但其核心仍是‘仁義禮智信’的思想,一直傳承到後世。
    在禮崩樂壞的時代能夠提出這種思想,已是劃時代的偉業,孔子的聖人之名實至名歸。
    然而,對於孔聖人的後世子孫,李徹實在難以產生太多好感。
    且不說‘世修降表’的惡行。
    單說孔家作為聖人嫡脈,卻坐視後世儒生肆意曲解先賢思想,甚至主動參與其中,就已經是數典忘祖了。
    當然,李徹也明白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孔子後人中未必沒有賢者,眼前這位孔興,眉宇間自有一股剛正之氣,倒不似奸猾之輩。
    正當他思忖間,身旁的秋白、楊璿等將領早已按捺不住。
    老將朱純更是須發皆張,厲聲嗬斥:“大膽孔興!陛下早已繼承大統,君臨天下,你怎敢仍以藩王相稱?”
    孔興卻是不卑不亢,朗聲答道:“臣食的是大慶俸祿,乃大慶之臣,非奉國之臣。”
    “如今南北各執一詞,帝都稱奉王弑君篡位,奉王自稱正統。”
    “真偽難辨,臣豈能輕信?”
    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地望向李徹:“若要臣改口稱臣,還請殿下出示確鑿證據!”
    李徹微微俯身,凝視著這位老臣:“孔府尹信不過朕,難道還信不過皇考?”
    他之所以特意點出慶帝,正是知道孔興是慶帝一手提拔的臣子,不然也不會派到晉國來。
    說起來,孔家雖然也稱得上是世家,但他們和普通的世家還不一樣。
    畢竟有一個牛掰的老祖宗,他們不會輕易參與王朝改換之事,反正不管是哪家坐上那個位子,都會拉攏他們。
    無非是再寫一個降表的事,已經熟能生巧了。
    所以,孔興值得信任。
    果不其然,聽到李徹的話,孔興頓時麵露悲戚。
    卻仍拱手堅持:“臣自然敬奉先帝,但請問殿下,如何證明先帝確將大統傳於您?”
    李徹唇角微揚:“朕有皇考親筆遺詔為證。”
    “既然如此。”孔興毫不退讓,“懇請殿下將遺詔示於臣一觀。”
    此話一出,四周將領頓時嘩然。
    李霖手按劍柄,怒目而視:“你這酸儒,莫要得寸進尺!”
    李徹卻抬手製止了眾將的騷動,對身旁的秋白淡淡道:“去,將遺詔請出來,給孔先生過目。”
    他心中坦蕩,深知對付孔興這般固執的老儒,千言萬語都不如白紙黑字來得有力。
    秋白鄭重地從鎏金木匣中請出明黃卷軸,雙手奉至孔興麵前。
    孔興神色凝重,小心翼翼地將遺詔展開。
    隻瞥了一眼,便渾身劇震。
    “這、這確實是先帝筆跡......”
    他聲音哽咽,拚命眨著眼,不讓淚水模糊視線。
    倒是情真意切,不似作偽,的確是慶帝的死忠之臣。
    似乎生怕淚滴玷汙了聖旨,孔興慌忙將遺詔舉高,仔細端詳末尾的璽印。
    “傳國玉璽,確是真品無疑,臣認得出!”
    孔興顫抖著將遺詔交還秋白,再抬頭時,眼中已盈滿淚水:“陛下......臨走之時,可還安詳,可有受苦?”
    李徹沉默片刻,緩緩點頭:“皇考去得很安詳,未曾受苦。”
    孔興長舒一口氣,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
    他整了整衣冠,忽然五體投地,對著李徹行了大禮:
    “臣,孔興,參見陛下!”
    “方才臣冒犯天威,請陛下治罪!”
    李徹虛扶一把:“孔先生請起,汝為忠臣,何罪之有?”
    他暗自思忖:此人雖迂腐,卻不失為忠直之臣。
    放在地方為官確實是耽誤事,但若調入禦史台,或是賦予清要之職,倒是再合適不過。
    也不知他和文載尹比起來,哪個更臭更硬一些。
    不用李徹說,孔興站起身後,自己就代入了角色,皺眉看向李徹問道:
    “既然陛下已承大統,為何不即刻發兵帝都,為先帝報仇雪恨,反倒先來了這晉地?”
