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混亂的秦地

字數:5941   加入書籤

A+A-


    “票號?銀行?”
    眾商人麵麵相覷,對兩個詞匯對他們而言明顯有些陌生。
    “正是。”
    李徹負手而立,開始向眾人勾勒出他心中的藍圖:
    “朕可特許爾等財力雄厚、信譽卓著之大商號,聯合出資,成立一家票號。”
    “此票號,總部設於奉天,並於天下各州郡重鎮廣設分號。”
    “諸位商人、百姓,乃至官府,隻要是大慶之人,皆可將金銀存入任意一家分號,票號則開具一張寫明金額、蓋有特殊印鑒且難以仿造的‘銀票’給予他。”
    “此人便可憑此‘銀票’,到任何一地之票號分號,憑票即時兌取出相應數額的金銀,隻需支付少許匯水即可。”
    “如此一來,諸位大宗貿易,便不需千裏迢迢運銀,一紙匯票,輕便安全,豈不美哉?”
    晉商們都是精明到了極點的人物,起初對李徹所說的陌生詞匯還有些迷茫。
    但隨著李徹的講述,他們的眼睛越來越亮,呼吸也漸漸急促起來。
    不過片刻,他們瞬間明白了這票號之中,蘊含著難以想象的巨大商機。
    陛下這哪裏是讓他們出血,這分明是賜予了他們一座前所未有的金山!
    武姓商人聲音激動得有些變調:“陛下聖明!此票號......此真乃神來之筆!”
    “若果真能成,豈止是便利商旅?這簡直是......是掌控天下財貨流通之樞紐啊!”
    李徹笑著補充道:“不止如此,人們將金銀存入票號,票號便可利用這些資金,進行放貸、投資,以錢生錢,才能保證財力源源不斷。”
    “而朕要做的,不止於此。”
    “待票號體係成熟,信譽建立,流通天下的‘銀票’深入人心之後,朕希望,由朝廷主導代為發行一種更標準、更具權威的‘紙幣’!”
    “紙幣?”
    商賈們又聽到一個陌生名詞,腦袋又迷糊起來。
    “沒錯,紙幣。”李徹點了點頭,“此紙幣,由朝廷擔保,規定其與金銀掛鉤,可用於繳納賦稅、官府采購、民間一切交易。”
    “其輕便易攜之優勢,將遠超金銀銅錢。”
    武姓晉商皺眉道:“可是陛下,以一張紙作金銀之用,百姓們怕是不會買賬,而且還會有不法之徒仿製......”
    “當然,這些都不是大問題,以陛下的英明神武,想必都能解決。”
    “可若是朝廷製作大量紙幣流入市場,其價值不斷下跌,甚至會造成物價上漲......”
    李徹聽到此人所言,不由得眼睛微亮。
    此人有點東西啊,竟然能一眼看破無限度濫發紙幣,會引發通貨膨脹的危害。
    “你叫什麽?”
    武姓晉商渾身一抖,嚇得跪倒在地:“陛下息怒,草民亂說的......還請陛下恕罪,恕罪啊!”
    李徹哭笑不得,看向一旁的晉王:“朕有那麽嚇人嗎?”
    晉王拱手道:“陛下威名遠揚,又有龍氣在身,尋常商賈自然承受不住您的威壓。”
    李徹笑著看了晉王一眼,這文化人就是會說好。
    他又看了一眼李霖,後者正瞅著那嚇傻的商賈嘿嘿傻樂,李徹不由得大搖其頭。
    兄弟是個好兄弟,可惜腦子有點不好。
    李徹隨後看向武姓商賈,柔聲開口道:“你不必緊張,朕並未遷怒與你,隻是問問名字罷了。”
    “草民武洋。”商賈顫顫巍巍回道。
    “武洋。”李徹微微頷首,“你不錯,有幾分本事,可願來朕朝中做官?”
    武洋聽到李徹的話,頓時化作雕像,愣在原地。
    自己沒聽錯吧,自己不過是一介賤商,陛下竟會親自開口招攬?
    一眾晉商臉色也是大變。
    最開始見到武洋觸怒了李徹,他們要麽怕惹禍上身,要麽幸災樂禍,要麽兔死狐悲。
    可如今對方突然一步登天,這讓眾人腸子都悔青了。
    早知道如此,自己就該上前提出疑慮,還有這死胖子什麽事啊!
    這可是商賈變官身,而且還是陛下親許的官位,肯定不會太小,說是一步登天也不為過。
    李徹看著武洋呆傻的模樣,饒有興致問道:
    “可是怕朕砍了你?無妨,你既然叫武洋,朕自然會保你無恙!”
    武洋頓時涕淚橫流:“草民願為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李徹擺了擺手:“朕不要你赴湯蹈火,隻要你幫朕把票號這攤子事做好即可,至於你剛剛的疑慮,朕現在就能解答。”
    “在發行紙鈔之前,朝廷會儲備巨量金銀,票號則根據金銀儲備發行紙鈔,以此確保幣值。”
    “工部也會想辦法,將紙幣做得不可偽造,且能防水、防腐。”
