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暴君?明君?
字數:4031 加入書籤
又行兩日,一行人進入已被慶軍完全控製的州府。
官道旁赫然出現一座新建的院落,白牆黑瓦,門口掛著‘官立圖書館’的牌匾。
雖是清晨,卻已有不少穿著樸素的年輕人捧著書卷在門外排隊等候。
“圖書館,那是做何事的?”羅月娘忍不住問道。
“圖書館,自是給學子觀看圖書之地。”李霖解釋道,“裏麵放著朝廷統一刊印的各類書籍,經史子集,農工算數。”
“隻要是身家清白的良家子,皆可入內閱覽抄錄,分文不取。”
“此政策朝廷也剛剛實施,還未能推廣至全國,但陛下特意下旨讓蜀地先實行。”
羅月娘瞳孔微縮,看向李霖:“我聽聞朝廷如今舉行科舉,選寒門子弟入朝為官?”
李霖點了點頭:“是的,想想時間,科舉應該已經結束了,我們回京沒準能看到新科狀元呢。”
羅月娘又問道:“你們當真不怕?”
她雖是將領,但也不是大字不識,魏父曾教導她讀過不少經史子集。
而她天生聰慧,自然清楚知識的重要性,以及世家對知識的壟斷多麽在意。
正因為如此,魏父肯教她這個草莽之女讀書,她才會對其感動至深。
“怕什麽?”李霖下意識反問她一句,隨即了然,“怕知識泛濫,寒門崛起,動搖世家根基?”
“陛下要的就是寒門崛起,至於世家若連這點風浪都經不起,倒了也罷。”
李霖毫不避諱,絲毫不因魏家的緣故便對她敷衍。
羅月娘沉默良久,第一次沒有出言反駁。
她的身份很尷尬,自己是江湖草莽,那是比寒門都低賤的階層。
而夫家確是實打實的世家,雖然人丁凋零有些落魄了,但怎麽也稱不上寒門。
故而,對於寒門和世家之間,她並沒有太明確的傾向。
但不知為何,羅月娘有一種感覺。
若是夫君仍在世,看到這一幕,想必會支持陛下吧,盡管他也是世家出身。
讓尋常百姓都能讀書,一直是魏訓曾經的願望之一,他主政蓉城時也曾建立過書院。
可惜,入學的大多是世家子弟,魏訓也曾想留出更多的寒門子弟名額,奈何阻力太多無法實施。
到達城門外,羅月娘看到城門外的空地上,幾名慶軍士兵正圍著一個土堆討論著什麽,旁邊還堆著些新式的犁具。
“那是何物?”她又問。
一旁陪同的解明主動答道:“那是工部為修路在製作水泥,旁邊那些是新式的曲轅犁和耬車,能省不少畜力和人力,正準備在全國各地推廣。”
羅月娘驚訝道:“陛下準備為蜀地修路?”
李霖補充道:“是為天下修路,隻是蜀地的路極其難,在整個大慶都能排得上號,所以要提前開始規劃。”
羅月娘吃驚不已,蜀人在這裏生活了幾千年,
都知道這裏的路難走,可有幾個當權者想過去修?
不是不願意修,而是太難了,修路的難度和獲得的利益完全不成正比。
四川盆地周圍被秦嶺、大巴山、橫斷山脈等高山環繞,山高穀深,地勢起伏大,直接導致道路修建和通行極為困難。?
古代蜀地的交通主要依賴金牛道、米倉道等古蜀道,這些道路多沿大渡河、嘉陵江等河流分布,需翻越崇山峻嶺。
不熟悉路況的人莫說上去走了,光是看一眼都會頭暈目眩,不敢再看。
而李徹從北方起家,再次之前和蜀地毫無關係,他明明可以放手不管,繼續讓蜀地的路如此下去。
所付出的代價,無非是蜀地的商品難流通,每年死上一些運貨的民夫、商賈而已。
但他偏偏要修路,做曆代統治者從未做過的事情。
李霖開口道:“陛下常說,強兵富國,根基在於科技與民生。”
“光靠刀劍,可打不下萬年基業。”
“而蜀地乃是天府之國,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是未來朝堂主要發展的地方。”
說罷,他深深看了羅月娘一眼:“羅將軍現在知道,為何陛下讓我等入蜀了吧?”
“不是迫不及待讓蜀地臣服,而是因為發展蜀地越早越好,陛下拖得起,蜀地卻拖不起了。”
李霖沒有騙她,蜀地的確是李徹重點發展的對象。
‘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這是武侯《隆中對》中的名句。
著名微操大師也有一句話,叫做‘勝不離川,敗不離灣’。
如今拿下江山,不去開發蜀中之地,那簡直是暴殄天物。
羅月娘看著那些她從未見過的器械,再回想一路所見,心中對北方朝廷的形象,開始一點點碎裂、重構。
本以為李徹帶領的北方朝廷隻是能打仗,萬萬沒想到,竟對民生也如此看重。
夜晚,隊伍在野外紮營。
篝火旁,羅月娘獨自坐著,望著跳躍的火苗出神。
李霖拿著一個水囊走過來,遞給她:“喝點?”
羅月娘接過,喝了一口。
味道辛辣,但度數應該不高,不知是摻了水的酒,還是摻了酒的水。
“在想什麽?”李霖在她旁邊坐下。
羅月娘沉默片刻,低聲道:“隻是覺得......我之前在蜀地,像隻井底之蛙。”
她頓了頓,聲音更輕:“或許......夫君他,才是對的。”
李霖沒有追問她夫君魏訓具體說過什麽,隻是淡淡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陛下不過是順勢而為,並試圖讓這‘合’的過程,少流些血,讓‘合’之後的日子,更好過一些。”
聽到這話,羅月娘眼中閃過一絲好奇,終於忍不住問出她這幾日最想問的話:“陛下......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以往在世家的口中,那位曾經的奉王是個不折不扣的殘暴之人,桀紂都比不上的暴君。
而這幾日走到民間,羅月娘又有了不同的看法。
這位皇帝似乎是無所不能的,戰場上百戰百勝,朝堂上鏟除異己,在民間也有聖君之名。
暴君?可能吧。
但暴君也可能是明君,仁君也可能是昏君。
李霖笑著看向她:“卻是不好說,隻能等你親自見過後,再做判斷了。”