    李徹無奈,隻得耐心解釋:“朕揮師南下,正是要討逆。”
    “至於先來晉地,乃是因為此地有朕必須借助的力量。”
    孔興更加困惑:“臣聽聞奉軍精銳冠絕天下,莫非還需要借助晉軍之力?”
    “非為兵力,”李徹搖頭,“朕需要的是錢糧餉械......”
    孔興聞言大驚失色:“陛下莫非也要與那些操持賤業的商賈之流為伍?!”
    聽到孔興這般言論,原本戰在後方的晉商們頓時躁動起來。
    一位身著錦袍、體態富態的中年商賈率先按捺不住,立刻跨步上前。
    “孔府尹,您這話說的可就不對咧!”他聲音洪亮,帶著幾分委屈,“沒有俺們這些商賈納稅通商,晉陽城哪能撐得起如今的場麵?”
    “早些年饑荒時,可是俺們開倉放糧,才沒餓死人的!”
    另一名精瘦的商人立即接口,朝著李徹的方向拱手:“正是此理!當年晉王殿下就藩,百廢待興,是咱們出錢出力,修城牆、開市集,這才有了晉陽後來的熱鬧景象!”
    又一人語帶譏諷,陰陽怪氣地瞥著孔興:“孔聖人後人自然是清高,視金銀如糞土,可咱們這些俗人還得吃飯過日子呐!”
    “自打孔府尹上任,這也不準那也不許,工坊關了大半,多少百姓沒了生計?”
    “莫非孔府尹您已經成就仙體,喝西北風就能飽?”
    孔興被這番連珠炮似的搶白氣得麵色通紅,花白的胡須不住顫抖。
    他轉向李徹,聲音發顫:“陛下!您看看,這些商賈不通禮儀,在禦前還敢如此放肆,成何體統?!”
    他深吸一口氣,竭力維持著士大夫的儀態,言辭卻越發尖銳:“治國平天下,靠的是聖人之道,是忠臣良將是,天下讀聖賢書的學子!”
    “何時輪到這些錙銖必較的商賈指手畫腳了?!”
    李徹隻覺得額角隱隱作痛,眼前這場突如其來的爭執實在是棘手。
    也不知父皇當年是怎麽想的,讓這老夫子來晉地做官。
    商賈的作用,李徹再了解不過了。
    晉地的地理環境何等特殊,多山又貧瘠,全靠商隊從太行八陘來來回回,和北方通商溝通。
    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下,晉商地位高一點也很正常。
    李徹抬起雙手,向下一壓,溫聲道:
    “諸位,且安靜。”
    他目光掃過憤憤不平的晉商們:“街頭非議事之所,既然各有主張,不如移步府衙,諸位可將所思所想,一一陳於朕前。”
    他刻意頓了頓,給雙方一個緩和的機會,才繼續道:
    “治國之道,原該兼聽則明。”
    “孔先生憂國憂民之心,朕深知之;諸位商賈於地方生計之貢獻,朕亦有所聞。”
    “究竟孰是孰非,豈能在這街衢之間倉促定論?”
    孔興畢竟是孔聖人之後,知道在大街上和商賈吵鬧有失體麵,冷哼一聲算是應下了。
    而那群商賈雖然看似據理力爭,但畢竟商人地位尷尬,對上封建社會地位最高的聖人之後,還是有些心虛的。
    兩者都沒拒絕,李徹這才鬆了口氣,帶著眾人往府衙而去。
    到了府衙之中,李徹讓諸將各自散去,隻留李霖、楊璿、朱純等人陪同。
    晉王坐在李徹身側,左邊是一眾晉地商賈,右邊則是以孔興為首的晉陽府官員。
    兩邊大眼瞪小眼,互相看著不順眼,顯然是積怨已久了。
    李徹不由得啞然失笑,這一官一商,在後世明明該是最和睦的關係,怎麽到這裏就變成仇人了?
    真是倒反天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