    “屆時,我大慶之經濟血脈將徹底暢通,商業繁榮必將遠超曆代!而爾等票號,便是執行此國策之最重要一環。”
    李徹目光灼灼地看過去,一眾晉商幾乎被這從天而降的巨大餡餅砸暈了過去。
    這才是晉商的真正用處,推行銀行製度。
    說起來,這紙幣和銀行李徹早就準備實行了。
    奈何還是擔心其中之風險,加上大慶尚未一統,統一貨幣為時尚早。
    如今拉上這些財大氣粗的晉商,便可分擔風險,從晉地開始徐徐圖之。
    “如何?諸位可願與朕,共襄此盛舉?”
    晉商們此刻早已熱血沸騰,哪裏還有半分先前的猶豫。
    武洋率先拜倒在地,聲音激動道:
    “陛下天縱奇才,思人所未思,能人所不能!草民愚鈍,竟險些誤解聖意!”
    “此乃利國利民、惠及萬代之宏圖偉業,陛下信重,我等必竭盡所能,傾盡家財,亦要將這‘票號’辦成!”
    其他晉商隻怪自己嘴笨,隻得接上一句:“我等願為陛下效力。”
    李徹含笑讓他們起身。
    他知道,將這些精於算計的晉商綁上戰車的最好方式,就是給他們一個無法拒絕的利益前景。
    有了他們的財力、人脈和商業智慧,再加上國家權力的背書,金融改革的巨輪便能緩緩起航了。
    而所帶來的財富和活力,將成為他掃平天下的堅實後盾。
    待晉商們千恩萬謝地退下後,李徹與晉王終於能單獨密談了。
    本來李徹還想讓李霖留下,但這貨一副不感興趣的模樣,直接跟著那群晉商一起走了,說是什麽要體驗體驗晉地的風土人情。
    李徹自然知道這貨幹什麽去,偷偷讓最擅長拿小本本記賬的一名守夜人跟了上去。
    等記下了證據,非得在嫂嫂麵前參他一本!
    待堂中隻剩下晉王,李徹臉上的笑意漸漸斂去。
    他走回主位坐下,手指無意識地輕叩著光滑的桌麵,發出篤篤的輕響。
    “三哥,晉地之事已暫告段落,現在該說說西邊了,自二哥罹難帝都後,秦地的情況究竟如何?”
    “朕聽聞,即便你已打出朕的旗號,那邊依舊是波瀾重重,難以收拾?”
    晉王聞言,臉上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他歎了口氣,開口道:“陛下明察秋毫,秦地如今簡直是一鍋煮沸的亂粥,各方勢力傾軋不休,早已脫離了掌控。”
    “朕的名號,在那裏不好用?”李徹挑眉,語氣聽不出喜怒。
    晉王苦笑一聲,笑容裏滿是澀意:“何止是不好用......幾乎是無人買賬。”
    “臣嚐試過聯絡二哥舊部,也派人持陛下詔令前往宣撫,結果使者差點沒能活著回來。”
    “哦?”李徹的眼睛微微眯起,寒光一閃而逝,“都是哪些人,如此不待見朕?是那些世家,還是二哥手下的驕兵悍將?”
    晉王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語氣愈發沉重:
    “有他們,但遠不止他們,陛下,其實最難辦的......恰恰是咱們自家人’”
    他頓了頓,似乎有些難以啟齒,但還是繼續說了下去:
    “是那些李氏宗親,當年父皇起於秦地,這些宗親族人或多或少都有從龍之功,父皇念及親情宗法,將他們大多安置於秦地,賜予田宅爵位,本意是讓他們榮養富貴,拱衛龍興之地。”
    “然而,父皇在世時,尚能壓服他們,如今父皇駕崩,二哥又......”
    “他們便如同脫韁野馬,心思都活絡了起來,或許他們覺得,自己身上流的也是皇族的血,為何就不能出來分一杯羹?”
    “就憑他們?!”李徹輕蔑一聲,“若非父皇提著腦袋打下這江山,他們如今不過是在關中土裏刨食的土財主!”
    “安享了這麽多年的富貴,不知感恩,反倒滋生狼子野心!”
    李徹深吸一口氣,看向晉王:“除了這些自作聰明的宗室,還有哪些人?”
    晉王神色凝重地回答道:“軍方態度曖昧,幾位掌握實權的老將態度模糊,似乎還在觀望風色,或許待價而沽。”
    “至於韋、杜等世家,他們深耕地方,樹大根深,表麵上對各方都不得罪,實則恐怕是想做那得利的漁翁。”
    “好,好一個龍潭虎穴,好一個群魔亂舞!”李徹冷笑連連,“朕原本還想看看,能否以懷柔之策收服秦地,如今看來,是朕想得太簡單了。”
    “既然好言相勸不聽,宗室情分不顧......”李徹的聲音平靜下來,“那朕就隻能用別的東西和他們溝通了!”
    “三哥,”他轉頭看向晉王,“你留在晉陽,給朕看好家,秦地這攤渾水......朕親自去趟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